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7 2022-12

    采购蔬菜捐赠帮扶村

        12月5日一早,卫辉市上乐村镇原板桥村的菜地里,菜农们忙着将白菜、萝卜、西红柿从地里采摘出来,然后进行打包、装箱。     “由于受到蔬菜集中上市和疫情影响,许多菜农面临蔬菜销售难题。”河南农担公司驻卫辉市上乐村镇宋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介绍说。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党委关于开展“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行动部署,河南农担公司党委第一时间安排工作队,前往原板桥村采购蔬菜2.4万斤。河南农担公司新乡市分公司联合新乡市金融局10余名党员、志愿者,又自发捐款购买了  百余斤猪肉。当天下午,志愿者们将猪肉连同蔬菜一起捐赠给新乡市的3所特殊教育学校以及帮扶村。     “河南农担公司帮扶工作队的义举,让我们在寒冬中感受到了温暖。”宋村党支部书记张文成说。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驻村书记为蔬菜代言

    “好消息,刚刚咱建安区红东方化工集团负责人韩根生主动与咱联系,每周购买芹菜1500斤……”11月22日下午,许昌市建安区纪委监委驻该区灵井镇郝庄村第一书记张杨接到订购蔬菜的电话后,第一时间跟菜农分享这个好消息。     眼下是时令蔬菜收获季节,郝庄村21亩蔬菜大棚里的蔬菜也迎来丰收,2万多斤西芹和6万多斤蒜苗产量让菜农心中乐开了花,但受疫情影响,运输困难,蔬菜滞销,郝庄村菜农为此愁上心头。     张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头当起滞销农产品的宣传员、促销员,扩展销售渠道,保住群众的“钱袋子”。为了避免丰产不丰收的事情出现,11月21日,张杨再次通过微信、抖音短视频为该村蔬菜代言。     除了录制视频宣传推介外,张杨还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市区各大超市,并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积极协商,在保障菜农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与周边超市签订销售协议,促成菜农在家门口顺利销售。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爱心企业纾解蔬菜销售难

    “来,大伙搭把手,把萝卜装车!”12月5日上午,在信阳市平桥区甘岸街道王庄村,村民们正陆续把已打包好的萝卜装车。为了帮助菜农销售萝卜,平桥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食品行业协会携手爱心企业,积极开展“爱心助农”活动,帮助菜农解燃眉之急。     “我们通过扶贫助农的方式直接采购老百姓的萝卜,采购来的萝卜全部免费送给学校、孤儿院、养老院等机构。”谢德勤食品配送公司总经理谢德勤说。     随后,谢德勤食品配送公司采购的两车爱心萝卜,先后运往平桥区第四小学、平桥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地,将购买的萝卜送到孤寡老人及困难群众手中。     “截至目前,平桥区工商联共帮助全区菜农销售萝卜等蔬菜30万余斤。下一步,我们将帮助更多农户解决销售难题。”平桥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卢丛刚说。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让滞销菜变直销菜

         眼下,正值河南秋冬季蔬菜集中上市时节。因受疫情和市场消费等多种因素影响,我省部分地区出现蔬菜等农产品销售难题,河南银保监局在得知相关情况后,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迅速组织开展金融帮扶助农活动。     河南银保监局快速行动,第一时间与省蔬菜促销工作专班沟通对接,通过多方协调,与开封市益农信息社取得联系。     在了解到当地大量种植的白菜、萝卜、西红柿、土豆等蔬菜均出现积压并陷入销售困境时,河南银保监局急菜农之所急,在集中采购12870斤蔬菜的同时,向全省金融机构发出爱心助农惠农倡议,号召金融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担当,“以购代扶”方式促进蔬菜销售,帮助菜农走出困境。     倡议发出后,全省金融机构爱心助农接力,通过内部食堂、商超、员工自发购买等方式,首批订购37.1万斤蔬菜,力所能及帮助我省菜农解决滞销难题。12月5日,6万斤蔬菜已运输分发到位,其他还在分批运输中。在本次活动感召下,更多银行保险机构正在持 续接力开展爱心助农惠农活动,真正让愁心滞销菜变成爱心直销菜。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党员当起蔬菜促销员

