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7 2023-06

    病人居家可享受“住院”治疗

         郑州市符合条件的患者今后在家就能享受到“住院”治疗。6月4日,记者从郑州市政府获悉,郑州市将试点家庭病床服务。     日前,省委改革办、省卫生健康委、省医疗保障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郑州、开封、洛阳等5地纳入省级试点。     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对需要连续治疗,但因本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在其家中或长期居住场所设立病床,由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的一种医疗卫生服务形式。     《通知》要求,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许昌市、周口市纳入省级试点,其他省辖市选择1至2个县(市、区)作为市级试点,推行家庭病床服务。     据介绍,家庭病床服务这一新模式,可以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既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也为居家养老拓展了新途径。     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计划,今年下半年,我省还将进一步扩大家庭病床服务的覆盖范围。12月底前,河南将根据全省试点情况总结提升、形成全省家庭病床服务开展管理办法。

    [更多详情]
  • 07 2023-06

    兴产业优环境保稳定

        5月31日,沙澧大地上阴霾的天气终于转晴,傍晚时分,漯河市郾城区商桥镇大杨村村头的一处党建游园内,村民们或休憩聊天,或锻炼身体,一派其乐融融的祥和景象。     作为大杨村的老住户,杨广红对党建游园的旧模样记忆犹新:“过去,这里是一个垃圾场,路过就得捂住鼻子。现在好了,垃圾场变成了游园,不仅有花有草,还有凉亭和健身器材,没事时大家都喜欢来这里。”     这个党建游园是在郾城区林技服务中心驻大杨村第一书记李广宇的帮助下建成的。李广宇就任大杨村第一书记后,结合村情民意和“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决定把村头的垃圾场改建成党建游园。他的这个想法,不但得到了自己单位的大力支持,并且和村“两委”的意见不谋而合。     说了算,定了干,不到3个月,大杨村这个占地1.8亩、总投资30万元的党建游园就建成并投入使用了。     建设党建游园改善人居环境,是郾城区第一书记助力“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的一个缩影。郾城区创建“五星”支部,要求村党支部完成好5个方面的29项具体任务,56名驻村第一书记到岗后,积极主动作为,助力全区“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郾城区郭栗庄村有种植富硒黑花生的传统,但规模不大,都是零星种植,效益也不高。漯河市公积金中心驻郭栗庄村第一书记闫海燕到岗后,帮助村“两委”成立合作社,建立黑花生种植示范基地,同时依托村内成熟的炒花生技术,对黑花生进行粗加工后统一收购、包装、销售,提升了黑花生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目前,该村黑花生的种植面积超过300亩,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郾城区建设局驻后甄村第一书记张丽静到任后,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在村内栽植了300多株玉兰树和桂花,改变了后甄村脏乱差的状况。该区交通运输局驻刘孟村第一书记彭超围绕“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积极解民困纾民忧。刘孟村村民王某在村内荒地私拉院墙,占路挖坑排污水,影响了村民的正常出行,群众反映强烈。彭超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实地查看,通过政策宣传和友好协商,当事人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出资对违规占用的6平方米的荒地进行硬化,使排污和群众出行问题均得到了优质高效解决。

    [更多详情]
  • 07 2023-06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5月29日,在固始县豫申粮油公司加工车间,刚刚生产出来的稻米油整齐码放在生产线旁,等待装箱后发往全国各地的大型商超。     “依托科技支撑,我们的产品从稻米增加到食品、饲料、油脂化工等十多个品种。公司的米糠高效加工和高值化利用项目有关实用技术正在申报国家专利,亚临界萃取、混合油膜法脱蜡、生物酶法脱胶等专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我们通过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实现了稻谷加工全项目综合利用。”该公司总经理钱坤说。     近年来,固始县依托豫申粮油、九华山茶业、三高农牧等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抓好粮油、木材、柳编、茶叶、畜禽水产品等五大加工业,打造了一批产业链条全、质量效益好、与农民利益联结紧的农业全产业链,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为加大企业的科技创新力度,固始县积极推进产学研用一体的综合平台。“九华山茶业投入1370万元建成6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与资源化利用研发中心,使信阳毛尖生产从凭经验迈进看数字的新时代,实现了自动化、清洁化、连续化生产,促进了信阳毛尖品质再提升,也进一步擦亮了信阳毛尖‘金字招牌’。”九华山茶业公司办公室主任李阳说。

