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6 2023-03

    让“河南省美好移民村”的招牌更亮

      3月14日,记者走进鲁山县磙子营乡码头赵村,只见临街民房屋檐下新加装的青砖或红砖立柱古色古香,村内新建的小游园端庄古朴,无不显示着精心的规划设计。     “我们村三年前获得‘河南省美好移民村’称号,去年下半年上级移民部门投资近500万元,开始了全村一期改造工程,主要打造临街房屋立柱和两个小游园。”码头赵村党支部书记石松山说。     在码头赵村北头,一个废弃大坑塘清淤后,四周已垒砌了石头护坡。临路的一侧,还建起了一个仿古码头。坑塘南边是一个新建的移民文化广场,旁边的一座公厕房顶是琉璃瓦,造型古朴。     村南边的一个大坑塘,如今被改造成了一个偌大的露天美食广场,周边还修建了一些木质长廊,村里群众夏日里可以在此摆烧烤摊,吸引周边食客,增加收入。美食广场东边,由一户农家院改造的“移民文化馆”已装修一新。     另据石松山介绍,“河南省美好移民村”二期改造工程将对码头赵自然村整村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建设乡村食堂、文化大讲堂、图书室等。三期改造工程将对牛杜李自然村也进行整村改造,还会铺设两个自然村的地下排水管网,届时,整个码头赵村将面貌一新,“河南省美好移民村”会更加名副其实。

    [更多详情]
  • 16 2023-03

    我省3.3亿元资金支持市场监管

        3月15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为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改善群众消费体验,助力全省经济“开门红”,2023年,省财政安排市场监管服务专项资金3.3亿元,重点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食品药品化妆品安全监管、计量监督检查、标准化管理等方面,不断增强市场综合监管能力,提升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水平,打造公平有序健康市场环境。     大力支持我省12315维权网络平台完善升级,持续优化热线电话渠道和互联网渠道互补格局,确保消费者诉求渠道更加便捷顺畅,有力保障消费者权益。     据统计,2022年,全省各级12315工作机构共接收各类诉求220.45万件,同比增长21.4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3亿元。

