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5 2023-04

    “托管种烟,省心得很!”

        4月20日,在镇平县遮山镇上百亩的连片烟田里,该县烟草专卖局服务队队长范武军正在调度指挥开展机械化移栽。据范武军介绍,这片烟田是镇平县引领烟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5名社员共同承包的,这5名社员把一些繁重、复杂的生产环节通过烟草农业托管服务平台,托管给他们服务队来完成。     为更好地服务烟农,今年以来,南阳市烟草专卖局开发了烟草农业托管服务平台,平台推出育苗、起垄、施肥、机械化挖穴移栽、植保、采收、烘烤、烤烟初分等涵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的团队式、保姆式的托管服务。烟农根据需要,可将其中一个、多个甚至从育苗到烤烟初分全程生产环节的作业托管给服务队来完成。     镇平县烟草专卖局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将烟草农业托管服务政策、项目内容、实施流程、保障措施等传达给每一名烟农,做到家喻户晓,同时组织业务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和作业水平,并通过对作业面积、作业标准、作业地点、作业环节全程跟踪,确保作业内容真实可靠、公开公平公正,避免服务主体与烟农双方发生纠纷。     “种烟实行托管,享受专业化服务,自己当甩手掌柜,省心得很!”遮山镇种烟大户张付兴说,他家种烟100多亩,今年在县烟草部门的宣传引导下,加入烟草农业托管服务平台,委托合作社进行机械化起垄、挖穴移栽,每亩可享受5元补贴;使用具有北斗导航功能的先进设备辅助开展作业,每亩又额外享受5元补贴,费用支出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成以上。     目前,镇平县烟草专卖局经过层层评审,遴选出实力雄厚、经验丰富、信誉良好的3家专业合作社作为烟草农业托管服务主体,作业范围覆盖了全县10个种烟乡镇、61个自然村、180余户烟农。

    [更多详情]
  • 25 2023-04

    烟垄起了 柴胡也种了

        “刚开始把这根上下拉杆固定焊接,但一遇到烟垄高低不平的情况,就会出现晾种,后来又改成弹簧的.……”4月20日上午,社旗县绿美丰烟药轮作产业综合体负责人司伟峰,对前来调研视察的镇人大代表介绍自己刚刚改造成功的烟田起垄柴胡播种两用机。     据了解,司伟峰于2020年开始先后在社旗县太和镇5个村流转土地1万亩,去年开始进行烟药套种。社旗县有种植烟叶和柴胡等中药材的传统,因为这两种作物生产管理过程中都十分耗费劳力,所以当地少有人同时种植,更少有人进行烟药套种。由于没有烟药套种的专用机械,加上自己缺乏经验,当时的做法是先用烟田起垄机起垄,再用手推播种机在烟垄两边播种柴胡,一来费时、费工,二来踩地、压种,影响柴胡的出苗率。为此,司伟峰很苦恼,连晚上做梦都在琢磨研制一台烟田起垄和柴胡播种两用机。     去年秋天,司伟峰带着这个问题找来机械手刘玉河等人,先从理论上给予论证。根据往日作业时的烟垄宽窄、烟苗栽种位置、起垄速度、柴胡播种量等数据,他们设计出了烟田起垄柴胡播种两用机的雏形:用4个大螺丝钉把两台播种机固定在两垄起垄机后边的横梁上,每台播种机安装两个轮子,为方便观察柴胡种子的播量,在播种机外侧留一个透明的玻璃孔。在试验中他们发现,播种机轮子上方的拉杆因为被焊接固定,遇到烟垄高低不平时会出现晾种的情况。为此,他们做了改进,把上下拉杆割开,换成弹簧,这样播种柴胡时再遇到烟垄高低不平的情况,借着弹簧上下运动的惯性和力量,处于播种机下端的播种口时常埋在土里边,柴胡种子自然也不会被撒在地表。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司伟峰研制的烟田起垄柴胡播种两用机终于在今年3月中旬烟田起垄时试验成功,并在1600亩烟药套种时派上了用场。“去年,用手推播种机种柴胡,两只手都磨出了好几个大血泡。今年,机器一趟过去垄起好了、柴胡也种了,真得劲!”在绿美丰烟药种植基地务工的李道成在播种现场高兴地大声说。     今年4月初,南阳市、社旗县两级烟草部门领导前来调研,对司伟峰创新改制的烟田起垄柴胡播种两用机给予了肯定,并计划将其作为一个创新课题进行研究推广。