    [更多详情]
  • 07 2023-06

    专场招聘会助企又助农

         “麦子已经收过了,秋作物也种上了,正想着出去找个活干,今天镇里就举办了招聘会,好几家企业提供的岗位也很适合我。不出远门就能找到工作,真不赖。”6月4日,在登封市唐庄镇举办的“万人助万企”专场招聘会上,与企业签订过用工协议的唐东村村民王选兴奋不已。     为进一步稳就业促发展,改善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现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唐庄镇举办了“万人助万企”专场招聘会,组织辖区内企业参与招聘。此次招聘会同时也帮助不少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在举办招聘会前,唐庄镇组织机关人员深入辖区内各企业,通过走访调查、座谈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用工状况、用工需求等信息,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台账,摸清劳动力就业意愿。同时深入村(社区),发动党员干部,对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未就业劳动力进行调查,摸清他们的技术能力、培训意向、就业意愿等信息,建立未就业劳动力就业意愿信息台账。     据了解,本次招聘会共组织海螺、复兴、金铭威等10余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达成用工意向30余人。

    [更多详情]
  • 07 2023-06

    美了村庄富了村民

         5月31日,漫步信阳市浉河区东双河镇保民村,眼前呈现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唯美画卷:进村主路宽阔整洁,两旁民房的护坡挡墙整齐划一。工人师傅们有的在修葺沿路景观围墙,有的在进行河道清淤,处处都彰显着大干快干、赶抢工期的激情和活力。     “趁着天气晴好,我们抓紧赶进度,争取早日完成施工任务。咱们活干快点,村子越变越好看,大家伙儿看着心里也高兴。”正在砌墙的工人师傅周守香说。     据了解,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民生提质工程的推进,保民村高标准实施了基础设施提升、绿化提升和民居立面改造工程,做“靓”了生态文章。该村通过打造徽派民居群、“彩虹”行道、“共享菜园”推动交旅文创出彩,新建了农副产品及茶叶交易市场和“乡村会客厅”“休闲凉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更加有声有色。     保民村组织委员王萌萌说:“保民村乡村振兴示范点目前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在改造过程中,通过对周边河道清淤和景观墙改造,以及主干道两侧21户民居房屋立面的改造,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对我们一期改造工程还是很满意的。”     作为东双河镇茶叶生产、蔬果种植、花卉养护的农业大村,保民村通过整合元贞茶叶合作社和富明茶厂加大茶产业辐射力度,依托河南康鲜有机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绿色产业崛起,通过“公司+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实现产销一体化。周边群众在农闲时,通过蔬菜采摘等劳务用工,不离故土就能增加收入。     近年来,浉河区按照“全面覆盖、分类推进、示范带动”的思路,高质量开展一体化规划,高标准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推动单点创建向片区示范、全域推进转变,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着力推动产业绿色崛起,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更多详情]
  • 07 2023-06

