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31 2023-10

    文化赋能 振兴乡村

        “通过承办全镇的首届村级诗词大会,提升了全村的文化氛围和文明程度,老少爷们都说好!现在,我们在村头游园内打造的诗词长廊已初具雏形,户户写春联活动已经开始着手实施。”10月28日,项城市郑郭镇任庄村党支部书记任纪永提起刚刚结束不久的村级诗词大会激动不已。     近年来,郑郭镇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深入挖掘文化的力量,为乡村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     时下,任庄村村民任新华投资500多万元建设的服装厂,吸纳了周边群众80余人就业;村广场上翻晒用艾草制作的香条,晾干的香条即将运往大城市,供养生族们中医理疗使用;仓储项目正在施工;传统磨面坊正在筹建……一面面丰富多彩、画风淳朴的文化墙,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还有沿途的百日红、月季等各类花木繁花似锦、美景如画,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郑郭镇金东行政村特别关注群众文化活动,平时大伙儿可以去图书室看书,到广场排练舞蹈;每逢传统节日,村民还自发编排节目、组织联欢会,活跃村里的节日氛围;邀请剧团来村里演出,让群众在家门口看大戏,将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群众家门口,活跃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广大居民的文化需求,切实增进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化也是生产力。我们组织群众举办诗词大会等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更是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的一次生动实践,展示了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采,赋能乡村振兴,助力郑郭镇文旅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强心铸魂。”郑郭镇党委书记栾中原说。

    [更多详情]
  • 31 2023-10

    中医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眼下,走进内乡县湍东镇庙岗村南阳菊香坊艾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分装药包。“村里有这个扶贫车间真好,引进这个艾产品包装车间,像俺们这些六七十岁的老太太也能在这里干活,活不累,时间自由,一个月也能挣2000多元。”10月27日,67岁的该村村民王遂敏高兴地说。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助力乡村振兴,2020年,庙岗村引进了南阳菊香坊艾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种植、收购、加工艾产品。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示范种植100多亩艾草,带动农户种植艾草,吸引富余劳动力在基地、车间务工增加收入。据公司经理张飞介绍:“一斤鲜艾叶1元,干艾叶每斤3元,一亩艾草每年可收割3到4茬,效益在4000元左右。车间工人每月务工费平均六七万元。产品主要供应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     近年来,湍东镇大力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投资10余万元在全镇26个村建立中医药文化墙、文化广场角,宣传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在全镇营造知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浓厚氛围。同时借助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化夜市,宣传中医药知识,提升居民的中医保健知识。     在进行中医药文化宣传的同时,该镇以打造中医药特色乡镇为契机,成立了中医药特色乡镇建设领导小组,立足深厚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大力培育发展中医药产业,不断提升产业效益。依据药食同源、休闲养生,大力扶持黄酒、蜂蜜、葛根、艾草、金丝皇菊、金银花、玄参、蒲公英等产业的发展,先后建设了黄酒文化产业园、蜜蜂谷、葛根种植基地、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培训基地、花园村康养示范基地等,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组织开展生产经营,实现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31 2023-10

    激活人才振兴“一池春水”

         “县里不拘一格用人才,把我列为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作为一名企业科研人员,我将继续发挥带头作用,为现代化睢县建设作出新贡献。”10月24日,手捧红色证书的河南嘉鸿鞋业有限公司执行协理蒲生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睢县,像蒲生和这样的人才还有许许多多。这得益于睢县大力实施的人才强县战略。     近年来,睢县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在“育才、引才、用才、爱才”上下功夫,为现代化睢县建设筑牢了人才根基。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工程,申报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6家,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拥有省创新龙头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23家,培育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个,该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95个;依托驻外招才引智工作站,与知名科研院校开展合作,统筹推动人才、产业“双向奔赴”,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150多名(支)、紧缺人才206名,引育技能人才1万余名。     同时,睢县围绕人才服务,实行县级领导带头联系服务制度,设置人才服务专窗,成立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人才及团队提供精准化服务。投资4.2亿元建设开发区人才公寓,对新引进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发放人才津贴;设立人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两年来累计发放人才工作专项资金800余万元。     “下一步,睢县将坚持党管人才不动摇,不断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建设富强和美清新的现代化睢县提供智力支撑。”睢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姬艳峰如是说。

