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7 2022-12

    修武县 云台山下冰菊飘香

    “好水土孕育好菊花!云台冰菊正值盛花期,每天都有几百人在田里采摘,估摸着今年能收获鲜花160吨,亩均纯收入1.7万多元。”11月25日,修武县郇封镇后雁门村的云台冰菊种植基地满目金黄、花香四溢,基地负责人宋晓龙面朝花海、喜上心头。     修武云台山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冰菊的得名源于其盛花期也是云台山的挂冰期。宋晓龙2016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菊花,整个种植加工基地占地2054亩。“修武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宜种植怀菊花,自古以来就有种植怀菊花的传统。”修武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胜利说。     云台冰菊是在怀菊花的基础上,通过杂交、组培等先进技术,培育出的怀菊精品,无论是功效、口感还是各项指标都达到了极佳的水平。在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基地采用土壤微生物平衡技术搭建天然免疫系统,用生物制剂、捕虫灯、黄粘板控制病虫害,保证了冰菊无污染,正是这样肥沃的“活”土地,种出了健康的、好品质的云台冰菊。     在种植区,村民们一手拿桶、一手摘花,不停地忙碌着。他们中有六七十岁的老人,也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田边有专人负责称重、登记和装车,好一派繁忙热闹的丰收景象。     “我家住得不远,骑上电动车10分钟就能到。采一公斤鲜花能挣一块多钱,每天平均收入200块钱。”56岁的王大娘边忙边说。连续6年,她每年都来采摘冰菊,干上一个月能增加五六千元收入。据了解,云台冰菊在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环节需要大量长期或临时务工人员,仅花期采摘时节就可以带动1300余人就业。     说起冰菊产业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后雁门村党支部书记薛胜利如数家珍,村民可以享受流转土地的收益,而且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50万元,间接效益上百万元;后雁门成了远近闻名的冰菊小镇,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和首批乡村旅游特色村。     近年来,后雁门村建起了韩文公祠、农耕文化一条街、怀药研修院、木耧巷、怀锦堂,形成以冰菊产业为支撑,集药、茶、食、观光、养生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云台冰菊项目还入选河南省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获得1000万元奖补资金。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鲁山县老庙王村 月季花开幸福来

    11月21日,走进鲁山县熊背乡老庙王村,道路两旁的月季花竞相开放,芳香四溢。村内的花卉大棚里,数万株月季花或红或粉或黄或白,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村是平顶山地区小有名气的月季村,栽种的都是现在流行的高杆月季。全村现有月季基地180多亩,种植月季20万棵,年销售12万棵左右。”老庙王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卿自豪地介绍道。     今年59岁的王新卿以前曾从事苗木销售业务,有高杆月季的货源和销售渠道,2018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在村里成立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高杆月季种植。     “我们村山坡地多,种庄稼一亩地一年也就收入六七百元。由于是望天收,个别地块甚至出现撂荒现象。”王新卿说,“最初我们流转土地80余亩,用带有树根的‘花香刺’树苗做砧木,嫁接的月季花生命力强,深受客户喜爱。”     “我家种了10亩高杆月季,一年能收入15万元左右,如今买了两辆车。”依靠种植高杆月季致富的村民李东旭兴奋地说。     目前,合作社共联合农户40多家,除了种植180亩高杆月季外,还发展杜鹃花、石楠、五角枫等100多亩。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郏县 蔬菜搭电商快车销全国

    “咱们电商团队今天助农来了。咱的姜都是地里现挖现发的,请家人们放心。”11月23日上午,郏县安良镇刘武店村的生姜种植基地里,电商助农团队正在现场直播,帮助种植户促销生姜。一旁的30多名村民忙着挖姜、去泥、装箱,准备将这些新鲜生姜随着订单发往全国各地。     “由于疫情防控原因,生姜滞销。镇里给我找了一个电商助农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天能销七八千斤。”郏县树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树刚高兴地说。     当天,由这些电商助农直播团队销售出去的农产品已经搭上物流快车,萝卜、辣椒、生姜……全县近千吨的采购量,让和刘树刚一样的种植户们大大松了口气。     据了解,为解决蔬菜销售难问题,郏县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商务局积极与电商企业联系,从田间地头与仓储物流点对点地衔接。同时,积极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等吸纳能力强的企业与农产品种植地对接,助农户渡过难关。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西平县嫘祖镇 科技助力 鱼跃民富

