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3 2022-03

    洛阳洛宁:乡贤返乡电商助力 小核桃成就大产业

    大地回暖,千枝绽绿,来不及欣赏美不胜收的春景,洛宁县东宋镇的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开起了“网络直播带货”。手机镜头前,一名村民把玩着文玩核桃手串,向直播间的观众们介绍着不同品种文玩核桃的特点,不时有观众通过直播间里的网络链接订购文玩核桃工艺品。 种植文玩核桃,东宋镇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东宋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围绕“树品牌、固模式、夯基础、提质效”的总体思路,主动为官庄塬一带发展文玩核桃的群众搞好服务,不仅吸引在外乡贤返乡创业,还通过新方法加强品牌建设,拓宽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化做出了有益探索。 乡贤“金点子” 开创发展“新路子” 乡贤黄红阳是东宋镇官东村村民,2019年,他在北京潘家园市场、涞水麻核桃市场等调研后,在东宋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号召下,筹资200余万成立洛宁县红阳猴头核桃加工厂,建立红阳猴头核桃电商团队,率先发展猴头核桃电商。经过一番努力,如今黄红阳团队年销售额突破1千万,并先后带领村民成立猴头核桃电商直播团队6家,加工厂5家。 依托文玩核桃产业,该镇以黄红阳、黄学亭等40余名返乡创业乡贤为运营主体,创新引领文玩核桃销售,谋划建设文玩核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官庄塬上6个村,去冬今春栽植文玩核桃8000余亩,全镇种植文玩核桃面积已突破15000余亩,整个官庄塬文玩核桃总产值达到8000余万元,仅官西村文玩核桃收益在100万以上的有10余户,50万以上的户近20户,收益在10万至50万的户近60户。 专业合作社“架起”富民“新桥梁” “多亏了专业合作社的这些专业经纪人,我们这一批文玩核桃不但有了销路,而且卖了个好价钱!”近日,东宋镇文玩核桃种植户指着正在发货的核桃工艺品高兴地说。 据悉,为了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东宋镇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农户生产+合作社加工包装+电商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文玩核桃种植较为集中的官东、官西、官南等村,分别引导群众成立1-2个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专业经纪人,在生产运营方面实施合作经营,形成猴头核桃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电商销售模式。 此外,该镇还利用合作社和各村的经纪人,积极与省外客商进行联络,巩固销售市场。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大好机遇,及时捕捉市场动态,针对官庄塬文玩核桃的销售模式,拓展电商销售网络,最大程度降低种植风险,确保群众长期稳定收益。目前该镇已在官东、官西、官南等村设立电商服务点,为文玩核桃的线上销售提供便利。 品牌建设“质效并重” 核桃产品全面“触网” 提升品牌知名度,才能使特色农产品成为“卖点”,产业才能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为此,东宋镇党委、政府一直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我们注册了‘官庄’‘官庄塬’商标,成功申报官庄塬‘猴头’文玩核桃品牌,叫响品牌特色,进一步提高了东宋镇文玩核桃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该镇负责人表示。 为了进一步使文玩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东宋镇还利用“同心实践”平台,积极向九三学社省委、市委进行汇报沟通,邀请郑州果树研究所专家到官庄塬举办文玩核桃种植及管理技术培训班;加强农村本土电商人才培养,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电商培训;鼓励返乡乡贤组织村民开展经常性的电商知识培训,提高村民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操作技能和运营水平。 电商销售积极带动农业、农村、农民全面“触网”,为官庄塬文玩核桃打开更多的新销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再上新台阶。下一步,东宋镇将继续立足产业优势,统筹谋划,加强规范引领,推动文玩核桃产业持续发展,探索建立农村电商标准化发展路径和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更多详情]
  • 21 2022-03

    护航乡村振兴

       近段时间,延津县纪委监委紧盯惠民资金使用情况,抽取体量大、工程项目多的重点村提级监督,强化农村“三资”管理监督实效,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秦宝华摄     3月16日,扶沟县纪委监委在该县大新镇陈楼村向驻村工作队询问履职情况。连日来,该县纪委监委组成2个监督检查组,深入全县16个乡镇开展监督检查,确保驻村工作队以实干助力乡村振兴。卢付昌摄     今年以来,襄城县纪委监委紧盯乡村振兴、惠民政策落实等开展靶向监督,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群众身边走访摸排问题线索。图为近日,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湛北乡山前杨庄村走访。

