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3 2023-06

    民生事项“掌上办”惠民服务“不打烊”

        “通过支付宝搜索进入‘豫事办’小程序,选择驻马店市,打开‘驻马店分厅’,根据需要可以24小时在线查询、办理业务……”6月12日,在汝南县板店乡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志愿服务窗口,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办事群众通过“豫事办”驻马店分厅查询、办理相关事项。     “以前查询、办理社保事项需要到社保大厅排队等候,不到上班时间还办不成事,现在一部手机随时就能办理,真是太方便了,回去后我要在邻里之间多宣传,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民生事项。”一位群众在志愿者指导下用手机办理完事项后,喜不自禁地说。     “‘豫事办’驻马店分厅是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和政务服务的移动端官方入口,上线事项达到323项,涵盖群众关注的社保、医保、不动产、12345热线投诉举报及水电气办理等事项。”板店乡分管“放管服”工作的乡武装部部长罗金鑫说。据罗金鑫介绍,为方便群众办事,轻松实现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年初以来,板店乡多措并举,大力宣传推广“豫事办”驻马店分厅,引导群众网上办理、查询相关事项,真正实现从以往的“来回跑”到如今的“一机在手、办事不愁”,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互联网+政务服务”带来的便利,体验既有速度、又有温度的便民服务。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整治人居环境 力摘“生态宜居星”

         6月12日,记者从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获悉,“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党委以“生态宜居星”创建为目标,以人居环境“七大动态清零行动”为抓手,全面推动镇域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老窝镇依托区域和地域特点,结合推进村庄编制规划,探索推行以化庄路、宋后路、鲍姬线“三线”及化庄、胡庄、二村、郭陈、支毛陈“五村”为示范引领的创建工作模式。     今年以来,老窝镇投资100多万元,新栽绿化树、经济林26000多棵。充分利用四荒、废弃、边角地建设公共绿地和生态广场5处,打造生态坑塘11个,按照1/500配备标准,成立了一支316人的专职保洁队伍。目前,户厕改造已完成整村推进25个,改厕6600多户,宋后路、镇区投资20多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300多盏。     “别人来到我们村观摩都说环境真好,想在这儿居住,我听了心里可高兴了。”胡庄村支部委员胡军胜颇为感慨。如今的老窝镇,乡村道路绿树成荫,村民庭院干净靓丽,村内垃圾定期处理,村规民约上墙规范,村容村貌整洁一新,群众的精神面貌不断提升。     “下一步,我们老窝镇将紧扣‘生态宜居星’创建目标,充分发挥镇‘四大专班’作用,在精细化、规范化上下功夫,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村镇,以实际行动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老窝镇党委书记张鹏勤说。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商城高山茶”推介会在京举行

         6月10日下午,2023北京国际茶业展“商城高山茶”推介会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本场推介会以“‘茗’记商城县好茶出高山”为主题,由商城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旅工作委员会承办、商城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协办,旨在拓展商城高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推动茶产业加快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据介绍,商城高山茶生长在平均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上,山高雾重、雨水充沛,昼夜温差适宜,非常有利于茶叶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严格的制作技艺造就了其“芽肥、汤清、味浓、耐泡”的品质,是信阳毛尖茶中珍品。2022年成功注册“商城高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通过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     商城县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喝茶历史,是传统产茶大县、信阳毛尖主产区。近年来,该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三茶统筹”,加快茶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茶、旅、文、康融合与创新发展,商城高山茶产业已成为商城县推动乡村振兴的主打产业。截至目前,该县茶园总面积21.5万亩,可开采面积18.8万亩,年产干茶520万公斤,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8亿元,3万余户12万人因茶有了稳定收入。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耕地质量提升促高标准农田增收

