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6 2023-10

    凝聚乡贤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祝楼乡高度重视乡贤群体,积极践行“二马”工作机制,拓展服务方法,畅通乡贤服务家乡的渠道,着力发挥乡贤的积极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一方面,成立人才服务站,摸排出各类人才30余名,涉及大学教授、企业家、工程师等,初步搭建起人才服务工作体系。另一方面,个性化开展人才服务工作,激发乡贤等各类人才共建家乡的热情。     接下来,祝楼乡将引导更多乡贤主动投入乡村振兴建设,为家乡发展争取更广泛、更有利的支持。

    [更多详情]
  • 26 2023-10

    发展中药材促乡村振兴

          西峡县米坪镇立足中药材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党建+基地”“党建+企业”发展模式和“双绑”机制,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全镇山茱萸年产量为1000吨,市场年交易量6000吨,年交易额达2.4亿元,成为豫、鄂、陕等地的交易集散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

    [更多详情]
  • 26 2023-10

    多彩活动庆重阳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10月23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龙源街道各社区、工作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活动,通过“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文艺表演、“重阳节百家宴”“重阳节免费理发”“情暖孤老爱在重阳”等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活动,向辖区老年人致以节日的祝福和亲切的问候,将街道的关爱送到每位老人的身边,祝福辖区老年人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龙源街道重阳节系列活动的开展,是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也是龙源街道着力打造“栖凤之地,幸福龙源”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后,龙源街道将进一步通过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创建活动,积极践行“二马”工作机制,掀起龙源街道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的新高潮。

    [更多详情]
  • 26 2023-10

    甜“猕”产业助增收

         眼下,内乡县的万亩优质猕猴桃迎来了丰收采摘季。10月18日,走进伏牛山猕猴桃种植基地,一排排猕猴桃枝叶葱郁、硕果累累,果农们忙着采摘销售,到处都洋溢着甜蜜的果香和丰收的喜悦。     “我们这里水好地好,种植的猕猴桃个大汁多、营养丰富、香甜诱人,深受消费者青睐。”基地负责人徐志飞高兴地说。     与徐志飞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周边县市游客。他们慕名前来体验自由采摘乐趣,共享丰收喜悦。     近年来,内乡县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突出特色、规模发展”原则,把发展以猕猴桃等特色经济林果为重点的绿色富民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鼓励扶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规模、做品牌、增效益,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栽植特色经济林果,推进林果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已成为促进该县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的甜“猕”产业。

    [更多详情]
  • 26 2023-10

    依托“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提升河南农产品供应链韧性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2021年《“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依托“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提升河南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构筑供需深度融合的农产品供应链,推进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提升河南农产品供应链韧性发展水平,打造透明化、智能化农产品供应链韧性体系。     一、依托“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提升河南农产品供应链韧性的优势     (一)构建供应链网链组织结构,优化农产品供应链韧性     以区块链P2P对等网络为基础进行交易,依托“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构建河南农产品供应链韧性网链组织结构,将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的柔性化、动态化进行上链处理,构建“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与河南农产品供应链韧性网链耦合映射。     (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供应链参与主体信息共享     依托“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构建河南农产品供应链韧性体系,为农产品供应链全程监管、多方监管提供新思路。依托“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供应链智能管控并采集原始数据,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供应链参与主体信息共享。     (三)打造供应链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提高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     以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科技为驱动,打造供应链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与全节点的高效互动、精准匹配,开展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全方位、可溯源的数字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预测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供应链协同能力。     二、依托“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提升河南农产品供应链韧性的举措     (一)引进供应链数字技术,提升农产品供应链韧性     数字技术为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的实现提供智能决策,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产品供应链的深度融合,助力河南农产品供应链全流程、全环节数字化转型,促进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流通,实现供应链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强化河南农产品透明加工基地建设,鼓励骨干流通企业、农产品物流园区等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构建稳定、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网络结构,研究农产品网络营销新业态、新模式,依托“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提升河南农产品供应链韧性。     (二)构建冷链物流网络安全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供应链透明度     推进“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在河南冷链物流网络安全追溯体系的应用,持续完善冷链物流农产品市场主体全方位、多层面管理控制机制,构建智能化、透明化的冷链物流网络安全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完善农产品安全、高效的有效供给。依托“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构建冷链物流网络安全追溯体系,提升监管效率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监管难题,实现供应链全程、全面可追溯,提升河南农产品供应链透明度。     (三)打造综合管理服务数据平台,促进农产品供应链数据互通、全链融合     打造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数据平台,推动河南农产品供应链资源集聚和共享,整合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数据,研究河南农业生产区域布局,为农业生产决策和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与服务。依托“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充分聚焦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快建设河南全产业链数据资源体系、数据挖掘和分析服务、农产品市场和产业损害监测预警体系,实现农产品供需双方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加速供应链上下游主体的数据互通,促进全链融合。     (四)研究智慧供应链核心技术,提升农产品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聚焦生产智能化、加工绿色化等关键领域核心需求,以数据共享开放、关键技术集成、智能装备使用、产业主体协同为支撑,突破河南农产品产地透明化管理、农产品智能加工、农产品供应链智能管理等领域关键技术与装备。数字云仓、智能冷链物流、冷链环境监测与品质维持,农产品区块链溯源,市场监测预警与风险精准防控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开展自主创新与联合攻关,提高河南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提升农产品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依托“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提升河南农产品供应链韧性,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河南农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应用,打造可视化、可感知的数字供应链韧性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产业链供应链全程可追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提升河南农产品供应链韧性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3JC035)研究成果。】

