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3 2023-03

    昔日贫困国家助 今朝富裕助社会

          3月7日,固始县沙河铺镇双庙村收到两车共400棵绿化桂花树和30000块村口游园步道砖,这批绿化树和步道砖是由该村尚庄组脱贫户、自主创业成功人士饶培友捐赠的。     饶培友是双庙村村民,2019年因家庭困难被识别纳入贫困户,通过政策帮扶和政府引导,2020年饶培友外出到一家园林绿化公司打工,从小工逐渐成长为技术人员。     学到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饶培友选择回到家乡固始,凭借诚实守信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承包乡村游园建设工程,在固始县站稳了脚跟。     脱贫致富后,饶培友多次为家乡捐钱捐物捐树,热心村里公益事业,2022年曾为双庙村捐赠桂花树800棵,助力家乡人居环境改善。     “过去我家困难的时候,是党和国家、镇政府与村里对我进行帮助鼓励,现在富裕了,应该更多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家乡尽一份责,出一份力。”饶培友说。     “饶培友这位同志富而思源、富而思进,过去贫困靠国家、政府帮助,今朝致富反哺家乡、助力社会,情系乡邻,捐款捐物,他的善举是脱贫户中的典范,也希望有更多的成功人士加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来。”在捐赠活动现场,沙河铺镇镇长马涛说。

    [更多详情]
  • 13 2023-03

    漯河 金融助企“兴万村”

