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4 2023-06

    彩色的 富硒的

         6月10日,在郏县长桥镇“全国种粮大户”郭亚培的特色小麦种植田里,麦浪滚滚,机声隆隆。在联合收割机的行进中,成排的小麦被“吃”进机内,不一会儿,收割机的储粮舱装满,只见黑色、绿色等色彩斑斓的麦粒涌出,倾泻在运输车上。     “我今年种植了1400多亩富硒彩色小麦,它的成熟期比普通小麦要晚个三到五天。现在正是彩色小麦收获的时候,亩产在800斤左右,市场售价每斤4块钱左右,每亩比普通小麦的收入要高出个1000多块钱。”郭亚培说。     郭亚培介绍,他种植的富硒彩色小麦,全程无化(肥)种植,全田人工除草,不用化肥、除草剂、农药。这些小麦从田间收获后,会直接进入储粮仓库,除留下一部分种子外,其余将进行二次加工,从而提升小麦附加值。由于近期天气晴好,这些小麦达到了直接入库的标准,既省去了晒粮、存粮等中间环节,也降低了损耗。     郭亚培的种植基地种植有黑麦、绿麦、糯小麦等功能性小麦品种,这些在经过改良的富硒土地上生长的品种小麦,具有“高铁锌、高钾镁、富硒铬、高钾钠比、高氨基酸、高纤维、多色苷”等突出特点,在加工成石磨面等产品后,麦香浓郁,营养丰富,深受欢迎。

    [更多详情]
  • 14 2023-06

    我们累一点农民的担子就轻一点

        帮着运机器、抬化肥、送水……收完麦,焦作市马村区演马街道北庄村“三夏”志愿服务队的帮扶任务仍在继续。     “真是多亏了你们啊,帮我们把小麦给收了,现在又开始帮着我们种玉米了。”6月11日,北庄村村民王小明开着种肥同播机准备在收割后的麦地里播种,在他身边,两个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帮着把化肥和种子倒进机器里。     “收麦的时候每天来村里,又是联系收割机,又是联系储存晾晒场地,我们都看在眼里。”王小明的父亲王德庆早已习惯了志愿者的存在。     “作为我们审计局包村单位,我们与北庄村一直在联系,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每年的‘三夏’帮扶,我们全程参与。”志愿服务队队长、马村区审计局局长张朝文说。     在村庄附近的农田里随便走走看看,马村区审计局的志愿者们有的在开车运肥,有的在送水送油,一个个“志愿红”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博爱县孝敬镇东原庄村,“三夏”志愿服务队队长杜空军正在联系博爱县瑞辉家庭农场负责人原守耀,询问现在烘干小麦和收购小麦的价格。     “有些村民想把收的小麦卖了,现在先帮着问问啥情况。”杜空军说,“现在小麦基本处理完毕,就剩种玉米了。”     2021年3月从博爱县审计局到东原庄村任第一书记,杜空军每年“三夏”基本不回县城的住所,每天和同单位的十几名志愿者一起开展帮扶工作。     博爱县审计局局长买小春也是志愿者之一,他说:“每周二,局里会固定组织志愿者来村里进行帮扶,目前已有30余人参加了志愿队伍;除了固定的包村帮扶,‘三夏’期间,我们还积极提供政策、物资帮扶,为村民做好服务。”     村民刘小凤家中有八亩多地,丈夫和儿女们都在外打工,前期的小麦收获由“三夏”志愿服务队负责帮扶,全部都收到了家中,转眼夏种又开始了,她又犯了愁。“种子化肥都买好了,没人去拉,俺爱人回来可能会晚几天,还得麻烦他们。”刘小凤有点不好意思。     博爱县审计局职员李涛是她家的定点帮扶志愿者,在得知消息后,早早做好了帮扶准备,提前联系好运输车,把她家的夏种物资及时运回。     “我们苦累一点,农民身上的担子就会轻一点。”李涛说。     种完玉米,三四天就会发芽,志愿者们还将继续帮扶,“志愿红”肯定会遇上“玉米绿”。

