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9 2023-06

    “文化中国少年行” 走进“字圣故里”漯河

         6月16日,记者在漯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研究决定,联合漯河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文化中国少年行·2023全国青少年书画传承大会——走进“字圣故里”漯河。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已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了活动相关信息,在全国乃至海外征集青少年书画作品,2023年夏季展截至8月15日,冬季展截至12月31日。”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会长郭子良在发布会上介绍说,协会将组织国家级书画艺术家进行评审,并对获奖作品进行线上和线下展览展示,在海内外扩大影响,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漯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玉杰表示,将通过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大力宣传、强化保障,力争把这项国字头活动办好,办成精品、办出特色,传播漯河形象,彰显漯河风采。

    [更多详情]
  • 19 2023-06

    守牢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底线

        6月14日,全省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在郑州举行。会议分析了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形势,安排部署了我省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工作。     会议强调,抓好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必须突出重点。一是要抓紧农村沼气设施排查统计。按照分级审核要求,明确专人负责、强化工作部署、开展技术培训,确保如期完成农村沼气设施底数调查。二是要持续开展农村沼气安全隐患排查。全面摸清底数、查明情况、建档立卡,同步推进隐患整治,边排查、边整改,分级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隐患摸排准确,不留死角盲区。三是要强化农村沼气设施分类管理。加强正常设施的技术指导,确保安全用好。结合农村改厕等,做好闲置设施的盘活利用。按照报废处置程序和要求,加快报废设施的科学处置。四是要扎实开展农村沼气“安全生产月”活动。推进安全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农村沼气应急演练,开展沼气“安全咨询日”活动。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坚决守牢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底线,坚决防范和遏制沼气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省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更多详情]
  • 19 2023-06

    承包地有了“身份证”

         6月15日,河南省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颁发仪式在光山县举行,现场为3位承包户代表颁发了全省首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当天,鹤壁市鹤山区、确山县也为有关承包户代表颁发了该证书。这标志着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式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群众土地承包权益更有保障。     “这就是我家承包地的‘身份证’。有了它,权利有保障,以后不论是承包、出租、转让,还是入股,心里更踏实了。”当天,拿到河南省首本编号为41000000001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的光山县槐店乡槐店村村民徐传琴高兴地说。红色的本子上,详细记录着徐传琴家里的耕地、土地坐落位置等信息,明确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     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登记,是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长久不变,维护广大农民财产权益的重大举措。今年2月,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通知,明确工作职责、共享数据信息及登记档案等要求,从省级层面对做好我省不动产统一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有序衔接进行了总体部署。省自然资源厅坚持试点先行,在前期国家确定的济源示范区、平舆县等试点探索的基础上,今年新增新郑市、栾川县等9个试点,围绕工作衔接、资料共享、数据库建设、信息平台升级、证书颁发等探索路径和方法。     目前,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鹤壁、新乡等10个市的自然资源部门已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发文,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共同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不动产统一登记。

    [更多详情]
  • 19 2023-06

    国家医保局推出十六项医保服务便民措施

         6月17日电国家医保局17日发布《关于实施医保服务十六项便民措施的通知》,推出首批十六项医保服务便民措施,主要包括“减环节”“优流程”“优服务”“一站办”“减跑动”五个方面。     一是“减环节”,提速医保转移接续。取消转出地出具参保凭证和转入地出具联系函两个办理环节,将基本医保跨省转移接续时间由原来45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开通医保关系转移接续“跨省通办”服务。     二是“优流程”,便利异地就医备案。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方便参保人线上办理异地备案;     未异地备案的急诊抢救参保人员可视同已备案。     三是“优服务”,便捷群众医保信息查询。开通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网厅或地方医保服务平台等多种查询渠道,方便群众查询个人缴费记录、医保账户等信息。     四是“一站办”,推行医保服务“一窗通办”。推进医保经办服务窗口“综合柜员制”,窗口前台不分险种、不分事项、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后台分办联办快办。     五是“减跑动”,推进医保服务“网上办”。依托医保服务平台“个人网厅”“单位网厅”,实现参保登记、参保信息变更等高频事项“网上办”。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五红”

