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5 2022-12

    村企共建药材增收

        12月1日,西峡县东坪村家家户户堆满红彤彤的山茱萸,一批批客商纷至沓来,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丰收的喜悦将冬天的寒意一扫而光。     “我种了1200余棵山茱萸树,今年药厂收购价格上涨,估计可收入7万元,再加上民宿的收入,钱袋子是越来越鼓。”东坪村山茱萸种植大户尹青云告诉记者,夏天开民宿,冬种山茱萸,东坪村年综合收入超过5000万元。     东坪村地处南阳老界岭下,是全国闻名的避暑胜地,也是中药材山茱萸的绝佳生长地。尹青云口中的“药厂”是西峡县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市中药材龙头企业,它的带动作用是东坪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     本着把种植基地打造为企业生产第一车间的经营理念,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东坪村建立了标准化山茱萸种植基地,配套建立山茱萸工作站,派驻技术员对药农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服务,同时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每年出资280万元,通过规范管理、示范引领,让东坪村基地所产山茱萸质量优、产量稳,村民收入不断增加。现在,在东坪村,村民依靠山茱萸产业一项,人均收入1.2万元。     依托老界岭的天然环境优势,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东坪村建设财富庄园和财富假日酒店等文旅项目,吸纳该村30多名有意愿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每月收入3000元以上。“企业的加入弥补了群众自建民宿规模、管理上的不足,也为我们的山货、农家菜提供了市场,在村里也能点外卖。”东坪村党支部书记吕振华说,今年,该公司投资近100万元在东坪村修建了山茱萸主题文化展馆、山茱萸观光示范园、山茱萸观光栈道、观光台等设施,三产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

    [更多详情]
  • 05 2022-12

    牛壮羊肥群众致富

         “全村有将近3000亩山林,我们村的羊圈大多依山而建,羊一出栏便可吃到新鲜的饲草,养出的羊肉质好、营养高,市场供不应求。”11月27日,正在为羊群添加草料的泌阳县象河乡下曹村养殖大户王兴选说。     2020年开始养羊的王兴选积累了丰富的育肥和疾病预防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发展山羊养殖户10多户,年出栏山羊500只以上,年产值达50多万元。     近年来,象河乡依托全乡山多草多的优势,紧紧围绕政府引导、产业培育、企业带动的发展思路,打造“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大力发展牛羊养殖产业,增强群众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劲力量,着力推动全乡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定期举办科技培训班,积极开展春秋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等,鼓励合作社壮大规模,大力发展培育养殖示范户。目前,全乡羊存栏1.5万余只,牛存栏量3万余头,各类养殖合作社十几个,带动群众200余户,年户均务工收入及分红2000元以上。”象河乡乡长张超说。

    [更多详情]
  • 05 2022-12

    优质山药鼓起腰包

        11月28日,汤阴县韩庄镇工官屯村村南的30亩淮山药迎来了丰收季,村民们忙着挖沟、刨土,新起出的足有1米长的淮山药裹着泥土的芬芳,被整齐地码放在沟垄旁边,整块田地里呈现出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     这个时节最忙碌的当数山药种植户杨春叶,她种植山药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种植过铁棍山药、怀山药、长山药、淮山药等,在生产中大力尝试、推广科技新品种。因山药不能重茬种植,每年杨春叶都要重新选地,请钩机深翻地块,并施用有机农家肥。通过不断创新探索、总     结经验,她种出来的山药品质上乘,每年一上市,便被各地的客商抢购一空。     “工官屯村的土质比较疏松,种出来的淮山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今年亩产量能达到3000斤,市场价每斤6块钱,今年的收入估计不错。”杨春叶一边分拣打包,一边高兴地介绍道。     山药种植鼓起了杨春叶的“钱袋子”,同时也鼓起了当地群众的腰包。地块深翻、开槽打沟、覆土筑垄,以及播种管护、挖刨分拣、打包运输,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机械,直接带动周边很多村民前来务工,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05 2022-12

    玉兰苗木网上热销

        11月30日,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口的苗木交易市场上堆满了带着硕大土球的玉兰苗木,时代园林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孟令富正忙着组织人手装车。据了解,这批价值8万元的玉兰苗木是湖北省荆州市一客商通过玉兰商城网站采购的。     “虽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是玉兰苗木销售依然风生水起。我们借力电商平台,将村里苗木花卉销往北京、上海、陕西和山东等20多个省市,加入苗木合作社的农户收益翻番!”南召县皇后乡娘娘庙村党     支部书记高先然兴奋地说。     南召县是全国知名的“玉兰之乡”,而皇后乡娘娘庙村是玉兰产业发展的翘楚。这几年,娘娘庙村“两委”班子发动全村群众种植花卉苗木,把村里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聚拢在一起成立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动员全村130户脱贫群众加入苗木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物流外运。     为拓展销路,娘娘庙村筹建了全县第一家村级互联网电商平台,覆盖农户530户,注册了“皇后玉兰娘娘”商标,每年可实现销售600多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更多详情]
  • 05 2022-12