    11月28日,记者走进西平县嫘祖镇张店村达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鲈鱼养殖基地,只见宽阔的水面上,30多个网箱从南向北整齐排列,两辆活鱼运输车停靠在岸边,等着装载刚捕捞的加州鲈鱼。     “咱们这里的加州鲈鱼生长周期一般为8个月左右,合作社今年3月份投放的这批鱼苗,现在正是捕捞的好时候。”张店村村民张四海说,“俺天不亮就过来了,工作一天能拿300多块钱。”     “按照市场行情一斤能卖到25元左右,这几天咱们合作社已经卖了3500多斤加州鲈鱼,销路特别好。”合作社负责人张连峰介绍,合作社采用“微生态制剂+生物絮团技术”调控水质,水中添加的生物制剂不仅可以净化水体、减少续水量、节约养殖成本,还可以提高鲈鱼的成活率。     近年来,该县依托“养殖企业(协会)+合作社+养殖场+农户”模式,通过推广先进技术、示范带动养殖和水产技术培训,全面提升鲈鱼养殖的科技含量,持续推动鲈鱼养殖产业发展,目前已经覆盖专探、嫘祖、芦庙、出山等10个乡镇。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开封市祥符区 胡萝卜种植让乡村振兴“别样红”

    11月18日,记者走进开封市祥符区半坡店乡徐寨村胡萝卜种植基地,大小适中、色泽鲜亮的胡萝卜接连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眼下正是胡萝卜丰收的时节,在徐寨村的田间地头,农户们正忙着将胡萝卜采收、去缨、装袋,忙得不亦乐乎。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胡萝卜种植让半坡店乡的乡村振兴之路“别样红”。     据了解,徐寨村土壤含沙量适度、土质松散肥沃,产出的胡萝卜品质优良、色泽鲜艳,味道脆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徐寨村党支部书记徐汉峰介绍,徐寨村胡萝卜每亩产量可以达3000至4000斤,亩均收益在5000元以上,种植基地可以吸纳本村及附近劳动力200余人就近就业,村民每年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务工等方式增加收入3000多元。     胡萝卜种植只是半坡店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祥符区半坡店乡按照“坚持党建引领、壮大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和“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发展西瓜、红薯、葫芦、花生、有机蔬菜等特色种植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稳定增收。同时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切实增加了群众收入。     如今胡萝卜产业已成为半坡店乡促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萝卜”。下一步,该乡将进一步延伸、完善产业链,着力推动胡萝卜种植向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持续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和后劲,全面提升产业效益。     祥符区胡萝卜种植历史悠久,是当地经济支柱作物之一。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胡萝卜产业的打造列入富民强区工程和乡村振兴抓手,从“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进行全景式谋划,多措并举推进胡萝卜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截至目前,该区已经规划建成胡萝卜生产基地15万亩,2022年,胡萝卜种植面积近10万亩,其中万隆、范村、半坡店等乡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胡萝卜)标准化生产基地。     据悉,近年来,祥符区农业农村局狠抓胡萝卜种植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装备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全方位做好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工作,推动胡萝卜产业发展持续发力。通过“十改”实现了“五高”,即“改平畦为起垄,改撒播为条播,改种子直接进地为卷籽入绳精准精量播种,改人工种植为机械一体化作业,改人工封土为机械培土,改一次施肥为一底+分次追肥,改大水浇灌到旱地垄喷灌再改为铺设滴灌带节水灌溉,改见病治病见虫治虫为病虫绿色综合防控,品种由常规品种逐渐改为杂交品种,改一年一季为一年两季”,实现了“产量提高、品质提高、安全性提高、商品率提高、效益提高”,实现了春秋两季生产和周年化供应。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凝聚统战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睢县西陵寺镇党委发挥统一战线优势,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党外知识分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建言献策;引导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社会服务活动,镇商会企业捐赠物资50余万元。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帮农民解决“卖菜难”

