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4 2022-11

    菊花田里好“丰”景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而在禹州市火龙镇后董村菊花种植基地,却是生机盎然,朵朵菊花竞相绽放,成为冬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田书记,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然现在我们也只能看着田里的菊花干瞪眼,不知道怎么办呢!”后董村村民晋广涛拉着镇纪委书记田松展的手,感激地说。     晋广涛是后董村菊花种植大户,今年种植的近200亩金丝皇菊和杭白菊喜获丰收。但受疫情影响,前来收购的客商比往年少了不少,菊花的销路成了难题。     “没有客商来收购,现有烘干设备数量有限,天气也越来越冷,不赶紧采摘的话,菊花就烂地里了,这咋整啊?”面对前来解情况的田松展,晋广涛满面愁容地说。     “目前全镇共种植菊花700余亩。其他村是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田松展带领镇纪委的同志进行了走访,发现郭楼村、瓦店村、龙东村等几个村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设备不足、销售难等问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定要想办法让花农丰产又丰收。”田松展将收集到的问题汇总整理后,立即向镇党委进行了反映。     该镇党委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工作专班,一方面联系几名外地客商前来收购,一方面通过其他乡镇找来烘干设备。同时,督促各村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组织村民帮助花农采摘菊花。     “怕你们采摘菊花的人手不够,这不,镇里专门组织志愿队来帮忙了!”田松展笑着对晋广涛说道。     菊花田里,志愿者和村民们有说有笑,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更多详情]
  • 24 2022-11

    乡村振兴产业“园”梦

    初冬时节,气温下降,却消磨不了唐河县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的激情,在全县19个乡村振兴产业园的建设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乡村要振兴,产业来支撑。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是唐河县强化产业支撑、拉动全域振兴的创新之举。     “我们之所以先走一步、先试一着,就是希望通过搭建乡级园区平台,探索出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农工商互动、政企户共赢的乡村振兴之路,目前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唐河县委书记贺迎说。     昝岗乡乡村振兴产业园作为南阳市首家建成的产业园,园区经过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综合提升改造,配套了水电网气等基础建设,成功吸引11家企业入驻,其中投资超亿元企业5家,投资超5000万元企业4家,年利税1.3亿元,安置就业500人以上。     不仅仅是昝岗乡,各乡镇明争暗赛,比学赶超,展示着产业园建设的“唐河速度”。东王集乡引进企业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12家入驻企业,规模以上企业4家,从业人员600余人,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年纳税500余万元。上屯镇围绕上屯新区、垃圾发电静脉产业园、轻工业园区、高效工业园区和农副加工区六个定位,引进在建项目4个,待开工项目3个……     各打各的优势仗,各举各的特色牌。唐河突出“特色产业明晰、集群效应突出、支撑作用明显”三大特点,将19个乡镇的乡村振兴产业园分别确定为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食品加工、皮毛加工、汽车配件、仓储物流、电子产品加工、艾草药业等8类主导产业,加速实现“一园一品”。     城郊乡党坡村农民乔振群领办家庭农场后,主打绿色农产品红薯、小麦、黄桃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目前流转托管土地达1.5万余亩。依托全县近30万亩的红薯产业基地,他投资500万元,在城郊乡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占地8000平方米的新型标准化薯品加工车间及红薯制品生产线。     “厂房建成后将形成农产品深加工和电商销售的综合平台,肯定能带动更多乡亲稳定增收、可靠就业。”乔振群信心十足。

