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7 2023-09

    内黄县举办红枣文化旅游节

        9月23日,在内黄县,以“枣乡庆丰收欢乐游内黄”为主题的2023内黄红枣文化旅游节在一场秋雨的铺垫下拉开帷幕。     开幕式上,舞狮、豫剧、舞蹈等节目轮番上阵,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高潮迭起;农产品展销区,琳琅满目的特色农副产品展示着丰收的喜悦;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泥人、年画、木雕等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充分体现优秀文化的韵味;中医药文化展示区,游客纷纷前来体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该县以红枣种植为依托,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推出了红枣采摘、生态观光、悠闲农家乐等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金秋欢聚枣乡,风情乐游内黄。内黄县将以红枣产业为依托,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农业+旅游’的致富新路子。”内黄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志波表示。

    [更多详情]
  • 27 2023-09

    池贵林的阳光玫瑰“阳光”依旧

       一串串葡萄整齐码放,透明的袋子露出绿色,圆嘟嘟的葡萄惹人喜爱。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省主会场,固始县展台上的阳光玫瑰引得不少人驻足。     “先打开尝尝。”池贵林想用产品说话。“甜味足,香味浓,好吃。”     听到认可,池贵林才笑着说:“咱这葡萄俏巴哩很呢。”     池贵林说的“俏巴”,在固始县方言中,是“非常好”的意思。种上优良品种,用上整套先进种植技术和模式,池贵林对自己的产品信心满满。     也有人提出疑问:“都说阳光玫瑰已经跌价很厉害了,到底是真是假?”     作为阳光玫瑰种植户,池贵林的回答是:“网上这个说法,也对也不对。”为啥对?池贵林说,随着阳光玫瑰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早已不是最初果中“爱马仕”的奢侈水果了,目前价格确实比之前低。为啥不对?池贵林解释说,价格高低不能简单地以往年比今年得出结论,而是与市场价相比,拿他的阳光玫瑰为例,价格与往年比略低,但比市场价高得多,而且不愁卖。     面对市场冲击,池贵林的阳光玫瑰如何能“一路阳光”?池贵林说:“首先是对产量和品质的态度。”他解释说,收入高低与产量品质都密切相关,但就阳光玫瑰来说,过高的产量必然导致品质下降,结果就是价格下跌。     那到底是保产量还是保品质,池贵林选择保品质,这也是他收入不减的关键。池贵林说,不少果园亩产量能达6000斤甚至更高,但价格不给力,自然不好卖、难挣钱。一直控产量提品质的池贵林,抗市场冲击能力更强。     “现在市场上根本不缺水果,更不缺阳光玫瑰,但消费者特别重视品质。”池贵林说,希望广大果农要以品质取胜。

    [更多详情]
  • 27 2023-09

    梨园大丰收 致富进一步

         9月18日,走进封丘县赵岗镇大辛庄村果梨园,一棵棵绿意盎然的梨树尽收眼底,在层层叠叠的绿叶下,一个个套着果袋的梨子缀满枝干,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一派丰收的景象。     “为了乡亲们购买方便,我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采摘,然后装筐、运输,前往集市售卖。”说起自己的梨子,大辛庄村果梨园经营者惠阿姨一脸自豪,“俺园里的梨从来不施用化学肥料,全部施用有机肥,结的果个大、皮薄、肉嫩、汁多,卖相也好。”     果梨园主要种植黄金梨、红香酥梨、红梨等3种类型的梨子,预计平均每亩一年能增收近万元。梨子的丰收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每年摘果时节,果梨园会雇用当地的村民前来务工。     近年来,赵岗镇按照“党建引领+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推广特色农业种植,“一村一品”成效初显。截至目前,该镇已建成经济合作社40个、家庭农场105个、种植规模户5户。     “我镇将持续通过配套产业资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真正让绿色瓜果变成农民的‘致富果’。”赵岗镇党委书记臧可嘉说。

