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5 2023-10

    情暖老人心喜迎重阳节

        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祝楼乡积极践行“二马”办公机制,举办重阳节主题系列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度重阳佳节。     祝楼乡姚村以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为起点,拉开了姚村第三届重阳节老年人活动的序幕;闫庄村举办“九九重阳节”文艺汇演活动,组织村内老年人观看并亲自参与演出,其乐融融;大胡庄为村内7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并发放过节慰问品。下一步,祝楼乡将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更多详情]
  • 25 2023-10

    “五老”干部助力“文明幸福星”创建

        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党委以“文明幸福星”创建为抓手,邀请“五老”干部发挥余热。当好宣传员。“五老”干部积极配合镇党委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石林镇良好形象。当好监督员。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与变化,在老干部座谈会上,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当好教导员。充分发挥“五老”主体作用,积极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并持续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活动,教育引导老年朋友相信科学,抵制陋习。

    [更多详情]
  • 25 2023-10

    开展第二轮排查和信息采集工作

    根据全省2023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第二轮排查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信息采集工作培训精神,沁阳市西向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第二轮排查和信息采集工作。按照边采集、边核实、边录入的方式,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更多详情]
  • 25 2023-10

    支农助秋收帮扶解民忧

          近日,为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沁阳市太行怀庆街道召开专题会议,要求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抢抓时间,帮助脱贫户、监测对象,尤其是老弱病残、外出务工无劳动力的困难家庭开展秋收秋种工作,确保应帮尽帮、不落一户,应收尽收、颗粒归仓。截至目前,该街道所有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均已完成秋粮抢收工作。

    [更多详情]
  • 25 2023-10

    抓好“三秋”生产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三秋”生产期间,南召县出现持续降雨,使秋粮收获、晾晒面临严峻形势。该县皇后乡及时召开全乡“三秋”工作会议,分析研判降雨对“三秋”生产的影响,安排部署秋收工作,全力保障秋粮颗粒归仓。     从9月份开始,皇后乡党委、乡政府先后召开两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秋收和秸秆禁烧工作。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下派技术人员,深入各村开展抢收抢种指导,协助农机具检修等;各联村领导、包村乡干进组入地,指导协助秋收工作。对因外出务工、因病等缺劳力户,该乡号召各村成立“乡村干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为主的互帮小组,逐块逐类帮他们抢收。截至目前,该乡组织成立了16个互帮小组,已助困450余户,助收花生、玉米等1300余亩。     目前,全乡上下正齐心协力,全力保障“三秋”生产有序开展。

    [更多详情]
  • 25 2023-10

    聚焦学科交融培养“新农科”一流人才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科学知识体系越来越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许多高度复杂的综合性难题往往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背景才能解决,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改革方向。近年来,国内高校也在此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其中,河南科技学院冯启高教授带领的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团队,以突破学科壁垒为要义改革了传统学科组织,以改变教师知识背景为目的建设了跨学科团队,孵育了学科交叉新兴专业,健全了学科交叉融合育人机制,推动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转变理念     树立学科交融人才培养新目标     转变育人理念是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更是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育人的重要前提。冯启高教授带领项目组成员一方面组织涉农专业开展新农科教育思想大讨论,让师生员工认识到学科交叉融合育人是新农科建设必然趋势,是农业农村现     代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仇焕广、河南省中药材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陈随清、河南广安集团董事长高天增等教育专家、学术专家、行业专家来校举行专题报告会,促使师生了解科技和行业发展现状。同时,各农科专业积极走访涉农高校、科研院所,深入产业企业一线,努力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并针对新农科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召开研讨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寻找差距,针对如何通过学科交叉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讨论分析,积极践行新农科建设方案。     在此基础上,学校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为驱动,着力培养具备“健全人格与社会责任感、科学与人文素养、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三农情怀与国际化视野”的“五有”型新农科人才,树立了学科交融基础上的“一核四驱五有”人才培养新目标。     加强实践     探索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新的育人理念的指引下,冯启高教授带领的改革团队加强实践,通过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组建学科交融教学团队、完善学科专业考核评价和绩效分配制度等途径构建学科交叉融合育人新机制;通过改造传统农科专业、培育涉农新专业、申报中外合作办学新机构等方式优化学科交叉融合育人专业结构;通过建设文理融合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学科交叉的专业教育课程、开发混合性体验课程、推进农科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设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实习内容等方式打造学科交叉融合育人新课程。最终,团队以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行业知识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组织各专业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建设基础,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和产教融合,探索构建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实效     确保学科融合人才培养高质量     改革的目的在于实效。通过近三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冯启高教授带领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团队在提升新     农科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农科专业通过开设学科融合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利用新的实践基地和教学平台开展专业实践和科研训练,使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得到优化,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一方面,学生亲身参与农业生产、农业企业科技研发、技术改造等活动,他们在与兼职导师、一线农民共同工作与生活中感受到现代农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树立了正确的成才观与人生观。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专业实践,把书本知识转变为亲身体验和动手能力,培养了道德情操和伦理观念,培养了“三农”情怀和敬业精神。     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教育改革,学校农科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得到优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两年来,学生整体就业率有所提升,合作企业对合作培养的毕业生反映良好。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与农科素养有机融合,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真正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离不开”的农业创新复合型人才。