    [更多详情]
  • 25 2023-10

    河南农大“旱改水”贾湖稻田“三连丰”

        10月24日,记者从河南农业大学获悉,河南农业大学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观摩测产现场会近日在舞阳县河南农业大学(舞阳)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站召开。     “经过机收实测,‘豫农粳11号’产量达600.68公斤/亩,‘宁香粳9号’和‘豫香糯’理论产量分别达731.3公斤/亩和667.88公斤/亩。这3个品种抗病、抗逆、抗倒伏,非常适宜在舞阳‘旱改水’种植。”经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测产,河南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尹海庆现场宣读测产结果。     据悉,舞阳贾湖遗址是世界水稻发源地之一,9000年前贾湖人已经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原始稻作农耕文明。2021年,河南农业大学(舞阳)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站在此成立,针对舞阳县泥河洼滞洪区农业生产状况,该站依托“旱改水”技术复种水稻,首年复种即获得成功,目前贾湖水稻连续3年喜获丰收。     现场测产专家认为,示范田种植的水稻生长健壮、株型紧凑、茎秆粗壮、结实率高,在今年水稻生长后期遭遇持续阴雨等不利条件下,依然表现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突出优势,今后在舞阳种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更多详情]
  • 25 2023-10

    点亮“产业兴旺星”照耀强村富民路

         建成全省首家县级农村产权网上交易平台、规模流转土地4.3万亩,推行三资融合、三权分置、土地托管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果蔬种植、畜牧养殖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产值达120亿元……10月23日,南乐县委组织部一组亮眼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数据,引起记者的兴趣。     据介绍,近年来,南乐县以推动产业兴旺为目标,牢固树立“党建+村级集体经济”理念,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县委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出台发展指导意见,建立“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农业农村部门推动、乡村全面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先后实施村集体经济三年“破零”、规范集体土地经营管理、集体经济提质等行动,截至目前,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134个。     探索“合作共赢”,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该县推行设置农村产业发展党委,择优确定若干中心村与周边村抱团发展,依托张果屯镇烟之东村、西邵乡四坡村、福堪镇马村、元村镇古寺郎村组建产业发展党委,推行农户与合作社、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双绑”机制,引领农村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盘活“集体资产”,激活发展内生动力。该县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突破单一农业发展限制,采取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探索服务、电商、旅游、健康、物业等产业与村级集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步伐。     探索“土地托管”,发挥支部引领作用。针对部分没有村集体土地的行政村,南乐县探索推行“农户+村集体+专业种植合作社+职业农民”的土地托管新模式,指导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流转农户耕地16.5万亩,组织1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集中耕种,群众亩均分红达1400余元。     “下一步,我县将紧盯产业兴旺目标,持续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做文章,着力补齐短板、强化优势,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南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艳虹表示。