    [更多详情]
  • 31 2023-10

    李碧洋石头缝里种沙梨

        10月26日,时值深秋,在鲁山县梁洼镇鹁鸽吴村一处山坡上,一棵棵沙梨树的树叶已掉落不少,鸽子蛋大小的黄褐色沙梨挂满枝头。     “别看这些沙梨不起眼,卖出后每年能给我赚十来万元呢。”沙梨树的主人李碧洋说。     鹁鸽吴村西南的山坡上,有不少大石头,没法开荒种庄稼,以前只生长了一些稀疏的灌木和荒草。     “尽管石头又多又大,但在一些石头缝里还有些土。多年前,一些农户尝试在这里种果树,最后只有生命力强的沙梨存活了下来。”鹁鸽吴村党支部书记刘军旗介绍说。     李碧洋的父辈30多年前开始移栽野生沙梨,经过父子俩的辛勤劳作、精心打理,目前这些野生沙梨树已在石头缝里扎下了根,枝繁叶茂、长势良好。     李碧洋家的沙梨园里,目前有600多棵野生涩沙梨和100多棵野生面沙梨,这两种沙梨个头虽然比人工培育的沙梨小得多,但却深受市场欢迎。     “沙梨能止咳化痰、清暑解渴,野生的沙梨效果更好,不过涩沙梨有点苦涩,面沙梨味道会好些。我一般等下过几次霜后再采摘售卖,那时沙梨的苦涩味会少些,药用效果也会更好。”李碧洋说。     李碧洋家的野生沙梨,目前市场售价在每斤6元左右。“沙梨树结果分大小年,除个别年份因旱情严重结果较少外,一般年份平均一棵树能结果30斤左右,一年能卖10多万元。”李碧洋说。     “我们村近年来旅游业发展不错,游客也越来越多,我们会鼓励李碧洋把这片沙梨园发展成采摘园,让广大游客在游玩的同时,体验采摘的乐趣。”刘军旗说。

    [更多详情]
  • 31 2023-10

    环境整治扮靓乡村

         10月28日,走进汤阴县韩庄镇庵上村,一排排农家庭院错落有致,一条条村庄道路干净平坦,一张张笑脸幸福满足……一幅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在韩庄大地铺展开来。     “村里经常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现在路边很少看见垃圾了,大家都很自觉收拾自家院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日子感到过得舒心、幸福。”庵上村50岁的李大姐说。     庵上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组织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倡导文明新风。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文明新风,引导群众主动转变思想观念,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对道路、沟塘、休闲场所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小花园、小公园等场所,丰富村民的文体生活,不断推进移风易俗,打造文明幸福乡村。     此外,该村通过入户走访、微信群等宣传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及环境整治工作进度,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引导群众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动员群众一起参与,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高村民自治能力,让群众真正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者、改善者、受益者,形成全员参与、全域推动的整治局面。

