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8 2023-04

    苗壮一半产 收成有保障

     4月16日,在宜阳县三乡镇东柏坡村烟叶育苗大棚里,技术人员在查看烟苗长势。三乡镇是烟叶种植名镇,现建有标准化育苗大棚24座,烟叶种植面积达3000亩。

    [更多详情]
  • 18 2023-04

    站长来驻场 帮咱育烟苗

        4月13日,泌阳县郭集镇迎来阵阵春雨,其中夹杂着一丝寒气,但郭集镇杨树岗育苗工场里面却人头攒动,搬运烟苗准备进行移栽的工人和烟农们干得热火朝天。     “国记哥,你今年的烟苗真不赖,再给我匀几亩地的吧?”烟农张七一眼瞅着烟棚里又肥又壮的烟苗,笑嘻嘻地向育苗专业户张国记央求道。     “没问题,我这棚里最好的烟苗一定优先供应咱们郭集的烟农。”张国记答道,“为了保证大家及时领到烟苗,我又增加了10个工人,确保大家随到随领,绝不耽误。”     今年3月育苗关键期,温度忽高忽低,高时接近35℃,短短几天后却突降大雪,气温降至零下,当时可把张国记急坏了。好在泌阳县烟草分公司给县里的每一座标准化四连体育苗大棚都提前配备有无线温湿度控制仪,可以随时监控大棚内温度和湿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郭集烟站站长樊继光在那段时间每天都守在杨树岗育苗工场,督促指导育苗户加固大棚,有时还和烟站员工、育苗工人一起干活。因为担心育苗大棚被积雪压塌,他每40分钟巡视查看一次大棚,吩咐工人及时清除积雪,提高棚内温度,防止低温冻坏烟苗。     付出就会有回报。现在看着满棚绿油油的烟苗,张国记喜滋滋地拉着樊继光的手说:“樊站长,要不是你前期指导得好,哪有现在这么好的烟苗!”     “目前郭集镇8000多亩烟苗已经陆续开始移栽,我想,今年烟农的收成一定低不了。”樊继光说。

    [更多详情]
  • 18 2023-04

    突破环境整治“小切口” 推进乡村振兴“大战略”