               “我种的这十几亩菜能卖出去,多亏了大家的帮忙,真是太感谢了!”12月1日,在武陟县谢旗营镇蒯村地头,菜农董小三看着地里滞销的白菜、萝卜、大葱陆续卖出,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     因疫情影响,蒯村的蔬菜遭遇滞销难题,董艺鑫身为蒯村的年轻党员,义务当起了村里的“蔬菜促销员”。     “我先联系村里的菜农,询问需要销售的蔬菜种类和数量,另外,我利用微信、抖音等线上平台,与外地买家进行联系,通过线上视频让他们看质量、选蔬菜,尽最大努力为乡亲们牵线。”董艺鑫告诉记者,最终他成功联系到了本地商家,帮助村里13家菜农成功      销售白菜8万余斤、萝卜1万余斤、大葱4000余斤。     与此同时,村“两委”也及时对接上级有关部门,想方设法拓宽销售渠道,最终在该县电商办的帮助下,成功联系到了各大型商超、市场的负责人,协助蔬菜采购商与菜农达成收购意向。截至目前,该村已销售白菜、萝卜等各类蔬菜10万余斤,目前菜农蔬菜滞销     难题已基本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群众亟待解决的难题,积极对接各个部门,逐步解决,将‘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行动落到实处。”武陟县副县长、谢旗营镇党委书记陈慧说。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我省提前下达3.4亿元资金支持生猪生产

         12月6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为推动生猪养殖业稳产增产,近日,省财政提前下达2023年中央财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3.4亿元,对58个生猪调出大县给予奖励,扶持生猪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稳定生猪生产和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加大生猪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防疫等扶持力度,推动冷链物流、仓储、加工设施设备等项目建设,加快促进我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下一步,省财政将按照资金管理有关要求,督促市县及时将预算分解下达,并按规定加强对奖励资金的监督及绩效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漯河市小麦苗情位居全省第一

               12月5日,漯河市气象局发布最新一期《农业气象遥感信息》,其中的全省冬小麦苗卫星遥感监测统计中显示,漯河市小麦苗情位居全省第一。     据12月4日的EOS/MODIS卫星监测资料显示:漯河市冬小麦一类苗的比例为75.3%、二类苗比例为17.2%、三类苗的比例为2.2%、旺长苗的比例约为5.3%,总体苗情位居全省第一。     漯河市各县区苗情一类苗比例分别为:临颍县80.1%、源汇区75.1%、舞阳县73.3%、召陵区72.9%、郾城区72.6%;旺长苗比例分别为:郾城区10.8%、召陵区7.5%、临颍县5.9%、源汇区2.3%、舞阳县1.1%。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牛产业有“犇”头

    “大家都来看啊,这些西门塔尔肉牛不但品种好、毛色光亮,而且膘肥体壮,这下我们发展乡村振兴更有‘犇’头了!”近日,一声声牛“哞哞”的声音让寂静的沈丘县冯营镇李寨村顿时热闹起来了。     “这300头西门塔尔肉牛,是从内蒙古通辽市经过3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刚刚专车运到咱村养牛基地的。”李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鹏辉说,“希望大家一起把村里的牛产业做大做强,吸引和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2018年8月,李寨村在县人社局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投资2500万元,兴建起占地面积137亩的养牛场,拥有5个高标准牛棚,两个青储室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备。目前,养育肥牛和基础母牛存栏已突破1000多头。     李鹏辉说:“村‘两委’采取‘基地+农户+分红’的办法,发展47户村民入股养牛,每户每年可得到不低于12%的分红,目前已分红54万余元。同时带动35名村民基地就业,人均年增收3.6万元。”     “这次购进300头西门塔尔肉牛,旨在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这几天,全村又新入股养牛村民22户97人,育肥这批西门塔尔肉牛,养牛场可增收300万元以上,入股户每户可增收4万多元。”李鹏辉说。