        6月10日,来自河南农大、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测产组,对安阳县实施“三土三方”耕地质量提升工程的万亩示范方实打实测,结果显示:示范田比对照田增产81.6公斤/亩,耕层厚度增加4厘米,且在示范田中发现了蚯蚓。     耕地质量提升是推动国家千亿斤粮食工程的重要抓手。为解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除草剂障碍问题、生态退化问题、营养失衡问题,安阳县联合河南省耕地质量保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2021年开始,对该县瓦房店乡广润坡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方开展了“三土三方”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即针对三种问题土壤体系提出三种不同解决方案的耕地质量体系提升集成技术模式。通过两年的推进,效果明显。     6月10日当天,专家组对示范区和对照区进行了实打实收。随机抽取三个点进行测产,经过严格的面积丈量核实,机械收获、脱粒、称量,扣除水分和杂质后得出实际产量。“示范区面积0.687亩,实测产量545.8公斤/亩;对照区面积0.754亩,实测产量464.2公斤/亩,增产幅度为81.6公斤/亩。”河南农大教授刘洪恩现场宣布。     安阳县种粮大户王银生一直在现场,紧盯专家的每个举动。听到结果,他高兴地说:“我这块地,用‘三土三方’改良一共是200亩。去年(2022年)夏收和秋收,每亩地每季产量都增产100多斤。”     河南省耕地质量保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党永富表示,靠单一技术很难解决土壤问题,2021年,“三土三方”被列为河南省农业主推技术。该技术体系不仅疏松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作用明显,土壤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通过该技术,还能增加植物的光合度,“因此麦穗籽粒饱满,增加了千粒重。不仅增加粮食产量,而且提高了粮食品质”。     安阳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安阳市将加大“三土三方”技术在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的推广应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我省艺术类继续实行平行志愿投档

         6月12日记者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2023年我省继续在艺术本科A段、艺术本科B段和艺术专科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     省教育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尽量完整填写相应批次设置的所有平行志愿。少填意味着录取机会的减少。对于意向非常明确的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进行填报;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建议充分表达自己的报考意愿,完整填写全部志愿,增加自己被投档和录取的机会。     报志愿之前,考生和家长应认真研读学校《招生章程》相关规定,准确了解学校的相关专业录取规则和其他相关规定(如成绩要求、身体条件要求、对器乐考生的乐器种类要求、培养方向、学费等重要信息)。如有疑问,及时联系招生学校咨询。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商文化研究中心”在郑成立

         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商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集保护展示、学术研究、宣传教育、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商文化研究中心”正式落户郑州。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商文化研究中心”由郑州市与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共同成立,聚集了国内外商文化研究权威专家,委托重点课题,通过打造商文化科研整理基地,搭建科学研究和文化交流平台,出版相关研究成果,实现商文化研究领域的新突破。     据介绍,该中心将积极参与“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国家重大考古科研项目,深入开展中华文明起源及夏商文明进程、中国早期青铜文明、中国古代都城形成发展、夏商更替和商代前期历史等国家政治文明方面相关课题的研究,开展商代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主题研究,打造全国商文化研究的新高地。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乡贤回归创业忙

         “油茶与苍术套种,可以最大化利用土地,不仅避免土地撂荒,而且可以带动村级产业发展,富民增收。”6月12日,新县沙窝镇吴湾村乡贤吴德勇自豪地介绍着眼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据了解,吴德勇投资百万元,流转土地500余亩,带动当地农户就近就业增收。在新县,像吴德勇一样反哺家乡、助力乡村发展的乡贤不在少数。     陈店乡梅花村59岁的致富能手高锡志,投资2000万元建成信阳毛尖智能化生产车间、传统手工炒茶坊和茶文化展室,带动周边群众增收,提高陈店特色茶知名度。去年,高锡志被陈店乡授予“乡村振兴拔尖人才”。     在外不忘家乡、致富不忘乡邻的韩晓春心系老家,多年来默默无闻地为家乡累计捐款捐物一百多万元。2019年,在外发展的韩晓春选择返乡,投资1600万元兴建水塝院子精品民宿和百亩田园生态玫瑰园,在家乡探索出一条促进群众增收、做强旅游业的新路子。水塝院子的经营效应,带动了周边群众积极创业,仅水塝村就发展农家乐和民宿21家,初步形成了香山民宿集群,带动周边农户1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此外,韩晓春还动员5家企业先后返乡投资。     近年来,新县通过“999回归工程”“‘头雁’工程”等项目,大力培育新乡贤,充分发挥乡贤示范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我们将把乡贤工作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切入点,扎实推进‘同心乡贤’工程,倾力打造乡贤服务中心大局、助力乡村振兴的统战实践创新‘新县样本’。”新县县委统战部部长许呈林表示。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精心筑巢引雁归