        新铺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一排排大叶女贞、木槿等景观树在春风的吹拂下,绿意盎然,伴路而立;沿街门面、牌坊古色古香,街道庭院干净整洁;村内广场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时不时传来老人和孩子的说笑嬉闹声……4月15日,走进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黑龙潭镇黄赵村,一幅鲜亮灵动的乡村画卷迎面展现出来。     曾经的黄赵村,“鸡犬村里跑,垃圾随风飘”,街道上经常堆放着建筑材料,路边的一些角落里杂草丛生,“脏乱差”是其真实写照。随着全区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村里村外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黄赵村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近年来,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围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活动,大力实施“七大动态清零行动”,聚焦环境卫生、厕所改造、长效机制建立等“小切口”,推进全域性整治,确保乡村换新貌、变新颜。     打造整洁村庄     “清”出居住新环境     持续抓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行动,实行“党建+”工作模式,发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各村“两委”班子、人民群众,凝聚起“当好领航员”“争当示范者”“我是主人翁”的合力和共识,以率先实现“四起来”的16个样板村庄为典型,以问题清单为导向,认真开展问题“大起底”工作,大力开展“陆域”“水域”“空域”的全方位提升作业。共出动劳动力1300多人次,出动机械96台次,清除陈年垃圾堆、建筑垃圾堆65处,清理乱堆乱放98处,清理杂草102处,整治规范集镇市场1个,整治小广告586个,清理河塘沟渠8个。全区范围内秸秆全部清运完成,各村环境干净整洁、管理规范有序,无明显脏乱差现象,整体实现了“四起来”的目标。     整治残垣断壁     “拆”出发展新空间     因地制宜开展残垣断壁整治,让农村和城市一样美起来。     拆除残垣断壁。围绕“违建房”“危旧房”等影响村容村貌的房屋建筑和设施,在全区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拆除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和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废旧设施,农村残垣断壁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实施景观绿化。利用盘活出的村内边角旮旯、农户房前屋后的土地,采用“三微”的方法整治农户房前屋后和户与户之间的空地,保留群众的菜园、果园等,有效解决村内闲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问题,做到见缝插绿、见空植绿。共累计完成“三微”建设3162个、游园建设36个,种植乔灌木632800余棵,实现景观绿化面积496000平方米。     将拆违治乱作为抓好文化阵地建设的前置要件。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充分利用拆除、腾退的空闲地、废弃宅基地等,不断完善文化广场、休闲游园、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村级文化活动阵地。累计新建文化广场15处、游园26处、村级公厕12座。     姬石镇姬石村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村”的基础,积极探索建立了“四四三”(四定措施、四级网格、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工作模式,以整治路沟杂草、“三大堆”等为切入点,瞄准重点区域,做好“三篇文章”,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逐步实现农村垃圾全链条处理、卫生清理转运全方位覆盖、村民卫生习惯全天候养成、农村人居环境全方位改善的治理新突破。     目前,全区发挥各方力量,筹资300余万元,提升道路3.4千米,新建游园4处,新增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拆除私搭乱建2600平方米,改造户厕430户,建成了全区示范性污水处理站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同时,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村集体和部分村民参股,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双汇集团建立“双绑机制”,建设村内冷库项目,经营收入达85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达4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厕所革命     “改”出生活新品质     示范区将厕所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按照“一根管子接到底”的原则,结合示范区实际情况,采取“水冲式厕所+污水管网+小型污水处理站+区域生态湿地”的户用厕所改造模式,将厕所污水、洗浴污水及厨房污水统筹收集处理,把厕所革命和污水治理两大工程一同谋划、一体实施。     在施工方面,村庄主污水管网由专业施工单位统一组织实施,保障整体施工质量;小巷污水管网及户厕改造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由镇村两级带动群众进行建设,实现群众全过程参与。     在污水处理方面,灵活采取AA0+MBR处理模式,保障生活污水处理达到城镇生活污水排放一级B以上标准。截至目前,已累计实现主污水管网铺设71712米,新建污水处理站16座,新改户厕6000余户,同时,不间断开展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确保切实将户厕改造这项“大民生”落实落细,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完善基础设施     “建”出美丽新农村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示范区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重点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户户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的生活条件。     通过市场化运营,每年列支财政预算1200万元,引入第三方服务公司,建立了数字化运营中心,实现远程管理、实时监控、动态指挥等,做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实现全区环卫保洁全覆盖,彻底消除了垃圾山、垃圾围村等现象。同时,全面总结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经验及举措,将智慧环卫管理系统、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和积分兑换平台结合在一起,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助推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全区充分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EPC项目聚焦小巷硬化建设,在鼓励群众开展厕所革命的同时,以小巷为单位,按照“改造一条小巷、硬化一条小巷”的原则,实现小巷硬化户户通建设,新增硬化面积19.17万平方米,彻底改善村庄以往“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等群众出行不便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示范区统筹土地利用规划、村庄规划以及区域开发建设计划等,编制《示范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19-2035》,全力以赴打好农村污水治理攻坚战。目前,已累计建设村级污水处理站16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800吨/日,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村生活污水横流的现象,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有力改善。     健全长效机制     “创”出乡村新颜值     示范区坚持日常管护与重点整治结合,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巩固提升整治成果。     开展卫生村创建。大力开展“卫生村庄”“卫生家庭”创建活动,制定环境整治标准,定期检查评比,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和维护环境卫生,促进人人养成爱卫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开展文明村创建。组织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提高农民群众文明健康意识,讲卫生、树新风,摒弃乱扔、乱涂、乱贴等不文明行为,努力形成争先恐后创达标、齐心协力建新村的良好氛围。     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扎实开展“五星”支部创建活动,打造了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其中,黑龙潭镇老应村激发创星活力,构建“党建引领+人居环境大提升”模式,以“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为工作重点,对难点问题开展集中攻坚,着力打造“一村一景”,描绘独特乡韵。     不仅如此,老应村还争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资金1300万元,修建道路8条1200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私搭乱建600平方米,建成管网5158米,建设污水处理站2座,改造户厕860户,实现了户通管网、连接终端的目标。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将“撂荒地”变“希望田”,发展特色种植,创立富硒小米品牌,建立村集体农业合作社,规模种植金丝皇菊,不断改良菊花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扮靓了美丽乡村,绽放出了“美丽经济”。     今年2月,老应村获评河南省2022年度“五星”支部,并在全省创建工作推进会上受到通报表扬。     下一步,示范区将持续以创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推动乡村由“外在美”向“内在美”“一时美”向“持续美”转变,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坚定实施好乡村振兴“大战略”夯基垒台。

    [更多详情]
  • 18 2023-04

    商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三星”认证

         4月11日,商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正式获得国家电子交易平台最高级别——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交易平台三星级检测认证证书。     为进一步优化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商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持续在交易平台电子化、流程化、标准化上下功夫,积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对接,精心做好相关工作,历时6个月,最终顺利通过了国家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交易平台检测认证。     “三星”认证的顺利实现,为商城县全类别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电子交易平台提供了合规、安全、可靠的技术保障。

    [更多详情]
  • 18 2023-04

    首届中国信阳菜·美食大赛举办

         经过县区初赛、入围赛、决赛,4月16日,首届中国信阳菜·美食大赛(厨王争霸赛)圆满收官。决赛现场,10名大厨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各展厨艺。来自光山县的汪元保获得特金奖,潢川县选手余志立和晏学忠分别获得金奖。     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在茶叶文化节期间举办首届中国信阳菜·美食大赛厨王争霸赛,就是要以茶为媒,借茶传菜、用茶带菜、以茶养菜,使信阳菜进一步得到推广和挖掘,让信阳菜更广泛更常态走出河南、“香”誉全国。     此次大赛共设特金奖一名、金奖二名、银奖三名、铜奖四名,将在4月28日信阳市美食文化节上举行颁奖仪式。

