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6 2023-06

    规模种辣椒 卖给“老干妈”

         “我们这里的辣椒品质好,根本不愁卖,亩产可达2000多公斤,目前第一茬已经上市。我承包了10多个大棚,年产值在10万元以上。”6月14日,商城县双椿铺镇金寨村百余亩辣椒进入丰产期,村民王西康在辣椒地里一边锄草、修苗,一边笑容满面地介绍道。在金寨村,像王西康这样的蔬菜种植大户还有几十户。     近年来,金寨村以党建为引领,在蔬菜种植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拓宽销售渠道。该村流转400余亩闲置土地,建成标准化连片大棚180个,采取“政府引导、村投公司、合作运营、农户参与”的模式,逐步推动辣椒产业从以前的零散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已辐射带动周围10个村2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经过村里主动对接,我们的辣椒已经被‘老干妈’列为供货原产地,协议保底收购价是每斤4元,解决了种植户销售难的后顾之忧。”种植大户喻波高兴地说道。     “下一步,我们计划把辣椒作为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争取资金支持,扩大种植面积,实现种好一株椒、振兴一个乡、富裕一方人。”该村党支部书记张世全充满信心地说道。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麦秸捆成墩 环保还卖钱

         6月12日,一吃过早饭,太康县清集镇秸秆收储大户李学习就驾驶秸秆打捆机来到该镇张子影村村民赵永明的麦田,把收割后的麦秸进行打捆回收储存。随着秸秆打捆机的轰鸣声,只见遍地的麦秸被快速吸入机器后旋转、压缩、捆绑,不出一分钟,一捆长方形的草墩便“吐”出来。     李学习目前有3辆农用机械,包括1辆运输车、1辆秸秆打捆机和1辆小麦联合收割机。“三夏”以来,他每天带着工人到各村为村民收割小麦,同时对秸秆进行打捆回收。“俺这一辆秸秆打捆机一天可以打2000多个草墩,合计能卖3000元。”李学习自豪地说。     据了解,清集镇每年小麦种植面积达8.3万亩。“往年,粉碎后残留在地里的麦秸如何处理是镇村干部和广大群众最头痛的事情。”清集镇政府干部许志刚回忆说。     为了把秸秆变废为宝,近年来,清集镇党委、镇政府在秸秆禁烧工作中变堵为疏,通过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全镇村民大力发展牛、羊等养殖业,把丰富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打捆回收,加工成饲料,不但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牛、羊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循环利用,又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农作物秸秆成了村民眼中的“香饽饽”。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桑茧成产业 增收新“丝路”

         6月13日,天刚蒙蒙亮,嵩县饭坡镇桑蚕服务中心已是人头攒动,今年收购的第一茬蚕茧堆积如山。     汪城村蚕农郭相如当天送来的蚕茧以每公斤56元的价格卖出。“种了14亩桑树,截至目前收获蚕茧230公斤,已卖1万多元!”     蚕茧收购负责人介绍说,今年雨水、日照充足,桑树长势良好,蚕茧品相高,开秤第一天即入库12.6吨。     桑茧是嵩县六大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嵩县优化营商环境,出台相关政策,引进多家示范企业,建立起大坪、饭坡、纸房等桑蚕基地,总面积约2.3万亩,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5000余户群众致富增收。     据了解,今年嵩县共发放春季蚕种2500张,单张平均产量42公斤,预计产茧超过100吨,产值近600万元,养殖户户均增收3500元。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黑小麦精深加工添麦香

        6月12日,初夏,风和日丽,记者应邀来到西华县皮营办事处谭庄村黑小麦加工厂,见到粮食清洁机在高速运行,去杂、清洁、烘干;两盘石磨在均衡而缓慢地转着,面粉如细雨般纷纷落下。     这般屡见的石磨加工,有何新鲜?见到记者心存疑虑,加工厂负责人王艳娟满脸笑容地介绍说:“你不懂了吧?正是靠石磨的低速运转,每分钟只有18圈,才保证了黑小麦的原汁原味和营养,磨出来的面粉备受消费者欢迎。”     要说黑小麦加工,就不得不提起张义枫。张义枫是西华县芦荟种植大户,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芦荟千余亩,出售鲜芦荟,加上把芦荟加工成产品出售,每亩芦荟年效益超过10万元。张义枫致富的同时体会到,种植特色产品,是高质量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     西华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年种植小麦百万亩。听说黑小麦面粉好吃、用途广,价格也高,张义枫就想通过种植加工黑小麦,为农民创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发展的新路。去年年底,他与有面粉加工经验的王艳娟协商,两人共同投资,在皮营办事处承包千亩耕地作为基地,带动周边群众种植黑小麦,建成石磨粗粮加工厂,直接加工黑小麦面粉。     黑小麦生产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合作模式,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割、统一回收、统一加工。     西华县的黑小麦今年获得丰收,并通过专收、专储、专运,进入初加工环节,为多样化的“麦香”再添一香。     王艳娟介绍,他们已经把黑小麦面粉报省食品加工部门检验鉴定,获得了质量认证、生产许可、经营销售等手续,不日将批量加工黑小麦面粉,日加工量500公斤左右,黑小麦面粉注册“金穗豫东”品牌。     黑小麦面粉不仅延长了西华县小麦的产业链,而且创出了网络销售新模式。     王艳娟介绍,“金穗豫东”牌黑小麦面粉大部分通过网络销售,目前供不应求,此外,也受到当地顾客的青睐,上门求购者不断。     “种植加工黑小麦,是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小麦种植的好途径,将持续扩大订单种植面积,持续发力黑小麦精深加工。”对未来规划,王艳娟胸有成竹。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艾草飘香 收割忙

