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5 2022-08

    两部门:大力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搭建平台、壮大队伍、丰富资源、精准服务等八个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开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意见》指出,科协组织、乡村振兴部门要积极引导和推动各级学会、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等建立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目录,促进优质服务与县乡村科技需求精准对接,为农村地区提供科技培训、科普讲座、产业指导等科技服务。以“科创中国”等平台为支撑,构建科技服务与乡村振兴所需对接的有效机制。广泛吸纳农技推广机构负责人、科技型企业家等进入基层科协队伍,加强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建设。 《意见》要求,乡村振兴部门要推动科普设施建设纳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拓展和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科普服务功能。推动科普中国优质内容融入数字乡村建设,促进科普信息化资源的生产、汇聚和传播。科协组织要针对县域、乡村需求,提升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等流动科普设施的下沉服务,加强农村中学科技馆建设,为乡村提供丰富有效的科普服务。 《意见》强调,科协组织要聚焦国家乡村重点帮扶县,动员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农业产业升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农业科技普及和农民科技素质提升。继续发扬“会企”合作帮扶、学会组团式帮扶、跨地区帮扶、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工作经验,发挥企业、高校等社会力量在定点帮扶中的作用,加大对定点帮扶地区的政策、人才、信息、资源、技术等支持和倾斜力度,推动定点帮扶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更多详情]
  • 05 2022-08

    河南省试点“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产业“豫”见乡村

    如何盘活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河南正在积极探索的“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将成为激发乡村文化振兴、农民投身文化产业内生动力的重要路径。 7月31日,“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试点启动会在信阳举行,我省将济源示范区、信阳市光山县、洛阳市栾川县、焦作市修武县的20个村作为首批试点,正式拉开“文化产业特派员”下乡的序幕。 遴选试点,河南率先探索 今年3月,文旅部、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探索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建立汇聚各方人才的有效机制。 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河南,成为率先推行“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的试点省份。省文旅厅立足全省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遴选出20个具有丰富文旅文创资源且基础好、活力足的村作为首批试点。 “推行‘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目的是以文化创意为主,引导有情怀有创意的文化工作者、产业带头人、设计师等深入乡村,带动文化下乡、资本下乡、产业下乡,推动乡村实现整体性创新发展。”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厅长姜继鼎说。 文化产业特派员是乡村“首席运营官”,开展“一村一员”特派服务,引导支持在地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与村党支部书记形成“双轮驱动”,共建人文乡村,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文旅部产业司司长缪沐阳认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正是推动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人才保障。特派员的作用不仅仅是引入项目,更要为当地发展当好顾问和参谋。 特派员与乡村,两者须“双向奔赴” 7月初,光山县发布文化产业特派员招募令,吸引了全国各地顶尖团队来考察,实地走访了司马光故居、邓颖超祖居、光山县羽绒服装产业园、花山寨会议旧址、东岳村和南王岗乡村会客厅等。未来,他们将凭借各自的专业特长给光山带来新气象。 邓颖超祖居和花山寨会议旧址给洛阳卡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夏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迅速形成了红色文旅整体打造方案思路。“目前想法是将邓颖超祖居做成沉浸式剧场,花山寨会议旧址采用沙盒剧本模式,结合红色体验馆,打造户外沉浸式研学项目,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经验。”刘夏信心满满。 “想不到光山有那么多优质的资源。”杭州余粮乡创创始人高慧慧对东岳村油茶等产业兴趣浓厚,希望利用其“共富工坊”成熟商业模式进行赋能,通过设计村庄品牌识别系统、开发伴手礼、孵化产业工坊等方式,让村民、村集体深度参与,惠及更多群众。 省文旅厅产业处处长刘春晓认为,文化产业特派员通过实地考察对接,需认真分析乡村特色资源,研判哪些适合发展文化事业,哪些适合进行产业转化,针对村落发展规划,形成“双向奔赴”的项目方案,最终为试点县区形成一批乡创成果,进而形成区域示范,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乡创实践,打造“河南样本” 今年以来,省文旅厅携手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深入4个试点地区展开多轮调研,了解村情村貌、挖掘文化资源、梳理区域产业特色、对接项目团队,目前清华文创院与各试点地区已形成了试点村落清单和特派工作方案。 在清华大学文创院团队成员、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乡村文化创意分会副秘书长洪涛看来,光山县东岳村的花鼓戏、宴岗村的山茶油,修武县大南坡的美学艺术、金岭坡村的康养民宿……每个村子都有不同的特点、记忆和符号,都有独特的美丽,都值得文化产业特派员去深入挖掘。随着“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的深入实施,将会给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注入强大能量。 刘春晓表示,河南将以实施“文化产业特派员”制度为契机,招引优质创意机构与人才返乡入乡,深度挖掘和培育本土隐性乡创人才资源,营造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良好生态,打造一批乡创品牌,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方面总结出“河南样本”。

