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2 2022-10

    整治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狠抓工作落实巩固脱贫成果

    10月10日~11日,副省长武国定到南阳市调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工作。     武国定一行先后来到西峡县太平镇、五里桥镇和丁河镇,详细了解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等工作,对西峡县因村制宜开展污水治理、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生态旅游等做法表示肯定。他指出,要以“六清六治”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要把户厕改造和农村污水治理结合起来,探索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模式;要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回头看”,排查整改存在问题;要发挥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变美丽环境为美丽经济。     在淅川县,武国定来到荆紫关镇、寺湾镇等地,深入脱贫户和监测户家中,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情况,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他指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对巩固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回头看”,查短板补弱项;要转变工作作风,狠抓政策、工作和责任落实,兜牢“两不愁三保障”底线,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努力在后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

    [更多详情]
  • 12 2022-10

    新乡市小店镇:“雪亮工程”筑牢秸秆禁烧防线

    近期,秋收秋种工作有序推进,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充分利用“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平台助力秸秆禁烧工作,保障“三秋”生产安全,取得明显成效。     “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平台的全面覆盖补齐了人工短板,为小店镇秸秆禁烧工作提供了覆盖面广、高清可视、定位精准的实时监控。该镇将“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平台与471处高清摄像头、高空瞭望摄像头,以及“蓝天卫士”等信息平台全面结合,24小时不间断监控。此外,该镇还设立了23处专人值班的秸秆禁烧监测点,一旦出现特殊情况,监控室将对所辖区域禁烧点发出指令,第一时间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置。线上线下的统筹协调有效杜绝了焚烧秸秆行为的发生。     截至目前,小店镇秋收工作已经圆满完成,未发生一起焚烧秸秆行为。秋种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更多详情]
  • 12 2022-10

    杞县苏木乡花胡寨村依托红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杞县苏木乡花胡寨村把乡村振兴同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紧密结合,严格按照“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的原则,实施“红色村庄”项目建设,重点围绕“一场三厅一长廊”规划设计,多种布局、多种形式生动展现豫东抗日武装第一次对侵略者作战的感人故事。在村里的红色文化广场,8名革命前辈的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手握钢枪,吹响冲锋号,目光如炬地奔赴前方。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新活力,助推乡村振兴。 10月9日,走进杞县苏木乡花胡寨村,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高大威武的碑楼牌坊,浓郁茂密的绿化苗木,独具匠心的街心游园,主题鲜明的红色文化广场,崭新的“红色村庄”让人耳目一新。 花胡寨村党支部书记张世超说:“花胡寨村战斗遗址纪念馆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21年9月开工建设、2022年5月竣工,红色纪念馆展厅正在布展当中,红色文化广场已经完工并且投入使用,另外我们村对三条大街的街景进行了改造,首先修建了两旁的下水道5000多米已投入使用,道路加宽路面2000多米,我们村全部安装了路灯,共计安装路灯122盏,对街景两旁道路进行了绿化种植,有5个品种,有大叶女贞、红叶石楠、花桐进行了我村整个的绿化、美化和亮化,对整个村的面貌进行了较好地提升,我们村对整个空心院进行了治理,因为我们村是整体推进村,现在共进行了厕所革命200余户,全部进行的是水冲式厕所,我们村的整体工作在县、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 据了解,苏木乡花胡寨村是杞县红色革命旧址之一,为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花胡寨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革命旧址进行了复建,目前各项基础设施已经复建完工。 “项目建成后,苏木乡将依托大蒜之乡区位优势,带动周边群众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产业种植,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通过深挖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办好群众实事,以‘能力作风建设年’为契机,着力把花胡寨村打造成为豫东抗日战役纪念馆的重要延伸和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的新亮点,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苏木乡党委书记马岭说。