        记得小时候,奶奶一大早就开始准备端午节的中午饭,奶奶掐着指头,嘴里念念有词:“炝杨花红萝卜、红心咸鸭蛋、油爆河虾、炒苋菜,四红了,还有一个……老爷子,快帮我想想,还有一红我怎么记不起来了呢?”奶奶话音刚落,爷爷已从养鳝鱼的缸里“锁”住一条黄鳝举到奶奶面前。我们兄妹仨乐得拍手大叫:“有好的吃了。”     “快放下,你昨天抓鱼摸虾时手被鳝鱼咬破了,叫你别碰水来着,当心感染。”奶奶突然对爷爷大声嚷着。     爷爷说,我昨天回来已经去大队卫生室给伤口消过毒了,没事的。     爷爷的手受了伤,我们就在爷爷的“指挥”下,七手八脚,帮奶奶剖杀黄鳝。奶奶在锅中放入冷水,倒入黄鳝,盖上锅盖,让大哥用手压锅盖,防止黄鳝窜出来,二哥给灶膛添木材,煮开后,捞出黄鳝,用清水浸泡,除去表面白膜。然后把黄鳝放在案板上,用小刀划鳝丝。     在划鳝丝的时候,奶奶就给我们讲端午吃“五红”的来历。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这五个毒物:蛇、蜘蛛、蝎子、蜈蚣和壁虎,天暖时它们喜欢到凡间为非作歹。端午节这天,它们来到了人间,路过一户人家,听见有人说:“快来吃油炸的五毒。”它们闻言大惊,趴到窗口仔细一看,只见桌上有五种红色的菜,它们看了以为炸的是自己的同类,吓得魂飞魄散,急忙逃走,再也不敢到这家来了。自此以后,人们都要在端午节这天吃五种红颜色的菜肴,寓意吓退有毒的动物,辟邪避暑。     当养眼的“五红”端上餐桌的时候,我们围坐在桌边,眼睛直愣愣地盯着芳香四溢的“五红”,一次又一次咽回渗出的馋水。好不容易等到妈妈下班回来,我们赶紧拽过妈妈,大哥帮妈妈放好包,二哥端来早已准备好的水盆给妈妈洗手,我递上毛巾,这一系列动作,我们半分钟搞定。“全体坐下!开吃!”大哥的一声令下,“五红”的美味就在我们的嘴角弥漫开来……     如今,每逢端午节,童年吃过的“五红”总会在餐桌上与我“相逢”,那熟悉的食“五红”画面,也总会随着端午节浓郁的味道氤氲开来。我深深懂得:端午食“五红”,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家风的传承,是亲情的温暖,是爱的传递。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艾草香

