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5 2022-04

    浚县:建好人才队伍 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浚县整合人才资源,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实施了“万名人才促振兴”计划,以“九项行动”为支撑,加快建设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人才队伍,促进乡村振兴。 实施“农村头雁培育行动”。已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3期,398名党组织书记创办了致富项目,55名党组织书记被评为乡村振兴模范带头人。 实施“乡土人才归雁行动”。鼓励在外本土人才返乡任职和创业,目前188名复退军人、离退休干部、外出经商人员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1500多名乡土人才返乡创业或任职,1388名致富带富能手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 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行动”,引进涉农挂职博士3名,推动农产品加工和畜牧业发展,培育涉农专业技术人才;组织180名种植、养殖等技术专家进村入户开展培训35期,培训实用人才3190人次。培养实用技术“土专家”120名,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实施“职业技能和创业人才培养行动”。开展电工、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36期、创业培训28期,引导3620人实现就业创业。 实施“电商人才培训行动”。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个、镇级电子商务综合快递服务站7个、村级电子商务综合快递服务点265个;开展电商致富带头人培训115期,2210人通过培训创办了电子商务致富项目等。 实施“乡村科技特派员培养行动”。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 75人,指导成立农业技术协会52个,培养村级科普员320名,推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实施“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行动”。采取县城学校与镇村学校结对共建、选派优秀教师到镇村支教、镇村教师跟班学习等,培训镇村教师960人次,提升镇村教师的职业素质。 实施“乡村医生素质提升行动”。采取全员培训、全科医生专门培训、“一对一”跟班培养等形式,累计培训镇村医生636人次,推进乡村医生素质综合提升。 实施“乡村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行动”。采取举办培训班、专家下乡培训等形式,开展各类培训28期,培养社火表演、广场舞、戏曲、泥塑、石雕等乡村文化艺术人才。

    [更多详情]
  • 15 2022-04

    河南滑县:搭建电商平台 助力乡村振兴

    一个平原小村,隐藏着一家年营业额过亿的电商企业,一个“泥瓦匠”出身的农民,却在全国率先将齿科材料销售从线下转为线上,并融入直播带货。这个平原小村,就是滑县万古镇把里村,这个“泥瓦匠”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河南利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宗言。 “如果没有电商,咱们的公司就不会做这么大。现在公司有200多人,每天打包销售都有2000多单。”李宗言说。 4月13日,走进河南利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销售大厅,到处摆满了各式齿科材料,销售大厅一侧,是公司的打包部,四五十名村民在各自工作台上熟练地进行打单、称重、包装。在这些村民当中,80%的员工为万古镇及周边乡镇的留守妇女,其中,有 23 个脱贫户和 4 个残障人士。 “来到这儿以后,跟着李总学做电商,现在一个月工资将近四千块钱,生活慢慢的也好了,既能照顾家又能挣钱,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了。”公司员工李彩霞告诉我们。 2021年,河南利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网上销售收入近亿元。同时,公司通过“宗言 APP”开展直播带货和垂直化教学,累计开展直播培训 300 多个学时,培训学员1万余人。线下培训 46 批次,培训学员1800 人次,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 20 多个村的齿科电商产业发展。 “我们的线上销售已经覆盖到全国各地,下一步我们的计划就是每一个省、每一个市都有我们的售后服务站,更好的去服务客户。”李宗言说。 在滑县王庄镇郭草滩村,同样有不少村民通过电商走上了增收致富之路。 “敲敲键盘,看看电脑、翻翻手机,坐在家里就能发货挣钱,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可是现在对于我们村村民来说,再也平常不过,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让自己实现了‘触网’增收致富。”从事制冷设备线上销售的村民汪秀洋说。 销售上去了,村民增收了,大家高兴了,制冷工业园区的十多家企业负责人更是喜不自禁。 “以前,我们厂的产品销售主要是靠业务员在全国各地市场登门拜访,有了电商新模式以后,全国各地的客户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对我们下订单定制。现在,网上销售额占我们企业销售收入的70%。”滑县雪的制冷设备厂负责人汪红杰介绍说。 近年来,滑县把电子商务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坚持外引内扶、持续项目推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助推电商扶贫、外力助推发展、培育淘宝镇村等措施,电子商务工作得到更进一步快速发展,广大居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进一步提升。截止目前,滑县累计开展电商培训18000余人次,4个镇7个村被阿里研究院评为淘宝镇、淘宝村,数量位居豫北地区首位。2021年,全县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25.8亿元,同比增长35.8%,跨境电商交易额2514.08万美元。