    [更多详情]
  • 04 2022-08

    景美业兴现新韵

     8月2日,记者沿着笔直的柏油路来到汤阴县韩庄镇李家湾村,可以看到村道平坦宽阔,房屋错落有致,墙绘生动有趣,环境干净整洁。     近年来,李家湾村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重点,依托“一河两岸示范带”建设,以示范村为点,以精品线路为线,以美丽乡村为面,通过点、线、面结合,全力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据了解,该村先后投资1500万元,用于道路整修、墙体美化、垃圾收集、夜间亮化、旱厕改造等项目,实现了道路平坦宽阔、墙体整洁美观、垃圾日产日清、夜间亮化全覆盖、户户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同时,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区域村,该村因地制宜建设了模块化污水处理站,集中进行污水治理,水质达到了一级A类排放标准。     在村容村貌明显提升的前提下,该村在农旅融合、特色农业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开发农耕文化、农事体验、休闲采摘等产业,建有农业公司3家、农民合作社3家,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万元,蝶变为“河南省卫生村”“河南省平安法治示范村”“市县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     如今,李家湾村曾经的脏乱差现象消失了,空心房、断壁残垣也变成了村中美景,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成了村民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村民们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安居乐业。

    [更多详情]
  • 04 2022-08

    土货出山 致富有道

    “以前,我们的好蜂蜜没有渠道卖出去,自从跟观音堂农特商品直营店合作后,他们全部现钱收购,从不拖欠,蜂蜜再也不愁卖了。”7月26日,在宝丰县观音堂示范区宋沟村,蜂农李恩俊高兴地说。     观音堂示范区地处偏远山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当地以花椒种植为主,但也盛产不少土货,花椒、观音堂土鸡等尤为有名。     今年,由平顶山宝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观音堂农特商品直营店进驻宝丰县城。该直营店集合观音堂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拳头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花椒、白玉木耳、特色蜂蜜、土鸡蛋等优质农特产品,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流通环节产生的各种费用、缩短了流通时间,降低了成本,帮助更多的农户实现了增收致富。

    [更多详情]
  • 04 2022-08

    “一村一品”打造清廉村居

       “树廉洁家风,建和谐家庭”“倡廉洁新风,创和谐山阳”……走进焦作市山阳区中星街道李贵作村,一条条廉洁警句、一篇篇清廉故事、一块块家风版面映入眼帘,呈现出一道道“以墙为布、绘景述廉”的清廉街巷。     今年以来,山阳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廉洁文化建设路径,努力营造崇廉尚廉的浓厚氛围。结合9个街道人文地域特点,打造“一村一品”廉洁村居,是该区纪委监委深挖廉政文化资源、厚植廉洁文化土壤、建设清廉村居的生动实践。     富康社区将廉洁村居创建和红色教育相结合,深入挖掘和拓展本土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传承馆”,组织辖区党员群众开展“红色读书会”“我的家风家训”展览等活动,向辖区党员群众传递积极、和谐、向上的家风文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东方红街道在广场社区干休所小区打造了“清风厅”;艺新街道的社区老年大学与辖区学校联合,在微信公众号推出“声音里的家风故事”,用稚嫩的童声讲家风;定和街道通过“漂流书屋”,及时传递清廉信息,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阅读环境,让廉洁文化浸润人心,做实清廉村居“大文章”。     “廉洁村居建设要久久为功。下一步,我们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由基层廉情监督员、街道纪工委书记和协作区联络室负责人参加,一季度沟通一次,以清廉村居赋能乡村振兴。”该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张海军表示。

