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3 2023-05

    机械化移栽技术要点

        烟苗移栽是烟叶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影响烟叶提质增产的关键技术。移栽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移栽机械化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也是烟叶生产减工降本的必经之路。近年来,我省各烟区尤其是黄淮烟区的烟用移栽机械得到大力推广应用,机械化率不断提升。     来,听听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烟草科学研究所专家讲——     移栽准备     移栽前应对机械操作人员及烟农进行培训,确保其熟知本标准并做好培训记录。移栽机应进行空转试验,并调整机械部件,使其满足农艺移栽要求。     移栽时间     要根据烟区中长期气象预测预报和多年烟叶生产实际,合理确定移栽期。尽量缩短移栽时间,同一地块的烟苗移栽时间不超过3天,同一个县从烟苗移栽开始到烟苗移栽结束不超过10天。     移栽要求     一、选用壮苗。选用大小一致的无病壮苗,茎高8~10厘米,移栽深度15~20厘米,株距45~55厘米,确保烟苗大田移栽后成活率≥95%。     二、提前打穴。移栽机械不足的县市,可利用打穴机在起垄后、垄体墒情合适的情况下提前打穴,以拉长移栽机使用周期、提高打穴质量。若进行人工移栽,以打穴深度20厘米左右、株距45~55厘米为宜。     三、放置毒饵。烟苗移栽后浇水,待水完全下渗后,在其茎基环施防治虫害的毒饵和防治根茎类病害的药物,不封土。     农机作业标准     一、烟苗栽于垄中心且呈一条直线,栽植定向偏差≤2.5厘米/10米,栽后烟苗直立无倒伏,漏栽率≤1%,埋苗率≤3%。     二、根据土壤墒情,移栽时每株烟苗浇水1公斤以上。     三、移栽机地头转弯或堵车驻车时,栽植部件应停止工作。     注意事项     在烟田地头栽植5%预备苗,栽后3~5天查苗补苗,补苗时要补大苗、壮苗,多浇水。移栽后过大的苗,可将其下部叶剪去1/3~2/3,以控制生长;移栽后较小的苗,按烟田施肥技术规程规定施追肥,以促进生长。

    [更多详情]
  • 23 2023-05

    凝聚商会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夏邑县王集乡积极搭建平台,注重服务,动员商会会员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聚焦产业发展,以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振兴,着力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双赢互利,画出了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同心圆”。     该乡加强党对商会的领导,选择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大的企业家为会长,将商会发展融入党建格局。积极开展银企对接、税企对接等活动,实施“万人助万企”“万企联万村”工程,精准开展结对子活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治理、热心公益,在贴近民生服务基层,帮助企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更多详情]
  • 23 2023-05

    “飞线”整治提质乡村治理

        本报讯 “飞线”治理是乡镇精细化管理所需,也是居民幸福生活所需。连日来,延津县科工局积极践行“马上办理,马路办公”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飞线”整治工作,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促进村镇颜值再提升。     马上办理,迅速部署。为优化人居环境,推动村镇治理提质增效,延津县科工局在接到群众反馈后,迅速谋划部署,在县城空中线缆治理提升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立即组织运营商深入乡、村开展空中线缆治理行动,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马路办公,对症下药。该局会同移动、联通、电信、豫广网络四家公司,对石婆固镇镇政府所在地以及集北、段庄等村“飞线”情况实地走访,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明确分工,迅速推进。拆除废弃不用的线路,更换老旧破损线缆,采取剪除、捆扎的方式解决“蜘蛛网”问题。通过五天的整治行动,敷设(规整)架空光缆30余公里,调整及修复分纤箱200多个,整治户线300余条。     下一步,延津县将继续推进村镇“飞线”专项整治工作,健全空中线缆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更多详情]
  • 23 2023-05

    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

         初夏时节,泌阳县黄山口乡迎来了艾草收割季。5月15日,黄山口乡的王超看着今年新收上来的中草药,如数家珍地向记者讲述着每一种药材的特性和疗效。“今年的艾草品质比去年的还好,加工之后又是优质的艾制品原材料,这下更不愁销路了!”     几年前,王超返乡创业,创建了康顺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在家乡发展起了中药材产业。这些年,王超和村委达成合作,为困难群众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带动乡亲们将不起眼的草药打造成为广受市场欢迎的致富“金草”。     近年来,黄山口乡聚焦产业兴旺,根据自身山区乡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将过去长期不成规模的散户采药、小作坊经营逐渐升级成规模种植、集中回收加工销售的中药材产业链,将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

    [更多详情]
  • 23 2023-05

    乡贤回归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你看这长廊、迎宾亭、公厕古色古香,有了‘万堂砖雕’工厂帮助,俺们发展乡村游更有底气了!”5月20日,谈到村子变化,洛阳市偃师区邙岭镇兰庄村党支部书记兰西周喜形于色。     在“万企兴万村”活动中,去年3月,偃师区乡贤专班牵线“万堂砖雕”结对兰庄,洛阳市“百名优秀乡贤”之一、董事长李国锋被聘为“名誉村长”,他利用古建和产品优势对村子进行了风貌改造。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去年以来,偃师通过打好情感、项目、服务、示范“四张牌”,给政策、打基础、重调研、树典型、抓培训“五措并举”,一批批乡贤或返乡创业,盘活乡村沉睡的资源,或返乡参与基层治理,情系家乡服务为民……一抹抹乡愁点燃了乡村振兴新引擎。     去年,偃师区新增乡贤21088人,涉及特色种养、文旅文创、集镇建设、精深加工、新型材料等,创办经济实体57130个,完成投资430亿元,带动就业8.1万人。     偃师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申俊涛说,将聚焦“锚定千亿总目标,再创偃师新辉煌”发展目标,鼓励乡贤回归创业,落实乡贤联系、关爱、特色服务等制度,汇聚乡村建设强大力量,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更多详情]
  • 23 2023-05

