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3 2023-11

    汝州拐棍李 振兴加速跑

      10月28日、29日,双休日这两天,天气出奇地好,气温超过了26℃。     汝州市钟楼街道拐棍李社区熊孩子丛林乐园大门对面,王雪飞一边守着烤肠和饮料摊,一边招呼着前来游玩的车辆按位停放。     “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能挣四五百元,少了就是一二百元。”王雪飞今年36岁,平时在外做工程,门前的小摊大部分时间由他70多岁的妈妈照看。     熊孩子丛林乐园是拐棍李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永宽牵头引进的项目。整个项目建设在高达15米的法桐等树木间,阳光从叶片间婆娑洒下,一线线一点点,犹如仙境。一个小女孩和玩伴在“端蹦云”上飞起、落下,再飞起,一串串欢乐银铃般划过。     道路右边的树下,停靠在“车站”的双轨“小火车”上已经坐了10多名游客,“火车司机”马晓静挨个儿检票后,抱下那个坐在“车头”的顽童,发车。     马晓静是安徽阜阳人,20年前随意中人来到拐棍李成为赵家人的媳妇,“汝州挺好,拐棍李也挺好。我喜欢。”     熊孩子丛林乐园负责人孟静说,夏秋两季忙的时候,拐棍李有60至70人进园担任秩序员、安全员和保洁员,像现在这个季节也有20来人。     对于农村和拐棍李这样的半农村社区来说,在家门口就业既能增加收入,又有利于兼顾家庭,是一件大好事。为此,拐棍李社区“两委”可没少操心,尤其是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后。     由山汝线西行不过1000米,一幢白色的高大厂房上有一行红色的大字:河南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钟楼拐棍李社区海量仓储。在这个开放式大院里,入驻了“小鸡快跑”食材供应链平台、“汝鲜网”供应链配送中心及钢化玻璃厂等4家企业。2021年,海量仓储项目为拐棍李社区集体经济增收达30万元。在此就业的100多名拐棍李社区居民每人年收入约4万元,以土地入股的农户还有一部分分红收入。     此外,拐棍李社区与“汝鲜网”生鲜供应链公司联手,实行订单农业。社区农户按公司要求的供货数量、质量标准种植,提供无公害的瓜果蔬菜,每年购销优质瓜果蔬菜120万公斤。     作为社区党总支的“班长”,张永宽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才可以放开手脚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同时安排居民在家门口就业,或创造条件有利于他们兴业创业。     拐棍李社区党总支委员谢金贵评价道:书记就是“领头雁”,能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安排对应的工作;书记就是“知心人”,不但能解决“两委”成员的工作困惑,更能亲力亲为化解居民矛盾纠纷;书记就是“火车头”,带领“两委”成员积极向前,为企业和项目发展带头跑。     张永宽说,综合考虑拐棍李社区的区域优势,社区正在建设一座大型停车场,用于停放往来农贸市场的运输车辆;还将在物业管理服务公司,建立社区人才台账,为辖区企业做好人才输入,拓宽居民的就近就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     为使“一张蓝图绘到底”,拐棍李社区“两委”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讨论出台了2021年至2025年的五年规划。规划提到:争取2024年底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社区农户家庭收入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更多详情]
  • 02 2023-11

    碎田流转 产值倍增

         “俺家地块小,大机械都用不上,耕种、收获可费劲儿。现在乡里组织把土地流转给有经验的种粮大户,不仅流转费有保障,俺也能安心出去打工赚钱。”10月27日,辉县市张村乡滑峪村村民领到土地流转资金后满意地说。     张村乡地处丘陵山区,沿山的滑峪、黄道水、郗庄等几个村的地块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0.11亩,耕种起来十分困难。今年上半年,乡领导班子经过调查和实地学习,结合本乡实际,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张村农业发展的新法子:将“碎田”流转给有经验有实力的种粮大户,实现“碎田”连片耕种。在流转过程中,和种粮大户协商调整种粮结构,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不仅农户的基本农田进行流转,村集体荒地也参与流转,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从而逐步实现产业收入倍增。     截至目前,张村乡共引进4个种粮大户,签订流转土地合同面积达147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6万元。

    [更多详情]
  • 02 2023-11

    碎田流转 产值倍增

         “俺家地块小,大机械都用不上,耕种、收获可费劲儿。现在乡里组织把土地流转给有经验的种粮大户,不仅流转费有保障,俺也能安心出去打工赚钱。”10月27日,辉县市张村乡滑峪村村民领到土地流转资金后满意地说。     张村乡地处丘陵山区,沿山的滑峪、黄道水、郗庄等几个村的地块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0.11亩,耕种起来十分困难。今年上半年,乡领导班子经过调查和实地学习,结合本乡实际,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张村农业发展的新法子:将“碎田”流转给有经验有实力的种粮大户,实现“碎田”连片耕种。在流转过程中,和种粮大户协商调整种粮结构,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不仅农户的基本农田进行流转,村集体荒地也参与流转,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从而逐步实现产业收入倍增。     截至目前,张村乡共引进4个种粮大户,签订流转土地合同面积达147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6万元。

