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1 2022-10

    梨、苹果“四优四化”科技培训会召开

    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切实提升河南省梨、苹果产业安全优质生产技术水平,提高防灾应变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现代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绿色发展,结合我省“四优四化”工作要求,9月27日~29日,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和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共同举办“‘豫东梨、苹果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现场观摩暨培训会”。     9月27日,与会人员在商丘市梁园区双八镇进行现场观摩和测产。9月28日~29日,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果蔬专项负责人王东升研究员以《掌握品种特性,采用对头精准技术,提高秋月梨生产效益》为主题做学术报告。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杨健研究员,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闫振立研究员,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三门峡试验站站长韩立新研究员等专家做学术报告。培训会后,相关人员赴宁陵县石桥镇现场观摩。     本次会议共培训相关技术人员196人次,包括梨、苹果相关的省、市、县科技特派员,从事果树生产、销售的企业、合作社、个人及电商代表等。专家、学者的精彩授课,为促进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

    [更多详情]
  • 11 2022-10

    “雁归来”村庄美

    “国庆节,我带着孩子到西陈村玩,一进村就感觉眼前一亮,宽阔整洁的柏油路,两侧绿树红花相映,色彩鲜艳的墙体彩绘,坑塘水波潋滟,好一幅如诗画卷。”10月8日,家住长垣市蒲东街道的刘先生说。     长垣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程启动以来,芦岗乡西陈村走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打造党建+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启“雁归来”工程,引导流动党员回村任职,带动全村发展,探索出一条流动党员回村任职助推乡村振兴的“示范路径”。     西陈村将崇学尚智作为启动乡村振兴的破题之策、厚植文明村风的开局之篇。目前,村内已建成党群文体广场、村史馆等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并以《论语》名句对村内大街小巷进行命名,崇学尚智的气息充满村庄建设的每个角落。

    [更多详情]
  • 09 2022-10

    抓好关键环节 振兴河南奶业

    9月28日,副省长武国定到郑州市调研奶业发展工作。 武国定先后来到河南瑞亚牧业有限公司、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走进奶牛养殖基地和实验室,主持召开座谈会,了解奶牛养殖、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和品种登记等工作。他强调,我省奶业产业基础良好,秸秆饲草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要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快奶牛生物育种步伐,建设肉牛奶牛种质资源库;要加大优质饲草料生产供应,加快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借助神农种业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促进奶业转型升级;要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奶业重点县;要坚持龙头带动,支持乳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瑞亚牧业隶属于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现有13座奶牛养殖场,存栏奶牛3.5万头,日产鲜奶500余吨,奶源自给率100%。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是国内首家、省内唯一通过农业农村部现场评审认证的DHI测定实验室,拥有国内最大的省级奶牛育种平台。

    [更多详情]
  • 09 2022-10

    打造美丽乡村 提升富民产业 村庄规划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9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规定》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我省村庄规划的编制情况。 1.58万个村庄有了实用性村庄规划 为规范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加快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规定》将于今年10月1日施行。 省司法厅高级法律专务梁增杰介绍,《规定》是省政府2022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共6章27条,包括总则、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主要从“科学编制规划、倡导村民参与、规范村庄建设、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完善落实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体制机制。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锋说,我省开展“乡村规划、千村试点”行动,加快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打造一批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目前,全省所有县市的村庄分类和布局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1.58万个村庄形成了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成果。 在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我省不挖山、不填湖、不毁林,尊重村庄自然地形地貌、居住习惯、地域文化、村庄建设脉络和街巷格局,保护历史文化和乡村风貌。运用乡村设计手段,提出在豫南、豫西、豫北山地丘陵地区打造“山乡风貌”乡村;在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传统农区,打造“平原田园”乡村;在沿淮地区打造“河乡韵味”乡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 省司法厅经济生态立法处处长李大可说,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不仅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更要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提升富民产业效益,促进产业振兴,使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为了更好地支持农村产业发展,《规定》前瞻性地引入了一系列具体政策举措,用立法手段,引导村庄和村民结合自身特色,发现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同时引入乡村运营主体,解决村民缺乏专业运营团队问题,利用先进模式,弥补短板,牵住村庄规划“牛鼻子”,在谋篇布局中支持、促进村庄特色经济发展,助力实现农民富裕、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如何通过村庄规划的编制,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许宁说,要多渠道保障乡村用地空间。在编制规划时合理布局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在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引导农村宅基地集中布局。以乡镇或村庄为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为乡村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让村民成为村庄规划的“审议人” 为了编制让老百姓看得懂的规划,改变过去规划中“政府干村民看”“只规划不实施”的现象,《规定》对保障村民参与、体现村民意愿做了详细规定。 李大可介绍,一是明确编制程序,对邀请村民参与,征求村民意见的途径、时间、方式等予以明确,让村民做“参与人”。二是推行公开公示,用免费查阅的方式广泛推广村庄规划,让每个村民都成为规划“知情人”。三是坚持规划为民,对村庄规划草案的审议表决和修改程序做了严格规定,让村民做“审议人”,实现规划结果让村民满意、规划成效让村民受益之目的。 如何保障村庄规划有效实施,实现村庄规划的管用、好用?省自然资源厅法规处处长张军说,省自然资源厅将从3个方面保障村庄规划有效实施。一是健全乡镇乡村规划委员会运行机制和工作规则,加强对乡村各类建设活动的管理。二是贯彻落实《规定》,全面实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对不符合村庄规划要求、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乡村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三是加大规划实施监督和执法力度,坚决杜绝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