    [更多详情]
  • 25 2023-04

    泌阳县 机器移栽为烟农减负

        “一台移栽机一天可移栽15亩烟苗,要是人工移栽的话,平均一人一天只能移栽1亩左右。机器后面只需跟一个人检查,发现个别没栽好的,人工帮补一下就行了。”4月20日,烟农李盛指着正在烟田里作业的烟苗移栽机高兴地说,“机械化移栽不但效率高,还节省成本。我这120亩烟田,仅移栽烟苗的人工费就省下了3600块钱。”     当前正值春耕春种的最佳时节,泌阳县迎来烟叶移栽高潮。为助力烟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泌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大力推广机械化移栽技术。     “机械化移栽的逐步普及,有效解决了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促进了烟叶产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而且有利于农机农艺更加紧密结合,烟农的增收空间也将逐步扩大。”泌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生产科科长吴俊林说,     截至目前,泌阳县已移栽烟叶3.7万亩,其中机械化移栽1.34万亩,占比达36%。

    [更多详情]
  • 25 2023-04

    卢氏县 机械化覆膜效率高

        4月20日,在卢氏县杜关镇杜荆烟叶示范区的千亩方烟田内,杜鑫源烟叶合作社农机服务队队长杨占营、机械手郭发季轮番驾驶着烟田起垄覆膜机来回穿梭。机器过处,一行行黑白相间的地膜被整整齐齐地覆盖在烟垄上。望着被阳光照耀泛着点点波光的地膜,杨占营累并快乐着。     “以往,两个人起早贪黑,一天能盖将近2亩地膜,费时费力,还铺得歪歪扭扭。自打去年用上了覆膜机,两个人驾驶一台机器,人歇机不歇,一天能覆膜二三十亩,效率提高很多,人也不怎么累。俺家今年预留的55亩烟地用覆膜机不到两天工夫就完成了,这要搁以往,没十天半个月结束不了。”杨占营激动地说。     杨占营家住杜关镇杜荆村,今年56岁,全家4口人,从事烟叶种植30多年,谈起烟田覆膜更新换代,他深有感触。“2022年4月,享受县里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的惠农政策,俺通过烟叶合作社农机服务预约体系,花费3000多元购买了烟田起垄覆膜机。一机在手,除加快俺家烟田的覆膜进度外,还腾出手来为合作社其他社员提供有偿服务。一年下来,不仅回本,还净赚了一台机器,也算新辟了一条创收门路,同时为郭发季寻了个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好营生,一举多得啊!”     今年,卢氏县像杨占营这样使用机械代替人工覆膜的烟农达70%左右,6个种烟乡镇实现了80%的机械化覆膜。这是该县为有效改善烟区机械化耕作条件差、种烟劳动强度大、覆膜速度慢等状况,而实施农机农艺融合的生动案例。近年来,该县加快推进坡改梯、中低产烟田改造和烟田深耕翻作业,充分发挥机械化装备优势,提升烟叶生产机械化程度。同时,该县还建立健全农机服务预约体系,整合全县农机资源,成立了数十家机耕作业队,并通过入户宣传、加强培训、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和强化督导考核等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全程机械化作业模式,加快烟叶覆膜进度,提升烟叶覆膜质量,为推动烟叶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我镇投入覆膜机60多台,已完成全镇1.6万亩的覆膜任务,为下一步烟叶移栽做好了准备,为全年丰产丰收奠定了基础。”杜关镇一级主任科员王当文介绍说。

    [更多详情]
  • 25 2023-04

    农村党员档案“搬新家”