        春暖花开,大地斑斓。走进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二郎村,这个争创“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的村子,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发,处处散发着春的气息。     “说起我们村的基础设施改善,还要从企业结对帮扶开始。”3月6日,二郎村51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李亚青谈及村子的变化,首先提到地处召陵区的河南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一个行政村,二郎村并不大,2100多口人,2520多亩地,村里底子薄,村集体收入只有11.4亩的土地租金。曾经,就连村党支部楼前的小广场也未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是村里过去的真实写照。     了解到二郎村的情况后,河南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动到村里调研,出资10万元对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小广场进行全面硬化,并设置篮球和乒乓球场地供村民休闲娱乐。该公司还“一企联三村”,对东城街道刘庄村给予10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对接邓襄镇王庄村支持近9万元帮扶资金。     如今在漯河,像河南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和村结对帮扶的企业还有很多。2021年11月,“万企兴万村”活动开展以来,该市先后有170个村和231个企业结对,214家企业参与村“万企兴万村”台账录入,兴村300余个,兴村项目总数282个,投资总额达1亿元。     为下好“万企兴万村”这盘大棋,漯河市聚势赋能、精准发力,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乔彦强提出了总体发展思路:坚持“六聚”(三链同构强产业、技能就业增收入、扶弱济困固成果、美丽乡村优环境、强基崇德扬正气、企村同兴促共赢),创新“六联”(企业+基地+村、企业+产业化联合体+村、企业+产业链+村、企业+园区+村、企业+农文旅项目+村、企业+技能培训机构+村),以工哺农、以企带村、村企共建,全面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扩面、提标、增效。     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向纵深开展     “‘万企兴万村’启动后,我们在省工商联和漯河市委统战部的指导支持下,各级工商联组织深入企业宣传动员,主动联络会员企业对接项目。”漯河市工商联主席宋春华说,目前已形成了“统战部门牵头、工商联组织、政府部门支持、企村共同参与”的局面。     漯河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坚决扛稳政治责任,把“万企兴万村”行动纳入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指导各级商会组织、重点民营企业开展兴村共建活动;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部门主动为参与行动的民营企业提供项目信息、支持政策等方面的服务。     依托市工商联“两包一联”工作机制,漯河市成立由一把手挂帅、县级干部带队、机关全体参与的专题调研组,深入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引导企业结合各自产业优势搞好项目对接。     “在调研中总结特色,在督导中发现问题,在座谈中探索经验,让我们能够推动示范点提升影响、带动扩面。”漯河市工商联副主席、河南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红说。     在此基础上,漯河市还积极引导各县区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企业录入台账,实行双向选择,不搞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和“拉郎配”;采取一企联一村、多企联一村、一企联多村等方式,落实有组织、有计划、有项目、有活动、有标识“五有计划”,实施动态标识管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力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向纵深开展。     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一池活水”     3月2日下午,在河南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硬芯、软芯编制车间,机器轰鸣,一派繁忙。该公司副总经理阎科介绍说,目前公司订单饱满,一期、二期两个厂区都在开足马力,冲刺生产。     三年疫情造成很多实体企业综合成本上升,资金短缺成了掣肘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河南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够熬过疫情“寒冬”且稳健运行,同时还能腾出手来实施“一企联三村”帮扶行动,离不开漯河市农信系统注入的金融“活水”。     “2021年8月,正值公司新厂区建设的关键节点,因疫情导致产品外运不畅,公司资金暂时短缺。”阎科说,召陵区农信社了解到情况后,特事特办,当月审批下来两笔贷款共计1160万元。     “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加快了项目的建设进度。”李彦红说,新厂投产后,高压橡胶钢丝软管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22年营业额将近1.2亿元,同年交税600多万元。“在农信社的助力下,我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回馈乡村建设。”     金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春风雨露。在214家参与“万企兴万村”的企业中,受地方农信社贷款支持的不在少数,金囤种业、新旺化工、华莉园食品、河南双建科技等企业都是在各县区农信社支持下,疫情防控期间平稳“越冬”。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漯河市农信社存款余额428.26亿元,较年初新增45.4亿元,市场份额占比、新增市场份额占比分别达23.66%、18.67%;各项贷款余额229.48亿元,较年初实际净增30.73亿元以上。其中,累计支持“万企助万村”中42家企业金额4.53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88.79亿元。存款和贷款余额、增量、市场份额占比、新增市场份额占比稳居全市银行机构第一位。     漯河市农信社不仅在信贷资金上给予支持,还持续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确保“一乡一镇一网点”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助农取款服务点、普惠金融服务站等轻型服务网络。目前,已在全市乡村建成金融服务点601家,升级改造普惠金融服务站298个,通过行政村直接覆盖、中心村辐射覆盖的方式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乡镇、行政村全覆盖,为“万企兴万村”深入实施奠定了基础。     加大金融支持,提升村企共兴活力,是漯河市在“万企助万村”行动中的重要举措。该市各金融机构以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企业为重点支持对象,着力健全金融服务机制,加大企业贷款的精准支持力度,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金融“活水”,为企业“浇灌解渴”,让许多实体企业纷纷走出困境,继而在“万企助万村”行动中大展拳脚。     先进经验在全省工商联系统学习推广     近日,走进舞阳县贾湖酒业田园综合体,万亩酿酒原料带贫基地颇为壮观。该综合体采取“公司+基地+村”的生产模式,在北舞渡镇贾湖、尚庄等村流转土地近万亩,建成产业扶贫园区及万亩酿酒原料带贫基地,以“土地租金、务工收入、文旅增收、品牌溢价”等多种形式带动群众增加收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帮扶33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贾湖酒业田园综合体项目成为“兴村”典范,也掀起了新一轮“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热潮。通过“企业+产业链+村”模式,漯河联泰食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一产种植,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三产葡萄主题园区休闲观光、电商、物流等行业,打通了休闲食品全产业链,实现联农带农、产业提质增效。     企帮村、村联企,村企共赢是核心。“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漯河市工商联致力“六聚”,创新“六联”,拓展村企结对帮扶内容,确保企村共兴计划中明确的项目落实落地。截至目前,打造“万企兴万村”示范点19个,探索村企结对项目11个,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体系建设,筛选3个实验体系项目推荐至省工商联。     围绕“自愿参与、量力而行”的原则,漯河市工商联还积极组织参与一系列特色帮扶活动。消费帮扶,帮助菜农销售蔬菜60多万斤;直播帮扶,帮助销售农产品近20万斤;就业帮扶,免费为230余家民营企业培训电商主播3000余人次,成功带货6000余万元。     为提升行动推进效力,漯河市出台了一系列督导激励机制,选树一批优秀案例,将好做法、好经验全面推广。对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民营企业家,积极推荐其中的先进模范作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常委人选,增强民营企业家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获得感。     今年年初,漯河市的经验材料被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曾垂瑞肯定批示:“漯河市‘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合实际、推进有力,以‘五有’为主要抓手,重点聚焦五个方面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六大’联结机制实现企村互利共赢共兴,值得表扬!希望再接再厉,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再结硕果!”     按照省里的指示精神,漯河市将把推动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赢”的村企深度有效合作机制作为主要目标,努力让民营企业、村集体和农民等多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村企共同发展进步,把“万企兴万村”这一品牌持续推进下去,力争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行动品牌。

