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30 2023-10

    发挥统战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夏邑县济阳镇坚持发挥统战优势,团结带领民营企业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乡贤等,围绕乡村振兴,积极作贡献,为乡镇高质量发展增添统战力量。     济阳镇充分发挥统战优势,打造基层示范商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用好乡贤资源,引导乡镇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擦亮“统战引领乡村振兴发展”品牌,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该镇聚焦优势产业,通过壮基地、引技术、强产销、建机制等措施,积极动员新农商、新头雁、新乡贤等各界人士,种植高产西瓜约2000亩,年产值约2000万元,纯利润约1000万元,带动4000余人就业增收。

    [更多详情]
  • 30 2023-10

    昔日撂荒地 如今致富田

        “原先杂草丛生的大片地块已复耕整理完毕,我们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既解决了撂荒问题,又增加了村民收入,群众对此非常满意。”近日,平顶山市石龙区纪委监委督查组到龙兴街道军营社区查看撂荒地整治情况,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姬建平高兴地介绍道。     今年以来,石龙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定位,把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防止地块撂荒列入政治监督重点内容,压紧压实各街道社区和有关职能部门主体责任、监管责任,推动整治效果叠加,为全面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石龙区纪委监委以全区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图斑整治为抓手,联合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组建专项督查组,采取“一线工作法”,到现场看、见具体事、查阅资料、访谈群众,对图斑问题进行分类研判,明确整改任务、责任和时限,推进专项整治工作落地见效。同时,畅通信访举报渠道,深挖彻查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背后的责任、腐败和作风问题,并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加大相关政策宣传力度,提升全社会对耕地红线保护的认识。     针对督查中发现的耕地撂荒现象,石龙区纪委监委主动向区委专题汇报,纳入全区重点工作开展专项治理。同时,督促各街道社区和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实际,推行专业合作社流转、大户承包、集体耕种、亲友代种、农户自种等模式,因地制宜复耕复种,让撂荒地变成农民的“致富田”。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完成撂荒治理面积1922.38亩。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要、农民安身之本、乡村振兴之基,我们将坚决扛牢耕地保护政治责任,持续聚焦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撂荒地整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以有力有效的监督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石龙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杨世崇表示。

    [更多详情]
  • 30 2023-10

    村网共建助力乡村振兴

        “村里电表箱换成新的,再也看不到凌乱的电线了,既整齐美观,又安全保险。你们为我们村的旅游发展做出了大贡献啊!”10月16日,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谢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前看着村里刚更换的崭新的电表箱,对国网华辰供电公司曹镇供电所村网共建电力服务驿站的工作人员感激地说。     为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国网华辰供电公司主动融入,村网共建联络员提前与村委会进行沟通,针对村容村貌提升整治活动,制订合理线路美化、优化方案,对乡村供电设备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改造,对老化、破损表箱进行统一更换,对箱内用户线路进行整理,对变压器、配电箱加装围栏,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业提档升级。     今年以来,该公司大力推进“党建引领·村网共建”工作,共设立电力便民服务站11个,提供办电业务流程等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驻点服务70余次,受理业务40余件。     此外,该公司还在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点建立了首问负责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该公司纪委通过客户电话回访、现场走访、流程系统监督和现场核实等多举措深度融合日常工作,为乡村振兴赋能。

    [更多详情]
  • 30 2023-10

    高标准农田种出高产大豆

         近日,永城市黄口镇闫王庄村1000多亩高标准农田里种植的大豆喜获丰收。     “高标准农田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10月23日,该村党支部书记田雪立高兴地说,“今年大豆平均亩产预计增加20公斤。”     据介绍,同等面积的土地,通过提质建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宜机械的高标准农田,季季增产,年年丰收。

    [更多详情]
  • 30 2023-10

    老街逆袭的富民“密码”

        10月23日下午,信阳市浉河区柳林乡柳林老街上热闹非凡,远远便传来了喜庆的锣鼓声和清脆嘹亮的歌声。原来,老街居民自发组织歌舞团,正在为施工队进行慰问表演。     “我们都是自愿自发的!施工队员们为老街的改造付出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我们只能这样略表心意。”老街居民孙少奇对施工队的感谢之情溢于言表,“老街焕然一新,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住着舒坦,幸福指数噌噌上涨!”     据了解,柳林老街改造项目是红二十五军长征穿越平汉铁路文化展示带项目和文旅部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全国观摩点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内容包括老街基础设施、立面景观、地锅豆腐非遗工坊改造提升等。老街改造完成后,将成为展示浉河区特色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的旅游街区。     柳林老街的特色改造也让老街的居民们更有干劲。谈到自己生活之变,小金豆腐坊店主龚申金笑道:“以前我们的豆制品只能卖到附近乡镇,现在依托老街非遗豆腐品牌的推广,许多游客慕名前来购买,我相信,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随着柳林老街改造初步成型,21处活态工坊、豆腐宴及豆腐IP形象设计、文创产品等项目的开发,正不断擦亮柳林老街地锅豆腐品牌。如今,老街豆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在带动周边各项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促进了居民增收致富。”柳林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陈基明说。