    [更多详情]
  • 14 2022-04

    河南通许:打造绿色高效农业 赋能乡村振兴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4月13日,记者走进河南省通许县邸阁乡邸阁村,只见遍布村落的桃花层层叠叠。在聚兴物理农业生态园内,来自附近村庄的几位汉服爱好者,身着汉服,在桃园中赏花、拍照,孩子们在花间嬉闹…… 桃林深处,农业生态园负责人陈向阳正在与技术员一起给桃树追萌芽肥。“这是一道关键步骤,相当于‘补钙’,这样结出的桃子又脆又硬,口感很好。”陈向阳告诉记者,生态园牵手河南省农科院,立足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促进旅游观光+休闲农业深度融合,从台湾引进高端品质“桃九红”,努力打造绿色、无公害品牌。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去年12颗礼品盒装的“桃九红”卖到了168元。 据了解,通许县拥有良好的农业发展条件,但传统种植不但收益甚微,过度使用化肥、农药还会加剧污染。近年来,通许县立足本地农业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瞄准现代化目标,以高质高效农业赋能乡村振兴,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借科技之力,持续提升农产品品质,培育出一大批品牌企业,推动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条,为群众增收、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聚兴物理农业生态园的发展,也是通许县发展高质高效农业的一个缩影。目前,通许县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不断加快“十链百园千基地”建设,建成省级高效生态产业园1个,市级4个,县级6个,形成了县域高效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通许县委书记张云涛表示,当地充分利用良好的水资源、田禀赋和绿色彩,让绿色成为高效农业发展的底色,正努力走好“田园通许,花香农旅”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更多详情]
  • 14 2022-04

    平顶山市新华区党建融合汇聚乡村振兴新动能

    “俺手写了3页纸,想说说俺村发展的新风貌。”4月12日一大早,平顶山市新华区西高皇街道高庄村村民郭连卿年过六旬,联系笔者只为夸一夸高庄村在党建引领下的新变化。 新华区现有31个行政村,其中近郊村19个,城中村4个,近郊村多分布在产业园区内。“我们立足实际,从思想上破冰、路径上破题、行动上破局,紧紧抓住承建市级科创园区等重大机遇,结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融合赋能计划,建立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出台实施方案,着力打造‘三园三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努力把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蓝图变成现实画卷。”新华区委书记安保亮说。 新华区以“共联共融”为核心,着力打造“科教创新园-科教创新示范带”。该区遴选企业与园区覆盖的野王村、焦店村、新庄村等村级党组织结成联建对象,打造党建联合体;以“共通共享”为牵引,打造资源融合体,与平煤神马集团、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开展战略合作,“政、校、企”三位一体赋能乡村振兴,以园区发展带动周边村庄增收致富,由点及线、连线成片推动形成科教创新乡村振兴示范带。 “我们镇的郏山阳村就是借力平煤神马集团物业团队参与乡村治理,实现保洁一体化、管理精细化、治理现代化;借助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的智力资源,将村子建成了‘全国人居环境治理示范村’。”焦店镇党委书记许跃华说。 新华区以“共兴共盛”为基石,以产业聚合体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融合示范带。以高新技术产业园为中心,联合园区内河南国碳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恒一锂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园区+企业”联合党委,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链建设为纽带,加快形成高新产业集群,打造产业融合示范带。同时,通过“集群效应”,构建“共建共享、产业链接、融合发展”的工作体系,促进各企业共解发展难题、共谋发展良策、共推产业发展。“去年9月入住,3个月即开工,目前产品销售供不应求,我们着实尝到了党建引领的甜头。”位于园区的河南恒一锂能高倍率锂电池项目负责人马志远说。 新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青石山街道辖区,“企业用村里的地群众获租金,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学技能挣薪金,这都和‘园区+企业’联合党委的引导分不开。”青石山街道办事处主任吴斌说。 新华区以“共创共赢”为目标,打造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示范带。深度挖掘香山文化资源,联合香山周边旅游资源禀赋较好、产业项目类似的郏山阳村、校尉营村、东果店村建立“田园综合体”联合党委,破除壁垒、连片布局,立足优势、打造项目,资源集聚、共建共享。借助位于近郊区的有利条件,规划“镇域旅游+五小工程”项目,将“吃喝”“玩乐”“采摘”“休闲”等体验相融合,把家家户户的“小产业”建在农旅大产业链之上。香山党工委书记朱可夫介绍,香山党工委牵头成立了香山文创旅游有限公司,坚持特色产业共育,做大做强片区优势产业,将辖区6个行政村连片开发,为围绕香山文化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注入了强大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融合党建赋能乡村振兴为主旨,围绕‘三园三带’构建以党建为统领的区域连片群集、红色动能汇集、支撑要素富集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不断汇聚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新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龚宪君说。 

