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7 2023-02

    二道沟村的幸福年

        “大过年的,可不兴睡懒觉啊!”兔年大年初一,宜阳县赵保镇二道沟村党支部书记陈纪斌早早起来,一边备好茶水饮料,一边和家人在院子里烧着炉子,迎接前来拜年的亲戚朋友。     “算算时间,进武从上海回来已经有七八年了。你说,村子的变化大不大?”陈纪斌是地道的本地人,儿子陈进武却是在上海闯荡历练过、带着资金技术返乡的创业者。在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二道沟村两任第一书记李占敏、孔德辉的帮助下,陈进武风风火火搞起了艾草种植加工产业,还开了艾灸博物馆,名声打出了洛阳市。     “村子变化大,全靠咱们人心齐!感情深,住农村。别的不说,我就喜欢咱村的气氛。”来串门的是村里的“好媳妇”王利霞,自从被镇里评为“好媳妇”、登上了乡村光荣榜,本就热心的她更是家里家外一把抓。村里老人多,行动不便,她主动帮着办理社保等手续,想尽办法减少老人们跑腿的次数,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     王利霞打开了话匣子,旁边唠嗑的乡亲也纷纷插嘴。“咱村风气好,年前受表彰的书庆、红军、国圈……那可都是能人呀!”举办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是二道沟村的传统,意在鼓励全村干部群众学先进、争先进。     大家口中的芦国圈是村里“恢复性发展”烟叶产业的带头人,为了给即将步入大学的儿子攒学费,他年前主动找到现任的驻村第一书记梁韬咨询种烟的事情。“烟草公司每年都要集中进行土壤肥力检测,针对不同前茬、品种、土壤肥力等定制施肥方案,派专人为烟农统一育苗,发放烟苗、肥料补贴,定期派技术员到田间地头或通过召开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技术指导。更重要的是,现在烟叶收购价格很好,种烟算是赶上好形势了。先种20亩,我给大家打个样。”芦国圈干脆地表态道。     有了“好媳妇”,咋能没有“好丈夫”。村民李现的妻子因病不能自理,李现不离不弃,守护在妻子身边。为了撑起这个家,他上午把妻子安置好,下午外出放羊,风雨无阻。     “也得夸夸人家朝阳,核酸检测那么多回,人家哪一次不是忙前忙后?”去年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候,村医李朝阳成了大家的主心骨,不论是集中核酸检测,还是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入户检测、返乡人员的疫情管理,都有他的身影,可他从来没有一声抱怨。     给村里出力,青年人也不甘落后。每当村里工作需要帮手,大学生志愿者孙亚琼、孙佳文、孙亚柠等人就都站了出来。去年三伏天,村里要对全村400多户村民的房屋状况建档立卡,他们不言苦、不言累,冒着39℃的高温,整理建立了完善的村级档案。     “都给梁书记他们拜过年了没有?咱们可不能忘记人家对咱的帮助。”陈纪斌问大伙儿。“早就打过电话了,他还给我们拜年呢……”村民孙银说,“自己不种地,不但收入没减少,还有额外分红,我活了70多岁,这样的待遇可是第一次享受。党的富民政策好,开心啊!”     近年来,洛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对口帮扶二道沟村,三任驻村第一书记带产业、带队伍、带人才,帮助村里初步形成了适宜本地发展的艾草加工业、林果业、畜牧养殖业以及烟草种植业等4个主导产业。二道沟村越变越好,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

    [更多详情]
  • 07 2023-02

    库卫卫的北漂回“襄”创业记

        “咱家的小店已经开10多年了,没想到有一天能像城里的商店一样高大上!”1月26日,襄城县库庄乡便利店老板库卫卫指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对前来指导的终端经理说道。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掀起了外出打工潮。库卫卫两口子也不例外,随着这波浪潮成了北漂一族。     “我们两口子到北京之后发现,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生活环境,都比老家好太多,当时就下定决心,留在北京。”库卫卫回忆道,在北京打工的那段时间攒下了些钱,但也始终牵挂着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后来由于老人生病,两口子只得回到老家。     因为照顾老人孩子的时间碎片化,需要较为自由的工作环境,库卫卫两口子打算加入卷烟零售行业。2009年,夫妻二人的小店正式开业。由于经验不足,小店经营状况始终没有较大提升。     近年来,许昌市烟草公司大力推进农网终端建设。襄城县烟草分公司立足辖区实际,将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乡村振兴和农网终端建设深度结合,着力建设打造一批配合程度高、经营能力强、影响范围广的农网终端客户,从而带动整体农网客户经营提质升级,进一步满足农村店铺周边居民购物需求。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库卫卫说,他们积极与客户经理和终端经理联系,提出想要提质升级的想法和诉求,也表达了较高的配合意愿。     襄城县烟草分公司终端经理韩晓玉对库卫卫的小店进行走访了解,并将调查情况上报。经过综合考量,库卫卫被确定为农网终端建设提升的首批客户。     很快,库卫卫的小店不仅在装修、布局和商品陈列上有了极大改观,经营情况也好转很多。“烟草公司还免费帮忙安装了金叶客扫码系统,每一笔销售信息都清清楚楚,日常经营再也不是一笔糊涂账!”库卫卫眉飞色舞地说,“在终端经理的指导帮助下,我还学会了系统中的会员管理功能,给经常来消费的顾客建档,将他们拉入微信群,定期开展会员活动,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更多详情]
  • 07 2023-02

