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7 2023-03

    首席专家来山村报到

        益三村,背靠巍巍太行,面朝一望无际的大平原。3月1日,河南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玉亭走进了辉县市冀屯镇益三村,紧紧握住了驻村第一书记汪家桢的手。     “汪书记,河南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向您报到,我是冲着益三村的平菇而来。”满头白发的张玉亭说明了来意。年仅23岁的汪家桢深情地说:“益三村的菇农很想您。”二人边走边谈来到了平菇菌袋培养车间。     辉县是我省最大的平菇生产基地,年产平菇约50万吨,占我省平菇产量的近一半。冀屯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平菇生产基地是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孔维丽研究员和新乡试验站李峰研究员共同打造的。“食用菌体系专家提供的技术帮了我们大忙了。他们的‘培养料发酵技术’成果成本低、不用高温灭菌,也不用洁净间接种,解决了长期困扰当地菌袋污染率高、投入高等生产问题。”汪家桢感慨道。     当前正值木耳、平菇等夏栽食用菌菌包生产、春季出菇的关键节点。在培养间里,合作社负责人王林宁在向孔维丽和李峰及团队成员介绍近期生产情况。看到张玉亭和汪家桢进来,他向前跨了几步介绍:“我家平菇种植已经20多年,规模不敢扩大,孔老师去年支持我建成了发酵隧道,李老师指导我改进了配方,每袋我多投入4毛钱,多产平菇1斤2两,一袋多挣了1.5元,一棚我多收入1.5万元,都是纯收益。今年我准备在山上租用50个大棚实现周年生产。”     张玉亭说:“你这个老把式用上了新招数,有你这个平台,我们专家有了用武之地,我们的成果有了转化的基地。通过你这里向菇农展示最新的技术,让菇农看到效果、学个明白,这样就能带动全县平菇种植技术水平的提升。”     随后,专家们与该村食用菌合作社社员及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汪家桢说,食用菌是益三村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希望在体系专家的指导和协助下,进一步技术升级,提升质量,做强食用菌产业,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孔维丽就辉县平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前景及解决的途径、引进的新技术示范成效及带动作用进行了交流。张玉亭表示,希望益三村做一个发展规划,通过高温季节平菇上山出菇实现周年生产,为四季均衡供应奠定基础,通过平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平菇产业基地,打造平菇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07 2023-03

    坚决遏制不合格农产品流向餐桌

        3月3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总结了2022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分析了面临的形势任务,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今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耕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去年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克服新冠疫情防控不利因素影响,着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持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监测预警和专项整治,受污染耕地得到有效利用管控,农业农村标准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增强,“双安双创”不断深化。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8.2%,守住了安全底线。     会议强调,2023年,全省农业农村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坚持“产管并重”“源头治理”,严格规范农药兽药使用管理,持续净化产地环境,抓好生产过程监管,坚决遏制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流向餐桌。一是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切实抓好“农药兽药使用减量三年行动”“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下大力气解决农兽药残留超标、禁限用药物滥用和非法添加使用禁用药物的问题。二是加快标准制修订工作,围绕高质量保供,坚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两个“三品一标”一起抓,积极争创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三是加大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贯彻力度,进一步压实政府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扎牢制度的“笼子”,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管理机制。四是探索运用新理念新技术,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监管方式转变,强化“互联网+监管”技术应用,实现主体名录、农资使用、质量控制、执法处置等信息“一张网”。五是加强县乡体系队伍建设,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实施基层网格化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系统工作能力和水平。     会议要求,全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迅速传达会议精神,抓好任务落实,压实责任,主动担当,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农安新贡献。