    孝老爱亲树榜样传承美德扬新风

    11月25日,走进方城县券桥镇券桥村村民石中娥的家,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小院,院里十几盆大大小小的绿植为冬季增添了几分生机,客厅里,满脸笑意的石中娥正在为躺在沙发上的婆婆贾凤云按摩双臂。     自1994年嫁入券桥村以来,石中娥用28个春秋诠释着“孝”和“爱”,当地干群有口皆碑。面对邻里的称赞,她却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     2000年,石中娥的公公查出了食道癌,婆婆患上了脑出血,丈夫要挣钱养家,照顾公婆的担子一下子就全落在了她的肩上。食道癌病人对食物的温度很敏感,为了让公公在冬天能吃上温度适宜的饭菜,石中娥将饭菜放在半盆开水里温着一口一口地喂。2011年,石中娥的公公去世,婆婆却不幸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石中娥每天给婆婆喂饭、洗脸、梳头、捶背,照顾婆婆如厕,精心服侍,从不厌烦。晴好天气,她都会推着轮椅带婆婆出去晒晒太阳,和邻居聊聊天。即使是农忙时候到田地劳作,她也每隔两个小时回来一趟。贾凤云总是自豪地把“我和媳妇就像母女一样”挂在嘴边。     “石中娥嫁到我们村以来,对家里老人小孩照顾得特别好,公婆患病以后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村里专门召开村民大会表扬了她,引导干部群众向她学习,尤其是她获得‘孝老爱亲之星’后在村里的影响更大。在她的示范带动和感染下,村里孝老爱亲的氛围更加浓厚。”券桥村村干部樊新琦说。

    [更多详情]
  • 05 2022-12

    让农村娃进城“上好学”

    12月1日黄昏时分,位于秦巴山区深处的卢氏县显得格外寒冷,而该县城关镇初级中学开着空调的书法教室里,却是灯光明亮、暖意融融,来自八年级10班的汪静琪同学正在专心致志地临摹《多宝塔碑》字帖。     “汪静琪挺聪明,很喜欢练字,参加了学校书法社团,进步很快。”辅导教师郭雯说,“今年上半年,她还在狮子坪乡初级中学就读,乡村学校不具备开展社团活动、培养特长的条件。”     汪静琪家住卢氏县狮子坪乡毛河村,距县城120多公里,山大沟深、人烟稀少。从上小学开始,伴随着卢氏县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汪静琪所读学校先后三次“并、迁、转”,她也随之三次“转学”。     2017年9月汪静琪就读的村小学仅有的8名学生、1名教师并入狮子坪街的乡中心小学;2018年该校异地新建搬迁至花园寺村,汪静琪随之转入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的新校区就读。今年下半年新学期开学,汪静琪所在的狮子坪乡初级中学整体转入城关镇初级中学,她也随之来到这所教学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先后获得河南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三门峡市示范性初中等多项荣誉的名校。     一次次转学,汪静琪从大山深处逐步走出,见识了更多的老师、同学,用上了更好的教学设施,这位小姑娘学习成绩、习惯养成和性格品质也变得越来越好。     卢氏县城区中学,以前学位十分紧张,到城关镇中学这样的城区学校读书,是农村家庭孩子难以企及的梦想。今年秋天新学期开学,卢氏县的狮子坪乡初中、双槐树乡初中等11所农村中学1489名学生,有1456名学生进入城区的3所中学就读,剩余的33名学生选择到附近的中心乡镇中学就读。     从“一个学生也难挤进去”到这么多的学生整体实现“进城求学梦”,得益于卢氏县今年下半年启动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优化工作。     “全面统筹、下定决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三门峡市委常委、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说,“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更是明天。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既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深山区乡村振兴,乃至民族复兴的长远之举。”     卢氏县是全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小的深山区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卢氏县投入资金10.39亿元,新建、扩建中小学60所,按照国家一级标准配齐了N95教学一体机、体音美教室、计算机房等教学设施。2018年11月卢氏县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验收,全县5万多名适龄儿童无一辍学,高标准实现“有学上”。     卢氏县并没有停下教育优先发展的脚步,在努力实现“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转变从直面困局开始。以汪静琪家住的狮子坪乡为例,2017年,该乡有中学1所130名初中生,小学8所300名学生;而到今年上半年,这个乡的初级中学仅有62名学生,中心小学学生减少到132名,教学点3个49名学生。农村学生锐减,学校多、小、散、弱。为了保证教学,师生比远远超过国家标准,就这样一些课程还难以开齐,课外活动更是无从谈起。不仅如此,累及城区学校教师配比不足,教师负担承重。     破解困局需要眼光、胆识,更需要大的投入和付出。卢氏县出台一系列政策、筹集大批量资金,支持城区学校,引进民办学校,争取援建学校,建设新区学校,精准调配师资,到今年下半年开学,大手笔完成了11所农村初中整体撤并,并把32个偏远教学点全部并入乡镇中心小学。     伴随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是服务保障能力的提升。卢氏县累计建成教师周转房1111套,率先在三门峡市实现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全覆盖;高标准建设农村教师住房,建成城区春晖苑小区740套教师住房;按时足额发放乡村教师“三项补贴”,县财政每年还新增1700余万元支出,实施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县开通校车运营,保证山区学生安全往返;为保证学生伙食营养卫生,在实行财政补贴营养餐的基础上,全面实行明厨亮灶+“6S”管理。     “2022年,卢氏县完成了100%的小学进乡镇或县城的任务;到2023年下半年,我们将实现84%的初中集聚在县城的目标。”卢氏县教育体育局局长雷张涛说。

