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3 2022-12

    方城县东麦村 农家书屋为群众“赋能充电”

        “如今农民跟时代,钢笔本子随身带;不打麻将不摸牌,有空就到书屋来;读书看报取真经,富了脑袋富口袋。”这是在方城县拐河镇东麦村广为流传的顺口溜。12月21日,东麦村村民李迎春告诉记者,自己每周都要到村里的农家书屋阅读“充电”,如今对农作物种植、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自己就能解决。     东麦村农家书屋拥有藏书2000余册,涵盖党政、文史、科普、农技、中外文学、少儿读本等领域,村民年均借阅图书600余册,学习文化知识,争做新型农民已蔚然成风。9月20日,东麦村农家书屋被评为2022年度河南省示范农家书屋。同时,东麦村依托方城县数字农家书屋项目,通过制作使用教程线上宣传、线下逐户逐人宣讲等形式,提高村民对掌上阅读的知晓率与使用率,数字农家书屋平台普及率达90%,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的打卡场所和致富路上的“充电宝”。

    [更多详情]
  • 23 2022-12

    方城县博望镇念好“三字经” 乡村治理大提升

        今年以来,方城县博望镇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念好快、精、浓“三字经”,有效提升了镇村组三级干部投身乡村振兴的通盘治理能力。     转变观念“快”。面对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乡村重点项目建设等中心任务,该镇党政领导班子第一时间谋划部署,确保决策落实快、工作进展快。美丽乡村打造、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等多项工作均以优异成绩成功跃入全县第一方阵。     重点谋划“精”。突出党建引领,从抓好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入手,持续开展支部书记大比武、党员民主测评等活动;优化网格设置,加快网格化治理向精细化、多广角迈进;把镇、村党建与政法综治、疫情防控、信访稳定、民政优抚、村级管理整合成“一张网”,实现全域治理最优化、群策群力最大化目标。     营造氛围“浓”。结合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宣传抓党建促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主要措施和惠民利民效果,鼓励各村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及时总结经验,大力推广新经验、新方法,在全镇营造出学先进、争一流的基层治理氛围。

    [更多详情]
  • 23 2022-12

    邓州市孟楼镇“内外兼修”提升群众幸福感

        今年以来,邓州市孟楼镇以党建为引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科学谋划,真抓实干,通过“内外兼修”,群众的幸福感持续提升。     外塑“颜值”,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该镇按照由“净起来”“绿起来”再到“美起来”的目标,在集镇开展道路升级改造,街道集中整治私搭乱建、占道经营,开展垃圾分类;开展村庄“亮化工程”,通过自筹、乡贤集资等方法安装太阳能路灯,让村庄夜晚亮起来,让群众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内养“气质”,提升群众幸福感。入冬以来,该镇以“冬春守护”行动为依托,每天夜晚,镇村治安巡逻队深入街道及辖区重点区域和村庄重点路段开展巡逻,加强治安管控,预防、遏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推动争创“平安法治星”。同时,全镇党员实现包联到户全覆盖,深入村民家中开展普法教育、平安教育、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动力,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更多详情]
  • 23 2022-12

    唐河县 “三变”开新局 振兴增底气

       “今年卖到了30多元一斤,一亩地收入20000元以上,农户入股土地一亩分红800多元,加上务工和产业的分红,收入一变三,心气儿格外高!”冬至时节,唐河县毕店镇张心一村党支部书记杜永秋谈及今年的“三变”改革,底气十足。     毕店镇倾力打造“蟠桃小镇”,采取“联合党组织+五大合作社+企业”的模式,以张心一村为核心,整合周边7个行政村,采取公司化、股份制运作,流转土地1.8万亩,入股土地9000亩,发展油蟠桃1.6万亩,取得明显效益,成为全县“三变”改革的一面旗帜。     为有效破解农村经营体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农民持续增收难等困局,唐河县启动了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三变”改革,重点推进“三变五合”:“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五合”即通过成立资产、土地、劳务、置业、旅游“五大股份合作社”,将各类资源整合量化股份,以股份为纽带将集体和群众联结起来,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集体和群众收入。     目前,唐河县通过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确认了权属,明确了归属,由村集体组建的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行使管理权,作为所有权的行使主体,将资金变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股金。仅2021年,唐河县流转土地54万余亩,流转率54%,其中的169个试点村实现分红,分红股东人数达14万余人,分红金额达6000余万元。

