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0 2023-04

    技能培训促就业

         “张婶,快点儿,上课要迟到了!”4月10日一大早,禹州市方山镇逯坡村村民王书晓和邻居一起,来到村部的党群服务中心。     “前几天,村里通知有培训班,说是学会了技能就能拿家政服务证。等孙子长大了,我想在家附近找个工作,拿个证有底气!”王书晓说。     王书晓今年54岁,儿子儿媳在外务工,平时她要接送孩子、照顾老人,此外还需要打理几亩地,实在是走不开。如今,技能培训班办到了家门口,不出村就能免费学技能,王书晓便第一时间报了名。     王书晓参加的是方山镇联合禹州市人社局组织开展的“一村一品促就业”技能培训,和她一起参加培训的还有来自该镇各村的40多名学员。     在培训现场,老师们手把手教,学员们认真聆听、仔细记录,通过看视频、听讲解、现场互动等方式,老师们生动形象地向大家讲解家庭餐制作、照料孕妇产妇与新生儿、照料老年人等知识和技能。     “以前,我都是在网上学习新生儿护理知识,这次面对面跟着老师学,不仅学到了护理知识,还学到了婴儿辅食的制作方法,这次培训真的很值!”参加培训的王好,对培训内容连连称赞。课程结束后,她打算找个婴儿保育员的工作,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     “在方山镇,像王书晓、王好这样的农村劳动力不在少数。”逯坡村村“两委”干部裴梦华说,像这样的培训,可以让许多群众掌握一技之长,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创业、就业门路,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致富。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也是重要民生工程之一。”禹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促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系列培训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为契机,每个班次培训时长为10天,共开班4期,预计将培训300余人次。”     方山镇党委书记王向涛表示,下一步,该镇将坚持以产业发展和就业需求为导向,根据群众培训需求和就业愿望,优化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提质增效,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免费技能培训。

    [更多详情]
  • 20 2023-04

    红色资源助山区群众致富

         “红色资源经久不衰,我们今年投入衔接资金1493万元,带动周边务工群众60余人。”4月17日,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毛连洞村党支部书记杨杰介绍道,作为太行山的革命老区,他们修复了抗日自卫团所在地、抗日学校等8个院落144间红色建筑,今年已累计接待各级社会企事业团体万余人。     在淇滨区政府的统筹指导下,毛连洞村将闲置的乡级中学改造成集“吃、住、学、旅”于一体的“红色学校”。该校涵盖各类革命文物2000余件,已成为开展干部培训和中小学学生校外实践的场地。作为红色教育基地,毛连洞村再现“沉浸式”红色教学体验,重走红色交通线,倾听老红军现场讲课,通过实景展示和全息投影、VR技术,吸引广大青少年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好知识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目前,淇滨区毛连洞红色教育基地被评为鹤壁市级党史教育基地,毛连洞村被评为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更多详情]
  • 20 2023-04

    村民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

         “学习贯彻二十大,村规民约心头挂;文明新风要倡导,移风易俗少不了……”4月18日,汝南县2023年“履行村规民约倡树文明新风”基层巡演活动在常兴镇大王庄和柏丈屯村文化大院激情上演。     “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文艺演出,真是太高兴了!”在演出现场,大王庄村村民朱国华高兴地说,舞蹈《盛世华章欢聚一堂》、小品《高价彩礼》、快板书《村规民约进万家》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演员用心用情,观众掌声雷鸣。     “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既让老少爷们了解了党的惠民政策,又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举办。”柏丈屯村党支部书记施艳飞说。     据了解,汝南县“履行村规民约倡树文明新风”基层巡回演出活动将在全县18个乡镇(街道)进行,活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整治婚丧陋习和推进移风易俗为重点,树立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更多详情]
  • 20 2023-04

    为重点项目建设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4月13日,荥阳市环翠峪抽水蓄能电站等30个重点项目代表,和众联混凝土等100余家生产要素保障供应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交流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生产要素的供需情况。     荥阳市发改委主任刘云飞介绍说,荥阳市268个重点项目的总建筑面积约1770万平方米,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资金、钢材、混凝土、建筑施工(安装)队伍等生产要素的保障供应。为打破生产要素供需“信息不对称、对接不畅通”问题,荥阳市发改委全力发挥“项目部”职能,定期公布各类重大项目建设信息,做“资金、供给、需求”三要素的高品质“联姻”介绍人,当好重点项目建设的“娘家人”,通过建立政府搭台、企业衔接的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拓宽项目建设要素本地供需对接和协作配套渠道,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营造“供需畅通、荥材荥用、大干快上”的重点项目建设氛围。     “今天的对接会真是帮我们大忙了,不仅提供了重点项目生产要素需求信息,还搭建了与银行面对面交流平台,既扩宽了销售渠道,又解决了流动资金难题。”经纬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易鹏在对接活动现场说。

