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2 2023-10

    前移监督阵地 助力秸秆禁烧

        “你们乡秸秆禁烧网格化责任明确了吗?督查方案、应急预案是否制订?”10月8日,在淮滨县王家岗乡秸秆禁烧值班点,该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向正在督查的乡纪委工作人员询问道。     为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淮滨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监督执纪问责职能,紧盯秸秆禁烧工作,压实各村党员干部和网格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吹响2023年“三秋”生产与秸秆禁烧“集结号”。     在该县纪委监委统一部署下,全县各乡镇成立秸秆禁烧工作专项督导组,深入田间地头,对各村秸秆禁烧宣传氛围、应急预案制订、网格化管理、人员值班值守以及灭火设施配备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夯实属地责任,克服麻痹和松懈思想,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点并通知处置,护航全乡秸秆禁烧工作扎实开展。

    [更多详情]
  • 12 2023-10

    巡察唤醒“休眠”保证金

        “投标保证金已退到账户了,感谢你们的提醒和帮助。”近日,负责北汝河(平顶山汝州市段)防洪治理工程可研至初设阶段勘察设计项目的杨经理专门打电话向巡察组表达谢意。这笔保证金的退还,源于近期开展的一轮常规巡察。     在八届汝州市委第四轮常规巡察中,负责巡察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市委第四巡察组同志发现,在接收企业投标保证金的账户内,有4家公司的保证金滞留。     “根据有关规定,在项目招投标活动中,投标人需要预先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巡察组工作人员介绍,保证金一般是在合同签订后5日内予以退还。然而,在对投标保证金账户清单进行梳理时,发现有部分保证金未及时退还。     了解情况后,巡察组立即将问题反馈给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经过排查,发现是企业中标后未将中标合同及时上传平台导致保证金不能自动退还。为了使这些滞留的保证金早日退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招标人,催促中标单位将中标合同上传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快速确认,4家公司的41.4万元资金被交易平台自动退还,有效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为避免问题再次发生,巡察组督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行以电子保函、信用承诺等方式替代投标保证金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更多详情]
  • 12 2023-10

    全面落实帮扶责任 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为助力“三秋”生产,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持续增收,沁阳市西向镇组织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困难,对老弱病残户、外出务工无劳动力户等家庭进行针对性帮扶,确保颗粒归仓。

    [更多详情]
  • 12 2023-10

    一线历练 淬苗成才

         10月8日,记者从漯河市郾城区委组织部获悉,今年以来,该区鲜明树立“培训在一线开展、学员在一线实践、成果在一线运用”的培训导向,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锻造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干部队伍。     围绕一线需求,找准培训坐标。该区遵照“从一线来、到一线去”的培训理念,聚焦“1234”工作布局,紧扣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着力构建全覆盖、有重点、多形式、分层次的“1+8+N”系统化培训体系,先后培训干部300余人次。     围绕一线提能,强化实践锻炼。该区持续深化“上挂锻炼、跟班学习”制度,选派素质高、潜力大的中青年干部到先进地区、发达城市以及中央、省直、市直机关对口岗位,进行为期3~6个月的跟班学习,切实推动干部掌握前沿政策、了解最新信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管理理念。     围绕一线运用,抓实成果转化。该区注重推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组织学员到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全区发展建言献策。召开学习成果转化座谈会,引导和激励学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工作的科学思路和有效举措,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推动形成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的良好氛围。