         “现在有了党员档案室,办理组织关系转接时不仅特别方便,还可节约很多时间。”4月21日,在漯河市西城区,正在办理组织关系转接的党员赵闯如是说。     今年以来,为全面规范党员档案管理水平,西城区坚持试点先行,高标准打造党员档案室,确保党员档案“安家落户”。     为夯实硬件基础,西城区严格按照有场所、有设备、有标牌、有制度、有管理人员“五有”基本要求,打造农村党员档案室,合理划分存档区、借阅区、电子区等功能区域,并定制专业型档案柜7组,配套安装防盗门、阅览桌椅、灭火器等设备,确保既满足保存、阅档等功能需求,又满足防火、防盗、防潮等“十防”安全需求。     在此基础上,该区出台《党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建立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党员档案保管保密、查借(阅)、收集归档、转递接收等五项工作制度,严格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实施借阅有备案、归还有登记、转入有证明、转出有手续“四有程序”,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     与此同时,西城区还抽调组织干事、党务干部对现有23个党支部1260份党员档案、145名现任村“两委”干部、55名离任村干部档案进行全覆盖归档,“一人一档”“一人一码”,同时对各类档案进行电子化备案,实现归档、查阅可对照、能追溯。

    [更多详情]
  • 25 2023-04

    争创“产业兴旺星”

         “编织袋加工厂建在家门口,不仅给村里创造了集体经济收入,还能让群众挣钱、种地、接送孩子三不误,可以说一举多得”。漯河市畜牧局派驻舞阳县章化镇岭张村第一书记袁军虎说。     据悉,岭张村在今年“五星”支部创建工作中申报了“四星”的创建计划,面对村内产业短缺的难题,该村第一书记与村党支部通力合作,历经多次考察,最终成功引进一家编织袋加工厂,采取合营的模式,购置机器设备40余台,带动50余名劳动力就业,村集体每年可分红7万元左右,同时间接带动村民收益90万元以上,为创建“产业兴旺星”打下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章化镇朱左村、后古城村作为同样争创“四星”党支部的村,都在立足本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产业,力争通过产业带动,破解“产业兴旺星”创星瓶颈。

    [更多详情]
  • 25 2023-04

    技术培训助增收

        “技术学到手,挣钱不用愁。通过这次老师手把手地示范培训,我学到了软籽石榴的栽种以及储藏方法,增加了一门实用技能,对今后石榴产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必将带来滚滚财源!”4月21日,刚参加过移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淅川县盛湾镇河扒村的柴章群兴高采烈地说。     为进一步增强群众致富增收本领,4月12日至4月20日,淅川县移民局、淅川县盛湾镇政府联合举办了“2023年度移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分别对该镇黄龙泉、河扒、兴化寺、宋湾等4个村共计123人进行了培训。     培训班上,受邀的农业技术专家紧贴群众需求,坚持“实用、实际、适时”的原则,围绕中药材种植、果树栽培等方面,面对面向学员传授农村实用技术。一方面通过现场讲解,对参加培训的农民群众进行授课;另一方面,组织培训学员到该镇的软籽石榴基地,现场示范指导并解答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技术疑惑和管理难题,确保让群众听得懂、看得进、记得住,受到了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盛湾镇围绕各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与行政村“一对一”服务,以结对帮扶的形式,围绕软籽石榴、迷迭香、蜜薯等产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通过传一业、授一技,拥有一技之长,增强群众自我造血能力,助力群众致富增收,让美好生活的梦想照亮现实,助推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25 2023-04

