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1 2023-01

    生态园迎来发展新天地

        新年伊始,汝南县常兴镇曾庄村建兴水产生态养殖场里机声隆隆,挖掘机、推土机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忙着清淤、起梗、平整、晒塘、消毒,一派热火朝天的冬“耕”场景。“得益于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生态园迎来了发展新天地!”1月7日,正在驾驶推土机作业的养殖场负责人周建林高兴地说。     周建林的水产生态养殖场兴建于2010年,从原来15亩水面发展到现在300亩,从单一养殖鳝鱼发展到养殖泥鳅、南美对虾以及莲鱼共养的生态园,走出了一条水产养殖致富路,亩效益达4万多元,带动30多户脱贫户致富。2011年7月,他注册成立建兴水产生态养殖合作社。当年10月合作社就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全国水产生态养殖示范点,被省农业农村厅命名为无公害水产养殖示范点。     “过去,生态园没有水泥路,运送生产资料和水产品全靠工人肩扛人背,十分困难。”周建林说,去年12月,镇党委、镇政府协调资金30多万元,为生态园新修300米U型水泥路和一条东西水泥路,以后进料、运产品,再也不作难了。同时,镇政府还投资10多万元,将生态园所在的杨滩村民组不足2米的水泥路进行了加宽,对沿路的环境进行了整治。     为建设规范化生态园,镇党委书记李浩、镇长邓长岭先后30多次深入生态园,将原来杂乱无章的生态园进行了科学规划,绘制了生态园立体养殖示意图,兴建了以5亩一个网格的生态养殖塘,一塘一个养殖品种。同时,沿塘水泥路边栽植了1000多棵桂花风景树。     水产生态养殖符合人们健康饮食需求,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镇党委、镇政府以周建林的养殖技术为核心,以养殖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发展水产生态养殖产业,走稻虾立体生态养殖之路。目前,村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水产养殖迎来发展新天地。     “镇党委、镇政府有支持,产业发展信心足。我的新年梦想是做强做优,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周建林坚定地说。

    [更多详情]
  • 11 2023-01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连日来,淮滨县各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建设者们正以“满弓”状态全力奋战,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豫南(淮滨)智能织造项目之吴江高新产业园EPC项目施工工地现场运输车辆来往穿梭,推土车、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快速运转,呈现出一片“大干快上”的繁忙景象。淮滨县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为奋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开门稳”“开门红”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豫南(淮滨)智能织造是淮滨县内省级重大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120.29亿元,其中吴江高新产业园EPC项目投资8.78亿元。时尚纺织产业是该县的主导产业之一,该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延伸纺织服装全产业链起到很大作用,必将为该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和更强大的潜能。     “我们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措施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流程,科学调度,工地每天有9个班组150人交叉流水作业,确保春节前完成工程建设总量的30%,投资额1.5亿元左右。”淮滨县逊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晶热情地介绍。     为了抢抓有利时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淮滨县“全要素保障、全链条跟进、全流程提速、全方位服务”,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推动干部在一线担当、问题在一线解决,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做好项目作战图、施工进展图、问题解决图、工作业绩图等“四个晾晒”,实现“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确保各个项目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为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筑牢坚实的基础。     淮滨县发改委主任符晓健表示,在项目建设中,淮滨县认真落实“日推进、周调度、周研判、月观摩、季评比”项目推进机制。开展项目建设“五比五赛”活动,即比谋划、赛规模质量;比落地、赛招引跑争;比开工、赛形象进度;比达效、赛投资入库;比服务、赛要素保障。目前,淮滨县共谋划2023年及“十四五”中期重大项目733个,总投资2507.69亿元;2022年103个省、市重点项目,71个“三个一批”项目均超额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    