    黄土地放飞青春梦想

        “受前期降雨影响,肯定会减产,但我们要树立信心,收割后及时播种,为秋粮丰产丰收打好基础!”6月6日上午,洛阳市偃师区翟镇镇宁北村党支部书记陈宇龙召集村“三委”成员和党员,部署小麦收割工作。     2台收割机已联系到位,6月8日开始收割,三天要抢收千亩小麦,陈宇龙他们铆足了劲。     宁北村距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2公里,位于洛河、伊河夹河滩区,地势平坦,全村2250余人,耕地1081亩,人均不足半亩。     近年来,该村通过小田变大田,统一耕种收,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举措,让“半分地打出了百万粮”,强化了阵地作用,凝聚了党群合力,殷实了家底,美了乡村。     子承父业     回村当书记     90后陈宇龙是偃师区最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他先后就读于南华工商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2012年毕业后,曾就职广东携程旅游网和洛阳当地一家银行,后创业经营民宿。     陈宇龙的父亲陈献会,不仅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宁北村的原党支部书记,2020年年底,村“两委”换届,年逾六旬,已经任职18年的陈献会主动递交辞呈。     让陈献会没有想到的是,群众竟然集体推荐儿子陈宇龙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陈献会说啥也不同意!但群众跑到翟镇镇党委、镇政府去推荐。民意难违!况且镇党委、镇政府也对陈宇龙的能力、作风十分了解和认可。     2021年年初,陈宇龙接下父亲的担子,成为偃师区最年轻的基层党支部书记。     陈宇龙说:“我爱这片土地,我愿意在黄土地上奉献青春,放飞梦想。”     宁北模式     小田变大田     宁北村出路在何方?     陈宇龙说:“在耕地!守好耕地,在产业发展上做文章,让小田变大田,用现代化耕作和管理模式让黄土地长出‘金豆豆’。”     2021年5月,宁北村对群众分散的土地进行规模整合,采取“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流转830亩,发展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村集体是大股东,群众除了能拿到每亩800元的地租,还作为股民享受30%的分红和20%的公益福利。     陈宇龙算了一笔账:合作社集中耕种之前,群众分散出租每年租金只有500~600元/亩,如今每亩增收200多元;2022年,宁北村小麦亩产较之前增加200多斤;同时,大规模种植后,种子、化肥、农药和机械使用都有议价权,加上“大户补贴”,综合每亩地净收入1000元。     “社会化服务,种收都有专业公司负责,我们3个片长主管浇地、打药,60多人参与耕作,玉米、小麦种了一年,除去给群众的分红和其他开支,村集体净增收80万元!”村委委员张拉戌说,“方法对路,种地照样能赚钱。”     和美乡村     党群一起干     “以前没场地,现在好了,俺们每周都要来这儿练字,这里有氛围,好交流!”6月4日,周末,乡村医生郎文通在村画室练字时说。     宁北村有15名市级以上书画家,写字、画画是村子的一道文化风景线。     2月中旬,偃师区老年书画协会翟镇分会落户宁北村,老村部会议室经过简单装修成为创作室,封闭式走廊成为展厅。     郎文通说:“这得益于党群服务中心的提升建设,老村部曾是一个简陋的两层办楼,地势低洼、设施简陋。”     在多方争取下,2022年12月,一笔45万元的改造资金到位,但仍有不小缺口。关键时候,陈献会伸出援手,豪放地拿出100万元支持。“前些年没赶上好时候,现在上级有政策,自己‘出点血’应该的。”陈献会说。     2022年6月,在老村部院内,一幢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拔地而起。便民中心、大小会议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心理疏导室、农产品展销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书画创作室、集体卫生室等一应俱全。     那段时间,陈宇龙几乎每天都泡在村里跟踪监督工程质量。     陈宇龙父子的举动,大家看在眼里,多名在外成功人士捐款10万元,村里又修建了党建广场和廉政游园。     2022年,宁北村成功创建“四星”支部;陈宇龙被偃师区表彰为“十大杰出青年”“优秀乡贤”等,陈宇龙家入选“洛阳市最美家庭”。     6月6日,新注册的“耕耘宁北”牌特色农产品已经上市,“城市菜园”观光农业项目和粮食仓储及烘干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今年,宁北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更多详情]
  • 07 2023-06

    “一线监督”护航夏粮抢收

        “目前还有多少亩没有收完?夏收过程中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情况?”6月5日,在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田庄村的地头,该区纪工委正在走访的工作人员向村民详细了解情况。     5月下旬以来,持续阴雨天气对小麦的正常收获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打好夏收“保卫战”,该区纪工委切实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监督责任,坚持靠前监督、跟进监督、精准监督,聚焦农业技术指导、秸秆禁烧、夏收作业安全等重要方面,开展夏收夏种专项监督,以有力有效监督全力护航粮食生产安全。     该区纪工委提前谋划,全员上阵,成立工作专班,督促农业农村部门、辖区两镇采取积极措施,科学调配农机,选派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指导夏收工作,加大农机设备安全、农资销售的监督检查。同时,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同各乡(镇)纪委联合下沉麦收一线,从秸秆禁烧收储、夏粮收购储备、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确保农民夏收夏种有序进行。截至目前,已开展监督检查10余次,印发工作提示函4份,督促整改问题19个。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做深做实政治监督,压紧压实相关单位责任,为守卫漯河粮仓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王君说。