        6月14日,宜阳县董王庄乡赵坡村村民趁晴好天气抢收艾草。该乡共种植艾草1.8万亩,年产艾草1万吨左右,发展艾草收购站17家、艾草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艾草5000吨,艾草种植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今年招收定向培养军士23225人

         6月15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近日,教育部等部门下发《关于做好2023年招收定向培养军士工作的通知》,2023年全国定向培养军士招生工作在各地陆续启动。     据悉,今年共有48所地方高校面向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招收定向培养军士23225人(含女军士307人)。报考定向培养军士的考生须为2023年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0周岁(2003年8月31日以后出生),未婚,志愿至少服现役满5年,其政治和身体条件按照征集义务兵的规定执行。     定向培养军士招生的体格检查、政治考核在各省征兵办公室统一组织下,由各市(州)、县(市、区)征兵办公室在指定地点进行。只有通过体格检查、政治考核的考生,才有资格进行投档。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下周在郑举办

         6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河南)暨2023中国(郑州)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有关情况。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赵宏太介绍,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河南)将于6月19日至21日在郑州隆重举行,本届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活动围绕打造重点产业链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国际合作和强化产业链招商、创新链招商、供应链招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破冰抢滩,建设先进制造业链群网络,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据悉,围绕活动主题,组委会共设计安排综合活动2场、专题活动11场、省辖市专场推介对接活动5场。2场综合活动:主要是开幕式暨签约仪式、主旨报告。11场专题活动:主要是院士中原行、产业转移交流活动,以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现代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产学研合作、专精特新企业与资本市场、设计河南暨工业设计等专题对接活动,力争推介和达成一批重点合作项目。5场地方专场推介对接活动:主要是驻马店市“中国药谷”产业专题对接活动、濮阳市重点产业专题对接活动、周口市生物医药产业推介对接活动、鹤壁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议、郑州时装周活动。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致富路芋来愈宽

        眼下正是水芋头生长的关键时节,6月15日,在泌阳县春水镇火石山村,不少村民在水芋头田里忙碌着。“种水芋头亩收益不错,俺越种越有信心了。”正在田里施肥的该村脱贫户王德亭说。     据了解,火石山村紧邻火石山水库,水利条件优越,具有种植水芋头的自然优势,村民们也有传统种植水芋头的习惯,这里种植的水芋头不仅个头大,口感也香糯,因此火石山村也被称为“水芋之乡”。     “种植水芋头很讲究,每年清明左右就要施农家肥,必须纯天然种植,而且必须是‘轮种’,不能盯着一块地一直种,今年种水芋头,明年就要改种水稻,这样种出来的水芋头才香糯好吃。”正在田边指导村民科学施肥的春水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赵永锋说。     春水镇还通过举办水芋头栽培技术培训班、田间指导等方式,提高村民种植技术。此外,水芋头成熟后,除村民自销外,春水镇会统一寻找销路。     “火石山村今年种植了500多亩水芋头,比去年增加200多亩。按目前市场价每斤5元算,预计一亩产值可达15000元左右。如今,水芋头种植已成为火石山村的特色主导产业,让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春水镇副镇长陈国铭说。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产业发展有蜜方

         6月12日,走进武陟县小董乡南王村的鼎优园家庭农场,十几座连片大棚里,硕大饱满的哈密瓜长势良好,淡淡的瓜香扑面而来。     “农场的11亩大棚哈密瓜目前已销售了4亩多,平均每亩收入在3万元以上。”农场负责人郭兰英说,“我们种的哈密瓜吊在距离地面50至60厘米的藤蔓上,每根藤上只留一个瓜,这样可以保证每根藤上的瓜都充分吸收阳光、水分和营养,种出来的瓜品质更好。”由于临近端午节,需求量增大,近期的哈密瓜订单早已排得满满当当,聊天期间,郭兰英的电话也是响个不停。     近年来,当地政府为农场投入乡村振兴项目资金45万元,搭建日光棚11座,建设冷库1座。通过引进种植哈密瓜、蜜瓜等水果的先进种植技术,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小董乡自然条件良好,发展特色水果种植潜力巨大,我们将在新品种种植、品牌打造、统筹营销等方面继续发力,推动‘甜蜜经济’越做越强。”小董乡乡长白晓东说。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邀您体验夏日莓好

       “第一次来摘蓝莓,孩子们特别高兴,不仅可以享受采摘的乐趣,还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一名游客说。6月10日,潢川县来龙乡首届蓝莓采摘音乐节在该乡刘小集村开幕。当天吸引游客1600余人,销售各式瓜果近1200公斤。     “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特色果蔬种植,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培育了蓝莓、猕猴桃、红星火龙果等11种特色水果,还充分挖掘了本地淮南茶、淮山药、淮萝卜、大葱等7种特色农产品,形成了‘种类多、品种全、质量优、有特色’的发展格局,实现了万亩田园,瓜果飘香,保证一年四季有果。”来龙乡党委书记董安成表示,“下一步,来龙乡将以党建引领为抓手,聚焦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增加产品种类,改善种植技术,加快产业园建设,把特色产业和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