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1 2023-11

    乡村美产业强农民乐

        10月27日,走进汝阳县十八盘乡斜纹村,绕村缓缓流淌的斜纹河清澈见底,乡村公路干净整洁,路边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     斜纹村是个仅有370户1502人的小山村,为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持续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该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村43名党员处处起带头作用。为树立良好民风,该村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设置“三务”(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定期公开相关事项;坚持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和重要事项,定期开展民主协商会议。利用每月10日的党日活动,组织村干部及全体党员学习法律法规,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认真落实“四官进村”(警官、检察官、法官、法律服务官),帮扶单位洛阳市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印发法律宣传页、普法讲座等方式送法到村,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利用群众休闲健身的娱乐活动广场,建设具有法治文化氛围的法治广场,用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打造普及法律知识的法治文化阵地。     村风民风好了,村民们一门心思地忙着发展特色经济。如今,该村发展了特色冰墨葡萄、艾草、香菇等产业项目,建成了光伏发电站,有效地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累计投入1300余万元,实施“一桥五路”、安全饮水、标准化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     洛阳市人大代表、斜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敏说,斜纹村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拆除违建1000余平方米,铺设柏油路面3万余平方米,安装路灯100盏,施行了192户仿古门楼改造,沿河栽种树木10万余棵,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市级文明村”等称号,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更多详情]
  • 01 2023-11

    王书杰引种阳丰甜柿

        10月25日上午,郏县堂街镇南王寨村王书杰家的柿园里,一串串黄澄澄的柿子挂满了枝头。游客们漫步在柿林间,或忙着拍摄美景,或忙着采摘柿子。     王书杰今年60岁,原来是一名货车司机,常年从事长途运输。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山西省运城市发现种植柿子前景不错,就于2018年投资2万多元,引进种植了10亩阳丰甜柿。     王书杰给柿树施用腐熟的牛粪、羊粪,精心剪枝、疏果,去年他种植的阳丰甜柿首次挂果。     通过短视频平台宣传,这些个大无核、脆甜爽口的柿子,吸引不少人前来采摘,去年王书杰收入了10多万元。     今年春天,王书杰又种了2亩柿子。“岁数大了,运输跑不动了,我和老伴的养老就靠这些柿子了!”他笑着说。     “前期种植的10亩柿子,今年已进入盛果期,亩产1万斤左右。”王书杰说,从10月23日开园至今,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为了打出名气,尽管不出园就卖到了5元一斤的好价钱,但是对于购买10斤以上的游客,他都会多送2斤。     在种植柿子的同时,王书杰还无偿向周边群众传授柿子种植技术,带动附近3个村的群众发展柿子种植30多亩。

    [更多详情]
  • 01 2023-11

    刘明朝和他的甜“猕”事业

        “这个猕猴桃品种叫华优,它的果实个大、心黄、味好,那个猕猴桃品种叫翠香,香甜、浓郁、口感好……”10月21日,在位于舞钢市武功乡刘庄村的刘老大猕猴桃种植园里,负责人刘明朝正在给游客介绍。     深秋正是猕猴桃成熟的季节,刘老大猕猴桃种植园里弥漫着甜蜜的果香、枝头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子,慕名前来采摘、购买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村的土壤透气性好,富含镁、锌、硒等微量元素,对猕猴桃的生长极其有利,产出的果实绿色健康、营养丰富。”刘明朝介绍说。     据了解,刘明朝已有10余年的猕猴桃种植经验,现种植猕猴桃20余亩,亩产2000~3000斤,批发价每斤4~5元,收益十分可观。为推广销售自己种植的猕猴桃,他把猕猴桃种植、管理、销售等细节拍成小视频,发在视频平台上,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订单纷至沓来。目前,网络订单已成为刘明朝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     “好多订单都是回头客,都反映咱家的猕猴桃价格合适、味道好。通过快递发货也方便,客户一般两天就能收到货,也不容易出现坏果。”刘明朝边打包边介绍说。     “我是在抖音上看到的,孩子不知道猕猴桃是土里长的还是树上结的,我今天就带孩子过来看看,让孩子和猕猴桃零距离接触,丰富一下课外知识。我刚才尝了一个,味道确实不错,正准备买些回去。”前来游玩、采摘的市民刘女士开心地说,“孩子还说回去要写一篇作文呢!”     “目前,我们村集体流转土地30余亩,准备发展猕猴桃种植,刘明朝也自告奋勇做我们的免费技术员、免费顾问。下一步,我们将把‘刘老大’的甜‘猕’事业扩大成为村集体的甜蜜事业。”刘庄村党支部书记许广裕信心满满地说。