    [更多详情]
  • 23 2022-12

    唐河县 产业有支点 发展蓄动能

        “先有三元食品入驻,后有河南金昇农业科技、环亚电子……全县19个乡村振兴产业园已入驻企业88家,年产值达20.8亿元,安置就业3000余人,乡村振兴的产能‘蓄水池’越来越充盈。”回眸这一年,近日,唐河县委书记贺迎对全县破解乡村振兴产业困局,信心进一步增强。     为下好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一盘棋,唐河县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规划建设5个产业园示范圈,明确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等8类主导产业。一方面,通过加大优惠政策扶持,实现以商招商、亲情招商、产业招商,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强化政策保障,创新服务保障模式,实现乡级乡村振兴产业园服务中心与县政务服务平台两级联网,当好服务企业“金牌店小二”,推进各类审批、咨询、监督等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快速办,助力企业安心投资、舒心发展。     据该县乡村振兴局负责人郭坡介绍,目前该县已有52家企业或经营主体与乡村振兴产业园核心区行政村农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其中核心区行政村70个,总农户36150户,共带动5249户,占比达14.52%;土地流转1110户,务工就业2880户。

    [更多详情]
  • 23 2022-12

    洛宁县 乡村运营擦亮振兴底色

         “感谢党的好政策,今年建起了苹果采摘园、花海观赏园、劳作园、滑草场、苹果文化广场,村子算是吃上了旅游饭!今年是小尝试,要树立信心,等春暖花开,咱这儿肯定是‘风水宝地’,好日子还在后头呢!”12月21日,洛宁县上戈镇肥洼村党支部书记董小青说。     今年肥洼村引入乡村运营理念,依托苹果产业,打造了集游玩、研学、采摘、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田园旅游综合体,国庆节期间试营业,迈出了乡村旅游第一步。     今年以来,洛宁县立足“洛阳南部生态发展区”总体定位,把乡村运营作为加快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抓两头带中间”,坚持以“达标村”创建为重点,以“精品村”创建为引领,强化要素保障,推进乡村建设,奏响了乡村振兴奋进曲。     洛宁县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协调制度,建立考评机制,制定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积极争取各类债券资金和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资金,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本注入,助推乡村建设。该县着力培育“土专家”“乡创客”及“乡村工匠”“文化能人”等,引进46个乡村运营团队,积累运营人才291人,提升了乡村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     围绕文旅、特色产业发展,洛宁县完善上戈镇庙洼村、景阳镇南洞村等8个拟创建“精品村”的基础设施、产业项目配套设施,完成运营商招募和签约工作,规范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推广东宋文玩核桃、马店金珠沙梨、河底富硒红薯、故县冷水鱼,叫响“洛水山肴”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推动农产品向特色旅游商品转化。     洛宁县委书记王淑霞说,下一步洛宁将继续加大特色村镇推介力度,邀请合作,寻求共赢,提高乡村运营能力,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切实将山水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胜势”,将美丽风景转变为美丽经济,让乡村振兴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更多详情]
  • 23 2022-12

    余克华 牵着毛驴奔小康

        12月21日,记者走进沈丘县刘湾镇刘湾村志远毛驴养殖合作社,百余头毛驴精神抖擞,或仰天长吼,或打滚撒欢儿。合作社负责人余克华哼着小曲,满脸喜悦地忙着给毛驴添加饲草。     憨厚老实、头发花白的余克华早在10多年前,就靠饲养、屠宰、加工、销售毛驴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餐桌上的上等美味佳肴,深受消费者青睐。     余克华说,毛驴比其他牲畜易饲养,疾病少,饲养育肥周期短,一般情况下,引进一批商品肉驴,最多饲养4个月就可屠宰、订单销售了,屠宰好的肉制品供不应求。     “当初创办养殖场的时候,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山东德州一次性引进小毛驴30多头,经过精心饲养,4个月后,每头小毛驴增重达100多公斤,当时一下子就净赚七八万元。”余克华激动地向记者娓娓道来。     在产业经营过程中,他采取“滚雪球”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养殖规模。当下,他创办的养殖合作社已发展存栏毛驴150多头,走“购小养大+育肥屠宰+订单销售”的路子,全流程闭环经营,使产业链效益最大化。合作社每年育肥出栏屠宰商品毛驴达300多头,除去饲养毛驴的各种费用,出栏屠宰一头毛驴净赚2000多元。现在市场每公斤售价102元,年获利70多万元,经济效益可观。     如今,随着资金的积累,致富后的余克华内心格局变得更大了,眼界放得更宽了。谈起下一步打算,他信心满满:“我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联合村里有意愿的村民成立商品肉驴养殖协会,带领大伙儿紧跟新时代,牵着毛驴唱富歌,抱团共奔小康路。”