    “民情为号,民声为令。”为贯彻落实永城市委、市政府关于蔬菜促销工作的部署,永城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发挥优势,积极组织动员广大民营企业开展“爱心助农”消费帮扶活动,凝聚社会力量帮助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11月30日,永城市民营企业“爱心助农”蔬菜采购助销活动在酂城镇侯寨村拉开序幕。     永城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胡淼表示,为有效解决蔬菜销售问题,最大程度减少农民的损失,各级党委、政府都在积极地想办法、出举措,全市各乡镇(街道)、各单位都已行动起来,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已经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的浓厚氛围。民营企业在疫情压力之下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奉献爱心,彰显了“优秀建设者”的责任担当和时代风采。     据永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郑红春介绍,活动当天共有30余家企业认购40万元的蔬菜,预计采购白菜5500吨、萝卜7500吨、辣椒42吨、大葱35吨。企业认购蔬菜将根据订单有机对接,分批次采收、装运,并作为公益大礼包,免费送到各类群体手中。先帅百货、金博大、澳林购物等商超企业分别与各乡镇(街道)蔬菜基地接洽,签订源头采购的长期合作协议。活动还将扩展到各乡镇(街道)并持续开展。     民营企业的“爱心助农”行动,得到了永城市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得知外地采购车辆进入永城遇到了问题,永城市市长曾凯当即安排,由胡淼和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梁廷振牵头协调,妥善做好对接服务工作。同时,协调疫情防控指挥部、蔬菜专班、交通运输等部门及各有关乡镇(街道),对外地非疫区来永城采购蔬菜的车辆进行统一登记,专人专线引导对接,落实全域通行、闭环管理,确保蔬菜外销物流运输畅通无阻。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三化”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为不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12月6日,永城市演集街道多措并举,把“五星”支部创建“生态宜居星”作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抓手,紧盯环境卫生的短板弱项,通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整治和常态化保持,扎实推进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管理“网格化”。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组,确定村(社区)为大网格、村民组为小网格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制度健全,责任明确。     质量“精细化”。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逐村调研,确定“一村一方案”,同时将垃圾坑塘建设成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等。     督导“常态化”。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实行常态化监督。开展月评比,奖励先进村(社区),激励后进村(社区)。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永城市入选2022年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11月29日,稷夏智库正式发布2022年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永城市强势上榜,位居第59位,较去年上升3个位次。     据悉,此榜单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河南省共有5个县(市)入围,分别是:新郑市第56位、永城市第59位、巩义市第69位、林州市第88位、济源市第90位。     今年以来,永城市深入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朝着“三个一”发展目标接续奋斗,努力实现“三个走在前”,全市经济运行持续保持了固稳、攀升、向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市GDP总量完成601.52亿元,同比增长6.2%,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均居商丘各县(市、区)第一位,增速居全省30个经济强县第一位、省直管县(市)第一位,今年有望完成820亿元,为推动商丘新时代再出发,在全省“两个确保”大局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贡献永城更多的力量和担当。     今年,永城已连续14年跨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位居第60位,较去年提升了4个位次;入选2022年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市)榜单,位居第60位,较去年提升3个位次;入选全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位居第28位;入选2022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位居第34位。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蔬菜销售受阻

    新安县五头镇朝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丽涛给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打来电话说:“基地的萝卜、蒜苗已被当地中原银行采购了6000斤。”     今年,朝源种植合作社的蒜苗和萝卜丰收,但受疫情和天气影响,蔬菜滞销。11月28日,经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     12月1日,中原银行新安县支行行长栾洪达带领工作人员直抵五头镇,在朝源种植合作社采购4000斤萝卜和2000斤蒜苗的同时,还到对口帮扶村购买了500斤粉条,并于当日分别赠送给新安县当地实施闭环管理的企业。     据了解,中原银行新安县支行坚定不移服务实体经济,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发挥金融优势,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种方式助农援企。前不久,他们还给当地方舱医院送去了面包、方便面、饮料等生活用品和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为战胜疫情贡献了金融力量。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