    [更多详情]
  • 13 2023-03

    民事民办民受益

         “村里对新建的坑塘加固护栏,计划请专业施工队作业,村里‘银发志愿者服务队’得知后,主动参与义务劳动。原本一周的工程量,4天就高质量完工。”3月9日,说起村民义务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事,汝南县常兴镇柏丈屯村党支部书记施艳飞感动不已。这是该镇以良法善治护航美好生活的一个案例。     依靠自治“内消矛盾”。该镇村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五老”协会、红白理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打更巡逻队、治安联防队,每5户有一名代表,推行“村民说事”制度,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实现了民事民办民受益。     强化法治“定分止争”。该镇建立镇村包联网格制度,形成“网格发现、镇村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工作机制。村级重要事务纳入“四议两公开”决策范围。各村成立了法治学校,建立了7人以上的“法律明白人”,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弘扬德治“春风化雨”。常兴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依托,常态化开展典型宣讲、感恩教育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村村设立了“孝善基金”会,每年开展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活动,营造向善向好的文明氛围。

    [更多详情]
  • 13 2023-03

    “法律门诊”进乡村

         3月8日,记者从南乐县政府获悉,为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一周来,南乐县司法局组织村居法律顾问团的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全县12个乡镇65个行政村开展“村居法律顾问到我家”活动。广泛宣传《民法典》《宪法》、扫黑除恶、防电信诈骗、法律援助等相关的法律知识,送法下乡、为民解忧,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基层普法“最后一公里”。     在活动现场,南乐县司法局村居法律顾问团采取“法律门诊”等多种形式,为群众解疑释惑,送上法治大餐。前来咨询的群众表示,顾问律师耐心的讲解消除了他们心中困扰多时的法律难题,帮助他们找到了解决方法,希望今后开展更多类似的便民法律服务。     本次活动共悬挂宣传横幅12条,现场解答咨询3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品5000余份,受教育群众达8000余人。零距离、面对面的宣传与解答,加深了群众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依法维权意识,提升了对村居法律顾问的知晓率,推进了法律服务扎根基层、贴近百姓。

    [更多详情]
  • 13 2023-03

    最高分红8万多元

         3月8日上午,禹州市文殊镇樊岗村党群服务中心熙熙攘攘,村民们个个身戴大红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互相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昨天村干部通知我今天上午来村里领取分红,我早早就来了!”老党员韩富安一语道出了村民们的开心事。     “我今年分到了10000元,国家政策好,跟着集体干准没错!”党员代表王远征高兴地说。     据了解,樊岗村3月8日举办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暨“三八”妇女节、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是樊岗村自2019年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以来,第三次为村民分红,此次共计有50户村民股东参与分红,累计金额24.2万元,最高的有8万多元,最少的也有600元。     近年来,樊岗村利用上级扶持集体经济资金,加上村民现金入股或土地入股两种形式,共吸纳50人现金入股、315户土地入股,入股资金达400多万元,流转土地500多亩,种植了金银花、花椒、苹果等多种经济林木。     “去年,我们合作社流转的500多亩土地种植果树140亩、金银花100亩、优质高筋粉小麦250亩,申请上级项目资金160万元新建旅游观光道路2.5公里,筹集80万元左右对我村农家院等进行了改建提升……”樊岗村党支部书记王宏义如数家珍般向在场的党员群众汇报2022年的工作成果。     从早年的经济薄弱村到现在的股份分红村,樊岗村积极转变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立足于“两岭夹一沟”的独特地势地貌,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发展产业为抓手,积极探索多元发展路径,把发展沟域经济作为实施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对荒沟、荒坡进行综合治理开发,流转土地用于发展特色农业,把荒沟变成集观光、休闲、采摘、窑洞民俗、康养旅游于一体的产业兴旺村,走出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合作社到今天已经走过第三个年头,希望合作社越来越壮大,分红会越来越多。”樊岗村村民、股东代表张月霞说。     “下一步,文殊镇将紧紧围绕各村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盘活村集体资产,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村集体资产入股等方式,参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生产经营,在发展‘一村一品’中实现集体经济有收益、群众增收有保障、产业发展有活力。”该镇党委书记王志勇表示。