    [更多详情]
  • 20 2023-04

    春天花会开 种业幸福来

          4月19日上午,济源王屋镇柏木洼村,漫山遍野一片金色的海洋,2023中国济源首届种业菜花节暨王屋种谷论坛正式开幕。     济源依托适宜的地理纬度、独特的小气候条件和山区自然隔离的生态禀赋,把蔬菜种业作为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制种面积近5万亩,辐射256个行政村,惠及1.2万农户,蔬菜种子年产量达到380万公斤,其中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5%。济源已成为河南省最大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杂交洋葱种子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市场销售覆盖美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次活动以“春天花会开种业幸福来”为主题,旨在深入推进蔬菜种业振兴行动,打造济源首届菜花节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向省内外推介济源种业振兴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更多详情]
  • 20 2023-04

    果树要预防冷害发生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4月20日至24日我省将出现大风、降水、强降温天气。4月18日,河南农业大学教授、河南省果树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团长、河南省大宗水果产业技术体系苹果试验站站长郑先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农民朋友,当前果树正处于开花期、幼果期,幼果抗寒性较差,极易发生冷害,广大果树种植户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郑先波表示,大风低温降雨会造成花期落花,影响坐果,从而影响产量,同时叶片易破损,光合效率降低,树体生长发育受影响,果品质量难以保障。农民朋友要及时加固基础设施,科学开展枝蔓管理,停止疏花疏果作业。针对搭建有避雨棚、塑料大棚、防鸟网等设施的果园,及时加固,避免大风损坏。对葡萄、猕猴桃等需要绑蔓的果树,及时摘心绑蔓,避免风折。     同时要提升预警能力,提前准备防寒物质,采取高效应对措施,及时查验果园温度表、地温计,掌握温度变化情况,提早备好防冻材料,例如秸秆、枝条、锯末、稻壳等。     此外,应对恶劣天气,要及时灌水保温、果园喷雾、树盘覆盖。也可园区加热:园区内定点放置加热器、暖风机等设施,低温来临前加温加热,人为制造小气候应对低温危害。熏烟防冻:果园集中布置、连片设置、多位点、长时间熏烟,低温来临之前1小时开始熏烟,暗火浓烟效果最好。

    [更多详情]
  • 20 2023-04

    漯河“真考真用”做实年度考核“后半篇文章”

        近日,一份年度综合考核结果意见反馈表,被市委考核组“点对点”送到各单位“一把手”的案头,在这份全面具体的“体检报告”上,各项指标得分、满意度评价、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民主测评等情况一目了然。在反馈结果的同时,对22个民主测评有一定反映的班子和干部逐一进行谈话提醒,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这是漯河市充分运用年度考核结果,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漯河市坚持考用结合、真考真用,做深做实年度考核“后半篇文章”,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正确用人导向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把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鼓干劲”     漯河市系统整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考评结果,汇总形成县级领导班子和市管干部《分析报告》和《考核结果分析研判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示领导班子和市管干部考核情况。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务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优先推荐综合考评获奖单位干部提拔重用和晋升职级,对考核中发现的运行不顺畅、干部职工意见大的领导班子,及时进行调整。     2022年,市管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连续获奖单位中62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把考核结果同干部教育培养结合起来“提能力”     通过考核过程中的个别谈话、随机访谈等方式,漯河市全方位了解掌握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短板弱项和教育培训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有针对性地分级分类分专题开展培训练兵。     目前,全市已实施“十大战略”进党校,精心办好“两讲堂一精品”,举办新时代领导干部大讲堂、“能力作风月讲堂”6期,市级示范班次38个,应急演练152场次,培训干部5.7万人次。     把考核结果与干部监督管理结合起来“正风气”     县级领导班子和市管干部年度考核结束后,该市采取会议反馈、当面反馈和委托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向单位“一把手”反馈班子总体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县级领导班子和市管干部民主测评情况、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结果等,针对民主测评有一定反映的、考核中发现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班子和班子成员,逐一对单位“一把手”和存在问题干部本人面对面进行谈话提醒,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把考核结果同干部激励关爱结合起来“暖人心”     根据考核结果,漯河市对综合目标考核排名靠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不仅要让干得好的考核得好,还要让考核得好的受奖励。对获得综合考核一等奖的市直单位,市管干部优秀等次比例提高至30%,科级及以下干部次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提高至25%。     2022年,漯河市对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963名公务员予以嘉奖,对连续3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216名公务员记三等功,对在营商环境、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90名公务员给予了及时奖励,形成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更多详情]
  • 20 2023-04