    [更多详情]
  • 25 2023-10

    抢占产业“风口”激活乡村潜能

        “风口”产业就是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广的产业。位于豫西伏牛山区的嵩县,坐拥品种多样的中药材、充沛丰富的风能水能和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资源优势突出、发展基础坚实。     面对“风口”,嵩县明确:矿产品精深加工向新材料上靠;中药材向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上靠;文旅向以高端民宿为引领、以大健康和康养产业为实质的新文旅发展趋势上靠;消费要往新文旅和健康养生上靠;牛羊产业发展要往健康休闲食品上靠。     为将“风口”产业做大做强,10月19日,在郑州举行的“湖山圣域·嵩县爱你”嵩县第三届乡村运营商招募暨乡村产业招商大会上,重点围绕“风口”产业进行招商。     聚焦四大“风口”产业     嵩县山水秀美、资源丰富、文化厚重。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嵩县提出整体产业发展向“风口”靠拢,重点发展“药、矿、旅”三大产业,着力培育“储能、康养、食品”三个产业。     招商现场,嵩县推介并发布了“民宿和新文旅、整村运营、中医药和生物医药、康养和养老”四大招商领域,推出了“嵩上好礼”新品。13家来自民宿和新文旅、乡村运营、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现场签约。     “民宿和新文旅产业”招商,以高端民宿为引领,聚焦环白云山、陆浑湖、天池山三大高端民宿片区,推出药膳美食服务、理疗养生服务和文化赋能服务,布局年轻文化体验式旅拍、露营、美食等业态,打造生态康养、休闲康养嵩县本土民宿品牌。     “整村运营”招商以“记住乡愁、留住乡情”为主线,深入发掘民间艺术、节气文化、传统手工艺等活态文化,让嵩县乡村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中药和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围绕干细胞、基因治疗、生命健康、生物制药等热点方向,建设伏牛山中药产业基地,招募“医、企、研、学”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投资商,持续叫响“中原药谷”品牌。     “康养和养老产业”招商,在环白云山、陆浑湖、天池山三大高端民宿片区植入康养业态,构建“中医药+康养游”新产业,打造一批高端康养项目、康养乐园和康养产业。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嵩县围绕“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理念,探索形成了旅游景区带动、乡贤返乡创业带动、集体经济合作社带动等乡村运营模式。加快“山城”向“湖城”转变,全面推进“湖山宿集”建设。通过探索构建“中医药+康养游”新产业,在环白云山、陆浑湖、天池山三大高端民宿片区植入康养业态,建成78家特色民宿,实现年综合收入1.2亿元。     嵩县县委书记、县长辛俊峰说:“嵩县树立‘企业兴则嵩县兴,民营经济活则嵩县经济活’的理念。”     为此,嵩县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招商引资助贤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嵩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意见》等工作办法,让来嵩县投资的企业得到实惠。嵩县常态化开展周四“万人助万企”主题日帮扶活动,建立助企干部、企业负责人常态化沟通工作机制,实行“大员包联”“安静生产日”“容缺服务”“首违免罚”“六全代办”等工作机制,梳理出147项容缺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全县审批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期限比法定时间提速60%以上,企业发展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持续优化。     辛俊峰表示,嵩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洛阳市委“151”乡村振兴工作举措,着力发展“风口”产业,打造旅游第一目的地和中原文旅标杆,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

    [更多详情]
  • 25 2023-10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近年来,镇平县纵深推进“诸葛英才计划”,筑牢人才强磁场,坚持把解决引进人才“安居”问题作为留住人才的首要任务,积极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为人才创新创业解除后顾之忧。     坚持规划引领。镇平县于2021年制定了《镇平县人才公寓建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镇平县人才公寓“十四五”规划方案》,对人才公寓每年的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五年计划完成1200套,坚持“类型不同、标准不同”的原则进行住房分配,并以住房管理、信息公开、监测评价和信用惩戒机制为保障措施。     坚持标准化打造。目前,镇平县共纳入人才公寓房源853套,已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的71%,入住率为86%。县财政还投入专项资金69万元,对现有人才公寓进行装饰装修,统一配备有热水器、空调、衣柜、书桌、床、床垫、橱柜等物品,达到拎包入住条件。小区内有公共洗衣房、休息区等,环境温馨舒适,安静宜人,让人才入住舒心、工作安心。     坚持规范化管理。镇平县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公寓管理的提醒函》,按照提升人才流动便利度,有效发挥公寓引才聚才作用的原则,对办理流程、管理服务、分配原则等各方面进行了细化,规范实施人才公寓的使用和管理,并统一制定了《镇平县“诸葛英才公寓”申请表》,登录“镇平人才工作”公众号即可下载填写,实现人才公寓联审,帮助人才实现“一站式”办理。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镇平县将完善人才公寓配套设施,高质量高标准做好人才公寓装饰装修、运营管理等工作,全心打造一流人才公寓,全方位释放“筑巢引凤”效应,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更多详情]
  • 25 2023-10

    林州市原康镇修一条路富一方民

        “以前这路不好走,一到下雨天,路上好多积水坑。现在路面比以前平整舒适多了,出行真是太方便了!”10月20日,林州市原康镇石家庄村村民连德生高兴地说,自己生活的地方越来越便捷、漂亮,游客也越来越多。     连德生所说的道路是原康镇河重公路,全长19公里,沿途经过5个村庄,两侧山峰错落、风景秀丽,是G234国道直达柏尖山景区的道路之一。该条道路由于年久失修,已无法满足村民及游客的需求,于是道路提升成了民心所盼。     今年以来,原康镇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以“生态宜居星”为目标,将道路提质改造作为重点民生项目。经过多方协调,投资1270万元进行了道路加宽、山体整修、岸豁加固,长达10公里的河重公路一期项目如期拓宽改造完成,一条崭新、宽阔的道路呈现在群众面前。     河重公路的提质改造,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柏尖山景区旅游资源与周边村庄的深度融合,为群众创业、游客出行、资源整合提供了新机遇。     石家庄村78岁高龄的李官村说,自河重线拓宽完成后,他依靠临路优势,每天将自己种的红薯、白菜、萝卜等农作物向过路游客售卖,收入还不错。他开心地说:“每天有事情做,有钱赚,日子有意思多了。”     “道路通畅,游客增多,我们民宿的生意日益火爆,村里的集体收入也逐步提升。”石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秦红卫说,山里人的日子定会跟柏尖山的红叶一样越来越红火!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