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5 2023-05

    强化基层监督 护航乡村振兴

        近日,襄城县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乡村振兴产业基地,摸排收集侵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线索,持续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湛北乡尚庄村西瓜种植基地督查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王丰 摄     洛阳市孟津区纪委监委把护航乡村振兴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内容,聚焦政策落实、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关键环节开展监督检查,确保相关部门履职尽责,为特色产业发展纾难解困。图为近日,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到送庄镇农业园区走访调研。吕晓鹏 摄     近日,洛阳市瀍河区纪检监察干部到盘龙社区实地走访污水管网建设工程,通过开展“嵌入式”监督,重点排查项目审批、招投标、资金使用管理等环节的廉政风险点,让工程项目在阳光下推进。 王棋棋 摄     漯河市源汇区纪委监委紧盯乡村振兴领域突出问题,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严查快办发现问题,持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以铁的纪律护航乡村振兴。图为5月24日,该区纪检监察干部在源汇区集体经济第一产业园向群众了解相关情况。尤亚辉 摄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严管小微权力 激活清廉动力

        “村里各项财务收支、民生项目资金、补贴发放……都能从民生监督大数据平台查到。”5月10日一大早,平顶山市石龙区龙河街道捞饭店社区脱贫监测户王景民来到街道纪工委的阳光办公室,一边浏览公示内容,一边赞不绝口。     为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推进清廉社区建设走深走实,今年以来,该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打出村级“小微权力”监督组合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针对村级事务“杂、乱、难”等问题,该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创建“一单一图”运行模式,即制定“小微权力”清单和办事流程图,将“三重一大”事项、“三资”管理、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等4大类21项村级公权力全部涵盖其中,确保“清单之外无权力”,督促社区主动“晒”权力清单和党务、居务、财务运行情况,让“小微权力”戴上“金箍”,推动监督下沉落地,助力清廉社区建设。     “自村务公开后,有群众提出疑问的,我们都会及时向上级反馈并耐心解释。大家心里有数了,干事劲头更足了。”该区龙兴街道楝树店社区党支部书记姬洪涛说,“三务”公开不仅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也极大地提升了百姓对基层组织的信任。     基层党员干部是清廉社区建设的“主心骨”。该区纪委监委聚焦“干部清正”目标,精配廉洁教育套餐,通过讲授廉政党课、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廉政家访、签订廉政承诺书等,推动社区党员干部在观廉、警廉、诺廉中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做好清廉表率。     “清廉社区建设是清廉石龙建设的重要单元,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抓手。”该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杨世崇表示,将加大对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两清单一流程 规范村级权力运行

        “‘两清单一流程’让村监委会对村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更有效了,监督更到位了……”5月22日,长葛市坡胡镇拐河杨村党支部书记时超对市纪委监委分包该村的工作人员说,现在村民对村干部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     据了解,“两清单一流程”即村级事务清单、村干部权力清单、办理流程,是长葛市纪委监委在乡村治理中推进“清单制”应用、切实将村级“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有效手段之一。     近年来,为切实解决农村“小微权力”行使不规范、监督不及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长葛市纪委监委不断创新基层监督模式,通过厘清权力边界、规范运行流程、加强教育引导、完善监督体系等方式,使基层干部行使权力有约束,让广大群众行使监督权有依据,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擦亮乡村振兴廉洁底色。     “我们会同组织、民政等部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发生权力寻租、信访较为集中的权力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该市监委委员韩平介绍,长葛市通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编制村级“小微权力”事项清单13类43项,村级班子及成员责任清单10类79项、负面清单20条;围绕重大决策、党务事项、“三资”管理、惠民资金发放等领域,绘制6大类31项村级“小微权力”事项办理流程图,为村级事项办理理好路、规好序,基本实现了“小微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     为使“两清单一流程”制度从“纸上”落到“地上”,该市后河镇闫楼村将“两清单一流程”印制成“口袋书”,为该村“民生快递员”每人配备一册,让他们在走村入户收集民意时向群众宣传讲解,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监督和管理。老城镇槐树陈村通过廉政夜谈、课堂讲座、实例分析等方式,围绕清单内容,坚持“每日一讲”,着力解决村监委会成员不知道“监督什么,如何监督”的难题。     此外,该市纪委监委不断创新基层监督方式方法,将16个镇(街道)划分成5个监督协作区,推进协同联动监督。以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三化”建设为抓手,提标改造便民服务软硬设施,搭建民生监督大数据平台、“云上信访”平台,进一步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更接地气、更有力度、更有实效,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用方志为扶贫事业著史存史