    中原农谷上演中式浪漫

         “3、2、1……开跑!”伴随着一声鸣锣,50对新人中的男士奋力起跑,为女士赢下爱的礼物。     5月20日上午,新乡市平原示范区举行“全城热恋爱在平原”中原农谷首届国风集体婚礼活动,百位新人也由此开启他们的甜蜜之旅。     在传统古典音乐背景中,“喜结良缘”中式婚礼仪式浪漫上演,50对新人着汉服、行汉礼,步履优雅而庄重地进入典礼现场。在礼官的带领下,新人依次进行牵绣球、共拜天地、挑盖头、合卺交杯等传统礼数,许下携手一生的誓言,结成百年之好。     本次参加集体婚礼的50对青年,有在基层一线工作人员,有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的辛勤园丁,有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有来自机关团体和企业的优秀青年,也有辛勤创业的自由职业者,在家人、宾朋的见证下,共同谱写了一场古典庄重、绿色低碳的“爱情盛典”。

    [更多详情]
  • 23 2023-05

    孟津区朱庄 碾馔香飘致富路

         5月18日,洛阳市孟津区城关镇朱庄碾馔节开幕,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尝、购买。     据介绍,朱庄是远近闻名的碾馔村,从20世纪80年代第一户做碾馔开始,目前已发展近百户,户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     “现在是碾馔上市黄金期,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开始忙活,我们的碾馔基本上都是现场加工、现场售卖。”拥有6盘电动石磨的刘爱莲说,她每天能加工碾馔400~500斤。“即使每斤10元,购买的顾客仍排成了长龙,其中不乏外地人!”     为鼓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近年来城关镇还通过设立朱庄碾馔节、投建碾馔冷藏库等措施,让碾馔成为舌尖上的美食的同时,拓宽了群众致富路。

    [更多详情]
  • 23 2023-05

    苏豫接力 护送受助人员返乡

        “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儿子的病多亏党和政府给治疗,还护送孩子回家,给你们添麻烦了!”5月16日下午,在江苏省苏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濮阳县徐镇镇武忠陵村务工人员武某平安返回到家乡,分别之际,武某的父亲武老先生手持拐杖激动地对工作人员一路以来的护送、照料表示感谢。     据了解,4月25日,濮阳市救助管理站接江苏省苏州市救助管理站通报,濮阳县籍人员武某在苏州市务工突发脑梗,当地民警将其送至苏州市救助管理站。由于武某身体状况较差,患有脑梗死、冠心病、癫痫等多种疾病,病情时好时坏,回家的意愿比较强烈。濮阳市救助管理站接到通报后,迅速与濮阳县救助管理站人员赶赴武某老家进行沟通对接,商定具体交接事宜。     经过三地救助管理站沟通,考虑到武某的病情且返乡路途遥远,为确保途中安全,在武某病情稳定后,决定用医院的救护专车护送其回家,并安排两名医生全程跟随照料。     按照商定时间,武某于5月16日早上5点从苏州出发,一路上,医护人员精心照料,工作人员疏导他焦急的心情,经过11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下午3点50分平安到达濮阳县。在三地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通力协作下,武某平安顺利返乡。

    [更多详情]
  • 23 2023-05

    “小田”变“大田” 农户笑容甜

         5月15日,固始县汪棚镇宋楼村村民王德强参加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第一次分红大会,领到了自己的第一笔土地分红。这次土地股份分红每亩500元,宋楼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群众分红总额达120余万元。土地刚租出去就提前拿到了租金分红,这给全村农户都吃下了“定心丸”。     “土地综合整治了以后,道路环境各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合作社先把土地分红给俺们,年轻人放心在外打工,家里老年人可以到合作社挣点零花钱,这个政策非常好。”王德强乐呵呵地说。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发展适度规模农业,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汪棚镇结合自身实际,在宋楼村先行先试,以点带面,结合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逐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稳步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汪棚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建华介绍说,农户把土地托管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与明宇专业种植合作社进行捆绑,由明宇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特色种植、养殖的模式进行经营,实现了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三方共同增收。     自从土地综合整治后,宋楼村比以前更加漂亮了,经过科学规划布局和建设整理,平坦且肥沃的土地上连片的农业种植地、成片的产业养殖地已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宋楼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只是汪棚镇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汪棚镇通过高效的土地综合整治、农村风貌打造,有效解决耕地碎片化、空间无序化,村容村貌更加美化、亮化,点土成金的改革效应悄然释放。     据悉,2022年年初至今,汪棚镇涉及新建、宋楼两村12个村民组近4000亩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面完工,综合效益突出,为镇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抓手和动能平台,为有效破解全镇产业发展、环境治理、村庄建设“钱从哪里来、如何建得好、怎么长效常态化”等突出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更多详情]
  • 23 2023-05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

         5月17日,长葛市举办百所学校、千名教师、万名学生同书一幅字活动,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活动现场,全体师生挥毫泼墨,共同书写诗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从一笔一画中感受文化内涵。     此次活动是长葛市把书法进校园活动与学习新思想、弘扬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的一项创新性举措,不仅让广大师生把焦裕禄精神内化于心、把美育教育外化于行,更是引导教育师生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坚持质量与素质并重、教学与文化并行,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好学校、好教师、好学生。     “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实推进长葛教育高质量发展。”长葛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代晓辉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