    [更多详情]
  • 07 2023-03

    黄玉中把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3月1日,记者走进沈丘县白集镇白集村,映入眼帘的是平整洁净的水泥路、漂亮的小花园、宽阔的文化广场、色彩醒目的路标和修缮一新的百善园。     “咋样?俺村漂亮吧!真心感谢俺村的好书记黄玉中。”村民刘玉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今年59岁的黄玉中,自1990年担任白集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坎上。33年来,黄玉中从“军人战场”转移到“农村赛场”,变化的是平台,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白集村辖白集、西张庄2个自然村,1967口人,800亩耕地,是白集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不到6公里,紧邻郑阜高铁和沈(丘)郸(城)快速通道,发展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为土里淘金,黄玉中引导群众发展黑皮冬瓜、葡萄、槐山药、薄皮西瓜等300多亩,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村里免费为群众指导,仅此一项村民年人均增收400多元。     为坐地生金,黄玉中引导群众务工经商。在村“两委”的牵头下,先后建起农贸、百货、服装三个市场,电商服务站1个。设置摊位500多个,900多人从事个体经商。同时,协助困难群众发展水面养殖40多亩。     为让村民过上“挣钱顾家两不误”的生活,黄玉中和爱人高群英自建木材加工厂,吸纳20多名困难群众就业,人均月收入2300元。2017年,村里建设了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群众带来经济效益16万元。     为让白集村亮起来,黄玉中带领村“两委”干部与县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全面实施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多方协调资金,先后修建了标准化的村室,新修和谐路、和顺路等6条主道路,新栽绿化树木2100余棵,安装太阳能路灯186盏,安装固定式宣传板123块,整治坑塘沟渠13处,改建小公园、健身场6个。     黄玉中还自掏腰包8.5万元,为白集村扩建了广场舞台和牌坊。此外,和村干部多方筹集资金,兴建了综合性文化广场,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和健身器材;搭建了老百姓大舞台,每当夜幕降临,乡亲们载歌载舞,尽享其乐。     西张庄自然村主要耕地集中在村南2.5公里以外,田间道路为土路,每逢阴雨天气人车难行,群众对此颇有怨言。在黄玉中和县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西张庄自然村及其周边的780亩农田被规划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去年9月,一条长1780米、宽4米的水泥路修通了,“闹心路”变成了“民心路”。     在打造“美丽大花园幸福新沈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黄玉中自筹资金,将原来的“百善寺”高标准打造为“百善园”,包含百善亭、百善廊、百善湖、百善厅、百善书屋、百善广场、村史馆,让村民们在娱乐中接受经典教育和文化熏陶。     “俺村的变化真大啊,新建的百善园真美,乡亲们每天在这里学习、聊天,可开心了!”正在百善园游玩的村民郭秀梅说。     为管住自己的“手”和“嘴”,黄玉中对自己“约法三章”:群众请吃不到场、大小便宜不贪占、好处不伸手。村里积极推行“阳光政务”,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账”,还自己一个“清白身”,实现了33年群众“零上访、零投诉、零纠纷”的“三零”目标。     白集村先后获得周口市“文明村镇”、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先进村等荣誉称号。黄玉中先后被授予沈丘县首届“十大最美退伍军人”“周口好人”、周口市第五届“周口十大感动人物”、周口市乡村好党员、河南省学雷锋岗位标兵。

    [更多详情]
  • 07 2023-03

    一个育苗基地供应3000亩烟田

        3月1日,在宝丰县闹店镇洪寺营烟叶育苗基地,一台智能装盘播种机正在高效工作,工人们分工协作,装填基质、精细播种、漂盘入池……有条不紊。     苗好一半收,抓好育苗工作是烟叶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连日来,闹店镇抢抓时令,安排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专业化育苗。     “我们在农历二月初十前后播种,整个育苗期55天左右,五一前后进行大田移栽。”洪寺营育苗基地负责人杨鹏磊说。     据了解,该育苗基地成立于2015年,占地20余亩,建有4个连体棚、32个育苗标准池,可培育烟苗约2万盘380万株,可供移栽烟田3000亩,保证全镇烟苗供应。     为提升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收入,近年来,闹店镇选择烟农集中度高、配套设施较好、有发展潜力的洪寺营、周营、范营、洼李、后李等10个村作为核心烟区,推进连片规模种植,同时成立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烟草部门、镇农业服务中心为烟农提供技术培训、业务指导、物资储备、育苗供应及烟叶收购等服务。