    [更多详情]
  • 14 2023-06

    文化活起来 旅游热起来

        “文化底蕴深厚的郑板桥纪念馆、风景优美的毛楼生态旅游区、江南风情柳溪小镇、红色边区颜村铺革命旧址……”6月13日,提及范县的文化景点,该县文广新体旅局负责人如数家珍,如今这些景点已成为受游客欢迎的热门“打卡地”。     据了解,范县结合濮阳市委、市政府开展的“濮阳八景”评选工作,按照“荐景、建景、活景、定景”四方面指导要求,积极响应,稳步推进。以盘活红色文化资源、激活传统文化魅力、搞活生态休闲文化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坚持文旅相生、文旅相长。让资源“动”起来、文化“活”起来、旅游“热”起来,深化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跑出范县“加速度”。     范县用好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名片”。该县依托冀鲁豫边区纪念馆、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颜村铺旧址、晋冀鲁豫野战军抢渡黄河纪念地李桥渡口等红色教育基地,持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推进红色教育,打造“红色”旅游。     范县积极打造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人文特色古镇——板桥古镇,再现古塔晴晖、龙潭烟雨、秦台晚照、顾城春色等“范县古八景”,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11万人次,旅游收入480万元;持续提升生态田园风光小镇——柳溪小镇,相继推出生态民宿、星空岛、彩绘墙、村史馆、耕读小院、农特产品展馆等旅游观光点10余个;依托高码头镇老范庄村范武子陵园、张庄镇闵子墓村闵子墓文化遗址等,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上下功夫,弘扬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使良好的家风家训在广大游客中潜移默化。     2022年以来,范县组织开展戏曲下乡演出活动300余场,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依托四平调、罗卷戏、枣梆等优秀传统地方戏曲,范县组织创作了《石磨的婚事》《驻村第一书记》《黄河人家》等多部现代戏曲作品,使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基层、深入民心。     范县通过创造之新、融合之新、业态之新,传递出更深层次的文化自信,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强大动能,跑出范县文旅融合“加速度”。

    [更多详情]
  • 14 2023-06

    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

        据新华社兰州6月13日电记者12日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暨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上获悉,目前,中西部高等学校1465所,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量的53%,专任教师队伍71万人,占全国教师总人数的54%,在校生数量为1334万人,占全国在校生总数的57%。中西部高等教育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据介绍,中西部高等教育办学质量显著提升。以郑州、武汉、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为支点,培育出一批龙头高校,汇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带动中西部高校集群发展。据统计,中西部高校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从2012年的7000个增长到2022年的8100个;新一轮“双一流”大学建设中,中西部地区共有48所建设高校、123个建设学科入选,带动中西部高校不断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实施中西部人才培育行动计划,布局一批高等研究院,加快推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国家卓越医师学院建设,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战略支撑。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秸秆离田草变金

        小麦收割季节,秸秆极易成为影响乡村生态的污染源。特别是,有些地方燃烧秸秆,引发城乡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     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美的生态环境。     如何引导农户和企业一起参与秸秆综合利用?正阳县以打响“正阳秸秆”名片为目标,大力推动“正阳秸秆特色产业”战略,蹚出了一条秸秆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吃秸秆 吐能源     “链”出低碳新产业     6月10日,在正阳县国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厂区内的工人正忙着收购农民送来的秸秆,一个个秸秆卷被整整齐齐地码成垛堆在一起,十分壮观。锅炉有条不紊地“吞”下一批又一批的秸秆燃料,一度度电就这样被送入了国家电网。     “废弃秸秆对于农民来说就是一个负担,但对于我们企业来说,那可是个‘香饽饽’。”国能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秸秆发电,既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我们的合作实现了共赢。”     正阳县鼎林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则将废弃秸秆利用机械进行高温高压处理后制成固体环保燃料,代替煤进行清洁燃烧。“生物质固体燃料无需任何添加剂和黏结剂,是一种环保、清洁、可再生的新型燃料。”该公司负责人张军林说道。     近年来,正阳县以发展“低碳产业”为主旨,依托特色秸秆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县域农业经济,聚集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先进农业生产要素,通过秸秆燃烧发电、固态生物质燃料,使秸秆变成了最大的能源。     拓思路 赚大钱     “蹚”出增收新路子     走进正阳县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秸秆饲料加工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秸秆正经过“揉搓丝化、压块”等一道道工序,加工成了畜牧业饲料,通过运输带输送到货车上,准备发往世界各地。     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蒋金峰表示:“秸秆饲料通过收购农户的秸秆,为农民增加了一条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与此同时,秸秆产品围绕收购、存储、运输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有效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为周边农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该公司还将开发的草捆、草颗粒、草块、揉丝草等多种产品,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远销到河北、山东、内蒙古、新疆等地,并出口到韩国和马来西亚。     正阳县建成了秸秆加工研发、秸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秸秆产品电商物流“三个基地”,使秸秆产业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从一家一户到产业集聚、从线下买卖到“互联网+电商平台”、从“一产独大”到“三产融合发展”。     促循环 护生态     “筑”起产业新格局     “我家种了十几亩的花生和小麦,平常会在天乐有机肥厂买十几袋有机肥料,价格亲民,比化肥还便宜。用上有机肥后,地里的庄稼产量也提高了。”新阮店乡老王村村民周小考高兴地说。     “通过处理农业废弃物和畜禽粪便,使其变废为宝,加工成对农作物有益的产品回馈给农民,农民可以放心用,花钱少,收益大。”天乐有机肥厂负责人郭俊介绍道。     据了解,该厂采取秸秆制肥方法,把基料烘干、粉碎、发酵,与畜禽粪便混合,然后制成一袋袋润土护田的有机肥,该厂遵循“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模式,实现秸秆产业、化肥减量增效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构筑了秸秆产业循环新格局。     正阳县秸秆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乐源、雅拉德荣、牧歌牛业等一批养殖龙头企业落户抱团发展,秸秆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达100家,加工收储企业达330家,形成了以现代秸秆加工收储产业为主的“特优一产”,以乐源、雅拉德荣、牧歌牛业等为龙头的“强劲二产”,以正阳秸秆电商服务中心等为载体的“新兴三产”,并催生了正阳县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正阳县鼎林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正阳县天乐有机肥厂等一批大型秸秆加工企业。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趁墒播种试验田