    [更多详情]
  • 07 2022-12

    郭占道让田园上河“流淌”幸福

    12月4日上午,洛阳市孟津区麻屯镇上河村银溪古道阳光明媚,小溪潺潺,鸟鸣声声。郭占道带领“三委”班子成员结束月亮湾湿地公园巡河和清理漂浮绿藻后,沿防洪大堤逆流而上,到老池塘清淤开挖现场,指导钩机作业。     郭占道是上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每周至少都要到银溪古道走两趟。“三清两建”是洛阳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重要抓手之一,在这项工作中,村子收回了1500米长、180余米宽、平均13米深的银溪古道。     在郭占道看来,银溪古道是村子的文化洼地,腾飞高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村子环境美了,心气顺了,家底厚了,接下来就是盘活这些‘死资源’,让幸福上河如这清溪一般绵延不息,源远流长!”     美丽上河共缔造     上河村位于洛阳西南部,距麻屯镇区1公里、市中心约6公里,属城郊村,连霍高速近在咫尺,洛阳机场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工业雄厚。     2020年之前,村子环境脏乱差,道路拥堵,人心涣散。2020年6月,在外经营工程机械和道路施工的郭占道被“拽”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村集体穷但村民富,几乎户户有小车,私搭乱建一度成风,挤占道路建车库、院外建厕所、私建花池等五花八门,村容村貌糟糕。为改变这一现状,2020年7月,村子下功夫开始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打造宜居家园。     除“大会讲小会明”外,郭占道挨家挨户做工作,群众慢慢理解,陆续拆除违建。村子动员企业出资,安装了路灯,对主干道外立面进行统一喷涂、绘制3D画,修建了统一的小菜园。     去年,村子借助附近修建“小浪底专线”工地多余土方填埋垃圾沟、废弃坑塘,建设小游园7处,还对两处污水坑进行了重点整治,硬化地面,修建仿古凉亭、回廊,安装健身器材,增设了公厕。如今,行走上河,目之所及村组道宽敞整洁,行道树五彩斑斓,绿植、菜园时令蔬菜青翠欲滴,健身广场风光旖旎,让人心情舒畅。     据了解,郭占道回村后,将自己的公司交给他人打理,但凡村子需要动用机械,公司的施工队随叫随到,无偿使用。为了村子建设,2年来他垫付资金高达60余万元。     文明创建齐参与     11月19日晚,郭占道接到了村子一位老人女儿的电话,疫情无法回家照顾父亲,想让村子出面带老人到市区检查眼睛。     郭占道二话没说立即答应。孟津区新冠肺炎疫情吃紧,郭占道连续一个多月坚守一线,有时要熬到凌晨一两点,身体透支严重,头部昏沉,偶尔莫名疼痛。次日,郭占道开车带老人就医,并垫付500多元。虽然家在市区,但一个多月来,郭占道一次也没有回家,跟妻儿的联系只能靠隔三岔五的微信语音留言。郭占道说,疫情之下,守护父老乡亲平安健康是他最大的心愿。     把村子当家建,视群众为亲人。无声的行动也在潜移默化地带动和影响着民风向好。     2020年7月,村子决定修建入村牌楼,一家厂房围墙成了“拦路虎”,没等郭占道上门,厂房负责人主动推倒围墙,顺利让牌楼在重阳节当天竣工。从前面看牌楼写的是上河,从后面看则是郭圪垱,郭占道说,村子80%的家庭姓郭,几十年前村子叫郭圪垱,这也是为了留住乡愁。     为弘扬尊老爱幼优良传统,三年来,重阳节给70岁以上老人发红包、送礼品,请老年人吃水席宴、看大戏成为上河村的惯例。     村头醒目位置大型墙体画“二十四孝图”与村子文明涵养相得益彰。     上河村妇女主任王丽宾说:“在清收银溪古道中,50余户群众主动砍伐树木,配合工作,短短两个月大头落地。”     如今,在上河爱心捐助已成为自觉行动,仅爱心企业家郭晓东捐款捐物就达8万多元。     乡村振兴展新颜     上河村7个自然组2160余人,耕地1800余亩、沟坡荒地700余亩,村民大都就近务工。     初冬的上河,“渡槽”网红路旁核桃林落叶纷飞,而与之相邻的麦田则绿意盎然。     上河村监委会主任郭志渊说:“十多年前村子曾有1200余亩土地流转种植核桃树、桃树等经济作物,由于是老品种,收益不高,有些近乎荒芜。今年8月,郭支书先行先试,带头和动员群众退林还田85余亩。”     据了解,在“三清两建”中,上河村敢于碰硬,收回老磨坊、老学校、知青楼等,借助“两清一护”修建1.5公里防洪坝的同时,对银溪古道产权进行了明晰,行动快、成效好在孟津首屈一指。     据介绍,上河村有历史、有文化,唐朝王世充与李世民交战时,上河一带曾是王世充的营寨。四十多年前的银溪河水量很大,河谷有菜地、老机井、池塘、莲藕池、稻田等,那时鱼鸭欢歌,风光秀丽。     今年8月,上河村在古道下游修建了2米高的堤坝,如今20000余平方米形似弯月的水面,小岛、浅滩、芦苇荡、垂柳,湿地环境良好,成为水鸭的栖身之所,也频频引来白鹭等珍稀鸟类的光顾。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万物。”郭占道介绍说,水是上河的富贵财富,村子是“引黄入洛”的渠口所在地,预留1立方米/秒的出水口将为大面积灌溉提供可能;村子正在对银溪古道进行综合打造,修复池塘、古井,开挖莲花池,继续增加湿地面积,并着手筹建“引黄入洛”博物馆。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郭占道说:“前期已有三家客商对银溪古道进行了考察,基础设施提升将为村子赢得更多股权。”     幸福上河展翅高飞,水润上河风光无限。

