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5 2023-05

    足不出户卖全球

         5月21日,邮政跨境购·海购云仓服务正式进驻夏邑县,助力当地广大群众进入国际市场做全球买卖,为夏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夏邑县抢抓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机遇,依托县域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电子商务产业迅猛发展。该县拥有10个“中国淘宝镇”、4个“中国淘宝村”,数量居全省县域第一位。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72亿元,快递上行件2.4亿件,居全国农产品网销百强县第19位,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此次,夏邑邮政服务部门携手海南商免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邮政跨境购·海购云仓服务点,是该县对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又一次创新尝试,必将推动当地更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使当地群众实现足不出户“买全球、卖全球”,进一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创新举措争创“平安法治星”

        “要想基层社会稳定,村民们和谐相处幸福安康是根本。干调解员就要不怕事、敢管事,坚决做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5月18日,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司法所专职调解员何占强谈及自己十多年调解工作感悟时说道。     “平安法治星”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召陵区探索推行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体系建设模式,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矛盾纠纷调解全覆盖。成立平安法治专班,优化建强“帮带”机制,促进“头雁”队伍素能提升。政法力量在网格下沉,深化“三零”创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六防六促”活动,常态化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进一步巩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各镇(街道)在创建工作中勇于创新,大展身手。老窝镇建立“三三三”工作机制,矛盾调解工作呈现明显实效;东城街道推行“党建+信访”模式,从源头化解信访矛盾;召陵镇充分发挥“两所一庭”联合调动机制,坚决守牢安全稳定底线;翟庄街道燕山路社区成立“老莫帮办”工作室,维护辖区社会稳定,着力解决居民矛盾纠纷。     “下一步,召陵区将围绕创新举措,突出载体驱动,压实责任,攻坚难点堵点,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召陵区的平安稳定为漯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优质的法治环境。”召陵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玉良说。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获评优秀选派单位

        5月23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近日,我省2021、2022年度科技特派员绩效评价结果公布,郑州市蔬菜研究所被评为优秀选派单位,派出的4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31位同志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个人科技特派员”。     据了解,郑州市蔬菜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我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科研实力最强、培育推广品种最多的蔬菜专业科研单位,现有57个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个市级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是郑州市科研单位派出科技特派员数量最多的单位。     自2009年以来,该所不断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落实,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我省蔬菜集中产区,提供免费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和开展科技服务,破解各地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瓶颈”阻碍、“政策盲区”困境、“技术短板”约束等突出问题,更好地助农纾困。目前,该所已连续4年被省科技厅评为优秀派出单位,累计有53人次获得“河南省优秀个人科技特派员”称号。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科技赋能 “精准对接”有智慧

        200元/亩/年“挂牌”,290元/亩/年成交。5月23日,洛阳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孟津区会盟镇李庄村8亩耕地招租,溢价率45%。     李庄村盘活闲置资源,让土地升值,是洛阳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集体资产上网“卖”出好价钱,离不开科技支撑。2022年3月,洛阳农行联合洛阳市农业农村局,率先在我省研发、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各类农村集体资产在平台上公开挂网、阳光交易,盘活了集体资产,维护了集体利益。平台包括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管理、银农直联、村集体资金支付管理“三系统”和农村集体资产“一张图”、产权交易信息“一个网”。去年3月投运以来,已对接3009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挂网资产15.64亿元,完成交易7.57亿元,网上流转土地12万亩,平均溢价率5.12%。     洛阳农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石亚玲说,推进农村土地等资源盘活、流转和使用,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洛阳农行把线上金融服务也融入平台建设,有效促进了乡村产业发展。     洛阳农行不断强化“三农”金融供给,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持续开展数字化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惠农e贷”线上金融产品,通过手机自助申请、系统自动审批的办理方式,真正实现了“秒批”“秒贷”,让农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方便快捷的贷款服务。     在此基础上打造的“智慧乡村数字平台”,是面向“三农”和县域政府、企业客户打造的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数字化乡村治理、智慧化生产经营等功能,基于平台内嵌农业银行各类场景金融服务。     伊川县白沙镇常岭村有4250余人,是伊川县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洛阳农行乡村振兴重点扶持村和“信用村”。群众金融需求在哪里,农行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2022年以来,洛阳农行伊川支行主动帮扶常岭村建设金融服务站,配备了最先进的移动POS机等设备,派出“金融特派员”与村“金融联络员”“一对一”帮扶,拓展了党群服务中心功能。     群众有金融需求,仅需一个电话,金融特派员就会立即到位并协助处理取现、转账、查询等惠农结算服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身边的银行”。洛阳农行伊川支行行长樊锦佩介绍说,服务站设立以来,已累计为63户种植、养殖、加工类小微企业办理贷款1000余万元,受惠群众2700余人次。     目前,“常岭模式”已在全市220多个村推广。     洛阳农行党委书记、行长王军说,将积极配合洛阳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工程,建设智慧网点,下沉服务重心,降低服务门槛,把银行的服务从“窗口”送到“村口”,从线下到线上,让农民朋友感受到金融的温度与亲切。     “都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可我这‘毛牛’就是管钱!”5月5日,说起“活体牛”抵押贷款,孟津区横水镇洛阳君荷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刘海台仍难掩兴奋。去年12月初700万元、今年4月中旬1000万元贷款,帮他两渡难关。     河南省明确重点扶持40个养牛大县培育县,洛阳的洛宁、嵩县、宜阳、伊川、孟津和汝阳名列其中。     养牛因单体价值高、养殖周期长,加之圈舍投资大、饲料人工成本高,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抵押融资难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如何助推“两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洛阳农行创新推出了“智慧畜牧贷”。通过利用电子耳标、智能项圈、生物识别等物联网终端设备等,采集应用畜牧活体抵押物数据,实现对活体生物的有效监管。打通了养殖户活体抵押的“最后一公里”,盘活了生物资产,实现了让“活体牛”变成“资金牛”“资产牛”和“现金牛”。     洛阳农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谢学鹏说,个人最高贷款100万元、企业最高贷款3000万元,基本满足了当下洛阳养殖大户需求。据了解,去年以来洛阳农行累计投放养牛产业贷款2.71亿元,净增1.11亿元。     眼下,洛阳农行正发力智慧蔬菜购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用评级、农业物联网、农产品承诺合格证、农资管家、智慧果业场景等数字化建设,努力实现数字普惠金融“精准灌溉”。     洛阳农行,有担当、有智慧、有方案,以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构建了金融创新发展新生态,为河洛大地乡村振兴浇灌着金融“活水”!值得点赞!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优秀文艺进乡村

