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4 2023-03

    汝州荣膺“中国诗歌之城”

          嵩岳巍巍迎高朋,汝水汤汤庆盛事。3月17日,中国诗歌学会在汝州市举办“中国诗歌之城”授牌仪式,由此,汝州成为全国第六个、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授牌仪式上,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刘向东宣读了中国诗歌学会授予汝州市为“中国诗歌之城”的文件;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授牌,汝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赵战营代表汝州接牌。     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黄亚洲在致辞中表示:“今天我们在一起见证了‘中国诗歌之城’这么一个响亮的称号落户汝州,我也感到非常的光荣,我相信汝州的各级政府会一棒一棒地传下去,我相信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诗歌,能在汝州的大地上永续流传,让汝州的精神文明建设掀起新的高潮。”     “中国诗歌之城”授牌仪式暨文学名家诗记汝州活动为期两天,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家》杂志、中国视协影视合作促进委员会、浙江《文学港》杂志、《上海诗人》《诗歌月刊》《诗林》、河南大学、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诗歌学会、《莽原》杂志、河南省网络文学学会、平顶山市作家协会的领导和著名诗人,汝州市委、市政府领导,汝州作家和诗人参加了活动。     据悉,中国诗歌学会是经中宣部批准成立、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全国性国家一级社团,“中国诗歌之城”是由中国诗词学会授予,为诗歌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在诗歌写作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城市的称号,是对当地诗歌发展的充分肯定。     2021年,汝州市申报创建“中国诗歌之城”,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之城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对创建材料进行评估,并到汝州实地勘察、验收、评审。评审委员会认为,汝州诗歌历史厚重、悠久、文脉递进清晰、传承完整,涌现出一批优秀诗歌作品和众多优秀诗人,对我国的诗歌传承、创新、普及和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回顾汝州诗歌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以汝州为中心的北汝河流域是中华诗歌发祥地的组成部分,《诗经·国风·周南》就收入一首民歌《汝坟》。汝州丰厚的历史文化滋润,使得汝州文人雅士辈出,唐朝诗人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一作白头吟)》”家喻户晓。唐代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还有许棠、李频、郑谷、薛能、罗隐等唐朝一众诗人,都曾以汝州为题赋诗作词。     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在行走汝州的过程中,写下了《汝州》《汝州等慈寺阁望嵩岳》等诸多诗篇。苏轼曾3次到汝州,他的《温泉七记》记录了汝州温泉的盛况。元明清等朝代,都有诗人咏诵汝州,仅乾隆皇帝就为汝瓷赋诗10余首。     贺敬之、雷抒雁等著名诗人先后到汝州采风,留下歌咏汝州的作品。活跃在中国诗坛的汝州诗人以弘扬祖国诗歌文化为己任,从不同维度进行诗歌创作,在国内外诗歌刊物及媒体上发表诗歌作品1200多首,被诗歌界称为“汝州现象”。     3月18日,来自上述单位和机构的名人名家前往中国汝瓷小镇、张公巷汝窑遗址、千年古刹风穴寺、怪坡等地,进行采风与诗词创作。(张鸿飞 李晓伟 郭营战)     (请继续阅读RⅣ版《一座城与诗歌的深度纠缠》)

    [更多详情]
  • 24 2023-03

    中国一冶扶沟棚改项目春日施工忙

        近日,中国一冶扶沟棚改项目负一层顶板混凝土浇筑完工,累计浇筑433.84立方米。扶沟棚改项目位于扶沟县,项目占地8万平方米,地下室占地4万平方米,共16栋居民楼、1所幼儿园,征收丁庄、冯庄等5个自然村共557户的土地和房屋。该项目改造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当地城市功能。