    [更多详情]
  • 21 2022-03

    油茶种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家里有老人,孩子也小,没办法出门,现在我们镇油茶种植、培育基地多,家门口就能务工,加上流转的山地租金和分红,一年收入2万多元。能挣钱,工作时间还灵活,非常好。”3月14日,固始县段集镇蒋营村村民吴永福一边修剪油茶一边满意地说。 段集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把油茶作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主打产品。全镇挂包结籽油茶面积约3500多亩,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有种植大户89户,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2家,合作社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就业务工等多种方式带动脱贫户102户、392人,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拥有全县目前唯一优质油茶种苗培育基地,庙山、齐山、蒋营等6村现育有无性系长林18号等4个系列品种,育苗基地近30亩,年育苗约200万株,主要销往固始及周边县区。 “今年计划再种植3000亩,预计未来3至5年,全镇油茶年收入有望突破5000万元大关,全镇人均增收1500元。”段集镇党委书记马松刚说。 油茶堪称固始县乡村振兴的“优质选手”,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全县适宜种植油茶的丘陵、垄岗约1270.9平方千米。 近年来,固始县始终坚持科学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全县油茶种植面积共达4万余亩,其中结籽面积1万亩,年产值3500万。今年计划种植油茶2万亩,到2025年全县发展到25万亩,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10多万群众增收致富,使之成为引领全县乡村产业振兴的“活水源头”,逐步实现将荒山变成青山、金山的美好愿景。

    [更多详情]
  • 18 2022-03

    河南宝丰:聚焦电商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

    “各位钓友大哥们,新款‘京作’系列到货,大小鲫鱼鲤鱼综合漂,数量不多……”3月17日,在宝丰县肖旗乡电商产业园渔具直播间内,主播对渔具产品的详细介绍,引来不少网友下单。 一个支架,一部手机,眼下,在宝丰县,正有不少“网红”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渔具、汝瓷、珍稀菌等优质农特产品售往全国各地。这是该县培育电商企业、培养电商人才、提升电商企业运营能力的缩影。 今年以来,该县商务局以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把转作风、提效能作为工作重点,持续强化责任担当、狠抓任务落实,全力推动全县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资金支持,该县建成了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快递)智能自动化分拣共配中心、农特产品展销中心,设立工厂、仓储直播间10个,引导入驻电商企业23家、物流企业9家,初步形成了集电商孵化、网红培训、仓储物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电商产业园。 围绕打造“全国渔具之乡和钓鱼爱好者之乡”目标,该县商务局围绕渔具产业“四张图谱”、招商目标区域图谱,多次邀请阿里云智慧物流架构师到赵庄镇、肖旗乡等乡镇调研考察,规划建设产地仓事宜。 根据渔具加工产业链条长、受众广的优势,该县商务局积极引导电商企业开展直播带货,以销带产,从网销外地产品转向本土化生产加工销售。目前,该县已培育出一批以逆流网络为代表的电商龙头企业,在9个乡镇建成渔具直播加工基地,推动渔具产品网络销售,有效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们不仅为电商企业提供平台、物流等硬件基础设施,同时,我们也依托电商扶持政策,开设不同类型的电商从业人才培训班,通过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为电商从业创业者提供指导服务,为电商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该县商务局电商负责人边咏昌说。 今年以来,该县商务局先后举办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中级实操培训、拼多多实操技能培训、带货主播孵化等培训班次,着重提高电商培训转化率,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注入新的活力。 日前,河南省乡村振兴局、河南省商务厅等单位联合发出表彰通知,对2021年“互联网+抗灾情 战疫情 促销售 助消费”系列活动表现突出单位进行表彰,宝丰县商务局位列其中。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把“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和电商工作有机结合,以农村电商整体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农村电商、商业体系、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更多群众就近就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该县商务局局长尚素珍表示。

    [更多详情]
  • 18 2022-03

    安阳铜冶镇李家岗村塑料大棚引领脱贫户走向振兴路

    春风送暖,走进李家岗村塑料大棚合作社,一排排大棚整齐有序,棚内春意盎然,一场春雨过后,工人师傅们正在忙着移苗、插秧。李家岗村党支部书记、合作社带头人李用清说:“这个项目由铜冶镇政府承建,合作社让我镇脱贫户和监测户们看到了大棚种植的美好前景”。 近年以来,铜冶镇紧盯产业扶贫,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目前李家岗村内已建成高标准塑料棚11个,占地30亩,预计每亩收益6000元,主要种植豆角、西红柿、大白菜、韭菜等蔬菜。 合作社由全镇自由入股,采取市场+村集体+个人经营模式,通过吸收村民入股、就业、订单、收购等形式把村民引入产业链,把产业盘活。合作社预计吸收229人,带动全镇,入股人员年收入达7万元。村民李艳涛说:“在铜冶镇,这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们的热情很高,下达招商公告后,报名的络绎不绝。大家相信,通过努力,入股脱贫户和监测户一定会钱袋子鼓起来,生活美起来!” 铜冶镇有关责任人介绍说:“该项目是铜冶镇2021年重点项目之一,由镇政府协调,申请财政扶贫资金180万元,从2021年8月开始动工,10月底全面竣工。项目建成后,能极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加全镇脱贫户59户166人,监测户23户63人的收入,为铜冶镇实现全面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更多详情]
  • 18 2022-03

    鹤壁市鹤山区:点亮“农家书屋” 为乡村振兴“加油”

