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8 2023-06

    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争创“生态宜居星”

       南阳市宛城区吕庄社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争创“生态宜居星”     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社区,南阳市宛城区吕庄社区鼓足干劲、提振精神,不断巩固良好态势,持续吹响人居环境整治冲锋号,掀起环境整治新热潮。吕庄社区积极组织社区干部、居民小组干部、社区志愿者深入网格,对背街小巷的创文版面、黄土裸露、垃圾清理、市容秩序、食品安全等方面逐一进行自查自改,发现一处立即整改一处。     下一步,吕庄社区将紧盯人居环境整治难点、堵点问题,以攻坚克难之姿、奋发有为之势、常态长效之策,持续当好金牌“店小二”,点亮“生态宜居星”,让社区更干净整洁、更文明和谐、更生态宜居。

    [更多详情]
  • 08 2023-06

    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

        连日来,永城市崇法寺街道财政所始终将基层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     崇法寺街道财政所主要通过三方面开展工作:扎实开展学习,提升综合素质,鼓励财政干部借助“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加强廉政教育,规范财政行为,把党风廉政建设与财政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抓好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把更好地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出发点,引导财政干部牢固树立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工作宗旨,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更多详情]
  • 08 2023-06

    防汛演练迎汛期

       6月6日,渑池县英豪镇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防汛暨地质灾害防治避险转移演练,演练内容包括漫水桥封路稳控、转移群众、抢险救灾、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等。

    [更多详情]
  • 08 2023-06

    洋葱地里忙丰收

         6月5日,滑县瓦岗寨乡的洋葱喜获丰收,群众忙着挖洋葱、剪叶子、装袋子……一袋袋洋葱堆放在田地里,呈现出一幅丰收的画面。     瓦岗寨乡瓦岗寨村村民伦勇杰种植经验丰富,加上管理精细,他今年种植的洋葱长势和产量都很好,新挖出的洋葱个头大、色泽亮,还没运到市场,就被闻讯而来的收购商预订了。     瓦岗寨村村民张凤伟说:“现在洋葱市场价格1公斤一块三毛钱,平均亩产4000公斤,一亩地能收入6000多元,我种了5亩洋葱,可以收入3万余元。”     种植洋葱,从育苗、间苗、除草到收获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人工,这也吸引了周边大量村民前来务工。     “为了方便群众生产、提高种植积极性,村里合作社为种植户们提供了农资统购服务,最大程度服务群众,最大限度让利给群众。”瓦岗寨村党支部书记伦彦竹说,“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引导村民种植适宜的特色作物,不断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近年来,瓦岗寨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调优产业结构,坚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培育种植能手,大力发展大蒜、洋葱等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种植,蹚出了产业兴旺新路子。

    [更多详情]
  • 08 2023-06

    机械插秧加速速速度

         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一株株秧苗从苗盘上依次滑落,整齐有序地插进水田里……6月1日,笔者在淮滨县期思镇丁营村看到,农户们借助天气晴好和水量充沛的有利时机,推着插秧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田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期思镇丁营村村民王涛,今年种植了70多亩水稻。他告诉记者,用机器插秧可使秧苗定穴栽插,能保证种植密度、宽行窄株等,有利于秧苗个体壮实和水稻群体质量,通风透光好病虫害就少,有助于实现水稻稳产高产。     “以前,依靠人工插秧,一天最多种1亩地,现在使用插秧机一天能种20多亩地,而且均匀整齐,非常方便。”王涛介绍,与人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在秧苗的深度、间距上更加精准,有益于生长和提高产量,便于田间管理,能为水稻生产节约50%以上的成本。     笔者了解到,今年,淮滨县推行了机械化托盘育秧,让水稻种植在插秧、耙田、收割机械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省时省工,深受稻农欢迎。     近年来,淮滨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政府引导、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的方式,采取政策扶持、典型带动、技术跟踪服务等有效措施,推动水稻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更多详情]
  • 08 2023-06

    “三步棋”整治软弱涣散村

         “这两年村里变化可大,你看道路通了,上班方便了,没事了去游园里健健身,村里村外越来越美。”6月6日,在漯河市召陵区东城街道康洼村,提及村里的发展变化,村民刘卫华如是说。     据了解,康洼村是东城街道2022年确定的一个软弱涣散村。一年多来,该街道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突出党支部政治功能,聚焦问题靶心,走好“三步棋”,使康洼村发生了可喜变化。     走好党建“引领棋”。街道党工委指导“成建制派”工作队研究制订整顿方案,强化村党支部建设,培养储备优秀年轻村级后备干部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名;投资170余万元,打造集办公、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村党群服务中心,为党员群众办事、休闲健身等提供方便。     走好治理“精准棋”。针对村内道路出行不便、多次引起村民上访等问题,村“两委”以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为突破口,通过“四议两公开”,实施康平路建设工程,加宽道路长度1600余米,硬化路面1300平方米,疏通排水管道1000米,建设100平方米休闲游园1处。     走好发展“提升棋”。东城街道联合城管、环卫等相关部门,以物流园区为依托,以“新竹路夜市”模式为蓝本,打造“康平路美食广场”,村集体年经营收益将实现20万元,聚力点亮“产业兴旺星”。