    扩种 修路 建新烤房

        新春的卢氏,暖阳高照,处处张灯结彩,欢声笑语。一年难得赋闲的烟农们聚在一起说说虎年的收获,聊聊兔年的心愿,传递的是满满的信心和十足的干劲。     “我去年种烟66亩,卖烟收入近40万元。有这么好的收成,关键在一个‘早’字,早整地、早盖膜、早移栽、早烘烤,避开了采烤季的雹灾、霜灾。这一成功做法今年我要保持,争取继续有一个好收成。”官道口镇石大山村烟农张随超说起今年的生产,底气十足。     “我年前新开40亩烟田,今年种植面积扩大到了60亩。希望今年种烟收入二三十万元,赞助闺女在县城买套商品房。”沙河乡周家村烟农赵润生说,“种烟多了,烤房不够用,计划再修两座新烤房。”     “去年我有40多亩烟地不通路,烟叶采烤关键期多雨,车进不了地,耽误了采烤,损失不小。”沙河乡三角村烟农夏茂森说起去年10月10日的那次霜冻为害,满是惋惜,“今年我准备花钱把往烟田的道路打通,保证不论刮风下雨都不耽搁事。”     “去年我种烟113亩,卖烟收入52万元,除去各项开支净赚20万元。”沙河乡“新农人”张罗钢能干事、会干事,说起这些年返乡种烟的经历神采飞扬,“规模种烟,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也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去年光雇工就花去了20万元。这些年我种烟稳赚不赔,除了栽期得当、科学施肥、品种优良外,还有两条成功的经验,一条是应用烟田滴灌技术,另一条是把卖烟收益与雇工工资挂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新的一年,我准备把种植面积扩大到260亩,争取种烟收益过百万元。预留烟田目前已全部深翻,部分已起了垄。”     “烟叶种植是一项富民强县的好产业,村里十几户人家和我一样通过种烟稳定脱贫。”官坡镇大块村烟农黄金虎是年轻的职业烟农,对种烟致富深信不疑。     “目前村里有烟叶、连翘、养殖三项主导产业,烟叶作为新的产业项目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不可或缺,眼下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横涧乡下柳村第一书记张继伟说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打算时成竹在胸,“烟草部门在我们村建立了500亩产业示范园,新建了20座电烤房,乡里配套了提灌站、机耕路,村里成立了烟叶种植合作社,产业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我们计划把示范园向邻村延伸,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村民收入。”

    [更多详情]
  • 07 2023-02

    金融助力“养牛倌”走上致富路

        提起新蔡县农商银行,当地“养牛倌”薛杰直竖大拇指,在他养牛这几年时间里,他得到了该行的大力支持,养牛规模逐年扩大,成了远近闻名的“牛人”。     近年来,新蔡县农商银行根据县域内农业结构特点,推出“农担贷”等助农产品,已累计发放信贷资金9269.3万元,为农户贴息101.3万元,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难题。作为服务新蔡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该行及时了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掌握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和资金需求,充分发挥灵活的机制优势,因策而变,不断调整布局、优化措施、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

    [更多详情]
  • 07 2023-02

    农资检查护航春耕备播

         “现在网购农资放心了,这得感谢检察官们!”1月27日,新年刚过,唐河县毕店镇乡村已经呈现一幅热气腾腾的春耕备播画面,在集镇一家惠农超市里,正在购买农资的村民张有生对回访的检察官说。     2022年10月初,唐河县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该县某些快递网点虽然能够严格落实实名收寄制度,但开箱验视基本在发货环节实施,一些假冒伪劣农资经过网购等方式进入乡村及城乡接合部等地的基层农资经营企业、门店,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安全活动和寄递行业安全管理。     该院针对发现的管理漏洞,及时向邮政、交通运输、物流、快递网点等部门制发《检察建议书》,建议物流点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坚决落实公司基地安全制度、加强员工职业素养培训、完善各项收发货登记区分制度、建立寄递安全制度落实奖惩机制。     该县相关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迅速制定整改措施。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登记物流寄递企业130余家次,共签订安全责任书100余份,整改安全隐患22处。

    [更多详情]
  • 07 2023-02

    90个公办中小学校建项目完工

        “我们的校建项目包含南大门、道路及教学楼前广场的提升改造,于2022年7月完工,现已投入使用。”2月1日,襄城县库庄初级中学校长苏东垒告诉记者,该项目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学生离返校交通拥堵的现象,消除了安全隐患,也为库庄初级中学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襄城县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增强教育核心竞争力。2022年,襄城县投资4631.7万元,对71所公办中小学(含32所寄宿制中小学)的教学楼、宿舍楼、餐厅、广场、运动场、围墙等进行维修、加固、改造,持续改善提升公办中小学办学条件,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目前,该民生实事涉及的71所学校90个校建项目已全部完工,2023年春季开学即可全部投入使用。