    [更多详情]
  • 07 2023-03

    漂浮育壮苗控制温湿管好光肥(烟叶育苗正当时)

        漂浮育苗的壮苗标准是:苗龄约65天,单株叶数7~8片,茎高8~15厘米(部分产区以8~10厘米为宜),茎围2~2.5厘米;烟苗清秀、无病、无毒,叶色绿,叶片稍厚,根系发达,茎秆柔韧性好,绕指不断,烟苗群体均匀整齐;小苗膜下移栽和井窖式移栽用苗叶龄5~6叶,茎高5~8厘米。     为确保烟苗整齐度良好,移栽后群体生长发育一致,育苗过程中以下几点关键技术需要注意。     水分宜先少后多     播种后到烟苗大十字期由于气温较低,一般水深以保持在5~10厘米为宜。烟苗生长进入大十字期后,气温逐渐升高,水分蒸发加大,水深宜保持在10~15厘米,使育苗盘与池埂齐平或略高于池埂。如发现水变混浊、发臭,应及时换水,营养池水面要盖严、不漏光,以防藻类滋生。     分次施肥保营养     漂浮苗一般施肥2~3次,施肥浓度(营养液中的氮素浓度)在50~150毫克/千克。小十字期以前施一次专用肥料,施肥浓度以50~100毫克/千克为宜;到小十字期后进行第二次施肥;在第二次剪叶时第三次施肥。温度较高的烟区第二次、第三次施肥浓度以100~150毫克/千克为宜,温度较低的烟区第二次、第三次施肥浓度可高些,以150~250毫克/千克为宜。需注意的是,在移栽前15天左右应停止施肥,通过断肥、断水达到锻苗的目的。施肥时不能把肥料溶液从苗盘上方加入,应先将肥料溶于水桶中,然后沿苗池均匀倒入水池内。     开关门窗调湿度     从播种到齐苗,育苗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小十字期,育苗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5%左右,大十字期以后育苗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当棚内相对湿度偏小时,延长密闭棚膜的时间,减少通风次数;当湿度偏大时,打开门窗通风排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通风次数或延长通风时间,使烟苗始终在比较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生长,增强烟苗的抗逆性。     揭盖遮阳网调光照     从播种到大十字期,在育苗棚膜上覆盖一层遮阳网,可以防止阳光直射,导致棚内温度过高而伤苗。从播种至出苗,全天覆盖一层遮阳网;出苗后,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覆盖遮阳网;其他时间揭去遮阳网,以免光照不足,导致幼苗生长不良;烟苗进入大十字期以后,除去遮阳网覆盖。     揭严盖格遮消阳毒网防调病光害照     剪叶是漂浮育苗中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为保证培育无病壮苗,应严格消毒剪叶器械。可采用30%漂白粉,手工或弹力剪叶,每剪一盘消毒一次,电动剪叶器剪叶,每剪10盘或一池烟苗消毒一次,将病害传播控制在最低限度。剪叶操作前,操作人员应用肥皂水洗手消毒。     育苗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干穴】     防止干穴,一是装盘时控制好基质水分,二是装盘时压实各孔穴内的基质,三是现装盘、现播种、现漂盘。     【螺旋根】     产生螺旋根的主要原因是播种过浅或基质装填时过于压实。防除方法:一是装填基质时做到松紧适宜,以用手指轻压不再下落为度;二是播种深度不超过0.5厘米,以基质覆盖后隐约可见种子为宜。     【青苔】     育苗盘出现青苔的原因主要有:育苗盘清洗不干净、磷肥施用过量、育苗池尺寸与育苗盘不匹配、棚内弱光高湿、育苗盘表面基质过厚等。解决办法:一是使用旧苗盘时要清洗干净并严格消毒;二是严格控制磷肥用量,将氮磷比例控制在1∶0.5;三是育苗池长、宽与育苗盘尺寸相匹配,孔隙不超过2厘米;四是阴雨天和晴天早晚要拉开遮阳网,打开两侧棚膜,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五是播种覆盖后,使每个孔穴的上口缘露出。     【霉菌】     当育苗基质湿度过大时,会引起霉菌滋生。解决办法:一是增加育苗棚的通风次数,二是用600倍的50%多菌灵于下午喷施。     【冻害】     如育苗期间遭遇寒流,温度突然下降到烟苗当时所生长发育阶段的下限温度时,会造成烟苗发生冷害。防冷害要在有强降温天气出现前预防,主要措施:一是利用水具有热容量大的特点,把漂浮池的水加满到10厘米以上,以缓冲低温影响;二是在小棚表面加盖草席等保温材料;三是在育苗棚四周点小火堆增温。     【药害】     用药不当容易引起烟苗叶片出现灼伤、畸形等症状。避免药害,一是正确使用药剂,掌握好施药浓度、施药时间;二是在施药前将喷雾器清洗干净,特别是施用过除草剂、消毒剂的喷雾器一定要认真彻底清洗。