    [更多详情]
  • 12 2023-10

    匠心坚守让醋香飘向四方

         10月7日,循着缕缕醋香,走进宝丰县李庄乡“米醋一条街”,道路两旁林立着冯异醋业、白雀醋厂、马家祖传小米醋、德盛堂等酿醋商家,前来买醋的人不少。在这里,有一群坚持传统土法酿醋的“守艺人”,他们致力于将传统土法酿醋技艺传承下去,让米醋成为李庄乡特色产业的一张名片。     “酿醋工艺复杂,有学不完的学问,一个步骤没做好,整缸醋就坏了!”说起酿醋,59岁的翟东村翟集自然村阳柳米醋负责人谢松安打开了话匣子,“俺们翟集自古就有酿造米醋的习俗,清明取水,端午制曲,夏至酿醋,大伏封缸,三年陈酿。用祖辈传下的手艺酿醋,不仅要经过蒸料、糖化、酒化、固态醋酸人工翻醅、人为变温发酵、封盐镇缸、固态陈放、淋滤、灭菌、成品入罐等12道大工序,更讲究手艺人对酿醋经验的把控,酿出的醋才能久储不坏、醇厚甘酸。”     谢松安从1996年开始跟随老一辈人学习传统土法酿醋技艺,2011年开办了翟集阳柳米醋作坊。     谢松安的门店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醋缸和各种装醋的瓶子,作坊内放着200余个醋醅缸。“一年能酿制45吨小米醋,年产值40万元。手艺,一个人是做不完的,老师傅普遍年龄大了,难免体力不支,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把传统土法酿醋技艺传承下去。”谢松安说,如今他的女婿李修平已熟练掌握了酿醋技艺。     作为传统土法酿醋手艺人,谢松安有着一份责任心和使命感,作坊把村里的酿醋手艺人、闲散劳动力聚集起来,传承传统土法酿醋技艺的同时,带动了10余人就业。     “村党支部鼓励引导本村及周边村群众种植小米、豌豆等原料作物,整合醋业资源,充分发挥技术、信息、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的优势,壮大米醋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翟东村党支部书记谢学本说。     以“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冯异醋业为龙头企业,利用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销售平台,打造独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产业,翟集米醋已成为带动翟东村、翟西村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为进一步做强翟集米醋产业,李庄乡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扎实推进“五星工坊”建设,专门成立了醋业协会,以冯异醋业、翟集醋业为主导,建设中原米醋非遗体验中心,使翟集米醋文化在传承中发展,不断焕发新活力。如今,翟集自然村有大小醋酿企业、作坊112家,米醋年产量约5500吨,年产值6500万元,通过线上线下途径销往国内外,已初步形成集原料、生产、销售、研学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新业态。     “最好的保护是用起来,最好的传承在生活中,最好的弘扬就在体验上。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发展‘非遗+旅游’模式,让传统土法酿造技艺‘走出去’‘活起来’,延长米醋产业化链条,做大做强米醋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李庄乡党委书记冯宇航说。

    [更多详情]
  • 12 2023-10

    蔬菜种植拓宽村民致富路

         10月8日,记者走进柘城县胡襄镇胡芹村看到,联排的大棚、嫩绿的蔬菜、郁葱的作物,成为村庄一道亮丽的风景。     近年来,胡芹村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走上了一条以胡芹种植为主、应季蔬菜种植为辅的生态致富路,点亮了“产业兴旺星”。     胡芹村历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特别是种出的胡芹品质好、销路广、效益高。根据这种情况,该村党支部以“党支部带头、群众参与”的形式成立了胡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     合作社成立后,村民变成了股民,资源变成了资金,村民种植蔬菜热情更加高涨。村“两委”积极为蔬菜种植寻求农技指导,不断外出联系客户,还通过互联网向外界推广,“胡芹村”的品牌越叫越响,所产蔬菜也供销两旺。     走进村民张海瑞的芹菜大棚,他兴奋地和记者算起了收入账:“一个大棚年产量稳定在5000多公斤,经济效益在三四万元。”     合作社的成立推动了蔬菜种植和销售,也带动了本村的土地流转。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流转土地360多亩。今年,村民张吉静承包了10个大棚,种植花菜、白菜等经济作物,效益进一步提高。     “我这大棚,稍微小一点的年产量几千斤,稍微大一点的年产量万把斤。每一季能净赚两三万元。”张吉静高兴地说。     今年70岁的村民刘全杰,以每亩地1000元的租金,将自家的5亩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刘全杰说:“我的几亩地流转出去了,除了拿一份租金外,还能在这里干活挣工资,一天能挣50多元呢。”     蔬菜种植步入发展“快车道”后,胡芹村村民积极通过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入股后的农户,将从合作社定期拿到分红。目前,该村有入股分红意向群众达30多户。