    [更多详情]
  • 11 2022-10

    种草喂兔粪便养草 种养循环更高效

        整齐排列的白色大棚、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这不是城里的工厂,而是位于长垣市武丘乡赵庄村的肉兔养殖基地。     区别于一般的畜禽,肉兔养殖相对“小众”。“好养、效益相对稳定!”10月5日,长垣市万鑫牧业肉兔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朋飞说,与养猪、养鸡相比,兔子发病率低、传染性弱,我们生产的肉兔销往四川、重庆,市场和价格比较稳定。     从2016年返乡时的两座兔舍,到如今拥有两个基地、肉兔20万只,郭朋飞肉兔养殖发展迅速。几年下来,他不仅成为当地有名的肉兔养殖户,吸纳周边规模养殖户57户、辐射带动200多户养殖户加入合作社,还通过合作方式助力14个村集体经济发展。     走进养殖大棚,郭朋飞边走边介绍,自动供水、自动清粪,全自动的生产线节省了不少人力,养殖更方便。谈及致富秘诀,郭朋飞直言是科技的力量。得益于省农科院院县合作共建示范县项目,郭朋飞养殖场的发展得到了省农科院质标所、畜牧所、长垣分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从饲料配置、营养调控到疫病防控、粪污处理,一套科技组合拳下来,养殖场里科技感满满。     郭朋飞抓起一把饲料说:“这里面掺的有苜蓿,这可是好草料。”本就“不挑食”的兔子吃上苜蓿草,能带来哪些好处?省农科院畜牧所杜红旗博士介绍说,苜蓿草有“牧草之王”的美称,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就其营养价值来说,苜蓿草粗蛋白质、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含量也高。苜蓿草茎叶柔嫩鲜美,不论是青饲喂或者是青贮,加工草粉、调制混合青干草,用于配制混合饲料,各种畜禽都爱吃。     苜蓿草当饲料,给肉兔养殖带来了不小提升,而长垣市黄河滩区给苜蓿草生长带来了适宜条件。从种植到养殖,草料喂兔子、粪便又可以做肥料,省农科院专家在当地开展黄河滩区牧养循环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带动当地开展种养结合。     杜红旗说:“下一步,在种好苜蓿、养好肉兔的同时,我们还要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将养殖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更好地利用起来,集成推广一批适用技术。”

    [更多详情]
  • 11 2022-10

    “头雁”领航产业兴

     金秋季节,在淮滨县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呈现着繁忙的丰收景象。在遍布全县乡村的26个农村特色产业基地内,数以万计的乡亲正忙着收获。带领他们增收致富的“领头雁”,正是返乡创业的新乡贤。     “这位是杨绪彬,他返乡创业后,带领五一村乡亲,建起了占地500亩的芡实生产基地,给乡亲们找到了一条稳定增收的门路。”10月8日,在期思镇五一村芡实生产基地,镇纪委书记黄岭向前来参观的淮滨县乡贤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调研组介绍。     “我过去在外,个人事业做得还可以,可每到春节回来,看到乡亲们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心里很不是滋味。2014年,我选择了回乡创业,在我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回乡创业,带动了全村近200人就业。乡亲们信得过我,我愿尽己所能当好带动村里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在期思镇洪香铺村,村党支部书记祝孟乾向调研组介绍个人情况。     近年来,淮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实施“归雁计划”不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吸引了百余位像杨绪彬、祝孟乾这样的新乡贤返乡创业,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要发挥好当地干部群众的内因作用,同时也要积极发挥好‘新乡贤’的外因作用。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系统地做好‘新乡贤’统战工作,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充分激发海内外淮滨‘新乡贤’的主人翁精神和主力军担当,为淮滨发展提质转型提供广泛、强大、持久的力量支持。”该县乡贤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更多详情]
  • 11 2022-10

    第一书记带货“出村”

     新鲜鸡蛋要挑选、点数、装箱;兔子要宰杀、清洗、卤制、包装;红薯粉要分袋、贴标;刚从地里采摘的西瓜要称重、装车、送货……一年四季,走进信阳市平桥区王岗乡山头村,总能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村里的农产品种类多样,都是老乡自己种、自己养的。为了帮大家跑销路,最初我是给身边的亲戚朋友推荐,大家都说好。慢慢地,我们也有了网上订单,销路打开了,村民们的农产品不愁卖了!”10月7日,山头村第一书记杨地说,“最近,又接到了一笔大单,下午就要去送货。”     近年来,山头村把野兔驯养和蔬菜种植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采取了“团购+电商”“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闯出了一条致富新路,不仅带动了本村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就连周边几个村也跟着受了益。     受疫情影响,“直播带货”作为无接触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杨地看准时机,决定利用直播平台,为村民直播销售农产品。     第一次直播的地点,选在了脱贫户朱海银的瓜田里。     朱海银的多个子女都在上学,一直以来他只能在家种地,但他居住的村子过于偏远,销售、运输困难。今年夏天,受市场影响,朱海银的西瓜不好卖,他找到杨地求助。     杨地说干就干,直接来到瓜田,把手机当作“农具”,将直播变成“农活”,迈出了“直播带货”的第一步。     在直播过程中,杨地向网友们讲述了山头村村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介绍了朱海银种瓜的日常并现场替大家切瓜“验货”,网友们在直播间纷纷认购。     “咱村‘第一书记’最近成了‘带货’高手了。”看着逐渐打开的销路,朱海银舒展了眉头,笑着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只有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杨地表示,下一步,会继续为山头村的发展和乡亲们的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第一书记”的使命与担当。

