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2 2023-05

    “刘李凉粉”卖到了省外

         5月4日,走进长葛市古桥镇刘李村,村民们房前屋后色彩斑斓的月季开得正艳。村民本小在正和老伴手工打制凉粉。     “在家做凉粉,这是俺家的老传统,我是第四代。”本小在说,如今,刘李村的凉粉在长葛市场也是响当当的。     1956年,本小在小学毕业,年仅12岁的他为了谋生,就跟着父亲学习凉粉制作手艺,并跟随父亲走街串巷卖凉粉,这一做就是60多年。     60多年来,为保证自家凉粉的品质,本小在自产自销,成了职业“赶会手艺人”。没承想,凭着老手艺和手工制作,口碑也传了出去,生意好的时候,三个人都忙不过来。     “我们俩村离得远,我找他十几里地吃凉粉,他炒的凉粉外焦里嫩、软香软香的,味道就是不一样。”周边村民说。     每天下午,赶完会的本小在回到家,就和老伴一起制作凉粉,为第二天赶会做准备。为保证凉粉品质,他一直坚持传统的制作技艺。     本小在用自家的一方庭院,也凭着这份货真价实的手艺,给了家人一份安稳的生活。     2023年,为满足更多顾客的需要,在孙子的帮助下,本小在注册了商标、定制了包装盒,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本师傅”品牌,他们还开拓了线上销售,把“刘李凉粉”卖到了省外。     为使这门手艺辈辈传,不能断,本小在把手工制作技艺传给了外甥、儿子、儿媳。2012年,本小在被命名为长葛市“刘李凉粉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本小在说,他还有个愿望,就是走出小院、扩大生产,让孙子在长葛市区开个凉粉店,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到自己的手艺。

    [更多详情]
  • 12 2023-05

    创家庭“小美” 促乡村“大美”

         5月8日,走进泌阳县郭集镇杨树岗村“五美庭院”示范户丁红改家中,一幅美景便映入眼帘——门前的菜地错落有致,院内月季绣球花开正艳,室内温馨整齐,厨厕干净整洁,草木繁盛葱郁,整个小院呈现一片美丽景象。“村干部多次号召我们各家各户打扫房前屋后,我们积极响应,你看,俺家的院子干不干净、美不美?环境美了,我们生活也越来越舒心了。”望着自家美丽的小院丁红改高兴地说。     在郭集镇像丁红改家这样的农家小院还有很多。近年来,郭集镇把“五美庭院”创建工作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来抓,按照“五美”要求,通过宣传引导、组织农户互查互评互比、庭院动态管理、各村实地督导观摩、构建长效机制等方式,常态化开展“五美庭院”创建工作。     在“五美庭院”创建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纷纷发挥带头作用,各村农户积极行动,一批院美、室美、庭院整洁、物品有序的“五美庭院”脱颖而出。     杨树岗村党支部书记周景武介绍,“五美庭院”的创建,不仅美化了村民的周边环境,还提高了村民保护生态的意识,村民们的自信心、幸福感大大提升,各具特色的农家庭院成为全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更多详情]
  • 12 2023-05

    村庄颜值高 政府给奖励

        “俺村能获得全镇人居环境观摩一等奖,是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我们将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村庄颜值,不断增强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5月5日,在汝南县常兴镇召开的人居环境观摩评比表彰大会上,获得一等奖的老湾村党支部书记王永生说。     去年以来,常兴镇把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共建共享”的思路,明确整治目标,划清开展“六清”、整治“六乱”的时间节点,建立“目标到村、整治到户、任务到人”的工作机制。以村委所在的自然村为主,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投入机械2000台次、拆除危房和清理残垣断壁400余处、改造户厕3000多个、建成“小游园”“小花园”“小果园”300多个。通过整治,全镇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为检验人居环境整治成果,4月24日,该镇组织全体驻村干部、25个村党支部书记,分南北两个片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观摩评比活动。为表彰先进,该镇拿出2万元奖金,对获得前三名的村给予现金奖励。     “通过人居环境观摩评比表彰,进一步动员干群统一思想、真抓实干,用汗水创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该镇党委书记李浩表示。