    [更多详情]
  • 13 2023-03

    有技术 好致富

     3月10日,在义马春天职业培训学校,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金属丝工艺品的编织技巧。近年来,该培训学校针对农村闲散劳动力,相继开办了藤器编织、中式烹调、保育员、月子营养餐制作等专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民320余人。

    [更多详情]
  • 13 2023-03

    长葛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3月12日,记者从长葛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长葛市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同时入选的还有我省郑州市新密市、三门峡市义马市、鹤壁市淇县。     近年来,长葛市以“村庄清洁行动”为切入点,统筹推进“主城区、镇区、村庄、河湖水系”环境整治四大攻坚行动,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促进农村环境从“一片美”迈向“全域美”。     长葛市通过“万人大会战”“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各镇村每周组织义务劳动大扫除,整治卫生死角,保持全域干净整洁;以拆违增绿为重点抓好村容村貌美化提升。     目前,长葛市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小镇2个、千万工程示范村41个,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国家级荣誉。

    [更多详情]
  • 13 2023-03

    “四优四化”助力菌菇飘香

         3月7日,在辉县市冀屯镇食用菌示范园区的平菇棚内,一排排菌棒摆放整齐,一朵朵平菇从菌棒两端冒出来,像花朵一样簇拥在一起,鲜嫩肥硕。     当天,2022~2023年度河南省“四优四化”优质食用菌专项辉县平菇熟料栽培降本提质增效技术观摩交流会,在辉县市冀屯镇召开。     “集约化流水线是我们在2018年研发设计下建成的,当前日产7900袋,菌棒成功率达99%以上,解决了培养料发酵质量不高、出菇产量不稳等问题,实现了菌包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现场,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李峰带领大家参观冀屯镇食用菌示范园区,并介绍液体菌种熟料集约化制棒流水线和发酵槽标准化发酵工艺。     观摩结束后,专家们就“食用菌安全生产与减灾防灾关键技术”“平菇熟料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及应用”等作专题报告,为大家传经送宝。

    [更多详情]
  • 13 2023-03

    2022年度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大成果发布

         “目前几乎没有种植,调查队经乡邻帮忙才收集到20余个蒜头。”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么珍贵的大蒜,正是2022年度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大成果之一——兰考四瓣蒜。     3月11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2022年度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大成果,龙水梯老黄玉米、西史庄白仁药黑豆、尹湾萝卜、潢川州姜、兰考四瓣蒜、霍町牛鼻圈豆角、霍町村酥瓜、会盟百年酥梨、光山观音脸、九月寒老笨白玉米十种优质农作物入选。     这些优质农作物中,既有“光山十宝”之一、因貌似“观世音菩萨”的娇容而得名的马畈鲜桃,还有在辉县发现的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种植历史的龙水梯老黄玉米,而西史庄白仁药黑豆、兰考四瓣蒜,因产量低当地农户已不再种植。     我省2021年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目前已累计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7500份、向国家库(圃)移交农作物种质资源7137份。畜禽遗传资源面上普查全面完成,启动了43个畜禽品种和88个蚕品种的生产性能测定工作;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34个普查县,累计征集资源1586份。豫西黑猪遗传资源成为全国第三次畜禽种质资源普查以来首个新发现地方猪品种,濮阳莛子麦入选全国农作物十大优异种质资源,迎河柑橘、息县香稻丸等20个种质资源被评为“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重要成果”。