    [更多详情]
  • 14 2022-04

    郏县:做强羊肚菌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郏县多地积极发展羊肚菌种植,有效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笔者在郏县白庙乡张村特色蔬菜种植基地看到,羊肚菌大棚里一朵朵形似羊肚的“小伞”菌,错落有致地生长,大棚内工人们手拿小刀,小心翼翼地将菌朵割下来放到筐中,待订单收购商来装箱,一片丰收的喜悦。 “俺离这儿可近,从开始种羊肚菌,撒种子俺都在这儿干哩,一直干到现在。老板人很好,工钱一天是60块钱,不耽误照顾家里,也能接孩子,年龄大了,干点这活还是轻轻松松哩,一举两得”。工人梁玉敏说。 像这样种植羊肚菌的产业分布在郏县茨芭镇、堂街镇、姚庄乡、渣元乡等7个乡镇,辐射带动就业群众近千人。目前,该县羊肚菌产业,有冷棚1170个,占地面积1000多亩,暖棚200个,占地面积500多亩,林下种植羊肚菌达到了870亩。小小羊肚菌已然成为该县特色种植的新亮点。 为更好的帮助群众发展产业,该县农业农村局专门成立农业技术110,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提升种植户的专业化种植。同时农业农村局还组建农业产业联合体,以强带弱,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从种植、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的完整链条,资源共享、利益联结、抱团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三赢局面。 “下一步,我们根据全县在乡村振兴中制定的有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截止到春节,要再发展冷棚3000个,暖棚要达到500个,林下种植模式要达到5000亩以上。我们将努力打造全省的食用菌产业示范县。“郏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科员徐克俭说。