    [更多详情]
  • 07 2023-02

    千年书会人气旺

        2月3日,正月十三。一大早,许昌市建安区苏桥镇杜寨村热闹起来,山东、安徽及我省开封、商丘、周口等地200多名艺人齐聚杜寨书会打起简板、拉起琴弦,说书竞艺。     “龙凤车辇出昭阳,皇罗伞下照着大宋王,赵太祖他只把江山来创……”书会现场,来自开封的艺人赵海彬打着简板、拉着弦子,时而击鼓,用沧桑浑厚的声音,将现场观众带回到遥远的《杨家将》抗辽战场。     杜寨书会始于汉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会,也是与马街书会、山东胡集书会齐名的“北方三大书会”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来自省内外的民间说唱艺人相聚杜寨村,在麦地中、高岗处、低洼里,以天作幕,以地为台,打起简板,拉起琴弦,说书竞艺,期待写书人前来写书。周围百里村民也身着彩妆,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赶来听书赶会。     “好、好……”看着观众阵阵喝彩,跟爷爷一起前来参加表演的兰考县考城镇16岁的韩雨鑫说,她从6岁就跟着爷爷学曲艺,非常喜欢,一定要把这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过去3年,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杜寨书会采取网络形式举办,邀请全国各地的艺人居家献艺,所有节目网上征集,筛选出的节目在建安区“云上建安”手机客户端播出,艺人们通过网络平台一展风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没有断。     “我今年80岁了,从小就跟着爷爷管理书会,1951年开始学唱。虽然我唱不动了,但我可以编书,继续做好文化传承。”从小一直为杜寨书会服务的杜寨书会非遗传承人杜留臣表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杜寨村建起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杜寨书会文化艺术馆,同时做好后继人才的培养和挖掘,来展示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留下宝贵的乡愁记忆。

    [更多详情]
  • 07 2023-02

    惠济区花园口镇 技能培训助农就业

        “汤圆的馅料有多种选择,除了黑芝麻、花生、枣泥等常规原料,还可以根据口味和需求添加其他原料。比如家里有小孩,就可以添加有助消化的山楂。”培训老师边操作边讲解。2月4日,按照2023年培训计划,郑州市惠济区花园口镇农民技能培训学校新春开班。     当天,该培训学校同时开设了汤圆制作和插花艺术两个班。参加培训的大庙村村民王丽边听边用手机拍摄,她说:“年龄大,记性差,我录下来准备回家反复学习。最近我一直在学习面点制作,掌握一门技术对就业创业很有帮助,班里的好几个同学都去创业了。”     八堡村村民袁志东参加完电工培训拿到证后,在郑州一家企业从事安装光伏板的工作,月薪达8000多元。     据悉,2022年以来,花园口镇农民技能培训学校先后开展为期四个月的电工、中西式面点等免费专业技能培训课程,累计有350余名学员结业持证上岗,110名学员顺利就业。

    [更多详情]
  • 07 2023-02

    湛河区 农民家门口乐享健身福利

        扭扭腰、拉拉杠、甩甩腿……1月31日,在平顶山市湛河区姚孟街道姚孟村健身广场上,健身、休闲的村民不少。     不仅是姚孟村,在湛河区68个行政村,不管是悠闲的老人,还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在享受着家门口的“健身空间”带来的健康与幸福。     近年来,湛河区多方筹资500余万元在各行政村安装健身器材,各行政村依据自身条件修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设施,实现健身场地设施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打造“15分钟健身圈”。同时,针对小游园管理,各行政村也因地制宜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实现了小游园管理和维护常态化。     据悉,为促进社会体育蓬勃开展,湛河区先后成立了湛河区体育总会、湛河区老年人体育协会、湛河区健身气功协会。建立太极拳等各类健身站点111个,其中农村站点有54个。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1645人,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助力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健身服务,引领全民健身新风尚。

    [更多详情]
  • 07 2023-02

    村里有了停车位

        因设立“土地驿站”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而远近闻名的濮阳县鲁河镇新村村,在这个兔年春节出了件新鲜事儿:村里的街道也划上了停车位!     2月3日下午,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新村村的屋舍街道,村四周河道里的水格外清澈,村里街道横平竖直,约十米宽的主街道两旁有用白标线划的上百个停车位。     “村里也需要划停车位吗?”看到记者满脸疑惑,村党支部书记郝兆德微微一笑:“现在村里有120户人家,光小汽车就有130来辆,划上停车位能规范往来车辆停车秩序,也能改善村容村貌。兔年春节前,我们就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部分资金,规划标出和城里一样的上百个标准停车位。新年就要有个新气象,为新征程攒足劲儿。”     以前,新村村的村容村貌落后,道路规划凌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但这些年,鲁河镇对47个村的村容村貌进行了整体提升,新村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新村村依托“土地驿站”,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年集体经济收入接近20万元。今日的新村村因为集体家底厚了,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街道宽,路面平,路灯亮,村部漂亮,还建起了村文化广场,安装了各类健身器材,村民的幸福指数持续上升。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