    [更多详情]
  • 13 2023-03

    漯河 金融助企“兴万村”

        春暖花开,大地斑斓。走进漯河市召陵区老窝镇二郎村,这个争创“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的村子,在朝阳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发,处处散发着春的气息。     “说起我们村的基础设施改善,还要从企业结对帮扶开始。”3月6日,二郎村51岁的村党支部书记李亚青谈及村子的变化,首先提到地处召陵区的河南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一个行政村,二郎村并不大,2100多口人,2520多亩地,村里底子薄,村集体收入只有11.4亩的土地租金。曾经,就连村党支部楼前的小广场也未硬化,“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是村里过去的真实写照。     了解到二郎村的情况后,河南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动到村里调研,出资10万元对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小广场进行全面硬化,并设置篮球和乒乓球场地供村民休闲娱乐。该公司还“一企联三村”,对东城街道刘庄村给予10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对接邓襄镇王庄村支持近9万元帮扶资金。     如今在漯河,像河南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和村结对帮扶的企业还有很多。2021年11月,“万企兴万村”活动开展以来,该市先后有170个村和231个企业结对,214家企业参与村“万企兴万村”台账录入,兴村300余个,兴村项目总数282个,投资总额达1亿元。     为下好“万企兴万村”这盘大棋,漯河市聚势赋能、精准发力,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乔彦强提出了总体发展思路:坚持“六聚”(三链同构强产业、技能就业增收入、扶弱济困固成果、美丽乡村优环境、强基崇德扬正气、企村同兴促共赢),创新“六联”(企业+基地+村、企业+产业化联合体+村、企业+产业链+村、企业+园区+村、企业+农文旅项目+村、企业+技能培训机构+村),以工哺农、以企带村、村企共建,全面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扩面、提标、增效。     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向纵深开展     “‘万企兴万村’启动后,我们在省工商联和漯河市委统战部的指导支持下,各级工商联组织深入企业宣传动员,主动联络会员企业对接项目。”漯河市工商联主席宋春华说,目前已形成了“统战部门牵头、工商联组织、政府部门支持、企村共同参与”的局面。     漯河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坚决扛稳政治责任,把“万企兴万村”行动纳入乡村振兴总体部署;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指导各级商会组织、重点民营企业开展兴村共建活动;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部门主动为参与行动的民营企业提供项目信息、支持政策等方面的服务。     依托市工商联“两包一联”工作机制,漯河市成立由一把手挂帅、县级干部带队、机关全体参与的专题调研组,深入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引导企业结合各自产业优势搞好项目对接。     “在调研中总结特色,在督导中发现问题,在座谈中探索经验,让我们能够推动示范点提升影响、带动扩面。”漯河市工商联副主席、河南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红说。     在此基础上,漯河市还积极引导各县区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企业录入台账,实行双向选择,不搞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和“拉郎配”;采取一企联一村、多企联一村、一企联多村等方式,落实有组织、有计划、有项目、有活动、有标识“五有计划”,实施动态标识管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力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向纵深开展。     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一池活水”     3月2日下午,在河南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硬芯、软芯编制车间,机器轰鸣,一派繁忙。该公司副总经理阎科介绍说,目前公司订单饱满,一期、二期两个厂区都在开足马力,冲刺生产。     三年疫情造成很多实体企业综合成本上升,资金短缺成了掣肘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河南亿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够熬过疫情“寒冬”且稳健运行,同时还能腾出手来实施“一企联三村”帮扶行动,离不开漯河市农信系统注入的金融“活水”。     “2021年8月,正值公司新厂区建设的关键节点,因疫情导致产品外运不畅,公司资金暂时短缺。”阎科说,召陵区农信社了解到情况后,特事特办,当月审批下来两笔贷款共计1160万元。     “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加快了项目的建设进度。”李彦红说,新厂投产后,高压橡胶钢丝软管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2022年营业额将近1.2亿元,同年交税600多万元。