    [更多详情]
  • 30 2023-10

    特色产业铺就幸福路

        近年来,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立足当地生态旅游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推行探索“党建+平台公司+乡村振兴”“强村带弱村”等模式。全面摸排村内能人资源优势,建立村级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能人数据库;盘活资源要素,定好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着力培育壮大一批示范村、标兵村和集体经济强村,努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更多详情]
  • 30 2023-10

    订单式种植 红薯变元宝

         近日,渑池县天池镇万亩红薯基地里,割苗机、挖薯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好似金元宝堆满田间。农户们熟练地将收获的红薯去泥、分拣、打包、装车,一派繁忙景象。     “我今年种了30亩红薯,亩产七八千斤,预计每亩收入4000元。”该镇桐树沟村红薯种植户张海涛开心地说。     天池镇昼夜温差大,土质为红黏土,微量元素丰富,特别适宜红薯种植,所产红薯香甜软糯,胡萝卜素含量高,深受市场欢迎。     众汇合作联社属下的军伟薯业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主要提供红薯种苗引进和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服务,红薯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我们合作社主要推行订单育苗,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形成从育苗到管理再到收购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也为周边乡镇提供5000亩的种苗支持。”谈起合作社的发展,军伟薯业负责人屈军伟表示,订单式种植将田间地头变成了直销市场,推动了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天池镇坚持党建引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加大对红薯产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做好优质种苗繁育、扶持核心种植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打响区域特色品牌。截至目前,该镇共种植红薯2.5万亩,远销全国十几个省市。

    [更多详情]
  • 30 2023-10

    龙头带动种高粱 统一购销促增收

         近年来,张茅乡紧扣“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农业龙头企业”目标,依托土地资源优势,组织干部群众代表先后到四川、贵州、陕西等地考察,最终选择与河南黔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种植红高粱,全力开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局面,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9年至今,该乡先后成立三门峡市黔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陕州区裕农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唐宁农业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在全乡流转土地种植红缨子高粱,辐射带动周边村民自发种植。     “公司于2019年在张茅乡5个村流转土地5300多亩种植红缨子高粱,同时投资770余万元建设1.8万平方米储藏库和烘烤分选厂房,常年吸纳各村闲散劳动力、脱贫户100多人参与种植管理和采收烘烤,每人年收入1.5万元左右。”三门峡黔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桃元说道。     高粱种植期间,企业邀请技术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指导”模式,分乡村户三级,从整地种植、看护管理、收割存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全程培训指导,确保高粱增产增收。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张茅乡及周边乡镇今年种植高粱1.8万亩,并签订统一购销协议,设立保底收购价,保障高粱种植利益最大化。

    [更多详情]
  • 30 2023-10

    西红柿育苗闯出产业振兴路

         10月24日,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育苗基地温室育苗棚内,成片的西红柿幼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近年来,白云山村依托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西红柿种植,投资3600余万元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65座,年产西红柿500万公斤,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尽管白云山村西红柿种植规模很大,但村民每年都需要外出购买种苗。村民孔桐桐决定在村里建设西红柿育苗基地。     孔桐桐告诉记者,刚开始做育苗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也经历过失败。通过外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他终于成功培育出了第一批西红柿苗。眼下,基地内的西红柿苗已经开始销售。     孔桐桐说,因为适应本地的土壤结构、气候、温度等因素,他们培育的西红柿苗成活率更高。下一步,他将不断做大做强西红柿育苗产业,进一步提高育苗品质,培育出更多西红柿新品种,通过育苗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30 2023-10

    庭院种香菇 群众致富忙

         10月23日,天刚刚亮,泌阳县乔庄村村民王保谦和往常一样,早起干完家务,就在自家庭院的食用菌大棚里忙碌起来。和王保谦一起在食用菌大棚劳作的还有同村的几十个村民,他们大多是村上的脱贫户,最多的时候有20多名脱贫户在这里就业,每人每月增收2000元左右。     “我这批共上菌棒5000棒,目前已经开始出菇,群众积极性很高。同时,我们还成立了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且同泌阳县大地菌业基地签订销售合同,为群众解决了香菇销售的后顾之忧。”正在村头自家庭院干活的乔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宝成说。     目前,乔庄村形成了菌种繁育、香菇种植、仓储物流等产业链条。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升级,香菇行业从低端价格竞争转向高技术含量比拼,处于产业链最前端的,当数菌种研发。乔庄村积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积极开展菌种研发,清香缘菌业就是这方面的领军企业,这家公司培育的菌种产量大、易种植,年销售额120万元左右,最多时吸引100多名当地群众在这里就业。     近年来,该村通过开发利用房前屋后庭院资源,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种植香菇,以达到群众增收致富的目的。目前,乔庄村利用庭院种植香菇18万余袋,年产值300余万元。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