        “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十年来我们经历的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之一。地方志工作是为国存史的文化基础事业,用方志记录伟大的扶贫事业,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独特优势、重要价值与深远意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地方志事业开启了新征程。近年来,河南各级史志部门认真扎实做好扶贫志编纂出版工作,积极探索、创新专题志编纂经验。在新的时代背景和任务要求下,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精心谋划,启动扶贫志和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用志书全面、系统、客观地记录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为脱贫攻坚修志立传,为新时代河南留下“小康印记”,这是地方志工作者一直坚守的使命与担当。     为党立言 为国存史 为民修志 存真求实记录脱贫攻坚伟业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我国自古就有“济危扶困,怜孤恤贫,救助弱善”的优良传统,历代史书、志书对“扶贫”都有记录,从古至今从未停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扶贫工作是在农村救济和救灾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村扶贫工作进入新阶段。对此,第一轮和第二轮《河南省志》都有记载。到2000年,河南省初步实现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预定目标,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河南地区因灾、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脱贫难度依然很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扶贫工作的力度。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20年11月,我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使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中国扶贫事业的成就有目共睹,地方志作为铭记地方发展历程、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客观真实记述中国扶贫事业是职责所在,是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新时代方志人始终秉持着“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理想,凝聚着“十年磨一剑”的专注,坚守着“甘坐冷板凳”的信念,这种担当是理想、信念与执着的汇聚。     存真求实是地方志最重要的编纂原则。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指导下,河南史志机构全面启动扶贫志编纂工作,严把政治关、资料关、体例关、史实关、保密关、审核关,努力打造精品志书。在资料收集方面,以对历史负责、对脱贫人口负责、对全面小康负责的谨慎态度,收集、整理、分析、归纳和研究资料,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把握不准的数字、史料绝不轻易放过,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核实,使入志资料真实可靠,确保志书全面反映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的成果,确保志书质量,为脱贫攻坚修志立传。     2018年,河南省地方史志机构工作人员下沉一线指导村志编写编修工作,为河南省脱贫攻坚入志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鲜活资料,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党和政府在扶贫事业中的历史印记。他们多次走访浚县新镇镇邢固村,展开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村志编纂总体情况、主要问题、下步打算,系统解读了村志编纂的重大意义、总体进度、工作重点,帮助组建村志编纂帮扶小组,并在内容编写和后期印刷等方面提供支持,成书文字近20万字;襄城县、汝州市等地史志机构也深入侯村、尚庄村、平王宋村等近20个村开展村志编纂帮扶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凝心聚力,帮乡亲们回忆过往,重温决战脱贫攻坚伟大历史进程。     河南省各级综合志书、专业志书、综合年鉴也对扶贫工作加以真实全面的记述,展示了扶贫工作阶段性成果。河南省176个省级、市级和县级史志机构编纂的169部第二轮志书,近70%都设有专门的章节对扶贫进行单独记述,用大量翔实资料反映了各地扶贫事业,真实展现全省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     时代特色 地域特色 扶贫特色 总结河南脱贫攻坚实践经验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用地方志记录精准扶贫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是方志人的责任。随着扶贫工作持续不断深入推进,河南史志机构立足实际,在扶贫扶志上进行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其特色和亮点。     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指导下,全省市县两级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和编纂方案,编纂出版了一批扶贫志。扶贫志的内容,既凸显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指导和引领,又重在呈现地域特色。志书全面、系统、详细地记载了市县两级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总结了河南各地方脱贫攻坚实践的可行性经验,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治、育人”的功能。     其中,已出版的《驻马店市脱贫攻坚志》约150万字,内容涵盖农村贫困状况、精准识别管理、主体攻坚责任落实、行业政策落地、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考核验收监督、成效经验等多个方面,系统、客观记述该市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再现了人民群众创造的光辉业绩和精神风貌,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艰苦奋斗的热情,客观真实地记载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举措、丰硕成果及特色亮点,为下一阶段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参考。     《滑县扶贫志》则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视角,记述了其实施精准帮扶措施、巩固脱贫成果的全过程。该县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脱贫工程,做到“精准发力补短板,夯实基础强保障,巩固成果不放松”,从而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开拓创新 有益借鉴 彰显价值 赓续传承脱贫攻坚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地方志在对扶贫事业的记述中,呈现出脱贫攻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深入解读,对更好地赓续传承脱贫攻坚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书写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助推世界减贫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丰功伟绩,2023年3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联合国家乡村振兴局下发《关于开展中国扶贫志丛书编纂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中国扶贫志丛书编纂工作。该丛书将以志书形式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消除贫困的历史进程、取得的扶贫成就、探索的扶贫经验,展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在社会各界支持帮助下顽强拼搏、摆脱贫困的勤劳智慧,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历史借鉴,为全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第一批共规划56部志书,河南省兰考县、光山县、林州市被列入规划之中。     2023年4月,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召开中国扶贫志丛书编纂工作推进会。会后,被列入规划之中的兰考县、光山县、林州市三地紧锣密鼓展开筹备工作。     兰考县是焦裕禄同志生前战斗过并为之献身的地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莅临兰考视察,给予兰考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兰考县委、县政府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庄严承诺,把传承焦裕禄精神融入扶贫实践中,2017年3月在全国第一批率先脱贫摘帽,“三年脱贫”承诺如期兑现,焦裕禄当年“治穷”的夙愿也成为现实,在兰考发展进程中留下璀璨的一页。为更好记录脱贫攻坚的坚实足迹,中国扶贫志丛书编纂工作推进会后,兰考县地方史志研究室迅速行动,狠抓落实,成立兰考县扶贫志编纂委员会,同时结合兰考县的实际情况,多次征求有编纂经验的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建议,厘清思路、明确重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兰考县扶贫志编纂实施方案,为下一步扶贫志编纂有序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光山县地方史志研究室也迅速成立光山县扶贫志编纂委员会,聘请史志专家、光山县乡村振兴局有关人员组成光山县扶贫志编辑部,目前扶贫志编纂正式进入组织实施阶段;林州市对扶贫志编纂工作重新进行细化,任务分解,由林州市史志研究室负责,林州市乡村振兴局全力配合提供入志所需资料。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用地方志记载伟大的扶贫事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指示精神的一次重要实践;是总结脱贫攻坚实践经验,科学把握减贫规律,系统阐述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揭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制胜之道;是着力推出资政育人、存史堪鉴的成果,为推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的有益借鉴。(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五研究处孙喆)     联合主办:     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编辑:韩新愚 孙兵     电话:13838269897     邮箱:hnrbszzy@126.com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新乡市祝楼乡 移风易俗树新风 殡葬改革促文明