    [更多详情]
  • 23 2022-12

    荥阳市大王村 村民迎春选新房

        “新房已经选好了,春节前有希望住进新家了。”12月22日,荥阳市城关乡大王村的村民高兴地说。前期,为全力支持荥阳市特色装备制造创新创业基地项目建设,大王村近百户村民全力配合,顺利拆迁。     为了让群众尽快住进温暖舒适的新房子,城关乡成立专门工作组推进安置房建设进度。如今,一期安置房顺利交房,配套建设的便民服务中心和幼儿园也已完工。为保证选房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在城关乡纪委、司法所、分房小组和监督小组的现场监督和全程录像下,群众按照顺序上台选房,同时现场公布结果、现场确认签字,现场秩序井然有序。

    [更多详情]
  • 23 2022-12

    院县共建打造精品农业“长垣样板”

        省农科院围绕长垣市优势农业产业,对标“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绿色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强化多学科团队的协作联动,引领长垣农业从传统农业到精品农业的转型。针对长垣农业的特点和问题,省农科院质标所协同长垣分院、园艺所、畜牧所、资环所、加工中心集中打造示范样板,逐步形成强安全、提品质、创品牌的“长垣模式”。     创品牌     长垣民营经济活跃,经济实力雄厚,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但农业产业不聚焦、规模小,常规、同质化的蔬菜、林果等产业在长垣不具备优势。团队结合长垣农业产业特点,给出了“长垣农业走高品质、精品化、品牌化农业的路子”,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发展绿色食品、名特优新农产品,打造长垣农业品牌。     省农科院专家团队紧密结合长垣农业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以绿色生态发展为主线,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农业创建为目标,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认证技术和果蔬绿色生产为抓手,形成长垣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支撑保障平台,促进长垣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和品牌农产品发展。     强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院县共建”项目开展的基本要求,质标所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优势,对示范基地生产中需要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的环节给予技术支持。     一是联合长垣市农业农村局每年开展两次长垣市果蔬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主要关注院县共建示范企业以及示范带动企业,关注茄子、辣椒、豇豆、生菜、韭菜等蔬菜,葡萄、无花果等产品,涉及120多批次8000多项次,掌握了长垣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通过问题追溯,切实提高长垣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二是协助企业进行生产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控制,对示范及带动企业生产中涉及的产地土壤、水质安全、肥料、农药残留、产品品质提升等问题进行了100多批次的过程控制技术支持,解决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技术问题,明确了对接基地产品品质情况,同时也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     提品质     为配合绿色果蔬的生产,长垣院县共建团队制定了“绿色食品桃生产技术规程”“紫苏绿色生产技术规程”“芫荽绿色生产技术规程”等绿色生产技术规程5个,提升了示范园区的标准化生产水平及产品品质,为示范园区产品持续满足绿色食品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优质、品牌农产品是长垣院县共建的总基调。通过项目的实施,长垣市绿色食品增加了20个,名特优新农产品实现了零的突破,并一举发展到10个,打造了一系列“品牌农产品基地”,整体提升长垣绿色、品牌化发展水平。     打造“绿色食材之都”     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是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有关技术条件要求,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生产操作规程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和管理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区域,也就是说该区域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可以作为绿色食品加工原料。在项目组助推下,长垣市发展了22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全县共有田地80万亩)。     通过认证绿色食品原料基地,有力推动长垣小麦、玉米绿色发展,增强长垣小麦、玉米的市场竞争力,并促进长垣绿色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为打造长垣“绿色食材之都”奠定了基础。

    [更多详情]
  • 23 2022-12

    长葛市建制村一次换乘到达市区比例达100%

        “现在我每天发货60单左右,慢慢会越来越忙!”12月20日,正在店里忙碌的长葛市岗李村村民李浩杰说,好在现在交通便利,村里就有物流点,可以随时发货,为他节省了不少精力和时间。     近年来,长葛市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交通先行保障。依托农村公路,该市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集群,拥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7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6.6万亩,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投资1600多万元,完成了石象种业小镇、古桥特色种植、和尚桥特色种业、佛耳湖蜂业小镇的4个乡村振兴经济带项目建设。     同时,该市大力发展电商扶贫,韵达、中通、圆通、申通和邮政快递等5家大型物流企业,在长葛市建成镇村物流网点542个,构建了覆盖市、镇、村的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实现城乡物流配送无缝对接。     截至目前,长葛市已完成新增15个建制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全市所有具备通车条件的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所有建制村最多一次换乘到达市区比例达到100%,城乡客运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