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6 2023-11

    郭滩镇 扎实开展入户帮扶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完善落实帮扶机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连日来,唐河县郭滩镇组织全体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对全镇脱贫户、监测对象和重点关注人群持续开展全覆盖、全方位的走访活动。     在入户走访中,帮扶干部与帮扶对象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和实际困难,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解难纾困,重点对家中生病老人的情况进行询问,鼓励他们保持乐观心态,有困难及时向帮扶责任人反映。     通过走访,帮扶责任人落实帮扶及促增收有关保障措施,宣讲各项政策,帮助脱贫户、监测户提升生活水平,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更多详情]
  • 06 2023-11

    城郊乡 幸福大院笑声朗朗

        “就近住到村里的幸福大院,吃饭、洗衣、生病有人照顾,还能看报、打牌,不用为生活发愁,也不麻烦孩子们了,这得感谢党的好政策!”11月1日,在唐河县城郊乡大井村幸福大院里,81岁的曲铁旦老人笑着说道。     大井村幸福大院是城郊乡12个村级幸福院之一,占地面积4.9亩,床位22张,功能室齐全,配备有棋牌室、厨房、餐厅、澡堂等。     近年来,为保证入住老人的身     心健康,城郊乡各幸福大院积极行动,主动提升服务质量,结合老年人口味和营养需求,设计老人食谱,采用绿色健康食材,每天饭菜不重样。与村医建立联动机制,为老人提供日常健康检查、保健咨询,做到小病不出屋、急病送医院。除了保障老人日常起居外,城郊乡民政部门还积极与社工站、志愿者及各村委宣传队联系,每月为老人理发、剪指甲,开展文艺汇演等各种娱乐活动,增强老年人相互交流,使其享受更多关爱。

    [更多详情]
  • 06 2023-11

    马振抚镇 生态廊道绘就美丽画卷

         深秋时节,走进唐河县马振抚镇环湖生态廊道,碧波荡漾的九龙湖与色彩斑斓的沿岸景观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生态画卷。     在九龙湖沿线,6个村委流转土地1万余亩,种植楸树、青桐、湿地松等55万余棵,积极推进宅旁、村旁、路旁、田旁绿化。全镇在旅游路周边栽植海棠、桂花、红叶石楠等各类     绿化苗木5万余株,建设“一宅变四园”3000余平方米,各个村庄彰显花果飘香的富美特色。     依托九龙湖沿线姚岗村、姚湖村、栗棚村等村现有的6000余亩栀子林,该镇在石柱山景区旅游公路两侧打造万亩栀子林,同时对河道生态缓冲带、护坡、植草沟等进行修复。生态廊道全部建成后,必将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更多详情]
  • 06 2023-11

    养老服务站点 幸福互助家园

         近年来,嵩县饭坡镇洛沟村小型集中养老服务点致力通过集中互助式养老,实现养老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     该服务点由村小学闲置教学楼改建而成,是嵩县第一个小型集中养老服务点,占地500平方米,有房间20间,设置卧室、活动室、厨房、餐厅、洗澡间、多媒体室等,目前入住老人17名,老人们白天可以在服务点就餐,晚上可根据实际需求回家。     去年以来,洛沟村以服务点为阵地,全面开展助医、助餐、助浴、助娱等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保洁、清洗、理发、代办、代购等拓展服务,服务覆盖全村73户居家老人。     洛沟村党支部书记张齐明说,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对闲置房屋、场地进行提升,扩大老人活动空间,增加文娱室、阅览室、红色讲堂、夕阳红菜畦等功能区,让村级养老服务点真正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互助养老家园”。

    [更多详情]
  • 06 2023-11

    汇聚“新”的力量 助力家乡发展

         “在县委统战部的号召下,我们商会先后多次向夏邑老乡捐款捐物,助力家乡发展。”10月26日,夏邑县上海商会副会长张文超说。     近年来,夏邑县不断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引导,鼓励动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挥自身优势,投入全县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夏邑县委统战部倾力打造“助栗发展,凝聚栗量”主题品牌,围绕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全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学习参观、分享交流及开展公益服务。今年以来,该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各类帮扶项目10余场次,累计捐款捐物200余万元,充分展现了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更多详情]
  • 06 2023-11