       6月10日,宝丰县农科所科研人员顶高温冒酷暑,在试验田分类核对参试点播玉米品种。当天,该县农科所科研人员严格遵循试验设计要求,合理规划田间试验小区布局,趁墒进行夏玉米试验播种。据了解,科研人员后续还将开展夏玉米不同生育期调查,为培育玉米品种积累第一手资料。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耕种管收储销“全包办”

         “张总,再给我弄几千亩地的种子吧,钱马上给你打过去,种子质量可要有保证呀!”6月8日,扶沟县练寺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主任桑春晖给河南华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东打电话,再订购10万斤“天民184”优质专用小麦种子。     为华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订单生产小麦,是该中心今年新增的又一项业务。     桑春晖说,“天民184”是一个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具有晚播早熟、抗病高产、矮秆大穗、籽粒饱满的特性,主要用于白酒酿造,深受高端白酒企业青睐,市场前景好、预期收益高。     据介绍,扶沟县供销社以专项整治和巡察整改为契机,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加大为农服务力度,联合社员企业创建了练寺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     练寺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现已初具规模,为农服务功能也逐步完备。去年,该中心共烘干、代储、销售农民粮食6万多吨,其中订单玉米(蜡质)3万多吨,订单小麦(泛麦8号)2万多吨,有效解决了阴雨天气粮食不易晾晒、容易霉变等难题。     “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我县供销系统积极践行为农服务宗旨,提供耕、种、管、收、烘、储、销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每年托管、半托管土地5万多亩、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10万亩次、供应化肥6万多吨、销售农膜1000多吨,充分发挥了供销社为农服务主力军的作用。”扶沟县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昭说。     王昭说:“下一步,我县供销系统将适应新型城镇化、农村社区化新形势,规范建设农村综合服务社,统筹整合城乡服务资源,开展好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等综合服务,提升供销系统沟通城乡、服务‘三农’的辐射带动能力。”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快乐星期天”嗨翻南街戏迷