    [更多详情]
  • 16 2023-03

    他的足迹永留山乡

        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3月的镇平县老庄镇,万亩樱桃花次第开放,新修的彩虹公路上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游人纷纷赞叹今年的路拓宽了,樱桃沟越来越有看相了。但这些,为此倾注心血的老庄镇原镇长杨勇却永远也看不到了。     3月7日下午,杨勇在办公室准备第二天樱桃节相关材料时,突发心梗,经全力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8岁。     万亩樱桃花盛放,似雪如云,似在祭奠,似在呜咽……     黑纱裹臂寄哀思,挽联低垂哭英灵。1995年起,杨勇从镇平县民政局的科员干起,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先后担任二龙乡武装部部长、党委委员副乡长、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老庄镇人大主席,侯集镇人大主席,涅阳街道办事处主任,老庄镇镇长等职务。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勤政为民、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脱贫攻坚,用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     老庄镇位于镇平县的东北部,属于山区乡镇,脱贫任务十分繁重。     2018年6月,脱贫工作进入关键期,每天要对全镇各村的“十类户”进行逐一排查,并建立台账。时任镇人大主席的杨勇白天在镇里主持全镇的扶贫工作,而他自己分包的曾寨村就只有利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     回忆起那段扶贫时光,老庄镇乡村振兴办(原扶贫办)主任李隆鑫再也绷不住了。他抹着眼泪回忆道:“当时我和杨主席一起分包曾寨村的扶贫工作,杨主席不会开车,让嫂子把自家车开来,那段时间每天晚上,我开车拉着杨主席一起去曾寨村入户,对照条件进行筛查建立‘十类户’档案资料,经常忙到下半夜,白开水泡方便面是他的‘最爱’。”     “自己分管扶贫工作,必须干好才能去要求其他同志。”这是杨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杨勇本身就有高血压,由于白天工作太累,晚上经常睡不着,下半夜他办公室的灯时常亮着,研究第二天要开展的工作,逐一在笔记本上写下来。他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自己当作村里人,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经过不懈的努力,老庄镇如期脱贫,村里建起了车间,乡亲们“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照顾一家老小。群众脸上的笑容是对干部辛勤付出最好的肯定。     发展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乡村     岁序更新,华章再启。2022年5月,杨勇任老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他结合该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全镇干部及村党支部书记中开展乡村振兴“头脑风暴”活动,集思广益、科学谋划,最终确定了围绕全域旅游景区化目标。     老庄镇立足山、水、林、寺、果资源优势,确定了樱桃沟三产融合区、菩提寺凉水泉运动休闲区、太公湖康养娱乐区、中草药种植区、新型建材加工区五个示范片区,如今,老庄镇的群众端上了“旅游碗”,吃上了“生态饭”。     拓宽樱桃沟道路全长10公里,原有道路由4米拓宽到8~12米,途经果营、夏营、江田、小西岗、时沟等五个行政村。老庄镇党委副书记张冰说:“别的路都是拓宽扩建,印象最深的是时沟村改线,最开始群众不理解,挡着施工队不让干活,杨镇长那段时间就耗在那个村,耐心解释,反复做群众工作,仅用一个半月时间就完成征地、附属物拆迁和路基施工。”     樱桃沟道路和环境改善后,新建了农家乐、民宿,发展新品种欧洲大樱桃,当地群众有了实打实的产业收入。     心系百姓,待群众如亲人一般     “杨镇长可是个大好人呀!”75岁的王德健得知杨勇去世的消息,哭得两眼红肿。     王德健是镇里出了名的“老信访”,杨勇在一次下村走访中得知王德健的情况后,就找来村干部、镇信访办进行了一次“联合会诊”,找到了“病根”并开出“药方”。     原来,王德健的女儿精神方面有问题,40多岁还未能出嫁,成了王老汉的一块心病。杨勇组织镇村女干部经过多次协商,最终把王老汉的女儿送到市精神病医院进行了精神鉴定,杨勇和镇村干部全程为王德健父女提供“保姆式”服务。     镇里为王德健办理了特困户,基本生活有了着落,杨勇又寻思着给王老汉找个工作,由于他年龄太大还不认识字,最终决定由镇政府聘请他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每月有710元的报酬。     王老汉拉着镇干部的手久久不肯放:“不是你们帮忙,我哪懂这些啊,感谢杨镇长,感谢党和政府。”     乡镇工作经常直面信访问题,杨勇常说:“解决信访问题,不能一味逃避,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好的办法是找到‘病因’,解决问题,才能让群众满意。”     亏欠家人,只愿来生再还     在单位,他是领导;在家中,他是顶梁柱。父母都年过八旬,女儿大学刚毕业,儿子还在读小学五年级,家庭的重担无法卸下。     乡镇工作繁忙,杨勇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与家人聚少离多,根本无暇照顾妻子和孩子。2022年秋,杨勇妻子因腰椎间盘突出在县中医院做手术,杨勇硬是没有请一天假,平时在单位说一不二的他,给亲戚打了好几个“求情”电话,让他们帮忙照顾妻子。     “过两天,我领你们去看樱桃花。”耳边还回响着几天前爸爸的承诺,女儿摸着爸爸的衣服已泪流满面。     杨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理想信仰与责任担当,用生命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深情。惊蛰已过,万物复苏,老庄镇的一草一木再次重生,他的精神和足迹将永留山乡,他的身影人们将永远铭记,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更多详情]
  • 16 2023-03

    农家书屋小天地 孩子成长大乐园

         3月12日,走进封丘县潘店镇南老庄村的农家书屋,三五成群的孩子们在这里津津有味地阅读自己喜爱的图书。     “我们把孩子们组织到一起看书、写作业、做游戏,让书屋充当起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变为孩子们成长的‘大乐园’。”潘店镇南老庄村村委会主任王福生说。     据了解,为丰富农村孩子的假日生活,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假日,潘店镇利用各村的文化资源,采取“上级申报+政府自筹+爱心捐赠+交换互助”等多种方式充实农家书屋图书,将童话、漫画和经典名著等读物放到书架的最底层,方便孩子们翻阅、拿取,每天定时向孩子们开放,让农家书屋变成了孩子们喜欢去的地方。     同时,该镇还把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组织志愿者服务留守儿童,定期开展读书、作业辅导、户外运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和心理辅导。

    [更多详情]
  • 16 2023-03

    秧苗长“空中” 尽显“科技范”

        3月15日,在光山县罗陈乡张楼村青龙河合作社全自动智能化育秧工厂里,农民在检查再生水稻秧苗生长情况。当地农民运用农业科技,将水稻育秧场景从室外搬到了室内,从地上搬到了“空中”,实现了培苗自动化、智能化。谢万柏 摄