    [更多详情]
  • 11 2022-10

    “田秀才”爱管田间事

     “今年收成不赖,辣椒结得多。把叶子扒开,可以看见密密麻麻好几层果实,这叫‘叶里藏’,估计一亩能比去年多结200来斤。”10月5日,襄城县麦岭镇前纪村种植基地里,结满了红彤彤的辣椒,襄城县植保技术协会会长纪结实一边查看辣椒长势,一边高兴地对农户说。     今年59岁的纪结实,从1983年起开始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为农户提供除草、除虫、防病等服务,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田秀才”。40年过去了,纪结实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越发浓烈了。     “纪老师对俺村帮助很多,俺现在种地三年了,以前因为经验不够,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村里帮俺找到了纪老师,从栽苗到灌溉,他给俺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现在俺家地里的辣椒每亩能产700斤干椒。”前纪村村民杨全栓说,纪老师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地头为群众指导技术,只要群众有需求,他总是有求必应,尽心尽力帮助群众解决种植中遇到的难题。     为着力提高产业效益,纪结实带动镇上脱贫户种植辣椒、玉米、红薯、大豆等,并为其提供技术支持,提高了农作物质量,增加了农户的收益。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纪结实多次开展农技培训,培训农户210人次,辐射带动农户种植各类作物1760余亩。同时,建立微信群,为农户答疑解惑,向群众传授新技术。     在纪结实的带领下,2018年,襄城县植保技术协会被评为“河南省植保专业化服务优秀组织”。纪结实表示,自己喜欢农业种植,更愿意把更多的农业技术送到群众中去,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11 2022-10