    [更多详情]
  • 07 2023-06

    “巴掌田”里抢麦

        今年,沈丘县周营镇谢营村种植小麦共计1096亩,集中流转给外村500亩,而流转不出去的都是村前村后、庄头庄尾的小块麦田。这些小块麦田都是你半亩、他八分的“皮带条”“豆腐块”“巴掌田”,最大的也不超过2亩。     “由于这些麦地块小,好多农机手很少光顾这类‘巴掌田’的小麦。”村干部王岩岩说。     面对这一实际情况,怎么办?这既是一个民生答卷“考题”,又是一个当下急需解决的必答题。     “俺村18户‘三类户’(低保户、易返贫监测户、缺机具少劳力的困难户)种有小麦39亩,脱贫户50亩,其他‘小农户’有507亩,合计596亩。欣慰的是先把‘三类户’和脱贫户的共89亩小麦收割运到家,晾晒好入了仓。遗憾的是有10亩13户‘小农户’的小麦,没有顾上收,又下雨了。其余的586亩已全部收割完毕!”谢营村党支部书记武勤丽眼里充满红丝,脸上勉强流露出笑容。     “往年收这些零碎麦块,要四五天,今年只用了两天多时间。特殊天气倒逼我们采用特殊办法!”回忆起几天前的情形,武勤丽仍然心有余悸。     5月31日,天气转晴。谢营村“三夏”指挥棚里,正在召开“三夏”生产应急处置会议。“指挥棚除留两人轮流值班外,其余干部和护林员、保洁员都分头行动,齐心协力,寻找机车,尽我们最大努力,争取赶在这轮降雨前,把咱村596亩小麦全部颗粒归仓,让老少爷们心安无忧。”武勤丽说。     6月1日,早上7点不到,村干部谢新方通过其同学的关系,从邻近王寨村临时借来一台收割机,把村里“三类户”、脱贫户的麦收割完,然后归还。     村干部王振、谢海波和护林员谢兴营也分别通过亲戚关系,每人各找到一台收割机。随着4台收割机的先后到来,谢营村正式打响一场与时间赛跑,“龙口夺粮”的机收大会战!     机手作业期间,谢新方、王振、谢海波分片包干,负责跟车维持收割秩序,并组织青年志愿者帮助“三类户”、脱贫户收割、运输小麦。村干部们主动为收割机送油、为机手送饭菜。     自6月1日上午机收会战打响,到6月4日凌晨3点,共计收割小麦586亩。     此时,雨点从天上逐渐地落了下来。

    [更多详情]
  • 07 2023-06

    安良镇的“机长”很忙

        “贾机长,估计油箱里的油还能再收60亩,需要联系送油车。”机手韩文亮喊道。     “好的,我已打电话,加油站正在灌装,估计15分钟可以送来。”贾文歌答道。     贾文歌是郏县安良镇的一名机关干部,这几天他多了个新头衔——“机长”。     这个“机长”身兼重任:帮助机手对接农户、安排机手吃住、负责丈量土地、协调加油站送油、给机手带路。     “除了不收钱,能帮的必须帮,他们千里迢迢来河南帮咱收小麦,咱必须提供最悉心的服务,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减少损失。”6月5日下午,在安良镇岩郭村的农田里,看着来自陕西渭南的4台收割机轰鸣着来回作业,贾文歌笑着说。     “预计明天上午10点岩郭村的小麦收完,结束就带车去老山薛村。”说完,贾文歌又接到该镇镇长孟岸东的电话,开始第二天的收割安排。只见他黝黑的皮肤上满是汗渍和灰尘。     安良镇共有麦田5万多亩,其中六成处于山区,因为缺水普遍早熟,连续的阴雨天气给抢收任务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帮助群众抢收抢晒,该镇抽调干部24小时在岗,全镇本地收割机原则上在家门口作业。安良镇党委、镇政府通过县农机中心紧急联系了河北、湖北、山西、陕西和驻马店等地的27台收割机,其中包含适应性更强的履带式收割机9台。     “一车一负责人,临时当‘机长’,为机手安心作业提供服务。”6月3日凌晨4点36分,当27台收割机即将下高速到达郏县前,安良镇党委书记张建政在微信工作群里一一分派对接人。作为镇党委书记,他也认领了一台。     “我们之前在外地一亩小麦收割费用是七八十元,没想到郏县的服务这么好,到了镇里就安排饭,镇干部直接带到地头,还帮助我们测量面积,服务这么好,后来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统一定价,每亩最高不超过60元。”驻马店机手黄安装说。     “饭菜很可口,荤素都有,晚上还可以洗澡,有地方晒衣服,心情好干活也舒心,今天可以收330亩。”韩文亮说。

    [更多详情]
  • 07 2023-06

    党员突击队助农抢收

         6月3日,在西平县的麦田里,数百台收割机驰骋在麦田全力抢收,同一时间,中央储备粮驻马店直属库西平分库的党员突击队队员们也在西平老王坡管委会区域的麦田里,帮助农民抢收粮食、解决困难,队员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表率,顶烈日、战酷暑,全力投入抢收小麦的工作中。     仓廪实,天下稳。中央储备粮驻马店直属库将竭尽全力克服阴雨天气等不良影响,科学推进“三夏”工作,全力保障夏粮收购工作的开展,稳住粮食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确保颗粒归仓。让群众卖明白粮、放心粮、舒心粮,以实际行动诠释中储粮的主业主责及央企的社会责任。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