        近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祝楼乡认真践行“三七二马一争先”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殡葬改革专项活动,大力倡导绿色、生态、节地的殡葬新风。该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工作专班,实行殡葬改革领导分包制。同时,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弘扬“孝敬老人,厚养薄葬”的理念。     下一步,祝楼乡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殡葬改革工作的满意度,推动全乡殡葬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新乡市 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 助力农业农村发展

        今年以来,新乡市紧紧围绕打造现代农业强市总体目标,坚持“13710”和“马上办理,马路办公”工作机制,全力以赴打好“中原农谷”、高标准农田、乡村基础设施“1+5”建设“三大攻坚战”,积极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提升农业综合产能,延伸补强农业全产业链,持续巩固农业科技支撑,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为建设农业强省贡献新乡力量。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新时代优秀大学生

        一部《林县志》,满卷旱荒史。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这首旧民谣,勾勒出了林县(现林州市)历史上干旱缺水的悲惨图景。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初,林县550个行政村有307个村人畜吃水困难,群众外出取水要走5公里路。     1957年,林县发出了“全党动手,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1960年2月,开工修建红旗渠。经过10年鏖战,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解决了几十万人的吃水和50多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     2021年9月,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为内涵的红旗渠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如今,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河南的一张精神名片。红旗渠精神不仅是中原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绚丽篇章,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已深刻影响和塑造了几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操守。     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由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经过1年5个月的努力,凿通的输水隧洞,被命名为青年洞。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青年洞考察时说:“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国家建设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青年突击队队员的身影:郑州“7·20”特大暴雨,青年突击队筑牢防汛防疫“双防线”,打赢防疫、防汛组合战;弘扬航空报国精神,罗阳青年突击队把“火焰蓝”的青春热血镌刻在新时代的丰碑上……新时代的青年与当年建设红旗渠的青年,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艰苦奋斗精神和砥砺前行信念。     今天,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不仅要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更应将其与自身生活、学习和事业紧密结合,用红旗渠精神指引航向。我们要拒绝“佛系”与“躺平”,勇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实践技术本领,投身科技攻关最前沿、创新创业第一线、乡村振兴主战场、社会服务各领域,用青春和汗水奔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赛道上。     渠水长流,追梦不休!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在红旗渠精神的引领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让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在青春热血中流淌,迈步新征程,奋进新时代!(作者为河南大学学生)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强化政银企对接 助力企业发展

        5月16日,郑州市郑东新区圃田乡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畅通银企合作渠道,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助企工作专班联合郑州农商银行,走进辖区企业,与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及时对接资金需求,提供精准资金支持,并针对企业代表提出的融资难点进行一一解答,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促进银企后续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切实解决融资需求,助力实体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产学融合 服务发展

        近年来,延津县职业中专坚持以“促进就业、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宗旨,积极践行“马上办理,马路办公”工作机制,推动该县职业中专学校加快高质量发展。投资6.09亿元重点建设占地225亩的现代化职教园区,设置涵盖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作物生产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等15个实用型专业。与重点企业合作,由企业投资1400万元在职教园区建设“教学+实习”生产线、实训车间,实现产学深度融合。推送企业用工信息,做到结业“不断线”、服务“不断档”。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家门口拍全家福

         “来,看镜头,头略微抬高一点。我数一二三,大家一起喊茄子……”“咔嚓”一声,幸福瞬间被定格。5月18日,平顶山市疾控中心驻鲁山县辛集乡白村工作队邀请专业摄影公司,为村民们免费拍摄全家福和婚纱照。     参与拍照的人群中,有脱贫户,有致富带头人,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大家热情高涨,在摄影师的指挥下,摆出各种姿势。     “我结婚时家里穷,一直没拍过婚纱照,想不到年近半百了,驻村工作队让我拍上了,我要把这张照片摆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脱贫户徐二正笑着说。     “一张全家福,定格了团聚的瞬间,给家庭成员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白村党支部书记徐新春说。     据了解,此次活动共为村民拍摄照片300余张。这些照片洗印放大后,将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分送给村民。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