    [更多详情]
  • 02 2023-11

    专家支招 富硒红薯种植空间广

          依托专家和龙头企业支持带动,完善产业链条,提升红薯品牌,引入北大荒集团整体托管运营,为特色产业开辟发展空间。       近日,第三届中国甘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伊川县举行,来自全国甘薯行业的相关专家欢聚一堂,共话红薯产业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在推进乡村振兴中,伊川县依托50万亩富硒土地,把富硒红薯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在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支持带动下,统筹推进品种繁育、规模种植、储藏加工、品牌打造等工作,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岭上西薯”市场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为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运营前置、循环农业、先农业再农村”的整体思路,计划利用3年时间推进25.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引入北大荒集团整体托管运营,加速实现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市场化、社会化,为富硒红薯种植开辟广阔发展空间。

    [更多详情]
  • 02 2023-11

    联农带农 废弃坑塘养鱼潜力大

        借助水体治理盘活坑塘资源,培育龙头企业,采用“公司+村集体+农户+五统一”的运管模式,租赁坑塘,壮大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农户受益。      今年以来,郸城县深入开展七个专项行动,将人居环境整治、黑臭水体治理、坑塘整治工作统筹推进,排查出全县坑塘水域面积2.15万亩。     以宁平镇为典型代表,该镇创新开展千亩坑塘闲置资源盘活工程,吸引在大连市从事水产生意的创业成功人士谢伟反哺家乡,成立了康全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与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康福平专家团队战略合作,成立了鱼苗孵化和检测中心。在经营上采取公司租赁坑塘、壮大村集体收入,农户入股分红、长年受益的模式;在管理上采取技术培训、鱼苗供应、日常管理、饲料标准、市场销售“五统一”的模式,形成了“种鱼培育—鱼苗孵化—病虫害检测—疫病防治—集中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村集体直接投资养殖,或者按照每亩坑塘年租金1000元出租,全县坑塘租金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00多万元。     群众通过入股或个体承包养殖,按照7个月为出鱼周期,每周期每亩水域利润可达2万~4万元,群众致富潜力大、劲头足;参与务工者按照月薪2500元计算,年增加群众收入4500万元。     清江鱼、鲢鳙、鲈鱼、鲤鱼……康全公司龙头带动强劲,与全国知名水产地错峰养殖,“郸城鱼儿”活跃在北京和山西、河北等10多个省市的水产品市场。

    [更多详情]
  • 02 2023-11

    秸秆青贮 换来真金白银

        申请中央财政资金,建综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青贮大户获得补贴,农户出售秸秆获益,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无禁烧压力。     本报讯(记者刘景华通讯员邓志伟马德英)“没想到,往年没地方撂的玉米秸秆今年成了宝贝。一三轮车玉米秆拉到周建文的秸秆青贮加工点,卖了70多元。”10月28日,渑池县英豪镇姜王庄村村民杨书方感叹,每亩玉米平均产秸秆1.5吨,按照每吨秸秆200元的价格,每亩收益约300元。     周建文是姜王庄村的养羊大户,为了给羊群储存冬季草料,从2019年起开始建设秸秆青贮加工点。每到秋收旺季,周建文的几台粉碎机同时开动,把回收来的秸秆粉碎后进行青贮,除了自用外,其余的面向社会销售。“今年大概收购2000吨。”周建文高兴地说。     近年来,渑池县大力实施畜牧大县培育工程,目前,全县已备案的规模养殖场达66个,存栏生猪20.13万头、肉牛7.56万头、肉羊14.85万只。过去田间地头被随意丢弃的麦秆、玉米秆、豆秆、花生秧如今成为畜禽的“营养餐”,不仅大大减轻了禁烧压力,还为农户换来了真金白银。     渑池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共申请中央财政资金509万元,新建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5个,按照每吨50元的标准补贴玉米秸秆青贮大户,补贴总量5万吨左右,确保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

    [更多详情]
  • 02 2023-11

    公司带动 木瓜销路不愁

        镇政府联合医药公司整体规划、合作开发,带动当地农户规模种植,公司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同时吸纳一批群众务工增收。     本报讯(记者丁需学通讯员范长坡吕娇娇陈亚飞)10月22日,叶县常村镇常村村黄湾山的木瓜种植园里,肥硕的木瓜已经成熟,务工的村民在忙着采摘、装袋、转运。     “我种了50亩木瓜,共3000多棵,今年每棵树能采摘200多斤鲜木瓜,都直接卖给了河南千村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不愁销路,关键还是现金交易。”种植户刘新玉高兴地说。     为增加群众收入,常村镇对之前种植的观光木瓜树进行整体规划,木瓜成熟采摘后被该公司统一收购加工成木瓜条对外销售。目前,该镇木瓜种植面积已达1000多亩。     据介绍,该公司是一家集种苗培育和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中药材生产企业,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农户种植中药材近6000亩,并吸纳一批群众到公司务工增收。     “在这边干活挺好的,一个月3000多块钱,离家也近,挺方便的。”务工村民姜继刚说道。     “我们公司按照‘一味药材、一个产业、一组人才、一方农户’的思路,联合镇政府整体规划、合作开发,凸显产业链群效应,带动更多农户通过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该公司董事长董必甫表示。