    [更多详情]
  • 08 2023-06

    爱心送考助力未来

         6月5日,鲁山县交通运输局、县团委联合该县出租车企业开展“爱心送考·助力未来”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启动仪式上,鲁山县交通运输局号召爱心企业及出租车驾驶员发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以良好的状态投入爱心送考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同时,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爱心送考活动。     据介绍,参与本次爱心送考活动的出租车共有65台,车前均贴有“爱心送考”字样,考生只需持高考准考证,就可以免费乘坐。

    [更多详情]
  • 08 2023-06

    免费帮农民烘干小麦

         “车间生产线全部停工,先给乡亲们烘干小麦。粮食大如天,连粮食都吃不到嘴里了,还能吃瓜子?!”6月6日,在位于郏县产业集聚区内的平顶山市刘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刘伟锋深有感触地说。     连日来,郏县广大干群冒雨抢收小麦,实现“龙口夺粮”。但是,收割后的麦子因过于潮湿又面临晾晒困难,这让不少农民十分发愁。     刘伟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停止瓜子、花生的烘烤、加工,投入人力物力,积极调试设备,全力为广大群众烘干小麦,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维护了农户切身利益,确保了夏粮颗粒归仓。     日前,该公司免费为农户烘干小麦的信息刚一发布,就迅速传遍了郏县城乡。     6月6日,该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10名工人忙着装卸小麦、控制温度,烘干后的小麦不断流入漏斗,再由升降机提起,倒入专用车辆,然后运出车间……     “我今年种了50亩小麦,抢收以后却无法晾晒,正发愁哩,在微信群里看到了企业免费帮助烘干小麦的信息,今天一大早我就来了,拉来的一万多斤小麦,一个多小时就全部烘干了。”白庙乡谒王庄村种植大户王保国说,“感谢伟锋兄弟的无私帮助,不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也让我们减少了损失。”     刘伟锋今年57岁,是长桥镇东长桥村村民、县人大代表。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瓜子、花生等烘烤、加工和销售,多年来不断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成立了占地50亩的平顶山市刘师傅食品有限公司,年产熟瓜子、花生、核桃2万吨。     从农村走出来的刘伟锋,对粮食有深厚的感情,他说,“生产线停几天不算啥,但是看着抢收来的麦子发霉真是不忍心。”     目前,该公司共投入烘干设备4台,全天候运行,每日可烘干小麦200吨,同时,企业餐厅也对来烘干小麦的农民免费开放,确保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减少损失。

    [更多详情]
  • 08 2023-06

    非遗面塑成国潮

        6月5日,在博爱县鸿昌街道麻庄村主街旁的清化博艺面塑工作室,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化博艺面塑传承人孙宝林,正在制作面塑《二郎神》。作为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民间传统艺术,如今的清化博艺面塑,在一代代传承人的钻研和创新下,持续焕发生机活力,成为一种可雅可俗、可观可食的新国潮。

    [更多详情]
  • 08 2023-06

    小田并大田连片谋发展

        为解决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问题,光山县晏河乡以盘活土地资源为抓手,加快土地合并流转,探索土地托管集中经营模式,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河川村是晏河乡较早推行“小田并大田”的村。2022年4月,在晏河乡党委、乡政府的指导下,河川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全村群众拧成一股绳,积极流转闲置土地,推进“小田并大田”工作。     地租能不能按时支付,土地承包关系会不会发生变化,如何打消村民疑虑?     6月5日,河川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告诉记者,该村“两委”多次召开群众代表会、庭院会、板凳会,帮助群众算好并田前后的收入账、成本账和精力账,通过预期收益对比,真正让群众愿意流转、愿意并田。     为盘活土地资源、带动村民致富,河川村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在晏河乡党委、乡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合作社与江苏吉香达高效农业种植有限公司加强合作,流转1000亩土地,发展泡菜、大豆种植基地,增加了土地租金,提供了500个就业岗位,每人每天100元务工费。     有成功案例在前,河川村“小田并大田”改造明显加速,每天出动4~5台机械、20余人,将撂荒田、零碎田合并改造成大良田,做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目前,河川村已平整土地近800亩,新增20余亩。     同样的面积,集零为整,耕种起来的感受大不一样。村民都说:“过去的地是东一亩西一亩,耕作收种都费事,改了大田后,机械化作业的便利不用多说,耕田、打药、收割……一个电话就行了!”     “我们村4000亩地划分了两个规划区,西边为高效农业产业园,新建泡菜加工厂,发展2000亩泡菜、大豆种植基地;东边发展薏米种植基地,结合河川大草原和塔沙河,打造生态农旅观光园。”李志说。     随着河川村的成功,晏河乡将“小田并大田+土地流转+特色产业”模式在全乡推广。     詹堂村引进专业种植公司,流转山坡土地5300亩,发展元宝枫种植基地,带动周边300多个育苗专业户走向了致富路,120多名村民长期务工增收;通过小田并大田,流转撂荒地、滩涂地600多亩,其中个体经营300亩,打造高品质太空莲观赏基地,新建莲子加工厂房,年收益超过120万元。     秦洼村引进农业开发公司,发展薏米种植项目,现已通过小田并大田平整土地700余亩,预计今年种植规模将扩大到2000亩,新建一座薏米加工厂,按照“农业+旅游”的定位,朝着“薏米小镇”的方向发展……     下一步,晏河乡将继续通过小田并大田,加快土地合并流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强农村特色产业,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书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