    [更多详情]
  • 24 2023-03

    税惠政策精准“滴灌”呵护企业茁壮成长

        为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为企业发展纾难解忧,3月17日,由郑州市郑东新区自贸办主办、河南自贸虚拟产业园运营方UFO.WORK承办的税费优惠政策解读会在河南自贸虚拟产业园龙宇国际如期举行。     本次解读会以“税惠政策‘精准滴灌’呵护企业茁壮成长”为主题。解读会上,郑东新区自贸办就各项税费支持政策进行了宣传解读,针对各参会企业不同经营情况进行了政策精准推送及其使用解释,帮助参会企业明政策、会操作、找准重点、理清难点,通过政策思维导图及产品解读,将优惠政策汇编整理,为企业送上政策“礼包”,确保税费优惠直达快享。

    [更多详情]
  • 24 2023-03

    温泉水“滋润”富足生活

         “每到周末,不少外地人都跑来泡温泉,泡完温泉来就餐,我的生意好得很!”3月19日,在汝州市温泉镇一家餐馆里,老板高修岭正在厨房忙碌,3份大盘鸡还有蒸肉、蒸鱼等十多个菜品经过他的烹饪加工陆续出锅。     今年43岁的高修岭是濮阳人,在洛阳开饭店多年,因长时间劳累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汝州市的温泉水有疗养功效,他便来到这里体验。     “刚开始,只是偶尔过来泡泡,泡完感觉很舒服,关节疼痛也有所缓解。”高修岭一边择菜一边说,2013年他在温泉镇买房定居下来,因为经常泡温泉,他的关节炎自此没再犯过。     高修岭所在的天泽养老公寓于2013年建成,小区居民500多户,大都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的来自郑州、洛阳,远的来自北京、上海、武汉等地。     一个小小的温泉镇,为何会引来这么多的外地人前来定居养老?     “我们这里的温泉水是真正的地热温泉,温泉镇也因此而得名,古称‘汤王街’,有‘万古神汤’的美誉。”温泉镇副镇长芮许凯解释说,温泉镇的泉水温度57℃~75℃,含有60多种有一定医疗价值的微量元素,经常泡温泉,对颈、肩、腰、腿疼和风湿病、皮肤病等有显著疗效。     近年来,温泉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培育壮大具有温泉特色的文旅康养产业,引进了一批有实力的上市公司和企业集团投资温泉,初步形成了休闲养生、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

    [更多详情]
  • 24 2023-03

    濮阳县王称堌镇 移风易俗惠泽群众

         自全省“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濮阳县王称堌镇紧紧围绕“文明幸福星”创建重点,做好惠民利民、德化人心的工作,不断提振村民精气神、焕发文明新气象,为推动乡村振兴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王称堌镇地处黄河滩区,群众中黄河文化氛围浓厚。为了倡导新时代文明新风尚,该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移风易俗破陋习运动,大力倡导“红白事一碗菜”,积极推进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全镇64个行政村全部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在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为了助力文明幸福新风惠泽农村,该镇邀请河南省京剧学院到各村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幸福之星照亮农村角角落落并广润每个村民心田。     该镇还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开展学雷锋、环境整治、义务植树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文明风尚融入群众生活,形成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王称堌镇将持续推进‘文明幸福星’创建工作,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培育农村文明新风.”3月21日,王称堌镇党委书记张运利如是说。