    [更多详情]
  • 01 2023-11

    头雁领航群雁飞

       “今天,我来你们社区串串门,看看你们进步了没有?”10月16日上午,安阳市殷都区文源社区党总支书记赵红霞来到鲁园社区进行跟踪回访。一个社区的党组织书记,到另一个社区“串门”,还要检查“作业”,这源于殷都区今年创新开展的“头雁培育”工程。     据了解,殷都区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以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工作室为平台,以培育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为目标,打造头雁带动群雁飞的共商、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党建新格局。赵红霞就是殷都区“头雁培育”工程的帮带导师。     4月,殷都区启动“头雁培育”工程暨2023年度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实岗轮训。年内,殷都区将把全区50个社区的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分批次派往三个市级社区党建创新示范点进行跟班培训,引导广大社区干部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社区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干部队伍,培育这支干部队伍需要采取什么方式?”殷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晓磊介绍说,“通过思考谋划,殷都区决定实施‘头雁培育’工程,让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发挥带动作用,让参训学员在工作一线学思践悟。”     实岗轮训期间,殷都区建立了“导师帮带、研究交流、会诊帮扶、参训评价、导师回访”五项培育机制。其中,在“会诊帮扶”环节,帮带导师通过与其帮带的社区“两委”班子座谈、个别交流、实地指导等方式,找准症结、靶向发力,帮助参加轮训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理思路、解困惑、提能力。     同时,殷都区还为参训学员量身定制了培养套餐,实行“学员点单、导师接单”,努力提升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和后备力量的综合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对参训学员学用转化的跟踪回访,组织相关人员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的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评价,推动‘头雁培育’工程实现闭环管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殷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赵晓磊说。

    [更多详情]
  • 01 2023-11

    房岩年售千层饼坯千万张

       10月25日,在鲁山县库区乡婆娑街村一处生产车间内,10多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制作潼关千层饼饼坯。一摞摞饼坯成型后,被立刻送入一旁的冷库进行速冻保鲜。     “我们这条生产线一天工作8个小时,可以做出4万多张潼关千层饼饼坯,一年可以生产出1000多万张,产值千万元,目前都是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出去的。”今年38岁的工厂负责人房岩介绍说。     房岩早年搞过运输,后来在鲁山县城经营手机店。“去年7月,听做电商的内弟说,如今潼关千层饼饼坯在网上很是热销,就有了再次创业的想法。”房岩说。     2022年9月,房岩专门到陕西省潼关县进行考察,考察结果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心。随后,他联系到一家制作潼关千层饼饼坯机械设备的厂家,投资50多万元购买了一条生产线,并于当年10月初安装投产。     “制作潼关千层饼饼坯,需要高筋面粉、食用油等,还要有独特的配方和工艺。标准的成品,一个净重100克,直径12厘米,装进保温箱销往全国各地,但是以山东、河北、陕西等北方省份为主。”房岩说。     为了销售潼关千层饼饼坯,房岩在鲁山县电子商务园设立了一个直播间,聘请了2名主播和2名客服,通过电商平台直播销售自家产品。“网上直播带货效果确实不错,我们生产的饼坯几乎是当天生产当天卖完。”房岩说。     “潼关千层饼的特点是外焦里嫩、层次分明,适合把肉和菜夹在里边吃,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小吃。”房岩说。     房岩介绍说,客户购买饼坯后,要先放进冰箱冷冻,食用时无需解冻,在电饼铛或空气炸锅中放入少量食用油,然后把饼坯直接放入,用中小火煎烤至两面金黄,即可食用。     潼关千层饼饼坯的产销两旺,也给了房岩干事创业的信心。目前,他又选了一块场地,准备筹建一个生产馅饼和千层馒头的工厂。“新厂明年春节后就可投入使用,满负荷状态下,一天可以生产10万个馅饼、20多万个千层馒头。”房岩说。