    [更多详情]
  • 11 2023-01

    跨境电商产业提质增效

    近日,记者从许昌市东城区现代服务业中心获悉,截至目前,该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已实现入驻企业48家,注册直播工作室327家。与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搭建平台,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组织开展电商培训活动150场次、培训3400余人,输送电商职业技能专业人员1600余人。     近年来,许昌市东城区高度重视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的融合发展,对内出政策、建体系,对外搭平台、强合作,突出产业引导与培育,制定出台《东城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办法》,在巩固发展好现有的传统商服项目的基础上,积极谋划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电子科技等新兴业态,大力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大企业、好项目,以实际行动夯实经济发展基本盘,着力实现全区经济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     东城区跨境电商产业园作为辖区全力打造的电商产业新高地、大众创业新基地、创新发展新典范,自2018年正式建成运营以来,以发制品业务为主,其他产品业务为辅,依托速卖通、亚马逊、独立站等跨境电商销售平台,积极开展产品出口业务,先后被认定为许昌市东城区创业孵化基地、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     在此期间,该区始终坚持在战略上同向、建设上保障、政策上扶持、配套上完善,充分运用“万人助企”工作机制,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扶持办法为基础,以总部经济为切入点,联合多部门力量,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创新服务方式,全力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人才孵化体系、示范引领体系、电商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电商模式创新,积极引进“京徽直播达人总部港”项目,切实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生态发挥极强辐射带动作用,助推电商产业提质增效。     “跨境电商作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已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动能、转型升级的新渠道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抓手。”东城区现代服务业中心主任朱勇涛表示,下一步,东城区将切实以直播电商赋能传统经济、带动产业升级,持续加强商企、农企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借力“直播+”和电商能力赋能农特产品,激发产品活性、打造产品品牌、提升产业活力,全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直播经济新生态,进一步拉动消费,激发消费潜力,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更多详情]
  • 11 2023-01

    小麦冬浇保丰收

    1月7日,灵宝市西阎乡一种粮大户在黄河滩地打开喷灌设备为冬小麦浇灌封冻水。当前正值培育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在三门峡市,农民积极为冬小麦浇灌封冻水,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

    [更多详情]
  • 11 2023-01

    守护好村民健康

      “你好,卫生室还有床位吗?”1月7日,79岁的固始县徐集镇郭洼村村民王庆明,焦急地拨打了村卫生室主任郭培军的电话。在得到明确答复后,王庆明在儿子的陪伴下,到村卫生室办理了手续。     “来到村卫生室后,郭医生立即帮俺测量体温、把脉问诊,然后开始对症输液,仅三天俺就好了!”王庆明说,在村卫生室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自己恢复得很快,现在都可以骑电动车出门赶集了。     2022年12月,大批村民被新冠病毒感染。此时,既要想办法降低感染概率,又要确保村民平安,郭培军身上的担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为了节省时间,他干脆住在了村卫生室,他的妻子也一起帮助村民扎针输液。     “吃住在村卫生室快一个月了,虽然忙点、累点,但看到村民们平安无事,我心里还是挺高兴的。”郭培军一边整理病人资料,一边介绍最近的工作情况。     郭培军说,村卫生室医护人员虽然不多,接收病人的能力却不能下降。村医的职责就是救治村民,让病人特别是老年人不出村就能及时得到医治。     截至目前,郭洼村290名65岁以上老人,被感染者多达173人,由于救治及时,目前这些老人全部恢复了正常,没有一个新增感染。     “我们都最先变成‘小阳人’,我也是第一个转阴的。”郭培军说,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要把患者放在第一位,任何困难都要想方设法克服。     郭培军的妻子范传丽每天帮村卫生室做好护理工作之后,还要抽空回家喂一下家养的十多只鸡鸭。虽然两头跑又忙又累,但她总是乐此不疲。     据了解,徐集镇共有18个村(社区)卫生室,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各村(社区)卫生室第一时间设立了专门的病区,1名室主任、1至2名医生成为全镇一线的首批“逆行者”。     “每天昼夜坚守岗位,以村卫生室为家,看到病人们没了来时痛苦的样子,特别是看到老人恢复得很好,我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郭培军坦露心声。

    [更多详情]
  • 11 2023-01

    表彰好媳妇 锦旗送到家

    1月4日,宝丰县商酒务镇孙官营村“两委”敲锣打鼓,把锦旗送到本村李树芳、周慧玲等“好媳妇”家中,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我照顾俺婆婆那是应该的。人人都有老的时候,要孝敬老人,为儿女做榜样!”当商酒务镇党委副书记马俊歌和村党支部副书记孙常伟把锦旗和米、面、油、被子等慰问品送到“好媳妇”李树芳家中时,她激动地说。     “俺妈和俺婶几十年如一日,细心照顾卧床不起的奶奶,让我们晚辈都很感动!”李树芳的儿媳丁潜文眼噙热泪,感动地说。     就在两周前,孙官营村“两委”决定创新表彰方式和慰问形式,按照尊重赡养老人、细心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等标准,通过民主推荐、走访邻里、入户了解等方法,评选出“孝贤好媳妇”和“家风家训示范户”,并进行表彰和慰问。     “百善孝为先。一段时间以来,村里偶尔会有老人找到村干部,哭诉生活困难。”马俊歌说,后来他带领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发现有些家庭尤其是有长年卧床老人的家庭,卧室整洁、被褥干净,家庭成员精神风貌也积极向上,于是决定通过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奖励,在村子里树新风扬正气。     入冬以来,宝丰县开展了“关爱你我他·温暖千万家”行动,要求各级党组织因地制宜开展走访慰问、帮扶救助、心理疏导、政策宣讲等活动,以实事好事送温暖、送关爱、送真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孝贤好媳妇’的鲜活事迹,为广大家庭树立了典范,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比有标杆,弘扬了正能量,下一步,我们的评选对象将更加年轻化,鼓励、号召更多年轻人传承美德,让文明之风吹遍每个角落。”商酒务镇党委书记郭书东说。