    [更多详情]
  • 24 2022-11

    小蚂蚱蹦跶出大效益

    “现在正是蚂蚱生长的旺季,这一批蚂蚱按目前的长势来看,挣一万多块钱不成问题!”近日,在禹州市鸠山镇范门村的蚂蚱养殖大棚里,手指粗的蚂蚱四处蹦跶,漫天飞舞,养殖户贾宗超正给它们喂食玉米草。     贾宗超说:“蚂蚱养殖之路并非一路坦途,这些看上去生存能力很强,甚至可以泛滥成灾的蝗虫,没想到养殖难度竟然非常大,不仅对气温等养殖环境有要求,而且饲料和空气中丝毫不能受到农药或其他化学品污染。”     因为养殖技术好,贾宗超养殖蚂蚱的事在周边村庄逐渐传开,许多村民都来他的养殖大棚取经。     “蚂蚱的繁育能力较强,生长也很迅速,一年可以养四期,到时候有人专门上门收购,市场价格每斤可达30~40元,一般春节前后生意最好,供不应求,我会用冻库提前储存起来一部分,错峰销售。”贾宗超介绍,除了第一年购买蚂蚱卵投入了资金外,之后的蚂蚱全部靠自繁自养。     “目前蚂蚱市场需求量很大,在村里的帮助下,我今年又流转了一些土地,准备建设更高级的养殖大棚。下一步,我还打算带动周边更多村民一起养殖蚂蚱,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力争把蚂蚱养殖打造成本村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贾宗超说

    [更多详情]
  • 24 2022-11

    扒掉窑场种牧草

     “大家往远处看,现在有6台收割机正在收割牧草,今年又是个好收成。”近日,开封市纪委监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到祥符区刘店乡刘店村郑州田园牧歌草业有限公司了解情况,种植管理员孙庆指着在蓝天白云下繁忙作业的牧草收割机高兴地给大家介绍说。     天高云淡,一眼望不到边的牧草随风摇曳、此起彼伏,在天空翱翔的成群候鸟鸣叫着,和着机收声在天际回荡。“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烟囱林立、享誉豫东的砖瓦窑场!”同行的该乡纪委书记杨文豪感慨地说。     “那时我也经营着一座窑,一年少说利润也得在150万元之上,2012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带头扒了俺家的窑。”孙庆说,“听说要扒窑,当时家属想不通,心疼得大哭。我劝爱人说,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咱是党员,必须带头呀……”     “全乡78座窑扒掉后,我们帮助孙庆等人联系郑州田园牧歌有限公司来刘店落户,截至目前优质苜蓿种植规模已达1.1万亩,带动脱贫户200多人在此就业,年收入翻了好多倍……”杨文豪说。

    [更多详情]
  • 24 2022-11

    种植香菇奔富路

    “今年香菇出得不错,价钱也好,每斤能卖二十七八块钱!”11月15日,在西峡县桑坪镇黄沙村杨书祥家中,今年62岁的他正和妻子一起烘干早上采摘的香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杨书祥家是脱贫户。十年前,他一次上山干活,摔坏了腰椎,在医院治疗后,落下了腰伤和数万元的债务。两个孩子上学需要钱,一家人生活要钱,他家一度陷入困难。眼看着困难的日子难以改变,当时的杨书祥心灰意冷。     让他没想到的是,国家开始实行精准扶贫,他家被认定为贫困户。孩子上学有了补助,看病有了医疗报销,又为他提供发展资金种植袋料香菇。杨书祥一下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拿到发展资金就立马建袋料香菇棚,买生产原料,在镇村的帮扶下开始种植。两年多时间,他把以前治病的欠账还清了,而且还脱了贫。     这几年杨书祥夫妇年年种植袋料香菇,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他家又种植香菇1.5万袋。目前,头茬香菇即将采完,夫妻两人粗略估算一下,每袋净收入在2元以上。     “党的政策这么好,咱可要好好干,把好日子过得更好。”杨书祥说,明年他家准备再多种1万袋香菇。