    [更多详情]
  • 05 2022-12

    我省下达60.8亿元支持乡村振兴

        12月4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近日省财政提前下达2023年度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0.8亿元,支持各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此次资金分配下达,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早”,为推动各地项目早谋划、早实施、早见效,收到中央资金后,省财政厅第一时间会商有关部门,迅速提出分配方案,确保11月底前将资金下达到县。二是“准”,聚焦重点地区、重点群体,继续加大对嵩县、卢氏县、台前县、淅川县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的县以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的倾斜支持力度,优先支持促进监测对象、脱贫户增收,切实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同时,稳步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占比,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三是“效”,此次提前下达的资金继续纳入直达资金管理,实时动态监控资金流向和支出进度。同时,聚焦项目储备、项目实施和绩效管理等重点环节,不断提升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水平,力争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花出成效来。

    [更多详情]
  • 05 2022-12

    爱心接力果农苹果不愁卖

    “王哥,洛宁山里的‘上戈苹果’还有吗?”“你问的真是时候,我们微信群正在‘接龙’呢,给你安排50斤!”     11月29日上午,九三学社洛阳市凯旋支社副主委王洪涛接到了朋友的电话,他立即回复。     洛宁县“上戈苹果”是上戈镇果农的重要收入来源,受疫情防控影响,苹果外销出现困难。面对滞销,11月17日,洛宁县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洛阳市委员会委员任宏恩立刻想到了“娘家人”——九三学社洛阳市委员会。     经联络对接,助农活动随即展开。了解果农存量、发布助农信息、联系爱心社员及企业,号召参与消费帮扶爱心助农。     九三学社社员们积极响应,爱心接龙一波接一波,仅半天就预订了5000余斤苹果。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员会副主委、洛阳市委员会主委王燕飞说:“我们将持续关注洛宁,关注果农,凝心聚力,团结带领全市社员,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更多详情]
  • 05 2022-12

    省民政厅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

    12月1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展“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行动的部署,省民政厅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做好今冬明春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走访慰问和关心关爱工作,决定在春节前后集中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开展走访慰问、救助帮扶,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送到千家万户。     此次“寒冬送温暖”活动时间从2022年11月下旬开始至2023年3月,主要开展专项救助行动、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加大急难临时救助力度、强化监护缺失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走访慰问特殊困难群众、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8项任务。

    [更多详情]
  • 05 2022-12

    漯河气象站升级为国家基本气象站

    11月30日,根据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和河南省气象局的要求,漯河市气象局作为全国35个试点站之一顺利完成了漯河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业务切换。     据悉,2022年中国气象局拟将1520个常规站升级为基本站。为确保升级工作的顺利进行,安排全国35个常规站先期进行业务切换试点。漯河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是全省唯一一个业务切换试点。     漯河市气象局于11月30日19时至20时之间顺利进行ISOS参数调整,21时至22时之间完成了对探测中心修改的天元平台站名变更的核对。     “业务切换后将推动全市地面气象观测站网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挖掘有人值守的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业务效能,扩大国家基本气象站规模,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漯河市气象局局长张会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