    [更多详情]
  • 02 2023-11

    温县 乡村“出圈”振兴“有范”

        陈家沟享誉世界、马庄村业态丰富、安乐寨文脉绵长……昔日的明星村焕发新活力;大尚村乡愁萦绕、徐沟村景画相映、下石井村春季花海怡人……昔日的无名村新晋网红村;韩郭作村电商集聚、盐东村百企联户、段沟村比邻善治……昔日的空壳村突围示范村。     近年来,温县通过产业支撑、生态治理、乡风培育等,稳步实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262个村村村有产业、村村景不同、村村韵味浓,一幅业兴、村美、人和的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     业兴 土特产成就新业态     “要深开槽、细挖沟、轻剥土……这样正宗营养的铁棍山药才显真身。”10月24日,温县岳村街道韩郭作村的山药种植户陈旺林说,“双联双促和直播销售让土特产成了香饽饽。”     “国药之宝、天赐温县……”直播间里,该村村民王彩红正推介铁棍山药。随着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温县的电商产业、技能培训、物流配送等新业态活力四射。     “以党支部牵头、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企业合作模式,我们建成了铁棍山药市场,年销售额过亿元。”该村党支部书记韩秋太说。     土特产加生态,促新业态大放魅力:祥云镇古贤村“子夏文化”品牌滋生30多个碾馔加工点;黄河街道下石井村紫色油菜花海年累计接待游客6.5万人次;武德镇亢村玉米醋、山药醋、葛根醋等远销各地。     村美 微景观提升微幸福     挂在墙上的自行车、种满鲜花的废轮胎、镂上石栏的羊肠小道……温县的村头巷尾,随处可见村民DIY的微景观。     “俺村主打一个乡愁。村里的知青园大都是用老物件装扮的,让人一秒穿越回上世纪。”祥云镇大尚村村民侯胜齐说,“加上附近的小麦博物馆、岩彩博物馆、祥云记忆馆等,俺村成了热门的研学游基地。”     “村支书是墙画师,村里还有书画馆,大家动手栽树种花、绘制墙画,把俺村打扮成了网红村。”徐沟村村民陈兰兰说道。     人和 独角戏变成大合唱     “带动乡邻致富加分、创作诗词曲目加分、红白事大操大办扣分……”10月24日,在“五星”支部创建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的招贤乡东辛村群众杨天池说,“家家讲文明,户户守规矩,村里越来越好了。”     东辛村将积分制引入乡村治理,以乡风文明、美丽庭院、好人好事、自治参与等为积分项目明确奖惩标准,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张羌街道段沟村以鲁班服务队义务服务带动群众向上向善;岳村街道后秦岭岗村精心将村规民约编诗绘墙滋养乡风民风;番田镇大吴村年年评选文明家庭解锁基层治理的密码;祥云镇祥云镇村村民议事会议出新风正气……

    [更多详情]
  • 02 2023-11

    劳模合力团 助力产业兴

        10月31日,遂平县常庄乡常兴牧业肉牛养殖场内,县农业农村局总畜牧师、市劳动模范王辉正在为场长张东方传授肉牛养殖新技术。     今年以来,遂平县总工会牵头组建劳模合力团,全县100多名各级劳模积极响应,为遂平县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位劳模以1~2个村为联系点,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推广和其他帮扶活动,目前已经建起乡村振兴劳模出彩基地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14个,并在石寨铺镇、文城乡、玉山镇等6个乡镇的20个村建立了农民工服务站(点),惠及138个村1.65万人。     在合力团的帮助带动下,遂平县建起了花庄镇香菇、和兴镇供港蔬菜、褚堂街道马铃薯等20多个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带动发展各类产业帮扶基地199个,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200户5000人。

    [更多详情]
  • 02 2023-11

    麦播培训到地头

        麦播时节,唐河县张店镇人社所按照“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要求,组织小麦备播服务队,深入镇村小麦基地,为脱贫户等讲授小麦选种、播种、防病等知识。     在田间地头,组织县科技特派员利用自身技术专长,着重围绕良种选择、秸秆还田、配方施肥、整地播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200余名农民进行讲解培训,并到专业合作社的麦播现场进行指导,与合作社负责人深入交谈,详细了解该地区秋播整地、新品种培育、麦播新技术应用的进展情况,为提高全县麦播质量、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确保明年夏粮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