    [更多详情]
  • 04 2022-08

    一方莲池兴了产业润了民心

    一池青碧,半顷嫣红。近段时间,在栾川县秋扒乡小河村,荷塘连片,荷花绽放,尽显夏日独有的风采。     “去年汛期,这片荷塘损毁严重,不仅荷塘旁边的广场景观没了,附近的灌溉管道也被冲毁,狼藉一片。”秋扒乡纪委书记刘彪说,为尽快解决群众饮水灌溉难题,恢复廉洁文化阵地,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乡纪委主动作为,协助乡党委做好多方沟通协调,逐户开展群众思想工作,并积极到县水利局争取灾后重建物资,加快推动周边基础设施修复。经半年左右施工,修整后的荷塘面貌一新,目前已精心打造有廉心广场、清风长廊、清水莲池等景观,步步生美景,处处留清风,被群众称赞为“莲(廉)池”。     “一方荷塘一寸金,‘廉’花遍红村振兴;夏季清凉群众聚,应景唱唱发展曲……”小河村党员李广卫笑念着自己编的顺口溜说,“今年我参与乡贤返乡创业活动,承包了这片荷塘,目前正在规模化发展小龙虾养殖,带动了周边十几户群众到荷塘务工,村集体经济也实现增收4万元。”     一方莲池,兴了产业,美了乡村,也润了民心。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以“廉洁+村居”模式,着力找准廉洁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充分挖掘乡村旅游历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廉洁因子,让清廉文化融入基层,飞入寻常百姓家。“廉洁文化不仅要‘好看’,更要用起来、‘活’起来。在县、乡纪委的推动下,小河村已连续举办了三届‘赏莲品廉’旅游文化节。”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乡村党员干部群众自发编排廉洁戏曲、相声小品、歌舞等文艺节目,精心烹制廉洁文化“套餐”,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把“美丽风光”变为“美丽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活力。

    [更多详情]
  • 04 2022-08

    葡萄挂枝头 农户喜增收

    8月1日,在商丘市睢阳区毛堌堆镇前张楼村葡萄种植基地里,阳光下一人多高的葡萄架整齐划一地排列着,粗壮的葡萄主干上枝繁叶茂,一串串成熟的葡萄青翠欲滴,娇嫩喜人。     “以前我和孩子他妈在外地打工,虽然也能存点钱,但是没办法照顾老人和孩子,再说,也不能在外打工一辈子,这些年老家很多人通过种植葡萄过上了好日子,并且政府也支持我们回乡创业,所以2017年我们就回老家发展了。”正在葡萄园里干活的村民张时省乐呵呵地说,“我家总共种了45亩葡萄,每年纯收益将近40万元,还不错!”     前张楼村是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有葡萄种植户95户,总面积达1000亩,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2012年成立的穗穗平安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命名为省级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商丘市现代农业科普园,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前张楼村葡萄种植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睢阳区积极构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的一个缩影。该区通过聘请专家到田间地头为群众传授种植技术,促进葡萄产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打造了一条“甜蜜产业链”,葡萄经济成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劲引擎。     近年来,睢阳区将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稳定产业规模,创新经营模式,走出一条彰显自身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方案,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基层治理卓有成效、农民收入逐年增加,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据统计,全区共创建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8个,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2万亩,培育了市级以上名牌产品8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6.6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22家,培育市级农业合作示范社14家、家庭农场383家;全区建成13个“美丽小镇”、90个“四美乡村”、6个“千万工程”示范村、3.6万个“五美庭院”。     下一步,该区将积极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延伸农产品加工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促进要素资源向农业农村流动,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共同富裕;着力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多措并举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凝聚形成加快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更多详情]
  • 03 2022-08