    [更多详情]
  • 14 2022-04

    淅川:大樱桃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淅川县依托气候温暖湿润、水分充沛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大樱桃产业,通过公司承包和农户自行管理两种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日前,在该县大石桥乡大樱桃产业基地,春风吹过,满树的樱桃花随风摇曳,一朵一朵、一簇一簇绽满枝头,技术人员正在现场指导村民进行春季林果管护工作。 “咱们今天打的是坐果剂,国家研发的一种坐果剂,坐果剂是要打到花心和花瓣上,它的好处坐果率能达到95%以上,第二就是咱们的果还大。”淅川一铭农业公司大樱桃基地负责人金子龙介绍说。 除了现场培训、指导农户林果管护问题,大石桥乡通过种植野碗豆生草,来抑制杂草的生长,“以草治草”不但起到固肥、稳肥作用,而且在高温时降低园内温度、防止日灼伤害。全面普及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大樱桃栽培的整体生产管理水平。 四年来,大石桥乡为专业合作社、农户无偿提供优质苗木、免费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引进果园生草、避雨棚栽植、根域限制栽培、有机肥循环农业、物理防虫、反季节温室等六种先进生产技术,持续对大樱桃产业加强科学管护。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施肥有机肥的合理使用等多项农业新技术,为大樱桃盛产提供了丰产保障。基地以美早、布鲁克林、撒美托等大樱桃优良品种面积达3800余亩,其中3000亩大樱桃已经进入了盛果期。 大石桥乡组织委员樊永介绍,大石桥乡将以一铭公司为龙头企业,结合承包大户示范带动,带动群众来大樱桃园培训和学习,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大樱桃田间管理技术,确保大樱桃产业兴旺。同时,将加大对大樱桃管护力度,加强群众技术培训,做好做实做强大樱桃产业,确保群众增收致富。 大石桥乡按照“政府扶持、示范带动、集约化经营”的思路,积极培育兴建了一批果品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群众发家致富,大樱桃产业已成为强农富民的重要产业之一。截至目前,建立大樱桃优质示范基地26个,成立了1个乡级联合社及21个村级合作社,吸纳周边群众近千人基地务工。 下一步,大石桥乡将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建设为契机,以城镇建设为依托,利用“丹江湿地小镇”旅游资源,推进农旅融合,从“一季游”到“游四季”,打造“赏花品果、戏水观鸟”的全域旅游模式。

    [更多详情]
  • 13 2022-04

    新野县 三机制锻造乡村振兴“尖兵”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当好乡村振兴政策宣传员、发展指导员、产业帮扶员,新野县通过建立月例会、季交流、年述评三项工作机制,助力提质赋能,激发干劲活力。     月例会制度明任务。把每月8日定为第一书记月例会日,通过视频会、现场会等方式,围绕上月工作任务开展情况、主导产业发展情况、脱贫户家庭状况、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心得感想和意见建议等,逐人发言汇报,县委组织部逐一点评、答疑解难,安排部署本月工作任务,让第一书记学有方向、干有目标。     季交流制度助成长。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把全县划分为蔬菜、林果、畜牧、花生、工贸等五个片区,每季度分片区召开一次第一书记季度交流研讨会。通过专题研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抱团发展,帮助第一书记转变观念、拓展思路、提升能力、尽快成长。     年述评制度激活力。每年年底,县委组织部联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组成专项考评组,采取第一书记“述”、乡村干部“评”、实地走访“看”等方式,对照驻村第一书记年度任务清单,逐项考评打分。

    [更多详情]
  • 13 2022-04

    “四好农村路”铺就振兴“快车道”

    4月7日傍晚,随着最后一车沥青混凝土的铺设、碾压完成,卫辉市县道南里线灾毁重建项目主体工程竣工。该工程的竣工不仅提高了区域互联互通效率,也方便了群众出行,为卫辉市西北部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路域环境。     视线转向卫辉东部,卫浚线毛楼至上乐村段、卫秦线孙杏村段,新建成的公路路面平坦宽阔,标识标线已施划完成,路肩培土、路树栽植均已崭新呈现,公路颜值和品质双提升。     卫辉市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通过重建一批“示范路”、新建一批“旅游路”、打造一批“产业路”,建设105公里“美丽农村路”环线,将一条条公路铺筑到企业门口、农村群众家门口和田间地头,织就了四通八达的乡村路网,缩短了城乡距离,使农村蔬菜种植、水果采摘、生态养殖等农业产业因路而兴、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更多详情]
  • 12 2022-04