    看皮影 观非遗

         4月20日,2023年(中国·信阳)罗山非遗民俗文化节在罗山灵山开幕。     本次文化节将持续15天,旨在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中国非遗和豫南民俗文化,塑造灵秀罗山全域旅游品牌,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罗山县委、县政府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全县上下继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对标“十大战略”,紧扣“1335”工作布局,为实现“美好生活看信阳、品质生活在罗山”目标,踔厉奋发、开拓创新,担当作为、一往无前,走出了一条绿色转型、跨越提升的新路子,“一极四区”罗山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罗山县县长余国芳介绍说,截至目前,罗山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省级1项、市级7项、县级92项,民俗非遗文化已经成为罗山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和传递着一个民族和地域的历史记忆、共同情感和经验智慧,罗山历史文化悠久,莽张后李商周文化遗址是江淮文化的典型代表,素有’小殷墟’之美称,我们要加强非遗资源的挖掘整理、内涵阐释、价值利用,培育代表性的非遗旅游精品线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更多年轻人心中扎根,助力城乡文化繁荣,推动罗山全域旅游多元开花。”信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俊在致辞中说。     在文化节现场,罗山皮影戏吸引众多嘉宾驻足观看,众多非遗产品展示体验、本地民俗文化表演、外来非遗节目献技、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以及风味美食多元交融,让人流连忘返。

    [更多详情]
  • 25 2023-04

    优环境 强产业

          4月18日,笔者走进淮滨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处处感受到现代农村强劲的发展脉动。     近年来,淮滨县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平台,推动资源要素聚集聚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持续深化“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双联盟促产业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就业增收,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新动能。     在淮滨县张庄乡徐营村,一栋栋整齐的民房映入眼帘,红砖堆砌的围墙小院和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小花园点缀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张庄乡作为乡村振兴示范先行区,积极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实施一宅变四园、垃圾分类、污水治理三大工程,全面做好“除脏治乱”“减量增效”“造绿添彩”三篇文章。     “村里的卫生很干净,路很宽敞,感觉焕然一新,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徐营村一位村民告诉笔者。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笔者途经淮滨县期思镇五一村,了解到这里的芡实种植达3.8万亩,年产量可达5000多万斤以上。截至目前,当地的芡实产业,已连接农户3600余户,每户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形成了集芡实种植、采摘、加工、储存、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吸纳了5万多名农村劳动力从事该产业,产品销往豫、皖、浙、沪等地。     “通过线上、线下交易,每天芡实交易量在6万斤以上,已销售芡实70万余斤。芡实产业带动了淮滨县多层次村民群体就业,开启了增收新模式,催生了特色新农人、物流快递员、网络直播带货达人等新职业,带动了多群体增收致富。”淮滨县政府副县长、期思镇党委书记张伟讲道。     近年来,淮滨县成立了芡实产业“党建联盟+产业联盟”,通过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走“工厂+农场+市场”同步运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形成串珠成链、织景成片的示范集聚效应。     目前,淮滨县以“十百千万”工程为引领,融合期思、王店2个乡镇全域和张庄乡4个村共37个行政村,全力打造出了228.9平方公里的兔子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接下来,淮滨县将继续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迈出新步伐。

    [更多详情]
  • 25 2023-04

    房前屋后樱桃红

         4月20日,记者来到沈丘县周营镇李徐湾村,看到村民房前屋后,一颗颗、一簇簇、一串串红玛瑙般的樱桃缀满枝头。引得不少游客自驾前来体验春日采摘“第一果”的乐趣。     “今天天气非常好,这里的景色也很美,我带家人和朋友过来采摘。樱桃个大、味甜,我准备先买四五斤顺便带回去,然后分享给我的朋友们,喊他们下次一起来采摘樱桃。”来自附近的游客乔秀英一边抱着可爱的小孙女采摘,一边还拿起手机拍起了视频,玩得不亦乐乎。     “俺家这个2亩多地的樱桃园,种有30多棵樱桃树,品种为‘贵妃红’,树龄都在六七年以上。现在樱桃刚上市,一天能采摘20多斤。再过几天,每天就能摘到100多斤樱桃。到樱桃采摘罢季后,能收入2万多元。”当日,忙着采摘樱桃的村民纪彩霞笑得合不拢嘴。     目前,李徐湾村房前屋后的樱桃种植面积达100多亩,采摘期可持续到5月初。     “下一步,我们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聚焦‘生态宜居星’,进一步推动村民房前屋后樱桃种植标准化、樱桃品质高端化、樱桃销售品牌化,通过举办樱桃花节、采摘节等农旅活动,发力助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李徐湾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河表示。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