    [更多详情]
  • 09 2022-10

    扶沟:小秸秆变废为宝再生金

    金秋十月,在扶沟县大李庄乡的田间地头,玉米、大豆收割机、打捆机等农业机械齐上阵,农机过处一垛垛200公斤左右的“圆筒筒”铺满田地。这些秸秆最终将作为饲养场的饲料以及发电站的燃料。 在收过的玉米、大豆地里,打捆机把“吃”下去的秸秆变成一捆捆打包好的圆柱形秸秆垛,搂草机则把田间清理的更加干净,各种机器的互相配合,把丰收的田野装扮的更加丰富多彩,重新生成了田野独有了美丽风景。 今年,大李庄乡近万亩大豆、玉米、花生喜迎丰收,该乡打造完善的秸秆收储体系,将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彻底解决秸秆禁烧难题。目前该乡已建设3处秸秆集中堆放点,已打捆秸秆3000余吨。 群众毛思同说:“以前的秸秆不是被焚烧,就是被扔进沟里任其腐烂,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现在我们对秸秆综合利用,不仅有效的保护环境,还能变废为宝,发挥其剩余价值。”

    [更多详情]
  • 09 2022-10

    河南舞钢: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舞钢市尚店镇三塚郭村村室附近的一块空场内,两台粪肥撒施车正在撒施腐熟过的粪肥,同时,有的工作人员用仪器测量粪肥的温度和湿度,有的工作人员用铁锹往地里均匀撒施粪肥,现场一番忙碌的景象。 2022年是舞钢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第二年,各项工作程序更加精准:建立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数字化平台,包括项目综合查询展示平台、实施主体信息管理、实施地块gis信息管理、粪肥流向全程追溯信息管理、施肥数据采集和效果监测管理、监测点管理等功能模块,项目实施信息采集app。 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舞钢市农业农村局项目负责人在现场认真观摩,并就具体问题提出指导意见。针对现场实施情况,项目工作人员还做了认真记录和拍照,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舞钢市农业农村局项目负责人表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是舞钢市推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为舞钢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蓬勃生机和活力。

    [更多详情]
  • 09 2022-10

    鹤壁市鹤山区:高质量发展农村客运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为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的美好夙愿,鹤壁市鹤山区依托鹤翔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优化开通鹤壁集至东齐、鹤壁集至蒋家顶、鹤壁集至石林陶瓷园区和东齐至山城区4条农村客运线路,其中有2条客运班线已于10月1日开通试运营。 新开通的4条农村客运班线均为公交化运营,执行公交票价,每日四班,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出行需求。4条农村客运班线的开通标志着鹤山区在我市率先实现了城乡交通运输服务的一体化和均等化,城乡差别进一步缩小,人民群众出行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下一步,鹤山区将继续强力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模式,整合客、货、邮、物流服务等运输资源,让偏远山区群众也能享受到城市的便捷运输服务,解决农产品出得去,新科技进得来,让更多群众致富增收。