    排查安全隐患 筑牢生命防线

         秋冬季节,天干物燥,是各类火灾事故的高发期。为进一步营造和谐稳定的安全生产氛围,近日,沁阳市崇义镇对辖区内的企业、商户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筑牢生命安全防线,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扎实助力“平安法治星”创建。     崇义镇党委、镇政府联合镇应急办、镇平安办和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组成联合督察组,深入辖区企业、学校、商铺等重点场所,逐一排查生产车间、仓库及员工餐厅等点位,重点查看消防设备和燃气是否完好、工人作业是否规范、应急装备是否健全等,并对安全生产记录进行科学指导。连日来,共检查企业10余家、商户30多家,发现安全隐患8处,均已整改完毕。

    [更多详情]
  • 06 2023-11

    鹿邑县任集乡 “芹”劳致富有门路

         10月25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个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鹿邑县任集乡芹菜种植基地上榜。     据了解,任集乡种植芹菜已有30多年的历史。“鹿邑芹菜”因色泽翠绿、叶柄宽厚、粗纤维少、质地脆嫩、清香味浓,2018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2019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任集乡芹菜种植基地被评为全国四大芹菜种植基地、全国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     “我们与其他基地的种植和管理方式都不太一样。”任集乡冷庄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张习敬说,“鹿邑芹菜”要提前栽种、分期追肥,一亩地仅6000株左右,但亩产高达1.5万斤。     为让更多农民种植芹菜致富,任集乡聘请张习敬任专业技术员,在全乡推广日光大棚种植技术。如今,该乡形成了以冷庄为中心的蔬菜规模产业带,面积达8000亩。为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农产品种植、加工链条,2022年,该乡申创鹿邑县任集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农产品研发和展销中心、加工厂房、冷链仓库等,并配套智能化信息系统及育苗基地50亩,使特色蔬菜产业步入正规稳定发展轨道。     目前“鹿邑芹菜”正值收获时节,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络绎不绝,各网络达人穿梭在芹菜地里。前面直播热火朝天,后台订单响不停。“今天已经出1万多单了!”后台工作人员介绍说,每单3~5公斤,一天下来就是3万多公斤。     “‘鹿邑芹菜’实现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统一使用地理标志的全程标准化生产模式。”任集乡党委书记刘伟说,订单多起来了,运输也得跟上,任集乡计划建设物流商贸园,以大大缩短蔬菜从农田到消费者手中的时效,减少运输损耗,提高市场竞争力。

    [更多详情]
  • 06 2023-11

    “稻虾共生”成增收良方

        “我们的小龙虾个头大、肉质脆弹,产量还高。”10月30日,民权县林七乡王岗村葵丘创富合作社负责人吴丰文高兴地说。     近年来,民权县积极探索“稻虾共生”绿色生态种养模式,推动了农业转型升级,产业效益明显提升。     吴丰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采用稻虾共养模式,水稻不使用农药,不仅种植成本降低,大米质量也提高了,以前单种水稻亩产七八百斤,收入只有大约1200元。现在光绿色无公害的水稻就能卖2000元以上,加上小龙虾,亩收益在7000元左右,是以前的6倍左右。     除了稻虾共养,合作社还形成了小龙虾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拓展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成功举办首届葵丘小龙虾系列文化活动,打响“王岗有礼、虾路相逢”特色农家乐品牌,每年吸引周边县区游客1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周边小龙虾养殖近万亩,带动就业2000余人。     “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以田为布,用稻作画,鱼虾蟹游弋其间,展现一幅现代化生态农业的美丽画卷。”林七乡党委书记杨娜如是说。