    [更多详情]
  • 24 2023-03

    泌阳县贾庄村 居有所安业有所兴

         池塘里的水干净了、村里的路面硬化了、杂草垃圾不见了、文明标语上墙了、村规民约建起来了……3月18日,记者在泌阳县双庙街乡贾庄村看到一处处文明美丽景象。如今的贾庄村,从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到产业发展、乡风文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养牛走上致富路     “我养的都是夏南牛,总共有30头,一年出栏小牛20头左右,年收益可达20万元。养牛让我走上致富路、过上了好日子!”贾庄村养牛大户郝申伟一边给牛喂饲料一边说,满脸洋溢着幸福。     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贾庄村大力鼓励支持村民、合作社养殖夏南牛。目前,全村272户农户和9家合作社与恒都夏南牛公司实现强强绑定,形成了夏南牛全产业养殖链。2022年,全村养殖夏南牛超过300头,经济效益超150万元,养牛使村集体经济达到21.6万元。     人居环境美如画     “以前,这里是污水坑,臭味难闻,大家都躲着走。去年,村里下狠心整治,污水坑变成了现在清澈干净的池塘,看着都舒心!”村民王士稳指着眼前的池塘说,“这几年,村里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门口。不管是老房子、新房子,外立面都全部做了粉刷,房前屋后的空地里也都种花种草,院内屋内干净整洁。”     近年来,贾庄村开展“六清六乱”整治活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2022年年底,全村改厕率达到89.5%,改造“一宅变四园”20多处,建设公共绿地100多处。同时,充分利用墙体画、微信群等形式普及生态文明思想,制定生态环境村规民约,全村评选表彰“五美庭院”300余户,树立文明卫生典型50余户,在全村形成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     文明乡风扑面来     在贾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少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趁周末来到这里的图书室看书学习,在浓浓的书香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育文明新风。     “我们将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的重要阵地,切实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文明创建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贾庄村党支部书记徐坤芝表示。     2022年,全村评选“好媳妇”“好丈夫”“好公婆”等各类模范人物49人,“十星级文明户”26户,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如今的贾庄村,邻里之间纠纷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少了,在潜移默化中,贾庄村把文明乡风“种”进了村民的心田。

    [更多详情]
  • 24 2023-03

    守护“一老一小” “小确幸”在身边

         “今天吃米饭,还有小酥肉、平菇、青菜,荤素搭配,色香味俱佳,看着就有食欲!”3月18日中午,走进沈丘县洪山镇臧庄村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食堂”,75岁的村民臧振祥和几位老伙计津津有味地吃着午餐,偶尔间歇拉着家常。     “俺村日间照料中心不但伙食不错,还设置有娱乐活动室。”同桌吃饭的老人李朝敬插话道,在这儿能看书、打牌、下棋,休闲娱乐活动挺丰富,重要的是,这儿还设置有日间休息室、理疗康复保健室,“这就是现代人说的‘小确幸’”。     据了解,臧庄村新创办的日间照料中心位于村中心,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由本村村民李丙峰捐献的一处旧宅院精心打造而成。     “自日间照料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村里的老年人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地方,锻炼身体、唠唠家常,心情愉悦。”该村党支部书记郭志强介绍,该中心重点为本村60岁以上的400多名老年人提供专业、系统的日间照料服务,受到广大村民的拥护和好评。     郭志强表示,日间照料中心锚定“老有所乐、老有所享、老有所为、老有所养”的目标,立足于安全宜居、功能完善、生活便捷的原则,采取有偿、低偿、无偿三种形式,切实为辖区内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幸福、健康的平台。     当日,走进该村儿童教育托管中心的游乐广场,十多个学龄前的孩童正在荡秋千,脸上流露出天真幸福的微笑。     据郭志强介绍,新打造的乡村振兴大讲堂、文化礼堂就在距离游乐广场的不远处,村民闲暇时间白天过来看书、下棋、听讲座,晚上过来看演出、看电影。“后期设计规划的宴会中心也在筹建之中。待宴会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结合‘五星’支部创建,我们将持续宣传红白喜事简办,鼓励群众办理宴席时都到宴会中心,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郭志强真是越“显摆”越兴奋,越说越自信。     去年以来,该镇以党建为引领,以守护“一老一小”美好生活为导向,以争创“五星”支部、聚焦文明幸福星为抓手,深入各村调研,了解老年人需求,结合镇域各村实际情况,先行先试,引导基础条件较好的党支部科学筹划打造“两堂三中心”(乡村文化礼堂、文化讲堂、宴会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托管教育中心),并以实打实的举措解决居家老人和孩子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收效明显,赋能“五星”支部创建。