    [更多详情]
  • 31 2023-10

    “福利清单”中的幸福生活

        蓝瓦顶,红砖墙,别墅林立,绿树成荫……10月27日上午,阳光正好,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这里的巨变一一呈现在大家的眼前。     “这里住得好、吃得好,人多热闹,生活可比以前好多了。”年过七旬却仍有一头乌发的睢凤英笑着聊起自己在老年公寓的生活,她的重孙正在公寓外的树荫下玩耍。     四世同堂的睢凤英在南李庄村老年公寓已经生活了十年,不远处的19号叠加别墅就是她的家。虽然离家近,她还是更偏爱老年公寓,爱吃这里的饭。     “过年过节前都发米、面、油,70岁以上的老人多发一份鸡蛋白糖,80岁以上的老人还发长寿红包。”谈起南李庄的节日福利,睢凤英的长子冯润林伸着指头数,“够一年吃的了。”     看着眼前宽敞明亮、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别墅,很难想象,十多年前,南李庄村处处是简陋破旧的土砖房。2010年,河南孟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任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的范海涛一句“就地城镇化”,宛如破晓之声为村子带来了新生,如今的南李庄村焕然一新,社区越建越好,充满人情味的“福利清单”更是惠民利民。     南李庄村的“福利清单”兼顾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为提升村民幸福感烧了一把旺火。物质上,“福利清单”共列有12条,从合作社年终股权分红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贴,从端午、中秋、春节福利到年终文明家庭奖励,还有互助基金、采暖半价、免费用水……事无巨细地涵盖着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村民安居乐业。     “福利清单”还设置了月月不重样的实践活动,春有清明祭英烈,夏有八一庆建军,秋有国庆文艺会演,冬有猜灯谜闹元宵,节日之外还有趣味运动会、宪法宣传月、健康讲座等,琳琅满目,丰富多彩。     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南李庄的“福利清单”为村庄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在南李庄村党群服务中心内,一面墙上悬挂的金字写着:爱党爱国、崇善崇文、创业创优、和谐和美。南李庄村在践行着这种精神。     “我们会持续深入群众,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范海涛说。     走进南李庄村村史馆,墙上的照片记录着一个个幸福瞬间。如同明亮的展厅,南李庄村正在欣欣向荣。

    [更多详情]
  • 31 2023-10

    乡村美产业强农民乐

         10月27日,走进汝阳县十八盘乡斜纹村,绕村缓缓流淌的斜纹河清澈见底,乡村公路干净整洁,路边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幅宜居宜业的乡村画卷呈现在人们面前。     斜纹村是个仅有370户1502人的小山村,为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持续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该村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村43名党员处处起带头作用。为树立良好民风,该村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设置“三务”(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定期公开相关事项;坚持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聚焦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和重要事项,定期开展民主协商会议。利用每月10日的党日活动,组织村干部及全体党员学习法律法规,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素养;认真落实“四官进村”(警官、检察官、法官、法律服务官),帮扶单位洛阳市司法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印发法律宣传页、普法讲座等方式送法到村,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利用群众休闲健身的娱乐活动广场,建设具有法治文化氛围的法治广场,用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打造普及法律知识的法治文化阵地。     村风民风好了,村民们一门心思地忙着发展特色经济。如今,该村发展了特色冰墨葡萄、艾草、香菇等产业项目,建成了光伏发电站,有效地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该村累计投入1300余万元,实施“一桥五路”、安全饮水、标准化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建设。     洛阳市人大代表、斜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建敏说,斜纹村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拆除违建1000余平方米,铺设柏油路面3万余平方米,安装路灯100盏,施行了192户仿古门楼改造,沿河栽种树木10万余棵,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市级文明村”等称号,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更多详情]
  • 31 2023-10