    [更多详情]
  • 12 2023-05

    红薯田里栽下蜜薯苗

        5月8日,在襄城县双庙乡岗孙村,村民们正忙着栽植红薯苗,为今年红薯丰产做好准备。     “咱的蜜薯能蒸能烤能煮,质地细腻、无丝无筋,糖心流蜜,软糯到不需要咀嚼,入口即化。”双庙乡群月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郜朋一边整理地头的覆膜一边告诉记者,他正在种植的全部是烟薯25号,即俗称的蜜薯。     据介绍,今年群月专业种植合作社共种植1200亩红薯,采用高标准科学管理模式,种植模式以烟薯轮作为主。     “我一天的工资是80元,一个月下来有2400元左右。”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这里的工人都是周边村里的群众,离家近,非常方便。     不仅如此,群月专业种植合作社机械化种植程度较高,除分拣、装袋依靠人工完成外,其余环节均已实现机械化。     “我们的红薯销往山东、河北、辽宁等地,销售平台目前是以电商平台为主,每天能卖1000~2000单,接下来我们会跟许昌胖东来合作,等红薯成熟之后,他们直接派车来拉。”郜朋说。     走进该县库庄镇的襄城县省级红薯现代农业产业园,村民剪苗、插秧、覆膜……也是一派繁忙景象。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近年来,襄城县转变思路,打破传统观念,探索红薯苗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引导村民发展优质品种红薯,扩大“襄城红薯”品牌效应,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振兴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打下坚实基础。     “立夏节气,正是移栽红薯的有利时节,全县红薯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年产鲜薯30多万吨,县农业农村局聘请多名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专家和省农科院技术专家来县里给红薯种植大户培训红薯育苗、种植等技术。”襄城县农业农村局三级主任科员王小亚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继续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全县红薯丰产丰收。

    [更多详情]
  • 12 2023-05

    烟田里移栽黄金叶

         5月9日,在叶县夏李乡曹王村烟田集中连片区内,几台拖拉机、旋耕犁、起垄机驰骋耕作,进行烟田起垄,几十名烟农在烟田里趁墒忙着栽种烟苗,机器轰鸣声回响在田间地头……     “我们村烟叶种植面积1500亩,现在正在进行大面积移栽,今年的烟叶移栽工作马上就要完成了,接下来我们还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希望今年收入稳步增长。”曹王村党支部书记李小飞说。     近年来,叶县牢牢把握“烟叶+产业综合体”的发展方向,以行政村或跨行政村为单元,围绕水源做规划,稳步提升烟叶种植规模。利用保安镇、夏李乡、龙泉乡三个入选全市15个重点种烟乡(镇)的有利契机,探索利用合作社、村集体等多种模式构建起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平台,推进以烟为主、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综合体建设。为确保烟叶生产有序高效推进,各乡镇紧抓时令,为产业发展做好各项服务和技术指导,充分把握大田移栽的关键环节,选好苗、浇好水、盖好膜、精细管理,确保烟叶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据了解,叶县今年烟叶种植面积12500亩。截至目前,全县烟叶移栽面积达12150亩,完成计划种植面积的97%。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行机械化耕作,切实减轻烟农种烟的劳动强度,实现轻松种烟、轻松挣钱,确保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长种久富目标。”叶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党组书记党新豪表示。

    [更多详情]
  • 12 2023-05

    麦田里套种红辣椒

         5月8日,宝丰县赵庄镇范庄村西南小麦田里,范自豪夫妇一大早就带领30多名村民忙碌起来,移栽辣椒,起垄、放苗、定植、覆膜、浇水,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去年我在麦地里套种了30多亩辣椒,亩产达1000余斤,辣椒品相好,很受市场欢迎,每亩收入7000多元,我也从中积累了更多种植经验。今年我们又增加了套种面积,争取再获大丰收。”范自豪一边整理辣椒苗一边信心满满地说。     范自豪夫妇原先一直在外务工,6年前,他们毅然决定返乡种田,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如今他们已成为附近闻名的种植大户。     “年轻时一直外出打工,家里的地没人管,总以为去外面能赚钱,随着家乡一天天变化,眼看着国家对‘三农’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我们夫妻俩深思熟虑后决定回来种田,而且还要规模化、科学化种田,带领乡亲种出咱们自己的致富路。”范自豪说,他回来后先是流转亲戚家里的土地,慢慢积累经验,此后逐渐扩大规模。随着越来越多的乡亲满怀信任把农田交到他手里,范自豪心中的责任越来越重。“传统粮食作物单一、收入低,怎么能更大程度利用有限的土地增加收入,是我们一直思索的问题。”范自豪说。     不断寻求创新的范自豪夫妇在进行多次考察、实践后终于摸索出了自己的增收新招“麦辣套餐”。     范自豪介绍,他们摸索出的种植技术是谷雨前后,在事先留好的麦地田垄间进行辣椒移栽套种。“我们每亩地按照3行小麦套种3行辣椒的种植模式,尽管小麦种植面积减少了,但由于通风透光好、抗倒伏,穗大、千粒重高,小麦亩产量高,再加上套种的辣椒种植早、坐果率高、挂果早,在麦秆的遮挡下感染病毒的风险小,每亩辣椒能增产100多斤。”     “之前俺两口跟着村里人在范自豪的辣椒田里帮忙,看到收益不错,俺家也包了20亩麦地,今年在里面套种辣椒。有范自豪给我们指导,我们心里踏实放心,相信收入肯定差不了。”今年初次尝试套种辣椒的范庄村村民范政一边在地里忙碌一边高兴说。