    [更多详情]
  • 07 2023-03

    “阳光存折”储蓄幸福生活

         3月3日,走进封丘县赵岗镇王湾村,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犹如铠甲镶嵌在碧绿的田野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近年来,赵岗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建设光伏项目,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民致富增“光”添彩。     据悉,赵岗镇目前共建成光伏发电站7座,覆盖王湾等6个脱贫村,发电总容量约为772千瓦。在收益分配上,资金主要用于发放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和村内公益事业的发展。2022年全镇光伏发电累计收益21万元,惠及120余户脱贫户及监测户,为困难群众送上了一张张“阳光存折”。

    [更多详情]
  • 07 2023-03

    辛夷花开醉游人

        3月4日,在鲁山县团城乡牛王庙村的山坡上、河道边、村落旁,一株株辛夷树上开出了粉里透白的辛夷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拍照打卡。当日,团城乡第一届辛夷花节在此开幕。     “去年冬天,我一个人采摘了700多斤辛夷花蕾,卖了8000多块钱。现在乡里办起辛夷花节,吸引游客到我们这里来玩,等于又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门道。”牛王庙村63岁村民武国现说。     辛夷又名迎春玉兰,其花蕾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同时也是优质食品调味料,从辛夷花蕾中提取的精油还是高级护肤品原料,市场需求量巨大,价格连年看涨。而在鲁山县的团城、四棵树、熊背等乡镇的深山里,分布着众多的野生辛夷树,其中团城乡花园沟村境内的辛夷树王已生长上千年,如今仍枝繁花茂,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更多详情]
  • 07 2023-03

    羊肚菌撑起致富伞

         3月2日,淅川县荆紫关镇药王庙村羊肚菌产业基地,平整湿润的菌棚里,小伞般的羊肚菌破土而出,长势喜人。     荆紫关镇位于丹江湖畔,气候湿润、土地平整、水源丰富,非常适合羊肚菌发展。2021年8月,荆紫关镇人大主席郭晓峰带领药王庙村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到四川省达州市参观考察,广泛了解羊肚菌的发展前景。回到村里后,他们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统一意见后把全村3370亩土地连片流转给南阳润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2021年10月开始,该公司先后投资1.4亿元,建大棚、平土地、上设备、点菌种,一个新兴产业就此成型。通过科学管理,去年实现亩产鲜羊肚菌500公斤以上,亩均效益2.4万元。     正在大棚里为羊肚菌浇水除草的村民程美娟高兴地说:“自从村里有了羊肚菌基地后,我天天来这里上班,不但学了技术,而且每月还能挣2000多元,加上自家种的羊肚菌,我们全家4口年人均收入5万元,羊肚菌真正为我们撑开了致富伞。”(王剑刘文涛)