    [更多详情]
  • 11 2023-01

    平等村里平等事

    路面扩宽、排污管道扩容、门面房统一招牌、“三线”改造……1月3日,新年伊始,伊川县平等乡平等村村容村貌提升工作加紧推进,一派紧张的施工场面。     平等村是平等乡政府所在地,有1.2万余人口,当地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村民深受邵雍的理学思想影响。村庄距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诗人邵雍的墓地仅1公里。平等村虽说是村,但店铺林立,相当繁华,也是“三清两建”工作的重点。     去年以来,平等乡认真贯彻洛阳市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积极实施“三清两建”专项行动,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去年12月,又开展了“回头看”,进一步巩固行动成果。这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故事,彰显了平等村人平等、公平的朴素情怀。     聂玉环深明大义     一个月前,平等村80多岁的聂玉环老人尽管行动不便,还是来到平等乡“工作专班”办公室,重新签订了合同,按要求缴纳了地租款。这事在平等乡被传为佳话。     2021年10月,“三清两建”专项行动刚启动,个别干部认识不到位,存在畏难情绪,致使部分工作没有彻底“理顺”,群众对此颇有微词。     “要想公道,打个颠倒,我们也不是非要占集体利益,有人不按规矩来,我只好‘倚老卖老’,看看干部们到底怎样!”聂玉环老人说,后来他也认识到不对,想想自己清明了一辈子,不能让人说闲话。     去年12月,“回头看”展开后,他第一时间“说明情况”。     “‘回头看’就是再过网细筛,不留任何影响乡村振兴大局的死角。”伊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三清两建”专项行动“回头看”工作专班组长齐小伟说,正是有了聂玉环老人的带头,平等村“回头看”自查自纠取得了不俗的成效,完成了12份归还村集体资产确认书、重新签订12份合同,收缴集体土地出租金3万余元,积累了发展后劲,群众的心气儿顺了。     马风雷雷厉风行     伊川县扫黑办副主任、派驻平等村“三清两建”专项行动“回头看”工作专班组长马风雷人如其名,公道正派,雷厉风行,被同事们称为工作狂。     在马风雷的办公桌上,两本厚厚的工作日记很有特点。工作日记里,夹着红头文件、工作简报、活动照片,但更多的则是“三清两建”账单。     马风雷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的“七步工作法”管用实在:察民心、访民意,摸出真实线索;严格“四议两公开”,照章办事;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强化“以打开路”,不留隐患;做好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抓住“关键少数”,坚持露头就打;理清工作思路,确保取得成效。     一把尺子量到底,集体个人都公道。为打消群众顾虑,马风雷协调土地、公安等人员,冒着严寒对村里的化工厂、养鸡场、焦炭厂等使用或侵占集体土地情况进行摸排,手工丈量、卫星测绘,做到了实事求是、公平公正。

    [更多详情]
  • 11 2023-01

    假发“编织”致富路

      “在家门口制作假发辫子,不耽误接送孩子上下学,厂里按件计算工钱,多劳多得,我一个月差不多能赚2000元,够日常花销了。”1月2日,提起在家门口就业,鲁山县张店乡张店村村民贺泉说。     当天,在张店村一处加工假发的厂房里,贺泉和工友们忙得热火朝天。柔顺、晾干、梳理、分支、绑头、机缠、定型……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2022年1月,张店村村民张秋辉到许昌市、叶县等地考察后,发现加工假发辫子门槛低、投入少、收益稳,是一门不错的生意,就筹措资金引进设备开始创业,并与许昌市一家制作假发的大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张秋辉从这家公司购买假发原丝,加工后的成品再由该公司回收,从中赚取加工费,每月结一次账,效益稳定。目前,他的加工厂有30余名工人,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左右。     随着订单量越来越大,张秋辉又把本村和周边村赋闲在家的上了岁数的妇女召集起来,对她们进行技术培训后,让她们把原材料拿回家中加工。目前,他的加工厂已发展20余名在家加工者,每人每天收入50元左右。“虽然去年由于种种原因加工厂干干停停,但除了发工资外,也把投资的10多万元本钱挣了回来,估计今年形势肯定要好于去年,收入也会更多。”张秋辉信心满满地说。