    [更多详情]
  • 16 2023-03

    洛阳 农机现代化奏响乡村振兴曲

        习习春风暖,田野气象新。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到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全国两会唱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当前,全省各地干部群众正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即日起,本报开设“发展高质量振兴有力量”栏目,持续报道各地落实全国两会精神,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信心决心。     本报讯 “洛阳拖拉机很牛,‘新东方’性价比高,服务态度好,这次一共订购了24台履带式拖拉机,春耕全面铺开,客户等着犁地呢!”3月15日,在洛阳汇四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来自夏邑县的经销商李先生亲自前来提车。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机现代化。洛阳农机制造及研发潜能雄厚,是新中国第一台东方红大功率履带拖拉机诞生地。2021年,洛阳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集群促进服务中心成功中标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了我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上“零”的突破。目前,洛阳农机装备产业具备年产15万台拖拉机、1.5万台收获机械产能,产业规模超300亿元。     集群核心成员包括30余家合作企业、10余家用户企业、10余家合作院校、40家以上金融机构,以及200余家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覆盖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关领域龙头单位,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     在主导产品开发上,集群具有多款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机装备。其中,中国一拖大中型拖拉机产品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集群内拖拉机市场占有率高达45%;中联重科、洛阳福格森、洛阳中收玉米收获机等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集群内收割机市场占有率高达42%;洛阳辰汉深耕甘蔗收获机市场保有量超过60%。     在研发载体建设上,集群聚集了2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包括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拖拉机动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等,并拥有矿山重型装备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信重工与开诚智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洛阳拖研所、清洛基地、河科大等科研院所、高校与行业协会,具有雄厚的科研与技术推广实力。     在创新生态打造上,集群产业形成了覆盖“政产学研用金”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在上游基础材料研发生产中,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工艺材料研究所、河科大材料学院等专门从事高性能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形成了拥有专业优势、布局合理、装备精良、工艺先进、节能环保、检测手段齐全的研发生产新模式;在中下游关键零部件及整机研发生产中,中国一拖打造了目前国内最完整的拖拉机系列产品,拥有实力雄厚的产品开发团队,设有5个国内产业基地、1个海外产业基地,以及拖拉机动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研发平台。     洛阳市农技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努力探索打造豫西丘陵小麦全程机械化节水丰产增效模式,叫响品牌,重视农业信息化、机械化技术应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构建具有洛阳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农技力量。

    [更多详情]
  • 16 2023-03

    宜阳县 书香涵养乡村文明

         3月12日,星期天,走进宜阳县樊村镇沙坡村的农家书屋,一本本图书整齐摆放在书柜上,阅览桌和电脑桌一尘不染,村民们或拿着书本或扫码网上阅读。     近年来,宜阳县始终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加强软硬件建设,将农家书屋打造成党员群众生产生活的“充电宝”和提升文化素质的“加油站”。     宜阳县农家书屋共藏书70余万册,涵盖农科类、文化类、综合类、少儿类等几十个种类,涉及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实现了数字化农家书屋全覆盖,群众可通过扫码等方式进行在线阅读。建立健全了书屋管理、服务、借阅、归还等制度,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同时,农家书屋还不定期开展亲子阅读、公益讲座、经典诵读等阅读活动,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该县将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持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更多的群众走进农家书屋,引导群众闲暇时“多读书、读好书”,提高了居民整体素质、文明程度和村公共文化传播能力。