    [更多详情]
  • 09 2022-10

    扶沟:国庆假期不停歇 蔬菜园区建设忙

    国庆期间,秋高气爽,正是施工的黄金期,扶沟县许多劳动者奋战在建设工地一线,充分利用晴好有利时机赶工期、抢进度。 10月3日,笔者在扶沟县蔬菜路看到,成片的蔬菜大棚拔地而起,整齐划一,道路两侧人头攒动,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工人们正加班加点、紧张有序地建设温室大棚、钢架大棚及园区基础设施,大家干劲不减,节奏不变,冲刺加速,一派热火朝天地建设场景,确保各个蔬菜园区早建成、早见效。 近年来,扶沟县结合蔬菜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坚持“提质效、扩规模、创品牌、建平台、强体系”发展思路,持续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了《扶沟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确立了“一园三区十小镇”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以中原菜博园为核心,县城西、东、北三个县级蔬菜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曹里黄瓜、汴岗辣椒等十个特色蔬菜生产集聚区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一乡一品”、集聚发展。目前,扶沟县蔬菜播种面积52万亩,从业人员13万人,年均产量370万吨,产值46.8亿元。

    [更多详情]
  • 09 2022-10

    河南宝丰:花生丰收 收获幸福

    10月8日,在宝丰县闹店镇李官营村的花生地里,花生收获机正在来回穿梭,采收花生。一个来回,收获机的仓库里已经满是摘下来的花生果。 “往年都是找村里群众手工薅花生,这几亩花生得薅好几天。今年用收获机,6余亩地大半天都收完了,还快还省劲。”望着丰收的花生,今年60岁的该村村民胡剑召高兴地介绍。 为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效益,胡剑召在去年土地休耕期间流转土地6余亩,引进罗汉果、四粒红和小白沙等优质花生品种,大力发展花生种植产业。为提高花生的单产和品质该镇还根据农时,邀请农业技术人员指导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技术,着力把花生种植发展为一乡一业主导产业。 “今年的花生结籽多、品质好,一亩地收湿果1400斤,可收入3000元左右。这段时间花生行情也好,出地都能卖,不用晒干也是供不应求。”胡建召幸福满满地说。 近年来,闹店镇在加大产业调整的基础上,着重打造特色种植,引导群众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面积推广花生种植,目前花生种植面积近3万亩,基本形成了“十里不断线、千亩连成片,村村有基地、户户种花生”的种植格局。为解决花生的销路问题,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该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做好延链、补链工作,大大拉动了这一产业的做大做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有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更多详情]
  • 09 2022-10

    确保颗粒归仓 河南封丘迎来玉米丰收季

    春播一粒种,秋收满担粮。近日,封丘县66.9万亩玉米即将迎来收获,粗壮的玉米秆上挂着硕大的玉米包,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机收作业,确保颗粒归仓。 在冯村,连片的玉米地长势旺盛,正在田间作业的玉米机械化收割机“突突”前进,成排的玉米秆被吞进肚里,玉米棒被“揪”下来“脱去”外衣,蹦跳着进入“粮仓”。从高空俯瞰,轰鸣不息的农机,一望无际的玉米田,忙忙碌碌的身影,洒落田间的汗水,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壮美的田野丰收图。“今年的玉米可好,掂着分量也重,穗也大,肯定是个丰收年。”种粮户孙国州开心地说。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产出和产值,该县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积极推广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新模式,在玉米宽窄行种植,能够增加通风透光、增加边际效应,套种大豆可以固氮。在保证玉米产量不变的前提下,每亩地增加约200斤大豆的收益。 村民们在分享丰收喜悦的同时,同为“娘家人”的秸秆也找到了“好归宿”。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封丘“秸”尽所能,大力发展秸秆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能源化等秸秆综合利用,完善秸秆收贮体系,探索秸秆离田回收,带动提升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封丘是农业大县,去年全年秸秆资源量110万吨左右,可收集资源量为99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据封丘县副县长杨智勇介绍,围绕玉米秸秆的收、储、运环节,可创造200多个工作岗位,带动就业500余人,能为农民节省种植成本3000余万元,预计产生社会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