    [更多详情]
  • 27 2023-09

    “绿果子”种出好日子

        9月25日,走进西平县出山镇鑫福临种植专业合作社猕猴桃基地,一颗颗棕绿色的猕猴桃在雾气氤氲中压弯了枝头,随着微风吹来,细雾夹杂着果香钻入鼻腔,令人心旷神怡。     “大伙儿抓紧时间,咱们把这500箱黄心猕猴桃打包完,还得下地再摘点红心的,客户昨天订好的,咱可不能拖后腿。”技术负责人陈英兰笑着说,“最近忙得很,今年中秋和国庆假期叠加,走亲访友的多,市场需求量大,咱们这儿的猕猴桃纯天然无公害,很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陈英兰的引导,记者在包装车间驻足环视,只见40余名工人正在争分夺秒地挑选着猕猴桃,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入纸箱,“这些都是客户预订好的,我们在抖音电商平台上有店铺,一般按5斤30元出售,另外还进行批发,主要运往上海、郑州等农贸市场。”陈英兰说,“除去人工、管理等各项支出,每亩地纯利润在5000元左右,仅种植猕猴桃这一项,就能带来200多万元纯收入。”     在该镇西部古寨种植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10余名工人正把包装好的阳光玫瑰葡萄往车上运送,走近细看,他们后背汗湿的衣服在凉爽的天气中格外耀眼。     “这些葡萄准备运往郑州,一箱里边有3串,都是精品葡萄,批发价每箱60元,零售价每斤20元。”负责人赵宏伟说,“我们种的葡萄有玫瑰花香味,皮薄,糖分适中,不至于吃到嘴里齁甜。”     “你看,这边的葡萄都套着袋,还没开始摘呢,过完中秋节,葡萄的玫瑰花香味会更浓郁一些。”赵宏伟边走边说,“疏果、套袋、施用有机肥等关键步骤都不能少,品质高了就不愁销路了,现在基本上三分之二卖到外地,剩下的本地市场就能消化,种植阳光玫瑰葡萄的年纯收入稳定在100多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谋划打造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助力出山特色农业走上提质增效的快车道,助推更多的‘绿果子’走出大山,走入百姓家,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出山镇相关负责人说。

    [更多详情]
  • 27 2023-09

    乡村电力足 尖椒产业旺

         9月20日,国网内黄县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走进兴隆农产品有限公司,与该企业员工一同检查尖椒烘干、色选机等设备用电情况,确保尖椒生产线可靠运行。     金秋时节,内黄县12万余亩尖椒已陆续进入了采摘期,红彤彤的尖椒挂满枝头,椒农们在田间采摘、装袋。为保障尖椒采摘、生产、销售全环节电力充足,国网内黄县供电公司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排台区、配电线路等电力设备进行拉网式排查,帮助农户义务检查农田机井用电设备,确保尖椒丰收时节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此外,该公司还通过民声微信群、走访入户、发放宣传页等方式,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安全用电告知行动,提高电力设备防外破水平。     为服务尖椒产业发展,国网内黄县供电公司前置服务窗口,组织台区经理走访辖区尖椒企业,了解企业用电需求,帮助企业科学调整生产规划,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为确保企业生产用电安全稳定,该公司协同企业人员对尖椒烘干生产线、打包装箱设备、冷库等进行逐项用电检查。同时,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瞄准服务热点,对人员服务作风进行督导。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配电线路巡视95条,发放安全用电告知书2000余份,义务帮助企业消除用电隐患11处,为内黄尖椒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更多详情]
  • 27 2023-09

    甜“猕”产业迎丰收

         “这儿的猕猴桃甜、水分足、长相也好,今年季节一到就第一时间承包了一棵树。”9月21日,在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牛横岭村正在采摘的赵女士说。     走进牛横岭村猕猴桃果园,藤蔓交织的果树和挂满枝头的猕猴桃,长势喜人,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一派生机盎然的丰收景象。     “承包一棵树”是牛横岭村推出的一种受市场欢迎的新营销模式,游客根据自己的需求在果园里选中一棵果树,领取对应的号码牌。平日里,果园园丁负责维护果树,游客可通过公众号实时查看果树长势。待果子成熟,游客拿着号码牌找到对应果树进行采摘。     为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河涧乡积极探索致富新路径,利用该乡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沟域经济,采取“党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村民土地种植猕猴桃、草莓等特色水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果园内,猕猴桃品种有黄心果、绿心果和红心果,价格和口感也各不相同,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食用需求。”牛横岭村党支部书记牛贵喜介绍说,目前该村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00余亩,每年能为集体带来60多万元的收入,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果园长期用工25人左右,旺季用工30余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工作挣钱。     下一步,大河涧乡将多渠道发展优势产业,实施“乡土网红”培育计划,搭乘直播电商“快车”,在田间地头搭建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桥梁,畅通产品直销渠道,吸引更多年轻人支持家乡、建设家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更多详情]
  • 27 2023-09

    7万棵枳树结出“宝贝疙瘩”