    [更多详情]
  • 16 2023-03

    拼抢冲刺 向“红”而行

        “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寥寥数语承载着千万南阳儿女的希望和梦想。西峡县作为南阳县域经济的重要板块,肩负着经济发展的使命重任,如何拼尽全力助推全市实现经济增速“保八争九”的奋斗目标,47万龙乡人民用实干和实绩给出了答案。     西峡县委副书记、县长马俊表示,今年以来,西峡县始终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效率导向,强调度、保运行、快落实,逢冠必争,逢一必夺,以“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冲刺发展目标开门红、季季红、全年红,当好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排头兵”“领头雁”。     主导产业集优成势 夯实发展“压舱石”     西峡县坚持项目为王、转型为纲、创新为上,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特钢、新材料、装备制造、中药及食品加工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茁壮成长。     3月13日,在通宇集团新能源汽车电机项目生产线上,一排排刚生产出来的新能源电机在打包台上被码得整整齐齐,工人们正在进行发货前的最后封装。“春节以后,国内外订单供不应求,我们开足马力生产,抢抓发展机遇,为经济建设加油助力。”厂区负责人钟云平说。     除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外,以宝能生物质发电、首创垃圾焚烧发电、国电投光伏发电、龙成通济热力、瑞发电气风电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第五大新型工业集群正在茁壮成长。“我们以链式集群化发展为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提质增效,争取在2025年前创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峡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主任郭明清说。     西峡县委副书记葛建峰介绍,在特色农业方面,西峡围绕巩固全国最大的香菇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打造全国领先的猕猴桃生产加工基地和全国知名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加快三大特色农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菌果药”产业集群创优,2023年力争产值达到260亿元。     今年以来,一大批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月底,对接洽谈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农文旅开发等现代化产业园招商引资项目61个,达成意向落地开建项目15个。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点燃经济“助推器”     1月28日,以西保神龙冶金公司高端冶金设备研发生产基地为代表的30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31亿元;2月下旬,工业、交通、水利、城建及社会事业五大类64个项目在4个乡镇同时开工,总投资220.98亿元……一轮轮“火力全开”式的项目建设展示着一季度招商引资的阶段性成果。     西峡县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落实“八快两提”“五大专班推进”“项目签约和建设推进日”等制度,重抓重推今年谋划的296个总投资1335亿元的重大项目,切实以项目建设扩投资、稳增长、增后劲。同时坚持“二分之一工作法”,突出“四敢”导向,发扬“六皮”精神,采取驻地招商、资本招商、股权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项目建设气势如虹,经济发展浪潮涌动。全年力争招引超亿元项目100个以上,力争落地1个超100亿元或2个超5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     一手抓招商,一手抓服务,在招大引强的同时,西峡县扎实践行“四心”服企理念,实施问题整改提升、学习先进典型、领导现场体验、举措改革创新的营商环境“四大行动”,持续提升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西峡自2月25日科技型中小企业系统开放以来,在县科技局等部门指导下,已有58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企业备案,用高质高效服务解锁了优商兴企的“政务密码”。     城乡发展加速提质 筑好群众“暖心巢”     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西峡县突出“山、水、绿”三大特色,实施“水、电、路、气”和“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文化”等“四网六化”十大城建工程,重点实施总投资30.17亿元的28个重点项目,深化“1290”城市攻坚再提质行动,完善城市功能,刷新城市颜值,继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金字招牌,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2月18日至2月21日,西峡县举办房产展示交易会,4天接待群众3.4万人次,达成意向客户1046户,现场成交159户,展现出西峡城市发展的强大魅力,在该县城市发展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旅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事关群众家门口致富的“最后一公里”。该县积极推进文旅、农旅、交旅、体旅等产业发展,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老界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23年,西峡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综合效益突破50亿元,     2月27日,西峡县举行“2023西峡赏花季”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就第十一届西峡(田关孙沟)李花旅游节、老界岭开山节两场文旅活动进行新闻发布。西峡坚持以节会经济为抓手,做优做强文旅文创品牌,推进农旅融合、城乡融合、体旅融合,以文旅助振兴,以产业促发展,让全县群众共享“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发展成果,在家门口吃好“生态饭”,端稳“金饭碗”。     “西峡将围绕拼经济、拼发展这一主题,用‘四个极限’求突破,用‘四敢’精神创新局,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实现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建设‘经济强县、生态强县、开放强县、质量强县’,加快建设民富县强幸福新西峡,为南阳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更多力量。”对今年的发展前景,马俊信心满满。

    [更多详情]
  • 16 2023-03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据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文章指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必须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一是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二是依托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农业;三是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四是赓续农耕文明;五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更多详情]
  • 15 2023-03

    孙巍峰在出席中原预制菜产业发展论坛时指出 河南发展预制菜产业得天时占地利拥人和

    3月8日,中原预制菜产业发展论坛在周口鹿邑举行,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出席论坛并赴澄明食品工业园调研指导。 孙巍峰指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消费升级和饮食结构变化,预制菜产业发展迅猛,2022年全国预制菜产业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预计2026年将突破万亿大关。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典型,是促进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将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积蓄新势能、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为增加农民收入挖掘新潜能。 孙巍峰强调,河南在预制菜产业发展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得“天时”。中央一号文件、《河南省绿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动计划》《河南省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为预制菜发展带来政策利好。二是占“地利”。河南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具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居全国第2位;河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三是拥“人和”。河南农产品加工业是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双汇、牧原、三全、思念等行业龙头纷纷加入预制菜赛道,千味央厨、九豫全、雨轩、巴奴、锅圈食汇等预制菜企业抢占先机,河南已经具有完备的预制菜产业生态。 孙巍峰强调,鹿邑县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接长三角的最前沿,是全省农业发展的排头兵,发力预制菜具有区位优势、原料优势和加工优势。希望鹿邑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抢抓预制菜产业风口,进一步创新思路、提振信心,着力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着力在产品创意上下功夫,着力在标准创设上下功夫,着力在园区建设上下功夫,把先发优势转化为领跑胜势,打造河南预制菜产业新高地。省农业农村厅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在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品牌培育等方面大力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