    [更多详情]
  • 24 2023-10

    特色产业接二连三

         “我们种植阳光玫瑰100亩左右,今年每亩产量将近3000斤,效益相当可观,明年进入盛果期后,产量和收益会更上一层楼。”10月16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原武镇香王庄村党支部书记高国升高兴地说。     阳光玫瑰葡萄种植是香王庄村“两委”通过长期探索选定的“一村一品”发展项目。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香王庄先后种植过蘑菇、油葵,但由于种植技术等原因都失败了。后来,香王庄村“两委”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最终决定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并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点带面,串起了一条特色致富路。     近年来,原武镇在产业振兴上不断探索,已经形成如师徐庄村的葫芦、牛庄村的甜玉米、香王庄村的阳光玫瑰等特色产业。     原武镇党委书记杜兴平表示,下一步,原武镇将积极贯彻“二马”精神,以产业振兴为主导,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在全镇推行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更多详情]
  • 24 2023-10

    生姜长得靓也能获大奖

        “原来只知道产量高能参加比赛,没想到长得漂亮也能得奖!”10月20日,许昌市建安区椹涧乡长店村生姜种植户王永旗乐坏了,在刚刚进行的2023年河南省姜王争霸赛上,他种的一株生姜因为姜块肥大紧凑、裂口与秋芽少而荣获本次比赛唯一的“最美大姜”奖,现场喜获8888元。参赛农户打趣说:“长得漂亮真能当饭吃!”     当天,由河南农帮生姜联盟举办的2023年姜王争霸赛在建安区铁张村举行。比赛的目的在于宣传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推动当地生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此次姜王争霸赛参与评选种植户80余户,共计选出最高产量奖、最美大姜奖、最重单株奖和最大贡献奖4个奖项。分别为来自禹州市火龙镇的种植户丁志刚,以亩产17664斤获得最高产量奖1万元;建安区椹涧乡长店村种植户王永旗获得最美大姜奖,奖金8888元;建安区椹涧乡长店村种植户郭旭鹏以单株5.64斤的重量赢得“姜王”奖,奖金1万元;禹州市火龙镇的丁松峰荣获最大贡献奖,奖金9999元。     据介绍,河南农帮生姜联盟成立于2021年6月,是省内首家以生姜产业为主导的专业性、公益性民间服务组织,由郑州市农业科技研究院牵头,成员包括河南省生姜种植带头人、技术员、种植户及技术跟踪服务机构,目前已发展会员120余户,服务河南省生姜种植3600余亩。

    [更多详情]
  • 23 2023-10

    抓好“骨干老兵”培养“懵懂新兵”

       今年以来,嵩县纪委监委扎实推进青年纪检监察干部教育管理工作,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为新入职干部量身定制“入职早餐”“廉洁套餐”,采取专业培训、传帮带等系列举措,为新入职干部的成长保驾护航。     该县纪委监委在注重青年干部教育的同时,高度重视中层骨干力量的“保养”,通过不断丰富廉政教育内涵,挖掘廉政教育深度,做到新兵、老兵两手抓;组织中层干部与新进人员一同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走进庭审现场旁听案件审理,共同接受“沉浸式”警示教育;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廉洁家访活动,督促党员干部勇于自我剖析、对照整改,实现“内外”兼修。     为丰富“明方向、立规矩、正风气、强免疫”专题纪律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强化靶向式学习教育效果,该县纪委监委结合专题纪律教育要求开展订单式课堂,为青年干部量身定做课程,由青年干部自己讲、自己学、自己悟,用年轻人自己的语言授课,引起其他青年干部的共鸣。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则化身评委,对青年干部的授课内容进行点评,从中提炼好的想法、思路,供全体纪检监察干部参考学习,共同提升纪律规矩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骨干老兵’、培养‘懵懂新兵’,形成‘帮带’良性互动,夯实全体纪检监察干部的‘清廉根基’。”嵩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更多详情]
  • 23 2023-10

    夯实基础 提升质效

        “纪检监察基层基础建设开展以来,我们增加了办公用房,配齐了‘三专两兼’工作人员,办公经费有了保障,工作流程更加规范,同志们干劲儿也更足了。”10月18日,谈及基层纪检监察机构“三化”建设以来的变化,罗山县楠杆镇纪委书记李超开心不已。     今年以来,罗山县纪委监委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现场会和省、市纪委全会部署,高标准推进,高起点实施,初步形成了“四统一”“四规范”“一体系”“三机制”工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该县纪委监委结合实际,严格按照“四统一”标准推进基层基础建设。20个乡镇(街道)纪(工)委统一设置了综合办公室、信访室、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室、审理室4个功能室,做到制度上墙,实现了阵地建设的高标准、规范化。同时,根据基层基础建设的工作需要,制定6大类95小项任务清单,各乡镇(街道)纪(工)委对照落实,突出抓好信访、审查调查、“走读式”谈话和审理等4个方面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在工作过程中,制作具体工作流程图并严格落实《纪检监察机关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罗山县纪委监委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等重要规章制度,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化、规范化进展。     随着基层基础“三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全县各乡镇(街道)纪(工)委处置问题线索数、立案数、处分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82.93%、     375%、62.5%。     “通过不断的创新探索,我们逐步打开了基层基础建设的新局面,在下一步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将持续致力于补短强弱、争创一流,以‘三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