    施肥新技术既减肥又养地

      “三秋”大忙,截至10月8日,全省秋作物收获面积10012万亩,其中花生收获1786万亩。作为全国花生第一种植大县,正阳县常年花生种植面积170万亩。     正阳县种植大户胡中波迎来了花生丰收季,“今年花生产量高、品质优。”10月9日,胡中波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花生高产,秘密在哪儿?胡中波说:“种好花生,用好肥料是关键!”     花生能固氮     但也需平衡施肥     “花生本身自带微型氮肥工厂。”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省农科院资环所副所长张翔研究员介绍说,空气中含有80%的氮,和一般植物不同,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可以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把空气中丰富的分子态氮转变为植物可利用的氨态氮。     张翔解释说,花生的固氮作用,不仅能够营养自己,还能培肥地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花生的施肥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花生固氮,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张翔说,首先,盛花期形成大量的根瘤,其营养来源于花生,钼元素对根瘤形成至关重要,钼元素的缺乏会大大降低固氮能力;其次,根瘤固定的氮不能满足盛花期后花生对氮的需求,形成固氮能力强的根瘤,需要氮、磷、钾、钙、镁、硫、锌等多种营养元素。“所以,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间既不能少了氮肥,也不能缺了各种中微量元素。”     固氮之外,多种营养元素平衡施用,才能达到花生高产、优质的目的。按照专家的指导,胡中波这些年逐渐掌握了施肥诀窍,种植效益不断提高。     土壤是关键     围绕核心找突破     影响花生高产优质的因素有哪些?省农科院的专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偏施氮磷钾肥,不施或少施有机肥,不重视中微量元素肥的施用,没有把消减花生连作土壤障碍和高效施肥有机结合,是目前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问题。     为此,专家团队根据我省不同地区、不同茬口、不同土壤类型,提出了测土配方施肥、因土施肥、平衡施肥的理念,并为各地量身定做了施肥“套餐”,减少了25%的施氮量、20%的施磷量、50%的施钾量,节省肥料的同时,种植效果良好。     “花生常年连作问题不容小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减产。”张翔说,花生常年连作易造成土壤氮、磷营养元素过剩,中微量元素缺乏,还会导致土壤微生物失衡,花生根际微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土壤中养分利用率低,不利于花生的生长。     研究表明,连作3年的花生田可能造成减产25%以上。针对花生连作的一系列问题,专家团队采用优化氮磷钾配比,科学施用中微量营养元素,并创造性地利用聚环氧琥珀酸(钾)作为土壤改良剂,与常规施用化肥相比,化肥减少施用20%时,花生增产9.7%~24.1%。     施肥新技术     带来花生种植巨变     抓住土壤肥料这个核心,通过多年攻关,2021年,专家团队以“起垄+因土减肥+种肥分层同播技术”和“土壤障碍消减+减氮磷增钙补微协同调控技术”为核心的“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消减与营养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课题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既能减肥,又能养地,该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让花生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     “种植的时候就大开眼界,种子肥料不在一个面儿上。”胡中波说,采用专家团队研发的专用机械,实现了种肥分层同播。     张翔介绍说,肥料深施8~10厘米,种子浅播3~5厘米,通过条状施肥,施肥带上播种,种子与肥料的垂直距离在3~7厘米,达到了一播全苗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双重目的,实现了花生起垄—播种—施肥的一体化和轻简化,精准量化了花生播种量和施肥量,提高了肥料在花生整个生长发育期的空间有效性。“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减肥技术也有改变:在高、中肥力水平的黏土区,采用断崖式减肥技术,在砂土和壤土区,采用渐进式减施技术。”张翔强调。     花生施肥新技术效果如何?除了种植户的直观体验,研究数据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     “花生起垄+因土减肥+种肥分层同播技术”应用后,随着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容重降低,养分利用率提高10%,花生增产20.7%~28.9%;     “花生土壤障碍消减+减氮磷增钙补微协同调控技术”应用后,花生增产9.7%~24.1%,花生籽粒钙、锌、钼含量均提高50%以上,籽粒蛋白质、粗脂肪、油酸亚油酸比值更高;     通过土壤障碍消减技术、减肥增效技术的推广和土壤改良剂的应用,花生连作土壤环境质量得以改善,因土壤连作障碍引起的土传病害发生的频数和程度降低,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和节肥效果显著提高。