        6月11日下午两点半,禹州市颍川街道南街社区七组居民穆建民和妻子曹彩琴,开着自家的电动三轮车,准时来到社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紧接着就是开门、开灯、卸下乐器,接通电源、试音、调音。     只听73岁的穆红恩鼓板一敲,伴随着穆建民的板胡、李天佑的二胡、刘桂珍的电子琴、曹彩琴的梆子等伴奏,戏迷王红一段字正腔圆的豫剧《老公爹你消消气》,拉开了这场“快乐星期天”戏曲演出活动的序幕。     在南街社区,每个周末到社区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活动室唱上几段,过上个“快乐星期天”,那可是戏迷们最热切的期盼。     南街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彩宏告诉记者,党员穆建民是该社区7组组长,他和妻子曹彩琴都是能拉会唱的超级戏迷。热心肠的两口子,购买了板胡、锣鼓、音响等全套家什,每到星期天,就组织戏迷在各个居民组轮流活动。后来由于疫情等原因,社区把活动地点设在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活动室。     “俺两口都喜欢玩,每到周末组织戏迷们拉拉、唱唱,心里特别得劲儿!”穆建民说。     每周的“快乐星期天”,都是社区老年人最开心的日子。67岁的李万,是禹州市豫剧团的“头牌鼓师”,退休后经常来这里指导,分享自己的经验。穆红恩每次都准时到场,左手手板,右手鼓班槌,鼓板一敲,拉的、唱的在他的指挥下就开始了。     刘桂珍是一名退休干部,原本对器乐、唱戏没有基础的她,看到“快乐星期天”戏曲演出活动这么热闹,下定决心利用三年时间,硬是学会了电子琴的弹奏,无论哪个曲段她都能熟练地弹奏。     拉二胡的李天佑,在大集体时就是南街大队宣传队的头把弦儿,一手二胡拉得动作娴熟,曲调悠扬,韵味十足。“我最早在南城门游园里拉,慢慢就吸引了许多戏迷,现在每到星期天就来社区拉。”李天佑说。     随着“快乐星期天”戏曲演出活动的名声越传越远,吸引了南街社区和附近的上百名戏迷积极参与。穆建民制定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活动制度,每周按照居民组通知戏迷轮流集中活动。     在11日的“快乐星期天”戏曲演出活动中,王荣、王红、李亚等戏迷分别表演了《老公爹你消消气》《老身祖居在河东》《当警察二十年处处护着你》等经典唱段,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     而在南街社区护城河游园里,每天都有七八个自娱自乐的戏曲演出场子,琴师们拉得开心,戏迷们唱得过瘾,小树林里嗨翻了天。     “我们通过大力支持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社会正能量,共创‘文明幸福星’,让居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心情越来越快乐!”南街社区党委书记张军说。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提高玉米产量有诀窍

        当前正值夏播时期,玉米作为我省重要的秋粮作物,如何夺高产?6月10日,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天学传授高密度种植技术,用密植的方式促进玉米高产。     “增加种植密度,让田间种下更多的玉米。”刘天学说,用这种密植的方式,可以实现玉米产量增加。刘天学分析,基于玉米产量三要素来说,亩穗数、穗粒数、粒重三者的增加,都可以提高产量。采用高密度种植,增加亩穗数,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方法之一。     如何提高种植密度?刘天学介绍说,可以改变以往等行距的种植模式,采用宽窄行种植,既能够增加密度,又可以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增加通风透光性。     “种植密度的增加,必须配合耐密植的品种。”刘天学介绍说,研究表明,在亩穗数增加的条件下,玉米粒重变化不大,但穗粒数会发生变化。因此,高密度种植要采取相应措施,增加穗粒数。     玉米是个“大肚汉”,能吃能喝又能干,增加穗粒数,关键在于水肥管理,要根据玉米生长各个阶段对水肥的需求规律和田间长势,科学浇水施肥,保证玉米一生中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取铺设滴灌带的方式,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需要补充水肥。”刘天学说,没有滴灌带的田块,切忌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可以施用缓控释肥,防止玉米后期脱肥、早衰。     目前我省玉米播种时,大多采取种肥同播模式。刘天学形容其为“懒汉”模式,玉米生育期短、生长速度快,加上我省七八月份往往雨水较多,肥料随水流失,易导致后期脱肥。     采取滴灌带水肥一体化技术,也同样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种‘躺平模式’,由于水肥始终处于土壤表层,会导致玉米根系过浅,后期容易发生倒伏等现象。”刘天学提醒种植户,采取高密度种植和滴灌带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必须配合化控,控制玉米旺长,避免后期倒伏现象的发生。

    [更多详情]
  • 13 2023-06

    科学防控玉米病虫害

         6月11日,全省麦收基本结束,夏播面积7802万亩,占预计面积的85.7%。当前,我省夏玉米已进入播种期。     近期,河南大面积遭遇持续阴雨天气,土壤水分较高,高温高湿的环境为各类玉米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生物灾害因素,河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发布《玉米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指导全省种植户做好防治措施。     相关专家指出,玉米主要的病虫有茎腐病、南方锈病、褐斑病、瘤黑粉病、病毒病、草地贪夜蛾、玉米螟、黏虫、棉铃虫、二点委夜蛾、蚜虫、蓟马、红蜘蛛和地下害虫等。做好播前准备,预防地下害虫和蓟马、苗枯病、茎腐病、瘤黑粉病、粗缩病等病虫,对于保障我省玉米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播种期主要病虫害,专家提出了具体防控措施: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等技术,病虫严重发生地块病残体离田处理,压低病虫源基数。选用经过审定的、适合当地种植的夏玉米优良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健身栽培,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同时,根据当地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种衣剂实施统一种子处理。利用含有精甲·咯菌腈、噻霉酮、苯醚甲环唑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可防治玉米茎腐等多种病害,选用含有噻虫胺、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与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兼治后期双斑长跗萤叶甲、蚜虫、蓟马等。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