    [更多详情]
  • 12 2023-10

    “旅游小镇”催生美丽经济

         “看许沟小镇,听白蛇传说,吃龙岗火锅,住山间民宿……淇滨的乡村美不胜收。”10月5日,浙江游客李响对在鹤壁市淇滨区的旅游体验赞叹不已。     据统计,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淇滨乡村旅游游客接待规模53.1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     美好的乡村旅游体验,得益于淇滨区坚持以“乡村旅游+乡村振兴”为主线,孵化、运营了“横岭小镇”“桑园小镇”“许沟小镇”“龙岗小镇”等,使其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以“横岭小镇”为中心形成“田园+采摘”模式。以牛横岭村仙果源特色果木种植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村庄利用荒沟种植葡萄、猕猴桃、火龙果等特色种植1000余亩,努力变农产品为旅游商品、变人流量为销售量。     以“桑园小镇”为中心形成“观光+休闲”模式。以“桑园小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南山“太极图”、白龙庙冰臼、老望岩古民居等旅游示范村建设,建设滑雪场、玻璃栈道、高山漂流等娱乐项目,打造精品民宿等,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和内涵,带动周边12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30万元。     以“许沟小镇”为中心形成“文化+康养”模式。深入挖掘《诗经》、“白蛇传”故事等特色文化资源,开发金山淇河文化旅游区,建设许沟中医药基地、贯中草堂等,植入实景演艺、药膳美食等元素,实现了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     以“龙岗小镇”为中心形成“数字乡村+体验研学”模式。建设儿童欢乐世界、无动力乐园等旅游体验项目,年增加游客5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逾1000万元,直接带动岗坡村及周边村民1000余人就业。同时,将数字乡村融入“龙岗小镇”产业发展,建设红薯育苗体验、塚儿章农耕研学等项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研学。

    [更多详情]
  • 12 2023-10

    鲁山县 和美乡村入画来

        “家里山美、水美、风景美,吃喝不缺,饭后到游园遛个弯可得劲了,我哪里也不去。”10月5日,在郑州上班的徐海生,回到鲁山县尧山镇马公店村老家,想把劳累了大半辈子的父母接到城市生活,没想到老人却回绝了。     离开脏乱差的农村,跟儿子去大城市生活,曾是老两口的愿望。如今,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的居住、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每天与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相伴,老人的愿望已悄然发生了改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鲁山县立足当地自然禀赋,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载体,以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和景观提升为重点,着力打造“庭院美、田园美、村庄美、生态美”的乡村风景线,由“一时美”“一处美”向“时时美”“处处美”的转变正在实现。     鲁山县西北南三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向东部平原延伸,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域面积的70%,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该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了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极富特色的现代农业,着力建设了一批示范乡镇,打造了一批精品村庄,在探索协调发展的征程中展示出喜人的前景。     尧山镇作为河南省首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拥有3A级以上景区12个,文旅产业从业人员上万人,建立旅游企业与村庄、居民的利益联结“双绑机制”,倡导50余家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带动村集体及广大群众多形式持续增收,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产业延链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鲁山县生态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董周乡五里岭酥梨种植面积5.6万亩,年产值3亿多元。辛集乡葡萄种植面积1万余亩,年产鲜果2.5万吨,年产值超亿元。瓦屋镇香菇种植量2.63亿袋,年产量18万吨,年产值14亿元以上,带动就业4.6万余人。库区乡蓝莓种植面积6000余亩、熊背乡血桃种植面积1万亩……这些特色产业,已成为当地县域经济和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同时,鲁山县多措并举促进国家级地方优质品种“尧山白山羊”种群健康发展,品种的不断改良、效益的不断提高,使养殖户逐步增多。目前,该县“尧山白山羊”存栏量已达15万余只,养殖户900余户,年经济效益3亿多元。“尧山白山羊”正成为山区群众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此外,该县还持续抓好优质小麦、玉米、蔬菜、蛋禽、生猪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壮大产业集群,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秋日艳阳,辉映着蓝天白云。放眼望去,鲁山青山叠翠,溪流清澈,游客如云;特色产业如火如荼、富民产业落地生根、“和美乡村”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如今的鲁山乡村正呈新风拂面之势,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多彩画卷正次第展开。

    [更多详情]
  • 12 2023-10

    延津县 启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

        近日,延津县严格落实“马上办理、马路办公”工作机制,积极响应2023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要求,聚焦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即享”经办模式精准发力。该县主动作为,精准锁定应享对象;强化宣传,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数字赋能,助推政策加快落实,提高全县工作效率,加快释放政策红利,助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更多详情]
  • 12 2023-10

    织牢安全生产“防护网”

       近日,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祝楼乡全面排查整治乡域内各行业领域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该乡采取“分管领导+包村干部+村委安全员”的模式,广泛宣传,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排查园区企业及“九小”场所。下一步,祝楼乡将持续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认真践行“二马”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筑牢安全防线。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