          5月22日,光山县罗陈乡幼儿中心歌声飞扬,小朋友们笑靥如花,掌声如潮。当天,该县20多位文艺志愿者把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乡村学校,用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庆祝第10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     为践行“红色文艺轻骑兵”精神,助力乡村振兴,光山县文联组织各文艺家协会,开展了聆听红色故事、文艺演出、采风创作等形式的文艺志愿者服务活动。     活动中,文艺志愿者走进红色景区、田间地头、乡村学校,为群众送上精神食粮,精心编排演出了歌曲、舞蹈、花鼓戏等文艺节目,用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形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表达文艺志愿者永远跟党走的高尚情怀。     光山县文联还向罗陈乡完全小学捐赠了一批书籍,助力“书香光山、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     “每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都坚定了我们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信念,只有和群众心连心,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文艺作品。”文艺志愿者张秀芳高兴地说。     近年来,光山县积极发挥文艺志愿服务精神,立足基层,面向群众,发挥自身优势,先后开展了“送春联下乡”“照全家福”“送文艺下乡”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230多场次,以文艺力量为乡村振兴赋能。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志愿者“送艺”到基层

         火红的绸子迎风舞动,百名文艺志愿者热情洋溢地展现集体舞《幸福红》……5月23日,由河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新乡市委宣传部、新乡市文联联合举办的“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天天舞动周周有戏月月歌唱”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授旗仪式在新乡市政府南广场举行。     授旗仪式结束后,“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系列活动全面展开。当天下午,由河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带队,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赴辉县市冀屯镇开展“到人民中去”主题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公益课堂、文艺演出、捐赠图书、义诊服务等。     “书法老师的字写得真好看,学到了好多书法知识。”在冀屯镇冀祥小学校园里,文艺志愿者们带来了内容丰富的艺术公益课堂,上完书法课的小学生尚冰洁高兴地说。     新乡市文联还精心打造了“周周有戏”“我来教你写作文”“大河墨舞”等18个文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精准对接人民群众需求,将写作、书法、美术、戏剧等多种多样、丰富全面的文艺类型作为全面推进文艺志愿服务的切入点,持续性在新乡市开展以公益培训、文艺展演为主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推动优质小麦高质量发展 提升我省优质原粮竞争力

        5月21日,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小麦专项在项城市召开“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观摩会(如上图)。河南省农科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处副处长姜鸿勋,优质小麦专项首席专家、研究员李向东,省、市农科院(所)专家和项城市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代表等70余人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实地观摩了周口农高区优质小麦全产业链构建与应用示范基地,查看基地示范品种田间长势,听取示范情况及配套关键技术介绍。专项负责人李向东介绍,项目紧紧围绕品种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的四化目标,加强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绿色化和产品品牌的培育,把优质品种通过优质的栽培技术管理,生产出优质原粮。同时,有效衔接产后加工,把原粮加工成优质食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优质小麦生产的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为全面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专项规划了“小麦肥药高效施用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专题,通过集成应用退化污染土壤治理、化肥减量高效施用、秸秆综合利用循环农业等绿色高效生产模式,解决了优质小麦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生产瓶颈问题。把优质的种子种在优质的土地上,用科学管理的办法,生产出高质量的粮食,打造优质品牌,不断提升我省小麦产业竞争力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在项城红旗合作社肉牛养殖场,与会专家实地观摩了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情况。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党总支书记、河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闫祥洲表示,依托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小麦专项,项城市培育创新了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该市肉牛生产企业和面粉加工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加快了产业结构转化升级。     项城市农科所所长李前进介绍说,针对目前生产中存在的小麦秸秆循环利用不充分、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等实际,项目创新示范的“秸秆—养殖—制肥”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将秸秆资源就地消纳、循环利用,有效提升了地力水平、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肉牛产业发展,同时推动了小麦生产与畜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小麦专项实施以来,集中全省农科系统省市县小麦专家及技术骨干力量,集中示范高产优质新品种和绿色增效新技术,不断夯实我省小麦生产管理基础,通过改良优化配套栽培措施,在驻马店、周口、安阳、信阳等涉农功能区建立了绿色防控、遥感监测与精准施肥、高效生防、高效施肥等综合试验示范方,探索构建循环、协调发展的绿色种养循环体系,实现小麦的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协调下游加工企业,实现优质小麦耕、种、管、收各个关键生产环节的标准化,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为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淮滨县 不误农时插秧忙