    [更多详情]
  • 12 2023-05

    大蒜田里“挖出”百亿产值

      5月9日,杞县邢口镇杨屯村村民在收获大蒜。该县大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70万亩、产量90多万吨,年交易量达200万吨,交易金额110亿元。

    [更多详情]
  • 12 2023-05

    “五美庭院”添彩乡村

         5月10日,在封丘县应举镇西大村老党员许忠的家里,娇艳的月季花开得正旺,嫩绿的菜苗茁壮成长,院内物品整齐摆放、环境干净整洁,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虽然平时忙,但是把家里院子打扫干净,种上喜欢的花草,天天都有好心情,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添了一份力。”许忠边浇花边说。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应举镇积极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把创建“五美庭院”作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抓手。     该镇按照宣传发动、庭院美化、推荐评比“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积极引导群众优化生活环境和卫生习惯,鼓励大家以家庭为阵地、以庭院为载体,不断改善居住环境、丰富庭院内涵、发展庭院经济,全面净化绿化美化庭院。     截至目前,该镇共评选出“五美庭院”“星级文明户”781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该镇还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五美庭院”建设的灵魂,持续深化榜样带头、示范引领,共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300余名,以小家带大家,以家风促乡风,让乡村振兴之路更有内蕴。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文化阵地,常态化开展文明新风宣讲以及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等,持续深化‘五美庭院’创建内涵,打造文明和谐的美丽庭院,以家庭面貌的焕然一新,促进美丽乡村的整体提升。”应举镇党委书记刘清君说。

    [更多详情]
  • 12 2023-05

    橙黄杏果挂满枝头

       5月5日,内黄县中召乡时砦村20余公顷大棚内枝繁叶茂,一颗颗黄澄澄的杏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村民正在将一颗颗个头硕大,橙黄饱满的杏子采摘进竹筐。大棚外,村民挑果、装盘、过塑、装箱、搬运、装车,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     果农吴志祥说:“今年气候适宜,杏子个头普遍偏大,各地而来的经销商特别多,供货订单应接不暇,从东北到深圳,从江苏到上海,光是郑州的订单都排到了一周之后,我有三个大棚,每个大棚产量4000斤左右,一斤能够卖到5元,一个大棚收入两万元左右、三个大棚预计有6万元的收入。”     中召乡杏树种植已有20多年历史,全乡种植面积达900余亩,主要种植模式有三种:温室暖棚、冷棚和露天,成熟时间不同,杏果的售价也不一样。温棚杏4月中旬成熟,售价也最高,冷棚杏五一前后成熟上市,露天杏夏收时成熟。每年从3月份的疏果管理期开始,小青杏就被客商收走,销往东北,深受孕妇的喜爱。     近年来,中召乡引导农户选用优良品种,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品质,倾力打造生态品牌,赢得了众多商家和消费者的信赖,每年杏果产值达1700万元以上,吸纳务工100多人。

    [更多详情]
  • 12 2023-05

    200亩金银花花香四溢

        “小小金银花,成了吴庄村的致富花,也带动了乡村振兴。”5月7日,在宁陵县乔楼乡吴庄村200亩金银花种植基地,村干部徐中钦指着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银花田兴奋地说。     放眼望去,金银花竞相开放,走在田间地头阵阵花香袭人,沁人心脾,吸引了十里八村的老人、妇女等剩余劳动力前来务工采摘。在金银花种植基地,正在采摘的村民李大娘告诉记者:“金银花花期长,从5月份一直要开到10月份,我天一亮就过来采摘,一天能摘10多斤,采一斤能挣5块钱,一个月能收入1800多元。”     产品精深加工,拉长金银花的产业链条。在吴庄金银花茶叶加工厂,对于精心挑选出来的金银花,经过烘干后,精包装的金银花茶叶每斤价格由100多元提升到200元。这样一来,不但能使金银花的收益翻倍,而且还可以安置更多的村民就业。为了畅通销售渠道,村合作社还搭建了电商销售平台,将金银花茶叶销往全国各地。     “现在,金银花种植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乔楼乡党委书记黄政通说,“金花开,银花开,金银花开幸福来,金银花成了咱农民致富的‘幸福花’。”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