    [更多详情]
  • 06 2022-12

    聚“椒”翟庄村 奏响“椒”响乐

    11月27日,记者走进宝丰县李庄乡翟庄村,只见成熟的辣椒连同枝杈被整齐地摆放在村民家中的院内、屋檐墙角,到处都是骄人的红色,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椒香。     种植大户马琼琼和请来帮忙的乡亲们正忙着一起摘辣椒。“今年是我种植辣椒的第3年。今年我种了25亩辣椒,预计亩产在600斤左右,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预计每亩利润可达5000元。”马琼琼开心地说。     “辣椒成熟后,连同辣椒棵砍了,晾晒后再从辣椒棵上摘下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50岁左右在家的人就成了摘辣椒的主力军,摘下的辣椒按每斤7毛给计劳务费。”马琼琼介绍,辣椒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育苗开始,种植、田间管理、采摘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劳动力,最繁忙的时段,辣椒基地平均每天用工数量都在40人以上。     “现在家里没啥农活干,搬个小板凳坐这儿摘辣椒也不累,还有人唠嗑,一天下来挣个四五十元!”一直在摘辣椒的村民李红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很是满意。     翟庄村耕地面积803亩,其中辣椒种植面积270余亩。“俺村农户有种植辣椒的传统,种植技术上有保障,2019年村里还成立了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翟庄村党支部书记翟德龙介绍,村里将辣椒产业作为本村“一村一品”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引导群众与合作社签订种植协议,鼓励村民大规模种植,在严格生产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分户规范化种植,待辣椒种植规模扩大后,进一步完善辣椒深加工生产线,带动全村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李庄乡立足本乡产业发展优势,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26个村(居)分别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因地制宜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积极鼓励并扶持村民发展规模化产业,目前全乡共种植辣椒1000余亩。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