    [更多详情]
  • 06 2023-11

    居家做香包 屋后种紫苏

         10月31日傍晚,走进新蔡县栎城乡张庙村新艳飞织带有限公司的香包生产车间,工人们正聚精会神工作着,伴随着缝纫机的哒哒作响声,丝线穿梭,小巧精致的香包从手中逐一诞生。     “我是隔壁村的,经人介绍到厂里3个月了,平时有空就来干一会儿,忙时拿回家做。一个月能拿2000多元,也不耽误照顾老人和孩子……”女工董文洁笑盈盈地说。     为了满足农村群众照顾家庭和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张庙村挖掘“庭院经济”潜力,与新蔡县新艳飞织带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劳动力需求量大、技术门槛适中、就业方式更为灵活的香包制作产业。     村“两委”班子在省社保中心驻村第一书记殷松的带领下多次外出取经,一边积极搭建平台,组织群众参与手工艺培训,确保群众技能过硬、制作产品过硬、村委品牌过硬,一边积极开拓市场,与各大企业、商超甚至国外市场建立稳定供货联系,满足日常流通和特需定制。     目前,张庙村香包制作已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和黄金名片,订单供不应求,月销量超500万件,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已带动当地500多人实现灵活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明年我准备拿出俺家一半承包地种紫苏!”住张庙村委会对门的62岁的徐翠英和村党支部书记魏艳琼畅谈自己的规划时满脸兴奋。     “我看支书发种子呢,就要了一点。一开始就是种着玩,觉着好看,谁能想到就这房前屋后不到二分地,竟卖了1000多块钱!”徐翠英对小小紫苏爱不释手。     “紫苏是一种药食两用作物,花穗呈紫红色,叶片青绿,对种植条件要求不高,可以说既好看又好养。”魏艳琼说,目前,该村已经盘活近200亩小庭院、光伏发电站及边角地种植紫苏,不但改善了村容村貌,还增加了群众收入。     为了把村里中草药种植这项庭院经济做成大产业,殷松协调涉农统筹整合资金49.8万元为张庙村建设了一座800平方米法人中药材储存加工车间,产权归村委所有,租金用于村集体。     “我自己的200多亩中药材已经晒干,还有群众的一部分,需要装160车,今天夜里基本不用睡了,得忙活一夜。”一直忙个不停的中药材储存加工车间承租人赵玉龙说,“我除了自己种中药材,还给村民供种,跟他们签订回收合同。目前我们村共种植紫苏、白花蛇舌草等四五种中药材,亩均收入5000~1万元。”

    [更多详情]
  • 03 2023-11

    做好“林”文章 做强“林”经济

         秋高气爽,暖阳高照,上千吨的青、桦栎橡子晾晒在卢氏县朱阳关镇汇通绿宝食品有限公司大晒场上,工人们正在不停翻动、去杂;加工车间里,经过脱皮、粉碎、分离、脱水、包装等一道道工序后,不同口味的生态橡子淀粉、凉粉将发往全国各大城市或出口韩国等东南亚国家。     近年来,卢氏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落实天然林保护长效机制,大力实施生态林项目工程,做好“林”文章,做强“林”经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依托山林资源     守护“金山银山”     为了让林农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卢氏县高度重视山林资源保护,全县18个乡村林区配足6012名护林员,落实“三级林长”巡山护林制度,加强林木资源保护,结合产业项目,发展林果、林药、林蜂、林禽经济,提高林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我们主要采取‘林长+护林员’的形式保护林业资源。”卢氏县瓦窑沟乡观沟村党支部书记兼观沟林区林长赵志伟说,“我村林区面积4万多亩,每个护林员配备专用定位手机,管护面积都在4000亩以上,每月巡护天数不少于20天,查看管护区域内林木资源状况、监测病虫害,防止群众带火进山等行为。”     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卢氏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35%,活立木蓄积量1281万立方米,猕猴桃、连翘、橡子、五味子等野生林药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年产野生橡子1000余吨、猕猴桃10万吨、连翘2000余吨、五味子500余吨。     抓好项目建设     促进“生态延链”     卢氏县是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和洛阳、三门峡供水区。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需要,卢氏县确定“以短养长、长短结合、长效发展”思路,制定核桃、板栗、连翘、五味子、猕猴桃等林果药综合发展规划,创造宽松投资环境,大抓项目建设,建成了4个香菇交易市场、21个香菇深加工企业、3个核桃生产企业、6个制药厂、1个生态肥料厂和县乡村电商营销网点,将林果药等特色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其中成品香菇菌棒、香菇多糖多肽、核桃仁等系列产品分别出口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林果药综合年产值80亿元。     生态产业的有序发展,使卢氏县生物多样性得以延续发展,当地中药材品种多达1225种,有绿色、有机、无公害和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53个,是河南省“三品一标”品种最多的县。     鼓足发展干劲     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10月26日,在卢氏县横涧乡、文峪乡连翘苗圃基地,新品种嫁接苗绿意盎然,10多名林农正在起苗、包装、发运。     “连翘人工种苗繁育和规模种植,不但好了生态、美了环境,而且增了收入、火了旅游。”卢氏县望家山万亩连翘基地负责人宋建华说。     “我县坚持走常态化林木管护和生态林育造管融合发展路子,将全域旅游纳入‘自由山水清清卢氏’‘深呼吸小城’发展规划,打造豫西后花园‘休闲度假目的地’,建成了豫西大峡谷、豫西百草园两个国家级4A景区和玉皇山、樱桃沟、汤河温泉等一批康养度假区,多元化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了‘为国储材、永续利用、兴林富民’的林业生态建设目标。”卢氏县林业局局长陈建东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