         6月12日,记者从叶县人社部门了解到,叶县龙泉乡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园区)、叶县亿联创业孵化基地和河南竹林农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入选河南省2022年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项目)和助力乡村振兴优秀项目名单,获得奖励108万元。     叶县是典型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劳动力资源大县。近年来,该县坚持将返乡创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完善主导产业“四张图谱”“四个拜访”,积极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辟新途径。高规格举行返乡创业促进大会和首届创业创新大赛,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以服务为抓手,筑好“创业巢”,引来“金凤凰”,强力推动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迁。     该县建立返乡创业项目库,培育形成了服装、鞋帽、电子器件、磨具、假发、中草药等主导产业。县政府通过“以奖代补”形式,鼓励返乡创业企业聘请专业团队,引入“6S”管理模式,并对提升达标企业给予3万~5万元奖补,确保返乡创业项目请回来、立得住。同时,当好返乡创业者的“店小二”,向企业派驻首席服务官,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心贴心”服务,激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热情。     近年来,叶县累计返乡创业4.5万人,创办经营主体4.2万个,带动就业14.1万人。先后参评省、市、县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2个、示范项目122个、创业之星36名,被国务院和省政府分别命名为“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汪东伟把工厂从汕头搬到鲁山

       6月12日,在鲁山县瀼河乡石佛寺村一家居民房的大客厅里,20多名女工正在缝纫机前制作内衣。     “厂子目前有3个生产车间,50多名工人,用的都是村里农户宽敞的房子。”该工厂负责人杨金奎说。杨金奎和丈夫汪东伟2005年开始在“中国内衣名镇”——广东省汕头市陈店镇打工,2012年开始在陈店镇创业办厂,此后开始通过电商卖货,事业红红火火。     随着返乡创业潮的涌动,在瀼河乡党委、乡政府的邀请下,汪东伟夫妇2018年年初先把32台机器设备搬回老家石佛寺村,办了个家庭作坊。开始时工人们大多是新手,出货慢,但当年工厂营业额就达200多万元,这让夫妻俩信心大增。     “家乡的劳动力成本低、农家院租金便宜,现在的物流发达,原料和成品运输便捷,优势明显,这也是我回乡发展庭院经济的想法。”汪东伟在电话中说。     2019年10月,汪东伟夫妇把汕头的设备全部搬迁回来,老家的机器达70多台,汪东伟自己家里地方不够,又在村里其他农户家办了2个分厂。     目前汪东伟夫妇的工厂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自己研发新品种。刚入厂的新手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老手月工资在3000元上下,技术工月工资可达4000多元。工厂一年的销售额保持在1000万元左右。     如今,汪东伟干劲十足,他让妻子在家负责生产,自己则长期在汕头市跑外贸内衣订单。“按照目前的形势,今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不成问题。”汪东伟在电话中信心满满地说。     “东伟回乡发展,不光我们石佛寺村,附近的老庄村、头道庙村、碾盘庄村的妇女也来这里干活,收入不错。”石佛寺村党支部书记陈五欣说。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民企当主角 老板站C位

        “要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激发潜能、提振信心、做大做强,让民营企业在发展舞台上‘唱主角’,让民营企业家站在偃师绝对‘C位’,奏响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最强音’……”6月12日上午,洛阳市偃师区千亿级产业发展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召开,会上,偃师区委书记彭仁铿锵有力的讲话让参会的260位企业家备受鼓舞,获得感满满。     会议上,偃师区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为洛阳市首个县(区)级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     偃师区民营经济发达,起步早、产业门类全、基础条件好。20世纪80年代,偃师以乡镇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异军突起并迅速发展,民营经济遍地开花、特色产业块状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形成了现有支柱产业的雏形,特别是形成了以三轮摩托车、耐火材料、石油管件、制鞋、针织、建材、钢制家具等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这些产业在增加就业的同时造就了一大批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民营企业家。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该区拥有民营企业4.4万家、市场主体近6万户,按常住人口54万人计算,平均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每12个人就有一家民营企业。偃师区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90%以上的企业数量,吸纳就业人口近30万人,在41类工业门类中,偃师就有36类。     此次会议还印发了《偃师区关于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等惠企文件,围绕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政务环境、加大民营经济金融支持、创新民营企业引才留才机制、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完善保障措施等7个方面,出台28项举措,着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全力扶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天来参加这次会议,让我很受鼓舞。公司能取得今天蓬勃发展的局面,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良好服务。”华泰建材同泰物流负责人张文奇表示,政府“给力”的服务让企业吃下“定心丸”,下一步将深化技术创新,不断做大做强,为“锚定千亿总目标再创偃师新辉煌”贡献力量。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