“在农信社的助力下,我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回馈乡村建设。”     金融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春风雨露。在214家参与“万企兴万村”的企业中,受地方农信社贷款支持的不在少数,金囤种业、新旺化工、华莉园食品、河南双建科技等企业都是在各县区农信社支持下,疫情防控期间平稳“越冬”。     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漯河市农信社存款余额428.26亿元,较年初新增45.4亿元,市场份额占比、新增市场份额占比分别达23.66%、18.67%;各项贷款余额229.48亿元,较年初实际净增30.73亿元以上。其中,累计支持“万企助万村”中42家企业金额4.53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88.79亿元。存款和贷款余额、增量、市场份额占比、新增市场份额占比稳居全市银行机构第一位。     漯河市农信社不仅在信贷资金上给予支持,还持续加大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确保“一乡一镇一网点”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助农取款服务点、普惠金融服务站等轻型服务网络。目前,已在全市乡村建成金融服务点601家,升级改造普惠金融服务站298个,通过行政村直接覆盖、中心村辐射覆盖的方式实现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乡镇、行政村全覆盖,为“万企兴万村”深入实施奠定了基础。     加大金融支持,提升村企共兴活力,是漯河市在“万企助万村”行动中的重要举措。该市各金融机构以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企业为重点支持对象,着力健全金融服务机制,加大企业贷款的精准支持力度,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金融“活水”,为企业“浇灌解渴”,让许多实体企业纷纷走出困境,继而在“万企助万村”行动中大展拳脚。     先进经验在全省工商联系统学习推广     近日,走进舞阳县贾湖酒业田园综合体,万亩酿酒原料带贫基地颇为壮观。该综合体采取“公司+基地+村”的生产模式,在北舞渡镇贾湖、尚庄等村流转土地近万亩,建成产业扶贫园区及万亩酿酒原料带贫基地,以“土地租金、务工收入、文旅增收、品牌溢价”等多种形式带动群众增加收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帮扶33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贾湖酒业田园综合体项目成为“兴村”典范,也掀起了新一轮“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热潮。通过“企业+产业链+村”模式,漯河联泰食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一产种植,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三产葡萄主题园区休闲观光、电商、物流等行业,打通了休闲食品全产业链,实现联农带农、产业提质增效。     企帮村、村联企,村企共赢是核心。“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漯河市工商联致力“六聚”,创新“六联”,拓展村企结对帮扶内容,确保企村共兴计划中明确的项目落实落地。截至目前,打造“万企兴万村”示范点19个,探索村企结对项目11个,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体系建设,筛选3个实验体系项目推荐至省工商联。     围绕“自愿参与、量力而行”的原则,漯河市工商联还积极组织参与一系列特色帮扶活动。消费帮扶,帮助菜农销售蔬菜60多万斤;直播帮扶,帮助销售农产品近20万斤;就业帮扶,免费为230余家民营企业培训电商主播3000余人次,成功带货6000余万元。     为提升行动推进效力,漯河市出台了一系列督导激励机制,选树一批优秀案例,将好做法、好经验全面推广。对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民营企业家,积极推荐其中的先进模范作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常委人选,增强民营企业家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获得感。     今年年初,漯河市的经验材料被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曾垂瑞肯定批示:“漯河市‘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合实际、推进有力,以‘五有’为主要抓手,重点聚焦五个方面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六大’联结机制实现企村互利共赢共兴,值得表扬!希望再接再厉,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再结硕果!”     按照省里的指示精神,漯河市将把推动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赢”的村企深度有效合作机制作为主要目标,努力让民营企业、村集体和农民等多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村企共同发展进步,把“万企兴万村”这一品牌持续推进下去,力争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行动品牌。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