    [更多详情]
  • 18 2023-04

    2023国际新兴产业投融资合作大会在汴召开

         4月12日,2023国际新兴产业投融资合作大会在开封举行。大会以“科技创先·赋能共享”为主题,分为“一主会场、两分论坛、一投资考察”三部分内容。     大会瞄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文化创意、医疗健康、金融、信息技术、电子科技、商贸等领域,邀请了9家世界500强企业、11家行业“头部”在内的近120家企业与知名外商集团代表,以交流为纽带、以产业为平台、以合作为目标,共享发展机遇、共商合作大计、共创美好未来。     活动期间,企业家们对开封经济发展形势、产业投资环境、文旅融合现状、招商引资政策、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了全方位了解。在此次大会中,共有20个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金额71亿元。

    [更多详情]
  • 18 2023-04

    关注血友病 预防是关键

         4月17日是第35个世界血友病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可及,预防出血”。4月16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血友病登记管理中心举办科普讲座、患者治疗经验分享、义诊咨询等多项活动,医务人员、志愿者和来自全省各地的病友共150余人参加。     河南省人民医院多个科室的专家在讲座中为血友病患者提出健康忠告:患者要注意身体异常情况,尽早就医检查,确诊血友病之后要到正规医院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治疗;患者应提升康复理念、把康复治疗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年轻的患者夫妇如果想要孕育下一代,可以提前进行优生优育咨询及生育指导,通过基因检测、产前诊断等方式,确保生育健康宝宝,避免血友病向下一代传递。     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脊髓外科余正红介绍说,血友病患者运动系统病损率高达86%,致残率高。外科手术是作为后期严重病变的一种亡羊补牢的治疗措施。因此,早期持续、稳定的凝血因子补充、预防出血,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也是术后患者疗效的重要保障措施。     河南省血友病登记管理中心负责人雷平冲说,目前该中心有登记在册的血友病患者2500余人,从刚出生的宝宝到八旬老人都有。血友病患者只要能够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基本上能达到和普通人类似的生活状态。

    [更多详情]
  • 18 2023-04

    郑开马拉松赛4.9万人畅跑

         4月16日上午,君乐宝2023郑开马拉松赛全、半程项目在郑开大道郑东新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门口准时鸣枪开跑。同时,五公里小马拉松项目于9时30分在郑东新区北龙湖欢乐开跑。郑开马拉松赛由河南省体育局、郑州市人民政府、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赛事总规模达4.9万人。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塔弗雷·迪斯特·法恩以2小时18分59秒的净成绩成为男子全程组冠军,来自河南的路颖以2小时33分44秒的净成绩斩获女子全程组冠军。王智勇以1小时15分25秒的净成绩取得男子半程组冠军,殷晓雨以1小时18分02秒的净成绩夺得女子半程组冠军。

    [更多详情]
  • 18 2023-04

    巩义“小相菊花”再获殊荣

         4月13日,记者从巩义市农委获悉,在日前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巩义市“小相菊花”参加展销,并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巩义市鲁庄镇小相村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著名特产“小相菊花”。“小相菊花”味甘甜,可食用、药用、制茶用。巩义市稽含园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小相菊花”现有核心产品研发区300亩、菊花种植区3000亩、自然生态保护区10000亩,先后获得“中国名优茶”金奖、“特优金奖”等荣誉。

    [更多详情]
  • 18 2023-04

    正阳 着力打造县级规模化养老服务圈

         “俺在敬老院吃得好、穿得好,还经常听戏、品茶、运动,时不时唱上几嗓子,这日子过得舒坦着哩。”4月16日,在正阳县中心敬老院,殷新政老人说起现在的生活,赞不绝口。     去年以来,正阳县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改进提升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实现家门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着力打造县级规模化养老服务圈。该县先后争取养老资金2600多万元,新建27个城市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覆盖面达100%。立足基本生活保障和照料需求,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和自理能力,分别提供日间照料、长期托养、居家照护、健康管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综合性养老服务。     在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软硬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该县以“乐龄党建+”为统领,联合共驻共建养老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实施老人订单、社区埋单、共建单位领单、居民评单的“四单制”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     正阳县还率先开展“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一体化医养结合新模式推广工作,初步建立医疗、护理、康复、养老资源无缝对接机制,并利用现代化科技信息平台,探索“互联网+智能养老”管理服务模式,解决居家养老、视频关爱、家政服务、健康管理等实际问题。     “自‘互联网+智能养老’管理服务模式运营以来,全县50多家养老机构服务居家老人3500多人(次),助餐服务7000多人(次)。目前,全县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入网。”该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