          初夏时节是水稻移栽的关键时期。5月23日,淮滨县白露河北岸的王店乡胡垴村群众,正不误农时,组织农业机械陆续开始水稻插秧,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     “我今年种了40亩水稻,以前一到这个时候都犯愁,全家老少齐上阵还得一二十天才能栽完。工价高不说,还不好找人。现在不怕了,有了插秧机,三四天就插完了,挺省心的。”种植户王振虎说。     胡垴村地势平坦,机械插秧是当地的主角。据了解,采用机械插秧能够有效保障合理密植、宽行窄株和行距间距整齐划一,方便后期田间管理。     “我们村共有居民500余户2000余人,90%以上的农户都有插秧机,现在机械插秧比人工插秧要省很多钱。一亩地人工插秧要200块钱,但机械插秧只要60块钱,而且机械插秧的产量比人工插秧产量要高,后期水稻一亩地产量能达1000多斤。”胡垴村党支部书记郭子涛说道。     据了解,水稻是淮滨县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全县种植面积约60万亩,其中春稻种植面积约18万亩,有数十个优良水稻品种。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烹然心动 厨类拔萃

         热闹的歌舞、喧嚣的人群、热气腾腾的菜品……5月24日,淅川县楚都公园人声鼎沸,香飘四溢。“渠首淅川诗画丹江淅川县第三届美食厨艺大赛”正在这里精彩上演,来自县内外160余位餐饮名厨同台竞技,角逐厨艺大赛桂冠。     淅川作为楚文化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饮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酸爽可口的淅川酸菜、鲜嫩美味的丹江鱼、别具风情的荆紫关八大件等,已经成为淅川重要的美食代表,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青睐。为弘扬淅川美食文化,提升厨师技能水平,促进旅游餐饮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技能培训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淅川县举办了此次美食厨艺大赛。     比赛现场,整齐的灶台一字排开,大厨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大显身手。地道的食材、娴熟的刀工,配合煎、炒、煮、蒸、炸等方式,一道道造型出众、各具特色的佳肴呈现在人们眼前,美食的香气四处飘散,精致的摆盘让人垂涎欲滴,引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纷纷拍照、点赞。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近年来,淅川县做好“文化+”文章,持续发掘淅川人文内涵,宣传推广淅川“美食故事”,扩大淅川特色美食影响。以各种美食大赛和技能培训为抓手,推出一批淅川新菜品,加强对“老字号”餐饮名店、特色小餐饮示范店旅游景点化开发,打造特色美食旅游线路,推出“美食+文创”产品,推动淅川美食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联动发展,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悉,此次大赛设置丹江鱼虾、酸菜、地方特色名吃、其他荤菜、素菜、面食、汤等7个类别,评委们围绕色泽、口味、造型等多个方面开展评定。经过近一天的激烈角逐,砂锅鱼头佛跳墙、酸菜神仙叶凉粉、清真粉蒸肉、大汉烤羊排、凉拌山野菜、花馍、石斛珍菌养生鱼丸汤等50道淅川特色菜从260多个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金牌奖。

    [更多详情]
  • 25 2023-05

    小麦倒伏的应对措施

        当前,豫南部分地区小麦发生点片倒伏现象。倒伏影响小麦叶根活力,影响灌浆,降低千粒重和品质,同时影响机械收获,增加劳动成本。     造成小麦倒伏的原因,一是栽培措施不当。播种量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或追肥多,容易造成麦苗旺长。二是在小麦灌浆末期。株高已达到一定程度,穗部偏重,如果出现阴雨,伴随阵风或大风,可使小麦大面积发生倒伏。三是播种时期。小麦播种过早,年前持续温度高,容易旺长,倒伏概率高。     另外,纹枯病的大发生也是造成小麦倒伏的又一重要因素。对小麦纹枯病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喷药,能增加小麦抗逆力和抗倒伏能力。     在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早期倒伏,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而灌浆后期发生的晚期倒伏,由于小麦“头重”不易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千万不要人工用手扶麦。与此同时,每亩用磷酸二氢钾0.15~0.2千克兑水50千克,或16%的草木灰浸提液50~60千克喷洒,以促进小麦生长和灌浆。除此之外,由于倒伏的麦田常伴有病虫害的发生,应及时加强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