    [更多详情]
  • 11 2023-01

    草莓“上网”销路广

     “各位‘铁粉’们,这红彤彤的草莓,种植管理既不施化肥又不打农药,灌溉用的都是深井水……”1月1日,在沈丘县周营镇王寨村“三宝”生态草莓采摘园里,果农谢洋洋举着一个草莓,对着手机向直播间里的网友介绍。     走进谢洋洋的草莓种植大棚,一颗颗色泽鲜艳的草莓很是诱人。工人们不停地俯身采摘,大棚里一派忙碌景象。三三两两的游客精心挑选着成熟的草莓,一会儿工夫,手里的小红篮就堆冒了尖儿。     “我是通过看直播知道这里的,特意和闺蜜一块儿过来采摘。在这儿,不仅能吃到新鲜的草莓,还能体会到采摘的乐趣,真不错。”来自附近乡镇的游客王金霞兴高采烈地说道。     谢洋洋2020年开始种植草莓,在通过网络学习种植技术的同时,还专程前往山东等地实地参观学习。为了让草莓的口感更好,他特意在大棚中养殖了蜜蜂,让草莓自然授粉。     作为草莓种植领域的“后起之秀”,谢洋洋在种植、销售方面有自己的想法。眼下,他正在尝试自己育苗,降低种植成本,让草莓收益最大化。     “育苗、种植、除草、采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工人,这让周边很多村民有了就近赚钱的机会。”谢洋洋说,目前在草莓种植大棚长期务工的村民有20多名,人均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     为了打开销路,谢洋洋还参加了沈丘县商务局举办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班,通过网上直播、制作短视频等形式拓宽销售渠道,吸引了大批顾客。     “网络将电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从田间地头到电商平台的生产销售新模式,能将更多利润留给果农。”沈丘县商务局负责人表示,针对农村电子商务这个新兴业态,该县在人才培训、品牌打造、平台搭建、质量保障体系、物流渠道等方面加快建设,为广大果农在“互联网+”时代大展宏图提供有力支撑。     “接下来,我将依据市场行情发展变化,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附近村民靠种植草莓实现增收致富。”说起下一步打算,谢洋洋信心满满。

    [更多详情]
  • 11 2023-01

    赤子情深报桑梓

     1月5日上午,在叶县常村镇千村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十几名工人正忙着加工西洋参茶片。     “车间里正在加工的是销往天津地区的西洋参茶片,此外我们还加工艾叶、益母草、天麻、山茱萸等中药材产品。目前,我们拥有种植基地2300余亩,生产各类中药材产品70余种,每年有1500吨以上优质地道的中药材产出,2022年的销售额达3500万元以上。”公司董事长董必甫介绍说。     出生于常村镇瓦房庄村的董必甫,17岁那年因家中一场变故放弃学业,外出打工以减轻家庭负担。2005年,董必甫和朋友一起到安徽省亳州市,在那里开启了中药材经营之路。短短几年,他便积累了一批固定客户,2013年在亳州市与他人合作建立了中药饮片厂。     功成不忘家乡情,回报桑梓赤子心。2017年,常村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伸出“橄榄枝”,董必甫决定回乡投资办厂。2018年5月,他改造了常村镇废弃的烟叶收购站,注册资金600万元,成立了千村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商标“千村堂”,建起集种苗培育和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中药材生产企业。依托多年来积累的市场资源,公司生产的产品远销韩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为带动当地农户通过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董必甫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为种植户提供优质种苗、免费技术指导并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带动周边村集体合作种植中药材2800余亩。千村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也先后被评为“市级大众创业扶持项目”“县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2022年,在“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征集展示活动”中,董必甫入选全国新星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接下来,我们将借助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逐步建设符合药品生产标准的厂房和流水线,丰富产品结构,继续完善产业链,把更多适合家乡种植的高收益中药材推广开来,在家乡建设高附加值项目,为家乡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董必甫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