    田园变公园 十里荷花香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入夏以来,有着“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称的光山县,一朵朵、一层层、一簇簇荷花遍布大小荷塘、湖泊,让当地人民的“朋友圈”刮起了一阵“十里荷花”的清风。     漫步在该县晏河乡詹堂村,放眼望去,莲叶浮出水面,荷花亭亭玉立,莲蓬随风摆动,天空中不时有白鹭掠过,偶有村民提着鱼竿在旁边垂钓,一幅田园美景图令人心旷神怡。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看到这里有这么大规模的荷塘,今天专门带孩子来玩,真的太美了!”7月25日,盛开的荷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一睹水中芙蓉的芳容。     谁能想到,如今詹堂村鲜花盛放的荷花园,曾经却是当地有名的滩涂地,一遇大雨经常被淹,种植的水稻产量很低。为改变村子的贫困处境,詹堂村大力发展“荷花经济”,构建了“九塘联星”栽种太空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已累计发展太空莲产业基地2000亩,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实现了“田园变公园”。     “发展太空莲产业好处多多,不仅过滤了周边几个村民组的污水排放,美化了生态环境,还给附近的村民带来了租金加劳务的双重收入。”詹堂村党支部书记詹齐斌介绍道。     六月赏荷季,七月采莲时。在凉亭乡王湾村荷花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不少村民正忙着采摘莲蓬,一筐筐莲蓬刚被拉上岸,前来收购的车辆就不约而至,村民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同样的喜人场景,在光山县各个地方不断上演。     近年来,光山县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积极推进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依托“荷花经济”,推动农旅融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更多详情]
  • 03 2022-08

    种植中药材 致富有良方

    7月27日,在平舆县西洋店镇毛陈村中药材种植基地,该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正在查看中药材长势,村民忙着给新一批的半枝莲除草。     “感谢党,感谢政策好。我们在村半枝莲基地一天工作七八个小时,能挣80元,还不耽误照顾孩子。”村民陈玉珠说。     近年来,西洋店镇毛陈村积极转变产业发展思路,流转村民土地进行集中管理,并引进半枝莲中药材种植技术,按照“支部+集体经济联合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半枝莲中药材种植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切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在帮扶单位县督察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村引进了半枝莲中药材种植,提高了群众的收入。”西洋店镇毛陈村党支部书记刘中洲说。     “我们村整合流转了120亩土地用于半枝莲种植,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务工,收入有了明显提高,群众都说生活更有奔头了。”西洋店镇毛陈村驻村第一书记黄路说。     据了解,毛陈村以前主要以粮食种植及外出务工为主,村民收入微薄。为了改变现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在各级政府和县督察局的支持下,毛陈村引进了半枝莲中药材种植,带动村民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走上了致富路。

    [更多详情]
  • 03 2022-08

    绿了蔬菜 肥了对虾

    “这是刚投放的南美白对虾幼苗,它们才出生20多天,两个多月后就可上市,上边这菜十天半个月能采收一次!”7月31日,新安县北冶镇碾坪村,“虾菜共生”大棚内,负责人许宜北指着养殖池内的幼虾激动地说。     碾坪村位于新安县城北部,因石灰石资源丰富且保留有大量的石头民居,因此又被称为“石头村”。许宜北说:“‘石头村’里养大虾,听起来很奇怪,实际上这个项目的一大优势就是不受地域限制。”     许宜北是宜阳县人,就职于中科院成都分院,此前曾为多地“虾菜共生”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在项目养殖大棚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圆形的水池,这就是养殖幼虾的标粗池。许宜北介绍,南美白对虾为海虾,但它可以适应各种盐度的水质。购进虾苗后需要先在标粗池内对其进行淡化处理,逐渐降低水的盐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将其放置于养殖池进行淡水养殖。3个月后即可销售,养殖周期短、回款快。     许宜北说:“由于技术成熟,项目还可以通过高密度养殖来提高经济收益,养殖池内一立方米最多可养殖十六七斤的成品虾。”更为关键的是,整个养殖系统无须换水,虾粪在消纳池中经微生物处理,可以为蔬菜提供养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实现养虾和种菜双丰收。     据介绍,整个项目占地305亩,规划建设60个养殖大棚,目前两个已投用。全部投产后,年产鲜虾1200吨、产值约7000万元,可带动就业300余人,集体经济年增收6万余元。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