    [更多详情]
  • 11 2022-10

    封丘 “联村支部”多一星

      “生态宜居星为啥没报?”     “8个坑塘治理不彻底,没底气。”     “咱不是协调资金,领着人和机械干了12天,整治了吗?”     “一过雨,杂草又长满了,生蚊藏虫,群众不太满意。”     问者是封丘县赵岗镇马道村党支部书记王如兵,答者是赵岗镇庞店村党支部书记李金亮。王如兵还有个身份,就是马道村、庞店村、庞村、南王河村“联村支部”的党总支书记。     10月8日,两人决定重新规划坑塘整治方案,争取庞店村在争创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的基础上,再多创建一颗生态宜居星。     在“五星”支部创建中,封丘县委创新创建模式,决定在全县19个乡镇609个村庄,按照“大带小、强带弱”思路,把3~4个村党支部合起来建立“联村党总支”,择优选聘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富能力强的村支部书记担任联村党总支书记,实现头雁引领、强村帮带、共同进步。     封丘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殷国伟说,“联村支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推进、抱团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注入新的动能。     如今,“联村支部”多一星,已在封丘县乡村形成共识。     人之变     作风转动力足     站在村南的40多亩辣椒地里,李庄镇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自向正让村民采摘最后一茬小米椒。     “今年小米椒市场好,一亩地能卖7000多元。”李自向说,“现在村里有20多亩葡萄,还准备建设20多座日光温室种蔬菜,俺村发展特色种植沾了‘联村支部’的光。”     刘庄村的发展方向在哪儿?面对群众的企盼和信任,这个“90后”思想疑惑时,“联村支部”给他送来了“及时雨”。     刘庄村的“联村支部”党总支书记是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绍山。李绍山种菜有一手,不光自己种植200多亩蔬菜,还带动村民们种植100多亩。     “要多看优势,少点怨言,看准市场,黄土变金。”在与李绍山一次次交流中,李自向转变了思想,找准了方向。     封丘县打造“联村支部”示范点50多个,先进引路,弱村变强,解放了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激发了干劲,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越来越浓。     业之变     经济活口袋鼓     一个企业改变一个村,可马道村引来的一个企业让四个村群众受了益。     马道村党员干部能力强,群众团结致富乐,争创“五星”支部,星星过硬,可马道村党支部书记王如兵近段忙得团团转,压力大,主要是“联村支部”带的三个村也要“星”光闪耀。     “一个村富不算富,四个村都要富。”王如兵说。他依靠自己多年积攒的资源,引来了投资4000万元的河南佳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吸纳600多人就业。在用工方面,公司优先招聘脱贫群众和4个村的富余劳动力。     仅庞店村就有70多人进厂当上产业工人。村民王春婷说,一个月轻轻松松在家门口就能挣4000多元。     马道村村“两委”又筹资成立众力实业有限公司,与佳康医疗合作,生产配套产品,村集体年收入70多万元。下一步,王如兵计划整合4个村的资源,加快村企抱团发展步子,让其他3个村尽快强起来。     封丘县“联村支部”强化联村是抓手、发展是目标、富民是根本的理念,挖掘联建村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种养加及工业项目,建设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经济带。据统计,该县通过“联村支部”谋划产业项目300多个。     村之变     景致美群众乐     漫步王村乡盛水源村,平坦笔直的道路两旁红果绿叶,一个个标准的停车位整齐有序,三四层宽敞明亮的楼房比比皆是,出入的小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就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都装到了家门口。     村民刘素荣家门口,挂着一个“美丽庭院示范户”的牌子。走进院落,西墙根盆栽的花卉,红黄绿让人喜欢,东侧窗户下摆放着十多盆多肉植物。客厅里,电视两旁分别有两盆绿萝和文竹,生机盎然。     村美家美人更美。刘素荣激动地说:“咱能过上这好日子,可得感谢好干部。”     盛水源村党支部书记刘卫卿是个“80后”,干事创业觉悟高,作为该村和庙岗村、徐寨村、新王庄村的联村党总支书记,他要求其他3个村先把人居环境整治好,再谋划发展,邀请3个村的党员干部来盛水源村学习交流,并一招一式地教工作方法。     庙岗村党支部书记高保堂说:“虽说刘卫卿年纪小,但人家脑瓜转得快,咱得学,关键是真学真管用。”     封丘县“联村支部”促进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社会治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的全面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精气神提振了起来,既塑形又铸魂,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乡村发展基础更稳、活力更足。     “五星”支部创建中,封丘县争创“五星”支部8个、“四星”支部38个,“三星”支部173个、“二星”支部243个、“一星”支部125个。通过“联村支部”建设,基层党员干部加力拼劲,“跳起来摘桃子”,全县“加星”党支部达110多个。

    [更多详情]
  • 11 2022-10

    支部“亮”起来 乡村“兴”起来

    黄河岸边、白云飞鸟、鸡鸣虫叫、果蔬飘香,大人带着孩子体验耕种、看小猪赛跑、林下捡鸡蛋……9月28日,记者走进中牟县万滩镇关家村稻草人农场,感受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时光,眼前浮现出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画卷。     “通过‘五星’支部创建,现在全村上下一条心,人人忙发展、家家有增收,呈现出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喜人景象。”关家村党支部书记吴淑芬说,关家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支部过硬星”支部创建要求,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实施“党支部主导+土地流转”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农业体验等特色旅游,解决村内群众务工70余人,能为群众增收200余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中牟县制定《中牟县农村(社区)“五星”支部创建责任清单》,明确175项具体内容,由32个责任单位负责落实。同时,构建横纵贯通“三级”联动的专班推进体系,中牟县委组织部、政法委、农委等职能部门牵头组建7个工作专班,严格落实“一星一专班”和“一村(社区)一专班”机制,坚持每周研判、定期调度,建立整改台账,及时查漏补缺,精准有力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在此基础上,中牟县围绕网格化基层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内容,每季度定期开展“逐村(社区)观摩”、“亮赛比、创五星”主题论坛、“亮赛比、创五星”风采展等活动,并开设“五星”支部创建乡村书记系列访谈、“摘五星、创五好”微信公众号专栏等,不断提振“创星争优”精气神,纵深推动“五星”支部创建。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