    [更多详情]
  • 24 2023-03

    整村土地流转 集约规模经营

         3月21日,记者走进固始县洪埠乡新房村,平坦如砥的田野上,成片绿油油的麦苗正迎风飘荡,轰隆隆的农机正在喷洒农药,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     近年来,新房村以农村土地集约经营为突破口,率先尝试将整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经营,在破解农村承包地细碎化、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探索总结出了新模式,盘活了“沉睡”的土地资源,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     如何把土地有效利用起来,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一直是新房村“两委”思考的问题。考虑到本村年轻人大部分都在外创业,家里留守人员都是老人和孩子,土地舍不得又种不起,撂荒现象普遍,而本村农田面积大,且多为连片土地,具备大面积流转的优势。经过多方考察学习,征求各方面意见,该村党支部决定解放思想,在群众自愿和符合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走一条整村转包、集约经营之路。     “以前我们辛苦一年,每亩地也就赚三四百元,现在把地转包出去,每亩地每年的收益达1200多元,是之前的3倍。更重要的是,我还能腾出时间去外面打零工。”新房村村民冯加旭说。     2022年9月,新房村整村土地转包工作正式开始,村民将土地全部转包给村合作社,再由村合作社将连片的2100亩土地提供给来自江苏盐城的赵越发展规模化种植。为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优势,赵越先后投资300多万元,购置了开沟机、旋耕机、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具,平整土地1800余亩,目前已全部种上了优质高产小麦。     根据土地性质和季节,村合作社计划夏季种特色辣椒和青贮玉米,秋季种精品白萝卜,冬春季种优质高产小麦,开启土地高效轮作模式,以此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形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同时,村合作社还为部分困难户提供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村民冯家才说:“我有两个家人都是残疾,为了照顾他们我不敢出远门干活,生活勉强顾得上温饱。现在我每天给村合作社看地巡逻,每年有两万块钱的工资,再加上土地租金,这生活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目前,新房村“两委”与村合作社正在积极谋划,计划下半年在村部附近兴办农产品加工厂,逐步建立农产品储备库、冷藏库,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待加工厂建成后,可将种植的辣椒、萝卜等农产品加工成干辣椒、泡菜等,进一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据悉,村合作社已与北京新发地菜市场农产品经销商联系,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解决了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

    [更多详情]
  • 24 2023-03

    第六届中国玉兰研讨会在南召召开

        3月22日,第六届中国玉兰研讨会在南召县召开。本届研讨会秉承“彰显玉兰文化,广交天下宾朋”和“让玉兰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南召”的宗旨,集中展示南召玉兰产业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弘扬玉兰文化,打响玉兰品牌。     近年来,南召县积极探索四个一体化的“林+N”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以及“规划引领+科研合作+品牌打造+产业融合”的科学发展道路,努力打造以玉兰花木为主、适应北方种植的多种花木并存、有较大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产业格局。目前,该县以玉兰为主的苗木种植面积达38万亩,建成玉兰生态观光园等10多处苗木观光景点,培育花木生产专业村55个、花木专业合作社200余家、省市级花木龙头企业10个,并建成了河南省唯一的玉兰苗木产业化集群。

    [更多详情]
  • 24 2023-03

    小麦精准变量施肥技术现场观摩会在临颍举办

         3月19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小麦精准变量施肥技术现场观摩会在临颍县举办。     观摩会重点展示和推广小麦无人机变量施肥技术。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采集小麦光谱图像,生成农田处方图,由无人机根据处方图引导精准的肥料播撒作业。与常规人工追肥相比,无人机施肥不仅能提高施肥质量和施肥效率,还能实现减肥和增产增收效果。     该项目首席专家李国强说,针对河南小麦无人化智慧管理技术集成度低等问题,在小麦施肥、施药、收获环节,从感知、决策、控制三个层次开展研究,集成研发农场智能管控与智慧管理系统,面向中等规模家庭农场,开展无人化农场示范。经设备调试和模型验证后,在规模化农场开展应用示范。通过该项目实施将实现小麦无人化智慧化等技术的应用,节省用工50%以上。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