         9月20日,在鲁山县背孜乡郜沟村大大小小的山坡上和道路旁,一棵棵带刺的果树枝繁叶茂,一个个墨绿色、台球般大小的圆橘状果实挂满枝头。     “这些果实和咱们当地的铁篱寨类似,但铁篱寨只有乒乓球大小,这个果实要大得多,这就是古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所说的枳树。”郜沟村党支部书记张红杰介绍说。     郜沟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但可耕地面积不足700亩,剩余的都是山坡林地,很适宜中草药种植。     据张红杰介绍,郜沟村1983年开始引进枳树种植,坡坡岭岭、道路两旁栽种了大量枳树,有3.5万多棵,附近的东山村、葛花园村、井河口村当年也引种有枳树,整个背孜乡共有枳树7万余棵。     据悉,枳树一般在4月中旬开花结果,45天后果实能长到小拇指大小,这时会自然掉落一部分,晒干后称为中草药枳实。剩下的果子长到八九月会有台球般大小,采摘后切成片晾干称为枳壳,性苦、辛、酸、温,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草药。     “我们村这些枳树已经有40年了,基本上都长成了大树,一般一棵树一年掉落湿枳实50斤左右。这些湿枳实和湿枳壳晒干后,按现在的市场价格,每棵树能收入300元左右,群众都说这些树上结的是‘宝贝疙瘩’。”张红杰说。     前段时间,河南中医药大学有关专家来到背孜乡,对该乡7万余棵枳树的规模惊叹不已,经采样化验,认为这里的枳实和枳壳药用成分高,适宜作为乡村振兴的产业大力发展。另据专家论证,背孜乡是“南橘北枳”引种的最北端地带,再往北就不适宜引种了。     “专家的话让我们倍感振奋。该乡党委、乡政府会大力支持村民增加枳树种植面积,加大管护采收力度,让枳树更多地造福山村群众,助力乡村振兴。”背孜乡党委书记闫勺安说。

    [更多详情]
  • 27 2023-09

    立体种养 亩超万元

         9月20日,走进位于武陟县大虹桥乡黄河滩区的黄河龙泽园,放眼望去,千亩荷花竞相绽放、摇曳生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走近看,蝴蝶翩然而至,蜻蜓立在梢头,鱼虾水中嬉戏,水鸟飞入荷塘,一幅生态美景入画来。     “听朋友说这里的荷花面积大、品种多、景色很美,就约了同事一起来游玩。这儿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尤其是乘船在园区游荡的时候,水上有鲜花、水下有鱼虾,感觉像是置身于画中一样,令人陶醉。”来自郑州市的游客张斯淼说。     据了解,黄河龙泽园建于2020年,是武陟县丰惠种植合作社按照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的思路,立足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打造的1200亩集莲藕种植、鱼虾养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区。     “除游客观光游玩带来收益外,我们的池塘里也处处是‘宝’。”丰惠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程万里掰着手指头,开始一一盘点起来,合作社采取“莲藕种植+鱼虾共养”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春天种植莲藕,夏天向游客出售新鲜的鱼虾,秋天采摘莲子、莲蓬,冬天收获莲藕并加工成藕粉,荷塘一年四季都没闲着。     记者注意到,在鱼虾售卖摊点,前来购买鲤鱼和小龙虾的游客络绎不绝。“荷塘底部有40厘米厚的淤泥层,为莲藕生长和鱼虾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鱼虾的排泄物替代了化肥,鱼虾以荷塘里的水生动植物为食,不投饲料,因此我们这儿的莲藕清脆可口、鲤鱼肉质鲜美、小龙虾鲜香细腻,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根本不愁卖。”程万里说。     如今,黄河龙泽园千亩荷塘里形成了“塘里种莲、莲下养鱼虾、莲鱼虾共生”的绿色生态立体种养模式,亩产莲子300多公斤、莲藕1500多公斤、小龙虾和鲤鱼200多公斤,平均每亩收益超万元。