    [更多详情]
  • 24 2022-11

    发展蛋鸭养殖帮助群众致富

      “我养了2棚鸭,共6000只,每天都能收5600个鸭蛋,今年行情好,一斤7.2元,每天能净赚1500块钱呢。”11月14日,杞县邢口镇大魏店村村民朱记谱骑着三轮车载着刚刚收获的28筐鸭蛋来到杞县运航蛋鸭养殖合作社,和其他养殖户一起把鸭蛋集中发往上海。     杞县运航蛋鸭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何运行是邢口镇孟庄村党支部书记。“在我担任村支书之前,孟庄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只有700元。”何运行是一名90后,如何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局,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     2013年2月,何运行在村内带头成立了杞县运航蛋鸭养殖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成了当地蛋鸭养殖旗舰企业。2019年4月,孟庄村村委向县扶贫办申请了投资130万元的鸭蛋深加工项目。项目落地后,生产咸鸭蛋、松花蛋、烤鸭蛋等多个鸭蛋延伸产品,日产7吨至8吨,用工30人到50人,每年可向村集体上交10%以上的利润。     何运行介绍,如今,通过蛋鸭养殖项目,孟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增加到18万多元,带动村民50户,用工达70多人,每户在鸭棚的务工年收入为3.6万余元。

    [更多详情]
  • 24 2022-11

    身残志更坚种出甜蜜果

     11月8日,位于平舆县高阳店镇王庄村的一处果园里,晚熟的冬桃缀满枝头。     “由于管理得当、错峰上市,冬桃口感好、糖度高,根本不愁销,价格也不错,每斤售价7元。”果园主人郑军礼介绍说,冬桃主要供应商超,刨去成本,亩均收入万元左右。     今年56岁的郑军礼,幼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一直以来行走不便,然而身体的残疾却没有打倒这位乐观的汉子。一个偶然的机会,郑军礼接触到了冬桃,下决心建起果园。为了种好冬桃,他认真学习、埋头苦干,扎根果园一干就是三年。     “虽然身患残疾,但我不想给政府添麻烦。”郑军礼说,“幸福生活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

    [更多详情]
  • 24 2022-11

    乡村振兴深入推进

               11月7日,记者来到安阳市殷都区都里镇古井村,这里古色古香的传统院落和造型别致的公共区域景观让记者眼前一亮。     古井村根据自身以丘陵、岗地为主的地貌特征,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特色种植业,先后引进15家合作社、有限公司,推广种植了大红袍花椒、金丝皇菊以及各色瓜果,养殖生猪1200余头。     古井村还依托有利的特色产业,多次举办旅游文化节、采摘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先后被评为河南省传统村落、市级文明村镇、殷都区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殷都区广大农村在新时代发展征程中释放活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随着农业基础的夯实、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更多详情]
  • 24 2022-11

    “生活在新时代,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多亏党组织和乡亲们的关心、帮助,把俺从灾情中解救出来!”11月20日,当汝南县常兴镇韩寨居委会万庄居民组居民万运山从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赖红宁手中接过2000元现金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1月7日,万运山家因电路老化发生火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0多万元。得知情况后,镇里急忙派人送来4床棉被,居委会拿出1000元现金,5名居委会干部每人捐资200元,村民有的捐现金,有的送衣物,有的帮助整修房屋……一拨拨爱心温暖着他。     在父老乡亲的帮助下,万运山家被烧毁的房屋已经整修好。这几天,派出所为他们一家人补办了身份证、户口本,农商行、邮政储蓄银行为其补办了银行卡,社保所为其补办了社保卡,一家人的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从发生火灾到爱心包围,万运山内心充满着无尽的感激。他说:“生活在新时代,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更多详情]
  • 24 2022-11

    “小兵”建功乡村振兴“新战场”

      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确山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动员,选派新一批第一书记到任店镇巩庄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办公室干警殷小兵主动响应、自愿投身到乡村振兴工作中。     脱下检装穿上农装,履行“第一责任”,他是乡村振兴的“领头人”。作为第一书记,他深知自己肩扛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请党放心、为民有我”更是责无旁贷。在任店镇巩庄村,他始终致力于把党的政策惠及基层群众,担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细致工作,搭建起与人民群众沟通交流的桥梁,以实际行动履职尽责。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殷小兵白天走村串户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宣传政策、交流思想;晚上与村“两委”班子人员立足巩庄村发展基础和自然资源禀赋,分析发展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全面的乡村振兴规划,及时研究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得到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他将继续转变姿态,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服务于民,带领村民依靠勤劳和智慧奋力开创美好的明天!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