    [更多详情]
  • 01 2023-11

    种粮大户做示范 科学管理获高产

        “以后种地都是小户看大户,不能是老观念,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科学管理方法才能种好地获高产。”10月23日,在地头查看墒情的汝州市小屯镇周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太国说。     刘太国当过兵,退伍后搞过运输、承包过工程,三年前村“两委”换届,在组织的号召下,他回村参选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我们村是4000多口人的大村,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村里也没有什么产业,作为村干部就想着利用土地做文章,带动更多想种地、能种地、会种地的农户在不出村也能获得更多收益。”于是,刘太国一上任就先流转了100亩耕地,开始尝试“土里刨金”。     “当时村里有人说,他都没种过地,看他能把地种成个啥?虽然咱是门外汉,但咱可以去学习,去找专家请教。”一有空,刘太国就往城里跑,请农技专家来田间指导,到附近的合作社找种地大户聊天学经验。“一来二去也摸着些门道,啥时候该打药,啥时候该追肥,也知道了不少,管理相应也跟得上,前两年种地没有赔钱还稍有些收益。”     初试成功后,刘太国又扩大了土地流转规模,流转面积达300亩。     “干农业一点都不简单,不仅要懂技术还得会管理,比如浇地时如何安排人,收获时如何调配收割机,处处都要照看到,稍有不慎就会误工误时,造成损失。”刘太国对这三年来经营土地感悟颇深,今年他与当地一家农资公司签订了植保顾问协议,“庄稼由农资公司全程跟踪服务,保证产量,这样一来就更保险了。”     “如今,我这个曾经的种地门外汉也成种地行家了。今年夏天,很多玉米遭受了南方锈病,邻居看到我种的玉米没咋受害,专门跑到家里跟我说,‘刘哥,你玉米种得这么好,以后种地就跟你学了,你咋整我咋整。’”说话时刘太国很是自豪。     通过探索实践,刘太国认为,土地流转是流转大户的“独角戏”,普通农户和村集体没有更多的收益。“下一步,要尝试村集体组织农民土地入股、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形式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以此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让村集体有收入,让从事农业服务者有收益。”

    [更多详情]
  • 01 2023-11

    洛龙区 做优楼宇经济“生态圈”

         “很高兴在这次交流会上详细了解了街道助企工作,与辖区企业各位负责人的沟通交流让人受益匪浅。”10月27日,来自洛阳市洛龙区开元路街道21家企业负责人及代表,相聚于该街道定鼎门社区邻里中心鼎书咖,开展情暖秋日交流“咖”主题研讨活动。     活动过程中,企业代表们对社区“五星”支部创建、公共服务活动、助企惠企服务等进行了了解;辖区重点企业代表对企业主营业务范围、拥有资质、能力优势等进行了介绍;辖区多家银行金融机构介绍了金融产品及针对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深入搭建辖区政银企交流沟通的平台。”开元路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该街道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辖区楼宇经济,定位自身“店小二”角色服务企业,打造“开元小二”服务品牌,统筹建立“资源信息共享、运营经验分享、活动牵头组织、孵化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乡贤返乡创业、风险共同防控”等共享服务平台,1~9月辖区经济指标再创新高,品牌服务影响力与平台效应持续增强。     记者从洛龙区商务局了解到,作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破解土地制约、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综合功能的重要手段,洛龙区将发展楼宇经济摆在当前全区中心工作前列。     洛龙区商务局联合各街道深入楼宇进行摸排,对入驻企业情况、业态特色、就业、纳税、运营等情况进行统计,建立辖区楼栋信息库;创立楼栋联络员、招商信息共享、星级评比等制度;强化楼宇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招商工作;大力培育特色楼宇,以楼聚产,打造出以金融服务、科技孵化、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商务中介、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楼宇,推动要素资源由零星分布向园区集聚分布。目前,全区楼宇入驻企业2190余家,解决就业人数2.2万人,其中,年税收超亿元的楼宇共4栋,占全市比重的57.1%。

    [更多详情]
  • 01 2023-11

    汤阴县 田间农户种粮忙

        10月29日,在汤阴县韩庄镇韩庄村高标准农田里,拖拉机、播种机不断轰鸣,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大家一定要注意在播种后5~7个小时,对麦垄进行镇压,保好口墒,以保证小麦发芽率,做到一播全苗。”该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李学平对种粮农户曹立顺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我今年耩了300亩小麦,播种马上就结束了。根据目前墒情,我准备尽快给小麦浇一下蒙头水,保证小麦出芽率,争取明年有个好的收成。”曹立顺笑着说。     在今年的“三秋”生产中,为切实做好冬小麦播种工作,韩庄镇广泛宣传动员,科学调整种植计划,充分挖掘有种植潜力的撂荒地块,将冬小麦种足、种好,全力确保冬小麦能播尽播、应种尽种。     同时,该镇农业农村部门农技服务人员奔赴33个行政村,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小麦播种工作,围绕冬小麦优良品种应用、适宜播期、最佳播量、药剂拌种、科学整地、测土施肥、机械规范播种等关键技术要点进行现场讲解,确保小麦播种质量,为来年小麦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采取面对面指导、发放技术明白卡、张贴技术明白纸和微信群信息通知等举措,科学应对,一地一策、一方一模式,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省市专家推荐的以种补晚、以好补晚、以密补晚、以肥补晚,加强田间管理、一促到底的‘四补一促’技术,确保今年我镇冬小麦播种工作高质量扎实推进。”李学平介绍说。     据统计,韩庄镇目前已腾茬整地26069亩,播种冬小麦24570亩、油菜1200亩,播种面积比重为98.8%。