    [更多详情]
  • 07 2023-03

    劳模带货促消费

        “欢迎大家来到修武县劳模直播间。周五下午,我们相聚在直播间,聆听劳模背后的故事,选购劳模带来的家乡好物……”2月24日下午,在修武县总工会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工会促消费·劳模在行动”劳模专场直播活动中,该县2名劳模代表变身“带货”主播,讲述劳模故事,宣传特色农产品,用实际行动助力全县“促消费稳增长实现首季开门红”专项活动。     参加此次直播的是市级劳模李国顺和县级劳模闫亮,他们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讲述各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同时,他们还围绕修武特产五里源“丑鸭松花蛋”的历史文化、制作工艺、产品特色、市场前景等进行了精彩直播。直播期间,点赞关注量达2万人次。     为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服务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助推本地优质传统农产品走得更远,修武县总工会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将陆续组织省、市、县20余名劳模代表做客直播间,通过直播介绍、限时抢购等环节讲述劳模故事,推广农副特优产品,共同探讨如何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增强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更多详情]
  • 07 2023-03

    南召 退役军人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我是一名退伍老兵,要牢记军队光荣传统,赓续传承雷锋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奉献一片爱心,照亮一个群体,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3月5日,南召县郭生芳爱心团队队长王邦深有感触地说。     中华慈善楷模——最美义工南召县郭生芳爱心团队成立于2021年8月份,在队长王邦带领下,全县300名义工主动加入学雷锋爱心志愿团队,足迹遍布全县所有的山村,赡养、照顾70岁以上老人,扶持重疾、伤残等特殊家庭,资助家庭困难的大中小学生……     王邦只是南召县退役军人群体践行雷锋精神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南召县立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营造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组织全县退役军人持续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吸纳发展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者700余人,一大批退役军人成为践行文明新风、主动担当奉献、促进社会稳定的生力军和先锋团。目前,全县700多名学雷锋志愿者中的500多名党员全部纳入各级志愿服务党组织,其中68名退役军人直接通过志愿服务党组织入党。     在南召县,无论是城区街道,还是社区乡村,经常能看到退役军人做好事的身影。像郭生芳爱心团队这样的学雷锋爱心志愿团队共有37个,每一个团队都凝聚着一群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退役军人,实现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由单兵作战、零星参与到组织化、体系化的转变。     南召县共有退役军人1.4万人,其中中共党员4558人。2017年南召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成立之初,便成立了以原广州军区学雷锋标兵、参战老兵、拥军模范为骨干,吸纳全县广大退役军人和拥军企业家参加组建“雷锋之家”,依托“雷锋之家”又成立了南召县退役军人学雷锋服务大队,15个乡镇和31个县直单位同步成立了学雷锋中队,开展公益服务、走访慰问、帮扶解困活动,教育引导全县退役军人弘扬践行雷锋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     退伍老兵李德元曾是原广州军区的学雷锋标兵。退伍后一直秉承部队优良传统坚持不懈做好事。南召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雷锋之家”成立后,组织上任命他为“雷锋之家”会长,协调退伍老兵参加学雷锋活动。5年来,全县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者发展到700余人,累计开展送爱心、送温暖、送健康、送技术、送岗位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次,参与疫情防控、森林防火、抢险救灾、应急救援活动300余场次,     南召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陆瑶介绍:“我们把15个乡镇和县直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中队进行了调整优化,统一了队旗、队服、队标,同时吸纳蓝天救援队、郭生芳爱心团队、神鹰救援队等社会力量参与,分别成立了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中队,形成了乡镇、县直单位和社会力量‘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工作体系,通过开展退役军人‘五星’评选、志愿服务活动积分管理、主题党日活动等,擦亮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