        晨起,去早市。     刚到市场门口,就看见一位老婆婆倚在墙角卖艾草。那些艾草插在塑料桶里,散发着独特的清香。老人微笑着招呼大家,买把艾蒿吧,刚从山上割来的,新鲜着呢。     在我的老家,艾草也叫苦艾,是再平凡不过的一种野生植物了。河坝上有、沟渠边有、山坡上有、田间地头还有,一簇簇、一丛丛,苍郁蓬勃着。但平日里是没人关注它的,只有到了端午节,它才一跃而起,与粽子一样,成为这个节日的主角。     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说的是端午当天,人们将艾草扎成人的模样,悬挂在大门上,用来消毒避灾。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也有关于“蒲艾簪门”习俗的描写:“这日正是端阳佳节,蒲艾簪门……”     我的家乡,也有“端午插艾”的风俗。这天,我们一家都会早早起床,父亲负责去村外割艾草,母亲就留在家里包粽子。等父亲把一大捆艾草扛回家,母亲包的粽子也在锅里冒香气了。父亲把割来的艾草悬挂在四处,这边一枝、那边一枝,门上、窗户上……到处都是它的身影,屋里屋外都氤氲着艾草的气味。父亲说,这样就可以辟邪了。     我们孩子喜欢艾草倒不是因为它能辟邪,而是因为用它来煮鸡蛋,那实在是太美味了。那时候,日子拮据,鸡蛋是要攒下来换油盐钱的,平日里很难吃到。但端午节这天,母亲会用艾草煮一锅鸡蛋,让大家吃个够,这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啊。我们把鸡蛋的壳剥去,用小手托着,放在鼻尖嗅了又嗅,才轻轻咬上一口,真香啊!香香的鸡蛋,香香的艾草,香香的童年时光。     余下的艾草也不会被浪费掉,而是晾晒干,用来熏蚊虫。夏天的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到村里的空地上纳凉。那时还没有蚊香,为防止被蚊虫叮咬,人们会提前点燃几束艾草。袅袅的青烟里,蚊虫们仓皇而逃,只留下前来纳凉的人群,沐浴在艾草香里,惬意又安心地谈古论今。每当这时,我就爱缠着老祖母讲那些古老的神话故事,董永与七仙女、孙悟空大闹天宫等。听着听着,便进入了梦乡。梦里有什么呢,一定会有神话里的天宫和淡淡的艾草香吧。     我在老婆婆的桶里挑了几束艾草,抱在怀里,欢欢喜喜往家走。一路上不住地闻闻、看看,陶醉在艾草的时光里。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悠悠端午浓浓情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美食的盛宴。一大早,母亲会煮两大盆好吃的,装得冒了尖儿,有糯米红枣粽子、大蒜、鸡蛋、咸鸭蛋……大蒜是刚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蒜头,煮熟后吃起来软糯清甜。咸鸭蛋是母亲用草木灰和盐水精心腌制的,煮熟,敲破蛋壳,轻轻剥开,便有油亮的黄油流淌。每次,我都先用舌头贪婪地舔舐着橘红色的油,再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等把油润沙软的蛋黄吃完了,就用筷子把柔嫩的蛋白一点一点挖出来放在绿豆粥里,搅拌均匀,粥的鲜绿配上蛋清的皎白,咸香软糯,别有一番滋味在舌尖萦绕。     端午节,小孩子要佩戴香囊。祖母用彩线缝制好布袋,绣上古朴典雅的花草,装上艾草、金银花、菖蒲草等中草药,用绳子系好,佩挂在衣襟上,浓郁的花草香沁人肺腑,可以驱蚊虫、保平安。还会佩戴五色线,用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绳,系在手腕、脚踝和脖子上。每个女孩子都被打扮得又香又美,还不忘出门找小伙伴炫耀一番。     除了吃喝佩戴,我们最喜欢的活动是“碰蛋”大赛。     早上吃饱喝足,在书包里放几个煮熟的鸡蛋、鸭蛋或鹅蛋。迫不及待地冲到学校,进行“碰蛋”大赛。三五成群地围坐在桌子边,每个人献宝般拿自己参赛的蛋和别人的碰,谁的蛋先被碰破,就算输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蛋被对方拿走。我记得俺班上一个男生拿的是咸鸭蛋,皮特别厚实,凭借那个蛋中的“战斗蛋”,他赢走了好多蛋,装在书包里鼓囊囊的。输掉的人愿赌服输,也不气恼,笑嘻嘻地下“战书”,放大话:“明天还比,谁怕谁!”赢的人似乎一下子长了八条腿,在班里横行霸道,那派头仿佛拥有了全世界。     离开家乡许多年,每到端午节,总能吃到名目繁多的粽子。记得大二那年,室友的母亲从南方寄了满满一箱粽子,有鲜肉粽、火腿粽,甚至还有昂贵的海鲜粽,虽是第一次尝鲜,味道都很不错,却总觉得不及母亲包的红枣粽香甜。吃过各种咸鸭蛋,都不及母亲腌制的美味。我明白,不是这些食物不美味,只是它们没有家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还有母亲的味道。     儿时端午节,吃粽子、吃咸鸭蛋、佩戴香囊的温馨画面,甚至那“碰蛋”时的欢笑声,都常常令我魂牵梦萦。那是我无论走多远,都依然会溢满心房的温暖情愫。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内在联系,在思想道德基础上存在高度的契合。如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充分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拟作如下思考: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广泛的道德伦理观念、人文精神和哲学智慧。通过对经典著作、传统艺术和文化符号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自觉和情感认同。     深化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可以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通过设置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和体验,让学生和社会大众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发挥传统文化的道德引领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准则,可以发挥道德引领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集体主义、诚信、友善等品德。     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     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相结合,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整合。可以通过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提高传统文化的可感知性和可体验性。同时,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时代性转化,将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当代社会问题相结合,让传统文化成为解决当代问题、引领社会发展的有力资源。     建设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和平台     为了更好地发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建设相应的研究机构和平台。可以建立高水平的传统文化研究机构,集聚专业学者和研究人员,开展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同时,可以建立传统文化传媒平台,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将传统文化资源向公众开放,提供学习、体验和交流的场所。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推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国家和人民了解、尊重和欣赏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经验,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价值观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深化传统文化教育、发挥道德引领作用、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建设研究机构和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深入落实和实践。     (作者:刘继刚,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医药强省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河南兴文化工程委托项目2022XWH-WT02)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流转土地 试验育种增收

        “我们这100亩地共投资2000余万元,计划引进育种公司从国内外选取的优质初代玉米种子进行培育。这100亩育种试验田需要中耕、除草、套袋等很多工作,初步估算需要4000人次工,既能解决部分村民的就近务工问题,也能为村集体增收,一举两得。明年我们计划将育种试验田增至500亩。”6月13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原武镇牛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参军信心满满地说。     赵参军所说的100亩育种试验田由村集体流转,将和育种公司合作,培育新的玉米品种,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目前,部分原种已经按照提前划分的地块播种完毕。     近年来,原武镇依托生物育种公司,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东风发展制种产业,用一粒粒“小种子”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下一步,原武镇将持续践行“三七二马一争先”机制,培育优质种子,激活土地效能。

    [更多详情]
  • 16 2023-06

    非遗展演 呈现传统之美

         钱杆舞、蚌壳舞、灶戏、曲剧、皮影戏……6月10日上午,固始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活动在二里井社区举办,现场表演的曲艺节目获得了在场群众的阵阵掌声。     此次活动展演了固始县部分非遗保护成果,对推动本地非遗与现代生活连接、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和坚定文化自信起到了良好作用。     当天下午的非遗购物节上,剪纸、陶器、糖画、美食、竹编、中药饮品、青峰米酒等十多种项目产品赚足了十里八乡群众的目光,有的产品还展示了制作过程,引来群众纷纷驻足观看、购买。     据悉,固始县还将举办“非遗进景区”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提升非遗项目知名度的同时,促进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展现优秀文化成果的独特魅力。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