    [更多详情]
  • 01 2023-11

    郸城县 甜蜜红薯喜丰收

         10月30日,在郸城县张完乡付庄村600亩红薯地里,刚挖出来的红薯个头饱满、颜色鲜艳,堆满了田间地垄,村民忙着捡拾、去泥、归拢……     “村里的土质特别适合种植红薯,种出来的红薯口感好、甜度高,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和合伙人共同承包了500多亩地种植红薯,挖红薯季节,每天200多个工人来做事。今年红薯还不错,一亩地的红薯产量能达到6000斤左右,收获后直接在地里进行包装,将其销往京津冀等周边各大市场。我们还会将部分红薯存储在地窖里,期待来年春天之后卖个好价格。”种植户李红成说。     “我们村今年红薯种植面积约600亩,经过这两年的发展,红薯种植已然形成了富民产业。”付庄村党支部书记周连银介绍说,红薯种植也为周边村村民增加了季节性劳动收入,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每人每天能赚近百元。     近年来,张完乡按照“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因势利导发展红薯特色产业,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将红薯产业发展为促进村民增收的“致富薯”和“甜蜜薯”,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实现了村集体、承包户、村民三方受益。

    [更多详情]
  • 01 2023-11

    鹿邑 引回一批能人 振兴一方产业

        10月28日,在位于鹿邑县贾滩镇大宋村的河南豪坤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充斥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排排精密机床有序运行,工人们娴熟地操作着各类生产机器,不一会儿腿边的箱子里就堆满了零件。     “现在我们车间加工的产品,90%以上是航空航天相关产品。像这样一个航天用品,从加工到锻料、表面处理再到安装,在工期管理成熟的情况下,要做20天以上。”该公司负责人郭见峰拿起一个零件介绍说。     2018年,郭见峰在当地政府返乡创业政策的感召下,与兄弟一起从北京返乡创业。“我们之所以能回来,跟家乡好的营商环境是分不开的。”郭见峰说,公司成立以来,在厂房建设、招工等方面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让他更坚定了在家乡发展的信心。     近年来,鹿邑县以“乡情、村情、亲情”为纽带,充分运用各种渠道,宣传动员在外人才“回归家乡、反哺家乡、发展家乡”,架起城乡经济发展的桥梁,形成叠加效应,给当地经济带来新活力、注入新动能。     大宋村党支部书记宋明阳也是一名返乡创业的90后,看着对自己寄予厚望的父老乡亲们,他决心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三年多来,他发动群众,改善人居环境;引进产业,带动村民就业;积极扶持,引导大棚种植……     如今,大宋村环境美丽宜居、产业兴旺发达、种植颇具特色、村民生活富足。     “每天下班吃过饭后,我就带着孩子来村里的游园和文化广场上散步,如今村里的路畅了、灯亮了、树绿了、景美了,洋溢在大家脸上的笑容更多了。”村民魏素霞说。     忙碌工作的产业车间,平坦干净的柏油路,水流清澈的河渠,粉刷一新的民居,绿树掩映的游园……太清宫镇后双村又是另一幅美丽乡村景象。     “后双现在这么美,村民生活这么好,都是我们书记带领大家埋头苦干的成果。”提起后双村党支部书记李万峰,村民们赞不绝口。     2020年年底,李万峰返乡接下党支部书记这一重任。在他的带领下,后双村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肉牛养殖基地、木材加工厂、文化用品厂等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解决了近300人的就业问题,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     近年来,太清宫镇紧抓在外成功人士在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智力回哺、项目回归、资金回流”,形成“引回一批能人、振兴一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生动景象。     该镇充分利用春节、中秋节等乡贤返乡的重要时间节点,在全镇开展“访乡贤、送温暖”活动,统计出全镇在县内外发展较具规模的成功人士291人,并建立“乡贤数据库”。同时,邀请镇内外乡贤召开座谈会,组织乡贤实地看家乡变化、看产业发展、看项目建设,增强乡贤返乡创业的信心和激情。     近年来,鹿邑县紧抓机遇,积极实施“凤还巢”工程,通过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引导一大批熟悉市场需求、掌握生产技能、积累了经营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把昔日的劳务输出大县变成了“雁归经济”的热土。     截至目前,鹿邑县外出务工人员累计返乡近10万人,创办各类实体数量3.8万个,带动就业近20万人,能人返乡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远。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