    [更多详情]
  • 27 2023-09

    “一水两用”年产值6000多万元

        “给俺来10斤”“俺要20斤”……9月22日,在汝南县常兴镇曾庄村建兴生态水产养殖合作社,前来购买南美对虾的客商络绎不绝。     “这几天我已卖了3万多斤对虾,存塘还有8万多斤,下个月大量上市,估计今年对虾产值能达300万元。”建兴生态水产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周建林乐呵呵地说。     周建林的水产生态养殖场兴建于2010年,从原来的15亩水面发展到现在的300亩,从单一养殖鳝鱼到养殖泥鳅、南美对虾、莲鱼种养等,走出一条水产养殖致富路,年亩效益达4万多元,带动30多户脱贫户致富。2011年7月,他注册成立建兴生态水产养殖合作社,当年10月合作社就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水产生态养殖示范点,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水产养殖示范点。     走进周建林的生态养殖场,30个养殖塘坐落有序,每个5亩见方,水质清澈,不时有对虾跳出水面。岸上,水泥路绕塘而建,路边花木葱茏,丹桂飘香。“俺这30个高标准虾塘,每年有500万元的收入。”周建林高兴地说,对虾生长期为110天左右,现在已到上市期。     “俺养殖对虾已有4个年头,现在,光微信好友就有2000多个,吸引信阳、驻马店及周边乡镇客商慕名组团前来购买,大家都称俺养殖的对虾是‘网红对虾’,平均每天能销售1000多斤,每斤20元,有2万多元进账。”周建林高兴地说。     “周总养殖的对虾个大、品相好、无公害、营养价值高,水煮、油炸都可以,老人小孩都爱吃。”前来购买对虾的信阳客商王金环说。     客商多了,周建林一家老少忙不过来,雇了5名脱贫户务工,捞虾、运虾、称重、打包、装车,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很累,但很快乐!”周建林的爱人张文献说。     近年来,常兴镇鼓励农户养殖鳝鱼、对虾,并因势利导,创新立体养殖模式,水面养鹅鸭,水下养鳝鱼、鲫鱼、鲤鱼,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培育壮大新型水产养殖经营主体,设立饲料采购点,依托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冷库,一条完整的水产养殖产业链初步形成,全面带动水产养殖成为农业经济新增长点。     如今,“一水两用”的混养模式,在该镇越来越盛行。全镇稻虾混合种养、鸭鹅鱼虾立体养殖面积万余亩,年产值6000多万元。

    [更多详情]
  • 27 2023-09

    鲁山朱长军巧用大棚空当期

        9月24日,在鲁山县观音寺乡西桐树庄村外荡泽河畔的一处河滩地上,17座双拱大棚内,一朵朵手掌般大小的木耳长势喜人。     “这是黄背木耳经过改良的新品种,叫作毛木耳,它产量更高、口感更脆,更主要的是,我们是利用香菇大棚的空当期种的,等于是一年双收了。”今年41岁的西桐树庄村村民朱长军说。     朱长军初中毕业后曾外出打工,后到长沙做商场物业保洁业务主管,事业有成。“怀着回报故土、振兴乡村的梦想,2020年我回到老家,流转了这片60多亩的河滩地,建起了17座10米×50米的现代化双拱大棚用来种植香菇。”朱长军说。     由于香菇是喜冷的菌类,高温时鲜香菇也不能长时间存放,所以很多种植大户往往会在夏季和初秋歇上几个月时间。“想到这几个月的空当期大棚闲置怪可惜,就想再种植一茬喜欢高温的菌类。”朱长军说。     2023年年初,春香菇采摘季结束后,朱长军到山东进行考察,发现了喜欢高温的毛木耳。“以前老家种过黄背木耳,知道它能凉拌、热炒、煲汤等,市场需求量大。进一步考察发现,它也是如今流行全国的螺蛳粉、饭店名菜鱼香肉丝里的必需品,是云贵川一带人们餐桌上的最爱,这更增添了我引种的信心。”朱长军说。     据朱长军介绍,种植毛木耳是个短平快的项目,它的菌袋原料70%是农村地区常见的玉米芯,再添加20%的栗树枝条碎末、10%的麦麸和棉籽壳碎末就行,一般在清明节过后种植,9月初基本可以结束采摘,不耽误接下来种植香菇。     朱长军的香菇大棚,一座可以放进去3万袋毛木耳菌袋,一袋菌袋每季可以采摘6茬鲜毛木耳,按现在的市场行情,收益十分可观。今年是第一年引种,栽种得有点晚,所以现在还有部分菌袋仍在出木耳,不过也不耽误接下来种植冬香菇。     近段时间,不少香菇种植大户纷纷前来取经,附近的九九乡情公司明年准备引种500万袋。     朱长军介绍说,上个月,他的毛木耳项目在平顶山市举办的“凤归鹰城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这让他倍感自豪,他目前也在争取项目,准备筹建制棒(袋)车间,并配套仓库建设,以利于进一步扩大毛木耳种植规模。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