    专项监督护航乡村振兴

       “老苏,这俩月家里挣了多少?你住院花了多少?哪种药最贵……”     日前,新乡市纪委监委督导组到卫辉市李源屯镇彦村脱贫监测户苏来轻家中,详细了解他的家庭收入、支出等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持续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强化对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情况的监督,紧盯促进共同富裕部署,督促落实惠民富民政策,防止因灾因疫返贫,保障脱贫成果。     省纪委监委聚焦帮扶政策持续稳定落实、防止返贫工作动态监测等开展监督,针对驻村帮扶力度有所减弱、防返贫动态监测不全面不深入等问题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抓好问题排查整改,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商丘市睢阳区纪委监委成立5个专项监督检查组,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嵌入式”监督体系,到全区13个乡镇7029户已脱贫建档立卡户家中了解实情,确保已脱贫人口不返贫。荥阳市纪委监委将受灾群众救助情况作为过渡期监督重点内容,督促镇村落实好补贴发放、以工代赈、房屋修缮等救助政策。     “大到几万元的土地承包费,小到几元钱的电费补贴,发生一笔晒一笔,一眼就能看明白,也更放心了。”4月7日,在新野县王集镇东元村村务监督公开栏前,村民一边查看财务公示,一边热烈谈论。     村级监督力量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省纪委监委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的若干措施,对村级监督人员的职责等进行明确。同时,会同有关单位推动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有效织密扎牢小微权力制度“笼子”。     在此基础上,省纪委监委近日印发《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工作方案》,要求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情况、乡村振兴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落实情况、改进和加强乡村治理情况三方面,重点加强对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反馈问题整改、重点项目落地等的监督检查,打造重点村(社区)“三资”“双提”工程,持续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监督推动“三农”领域能力作风建设。     “我们要把专项监督作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重要载体。”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强调,纪检监察机关将扛稳扛牢政治责任,加强沟通协调配合,树立高快严实作风,以实实在在的监督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更多详情]
  • 12 2022-04

    扎根乡土深耕细作 为乡村振兴充电赋能

    近日,商丘夏邑县桑堌乡张楼村、太平镇谭庙村群众代表将一面面写着“尽职尽责、服务于民”“扶贫帮困伸援手,驻村帮扶献真情”的锦旗送到国网夏邑县供电公司,表示感谢。一直以来,国网夏邑县供电公司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与目标,以乡村振兴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农村电网建设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为创建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用实干和奉献精神,扛起责任和担当,跑出“加速度”,送去“光和热”。     加大电网投入,推动农村电网提档升级。该公司立足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大电网投入,全面开展农村电网提档升级工作,逐村开展电网情况排查,全面掌握农村电网情况。立足“整村整线、连片改造”和满足饱负荷用电需求的理念,高标准做好电网规划工作,做到中低压配网建设、户表改造、机井通电项目协同实施,实现架空线路、电缆等主设备选型容量、设备使用寿命等参数标准“一步到位”。     发挥行业优势,提高乡村电气化水平。该公司加强同地方各级政府对接,扎实做好高标准农田配套电网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压降客户接电时间和办电成本。走访辖区客户,主动上门服务,服务乡村企业用户,为企业发展面临的电力问题出谋划策,让用户用上放心电、满意电。在农业园区和电商产业园设立党员服务点,为园区电气化设备开展维护等服务工作,为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电力支撑。     提升服务质量,助力光伏经济发展。为保障群众光伏发电收益,促进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该公司坚持畅通绿色通道,规范光伏并网流程,常态化监测光伏电站运行情况,开展电网侧隐患排查,保证光伏效益颗粒归仓。工作人员实地核查光伏设施、计量装置、接线布线等情况,梳理存在问题,开展配网“不停电”作业,真正做到排查一处治理一处。夏邑县全县共建设212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已全部并网发电。     加强帮扶力度,携手推进乡村振兴。该公司积极开展结对帮扶,以党建为引领,以建强基层组织、发挥党员干部示范效应为抓手,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帮扶村重新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加大扶贫车间生产量,增加群众就业,着力培育特色种植产业,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产业链。通过访民情、解民意,把一个软弱涣散、无村集体经济的落后行政村,用心血和汗水,把骆集乡胜利东村浇灌成为年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的先进村。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下一步,国网夏邑县供电公司将持续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全力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