    脱贫攻坚成果稳 乡村振兴加速度

         10月27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长葛市董村镇的财兴食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该镇吴庄村脱贫户李秀芝正忙着把一袋袋面粉倒入和面机。     “在扶贫车间上班,收入稳定了,家里翻新了房子,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临近中午,从扶贫车间出来的李秀芝高兴地对记者说。     据吴庄村党支部书记查红杰介绍,该村的这个扶贫车间2022年建成投用,用于村级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发放和小型公益事业。扶贫车间现有工人80余人,其中脱贫群众3人,有效解决了村里群众就业问题。     吴庄村通过扶贫车间带动困难群众稳定增收是董村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之一。今年以来,董村镇多措并举实现了基层党建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双促进双提升”,全镇脱贫户及监测户272户782人收入稳定增长。     该镇坚持“一把手”负总责,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进行研判,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持续推进“1170”工作机制,即:一周一重点,7个部门负责人轮流上台解读政策,周周工作任务清零。同时,利用“党员联户”构建“1+N”党员监测网,定期组织开展“党员家访”,及时掌握重点人员家庭情况并实行动态监测,确保返贫致贫风险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精准帮扶。     为拓宽就业渠道,实现持续增收,董村镇每周对脱贫户及监测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务工就业情况进行排查,通过组织人员参加企业招聘会、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安排就业381人,安置公益岗228个;通过“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技能培训,持证人员达150人;落实金融政策,持续开展小额贷款,鼓励脱贫户和监测户发展种养加等生产经营活动。2023年,董村镇投资金额2640万元,实施特色产业园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带动20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并能为全镇低收入人口提供就业岗位。     同时,董村镇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标杆,弘扬正能量,引领精神文明新风尚;通过开展“筑梦前行、金秋助学”活动,为260名困难家庭学生发放助学金40余万元;利用中秋、国庆、重阳等重要节日开展“孝道文化大餐”等活动,各村为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送蛋糕,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通过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行“人居环境+”重点工作观摩机制,采取“支部奖、干部帮、党员带、群众筹”的方式,推进排前路攻坚清零行动,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更多详情]
  • 31 2023-10

    综合利用有妙招 废弃秸秆变饲料

          “我今年储存了150万斤玉米秸秆饲料,基本满足了养羊需求,大大节省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经济利润。”10月26日,在杞县竹林乡郭屯村养殖场内,负责人蔡红涛边为育肥羊添加饲料边高兴地介绍着养殖场规模、管理、饲料来源及收入情况。     据郭屯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扬介绍,蔡红涛精明能干,善于钻研养殖技能,通过自学不断探索,他掌握了养羊技术,虽然从事养殖已多年,但原先规模并不大,养殖成本较高,收益也不太乐观。村“两委”多次主动与蔡红涛深入交流、鼓励其扩大养殖规模。目前,蔡红涛的养殖场已初具规模,存栏羊达到300只,年纯利润10余万元。     “我们这里秸秆原料充足,质量也好,是养羊的基础饲料。每年我都会储存2000亩左右的秸秆,经过自己加工处理后,可直接喂羊,这不起眼的秸秆,在我看来就是饲料中的宝贝。”尝到储存秸秆饲料甜头的蔡红涛对废弃秸秆情有独钟。     “蔡红涛利用秸秆发展养殖,既减轻了秸秆禁烧的压力,又能变废为宝,还能启发和引导其他养殖户,可谓是一举多得,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广这种产业模式,让更多的养殖户节省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走上乡村振兴致富路。”竹林乡党委书记李青杰对秸秆再利用发展养殖产业充满信心。

    [更多详情]
  • 31 2023-10

    小麦套花生 增产又增收

          “综合分析近几年邢李庄、郝楼、乔庄等村的种植情况,小麦套种花生,既不影响小麦产量,又提高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比如今年,套种花生比麦茬花生早出将近一个月,且价格都在4元以上,每斤比现在高0.5元左右。老少爷儿们可以放心进行小麦套种花生。”10月23日上午,机关例会一结束,唐河县大河屯镇高级农艺师高永臣就骑上摩托车,来到分包的褚庄村,向正在犁地的几户群众推广新型播种技术。     “可是哩!今年我的6亩花生薅了十几天,落到地里的也不少!高主任,小麦套种花生得注意啥?”高永臣一站到地头,附近正在干活的十几名群众就围上来咨询。     “小麦套种花生,从播种就要开始做准备。耩麦时,每两行小麦之间留一个空行,明年‘五一’前后选墒情合适的天气播种。”高永臣看着聚拢过来的群众,越讲越起劲儿。     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当前正是小麦备播的关键时期,大河屯镇把县里的农技专家请到田间地头,为农民普及科学选种、科学施肥、适时播种和小麦套种等麦播技术,为来年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大河屯镇将进一步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新型农机和新型播种技术,打开全镇种粮群众种植新思维,让农业生产技术遍地开花,打好粮食丰产丰收‘保卫战’。”大河屯镇负责分管农业的吴东晓表示。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