    致富路上有奔头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经营综合效益;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制度,提高资产利用收益。     ——摘自省委一号文件     □本报记者 董豪杰     胡萝卜啥时候种?     在开封市祥符区这样一个胡萝卜传统产区,绝大多数种植户会告诉你:秋季种。     祥符区万隆乡成恩合作社负责人杨卫川则会告诉你:春季种!     秋也好,春也罢,关键看收益。杨卫川说:“夏季,新鲜胡萝卜的需求相对紧缺,价格自然高不少。”     4月15日,杨卫川的胡萝卜地里,随着气温升高,揭掉小拱棚棚膜后,露出了改茬后的胡萝卜“真容”:地上部分叶片长势良好,拔掉一棵测量,根长超过20厘米。现在,杨卫川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水肥管理,促进地下根快速膨大生长。     今年,杨卫川一口气种了100多亩早春茬胡萝卜。这几年反季节胡萝卜价格不错,他对高收益有信心。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说,我省将积极发展高质高效农业,打造“一县一业”“一乡(镇)一特”“一村一品”,将地方特色小品种发展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培育一批“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创建一批“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着力打造“豫农优品”整体品牌,提高农业经营综合效益,促进农民经营增收。     市场这个指挥棒,既决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法宝。     从豫东平原向西200公里,伊川县鸦岭镇,曾经果腹的红薯如今成了餐桌上的健康产品。浅山丘陵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鸦岭镇“豫西红薯第一乡”的美誉,“横亘”此地的富硒土壤,让岭上硒薯名声大噪。     返乡创业的俞永生并不满足于此,他引进薯25、普薯32、商薯19等优质新品种,在标准化种植基础上增加了小拱棚,种植时间由4月提前到3月,收获时间提前到7月。多重加持下,伊川县岭上硒薯品牌迅速打响,红薯装箱卖到全国各地,价格噌噌上涨。     抓住品牌这个“放大器”,就牵住了农民增收的牛鼻子。纵观全省,一大批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培育,正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每到春季,泌阳县马谷田镇河南村就变成了花海,游客纷至沓来。     几年前,河南村还是空有瓢梨之乡美誉,种植难、销售难的落后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优势难以发挥。     发挥自身优势、抱团闯出致富路,是村党支部书记余永立的选择。丰水梨、瓢梨、石榴、桃等果树,在统一规划后,河南村一口气种下3000亩,村“两委”牵头,组织致富能手创立党群创业服务社,采用“党群服务社+公司+农户”的发展经营模式,把支部、公司、果农三者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果园统一修剪、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实现了水果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多方共赢。     “小田”变“大田”,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生产功能有效整合,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河南村走出了一条集体、村民双受益的新路子。去年,河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5万元,发展后劲儿十足。     省委一号文件提出,积极挖掘农业农村资源要素价值,扎实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制度,依据成员持有的集体资产份额进行收益分红。     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激活大量沉睡的资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探索,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制度,提高资源资产利用收益,将为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创造条件。     建设农业强省,农民要唱主角;乡村振兴路上,要始终把农民增收致富装在心中扛在肩上。

    [更多详情]
  • 20 2023-04

    助脱贫群众稳岗就业

         4月18日,在博爱县磨头镇电商帮扶产业园食品生产车间,几十名女工在流水线上包装着蔬菜干制品。“工作环境好,工作不累,收入还不低,我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女工顾海霞说,她在这里已工作6年,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如今家里盖起了三层小楼,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让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增收,是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磨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镇通过加强就业帮扶,促进脱贫群众稳岗就业。     磨头镇通过“实地走访+电话抽查”形式,扎实开展脱贫劳动力就业情况核查回访工作,及时校正完善信息数据,及时推送就业岗位信息,促进实现就地就近稳定就业。围绕脱贫户、兜底户和监测户等重点人群,开展技能培训,把“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累计技能培训脱贫户劳动力22人次、监测户劳动力12人次,持证人数34人。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帮助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实现稳定就业,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弱劳力、半劳力,动态调整安置对象。目前,该镇共设置公益性岗位23个,人均年增收约7000元。

    [更多详情]
  • 20 2023-04

    便民餐吃出“幸福味”

         “家里就我一个人,做一锅饭管三顿,自从村里有了餐厅,我就天天来!”4月19日中午,洛阳市偃师区岳滩镇岳滩村便民餐厅“顾客”盈门,正在吃烩面的刘长福老人满脸高兴地说。     岳滩村有721户352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830余人,不少人独居,吃饭凑合;不少群众在周边务工,在外就餐价格贵又难合口味,亟须一个干净卫生、经济实惠的“吃饭地儿”。岳滩村委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探索“村委做东、市场化运营、让利惠民”经营模式,将临街办公用房改造成便民餐厅,免收租金,并出资2万余元配置餐具、炊具、桌椅等,承包人承担食材、水电费等,节省的运营成本以低于市场价20%~30%让利群众。     “经过严格筛选,我们选择了热爱公益事业、为人正直、有多年餐饮从业经验的村民来经营,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菜品定价均低于市场价。”岳滩村党支部书记李红廷说,3月下旬便民餐厅开门营业以来,日均就餐200余人。     岳滩村还每周安排村干部、党员代表等自费到餐厅就餐“监督”,邀请市场监管、安监、商务等部门不定期检查,严把质量关、价格关,努力让村民吃到健康餐放心餐。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