    "走,到农家书屋看书去!"。这是鹤壁市鹤山区杨庄村村民们见面经常会说的一句话。为让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鹤山区鹤壁集镇自3月1日-3月31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书香鹤镇-全民阅读月”活动,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鼓励村民多读书、多看报、学习农业技术,让农家书屋成为基层群众学习文化知识的“充电站”。 据了解,鹤壁集镇农家书屋工程从2009年开始启动,现已建成农家书屋41个。农家书屋选址一般在村文化活动中心,书屋使用面积均在20平方米以上,各个书屋均配备有书柜、桌椅等基本阅览设施,藏书约1000册左右,书籍种类涉及科技、财经、文化生活、种植养殖等,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为深入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完善农家书屋管理机制,充分迎合新时代群众阅读新变化和新需求,现场有阅读体验反馈单,根据群众需求积极更新群众所需书籍,提升群众阅读满意度。 “农家书屋正悄悄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我们也希望通过宣传,引导群众走进农家书屋,让书屋成为群众的‘精神乐园’,同时激发广大群众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全村范围内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助推乡风文明建设。”杨庄村党支部书记袁文军说。 下一步,鹤壁集镇将顺应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殷切期盼和热切需求,及时补充群众所需求的各种书籍,把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抓手,加大农家书屋建设,不断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与渠道,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凝聚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和谐、引领群众科学致富,成为村民们喜爱的“文化屋”,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撑。

    [更多详情]
  • 18 2022-03

    鹤壁市山城区:打好整治组合拳 美丽乡村绽新颜

    鹤壁市山城区大胡街道肥泉社区富有创意的荷塘绿竹景观带,石林镇黑塔村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近日,笔者走进鹤壁市山城区部分村、社区,看到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带来的新变化,感受到了干部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 日督导、日通报、 日交办、周观摩、周评比,激发干部群众战斗力 “上次领了黄旗以后,我们村‘两委’干部压力倍增,经过商讨,认为只有脚踏实地干才能赢得红旗。从那天开始,我们每天清早6点半集合,带领群众拆除废旧房屋、整修道路,有时候干到晚上10点多……”3月11日,在山城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评比推进会上,获得红旗的黑塔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庆说。 今年年初以来,山城区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胡红军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实行县级领导及局委分包村(社区)机制,采用日督导、日通报、日交办、周观摩、周评比的方式,颁发红黄旗,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我们对观摩评比第一名的村(社区)奖励5000元,第二名奖励3000元,第三名奖励2000元。对于行动缓慢、整治效果不明显、问题整改率低的镇(办)、村(社区)进行通报和约谈。同时区里还成立了联合督导组,目前已开展督导检查40次,下发督办通知单40期,移交问题640个。”山城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丽介绍。 此外,山城区还开展了“万企兴万村”活动,让企业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开展“千人帮千户”整治美丽庭院活动,激励村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奋力实现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每天社区都有人打扫卫生,我们自己也自觉地清理房前屋后,邻居也互相打扫,现在社区哪儿都很干净。”大胡街道凉水井社区居民李晓燕说。 笔者看到,正如李晓燕所说,凉水井社区处处整洁有序。凉水井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新文向记者分享了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经验。“我们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全体党员会、全体村民代表会,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同时以党建为引领,提高群众参与度,对社区内的私搭乱建、乱挖乱种等现象进行全面整治。还建立了每周一次的卫生检查、每月一次的家庭清理、每季度一次的集中整治,实现了居民从被动配合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如今绿色文明已成为居民的共识。下一步,我们计划把社区周边的20多亩荒地打造成绿色景观,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张新文说。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火热开展,山城区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前3个月,全区共清理垃圾2.5万立方米、清理不规范杂物堆7286处、清理淤泥8228立方米、清理违建190余处、清理小广告3.8万余处、清理断垣残壁300余处。开展村庄绿化提升活动,新增绿化美化面积3000余亩,种植黄杨、樱花树、白皮松、四季青、大叶女贞等苗木21万余株,栽植麦冬草等地被植物6万余株。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完善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确保打好打赢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攻坚战,让人居环境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王丽表示。

    [更多详情]
  • 18 2022-03

    高标准农田为宝丰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早春二月,万物萌发。3月15日,在河南省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西头的宝丰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排排喷灌设施正在欢快地为麦苗浇灌返青水,一批无人机正在为麦田喷洒绿色环保除草剂……  宝丰县肖旗乡韩店村返乡创业村民苏非机井灌溉,喷淋设施喷出的水洒向麦苗,在春日的阳光下形成“麦田彩虹”。柳真真摄 “你瞅瞅!这麦苗长得多旺!现在种地省事、省力、还产量高,现在的人真能!”望着齐刷刷、绿油油的麦苗,69岁的宝丰县赵庄镇大黄村姚献臣感慨地说。 宝丰县地处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境内坡岭、洼地多,地理条件相对不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粮食产能低。 2019年,宝丰县筹措项目资金7000多万元,2020年下半年在赵庄镇大黄村西率先建成了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丰收田标准。 在高标准农田控制中心大屏幕前,万亩麦田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智慧农田数据化管理、智能化控制,让人叹为观止。 据该控制中心项目经理张峰介绍,现在,工作人员坐在控制中心,利用监控设施软件,就可对万亩农田进行监测,并准确掌握哪一块儿地里缺墒不缺墒、哪一块儿地里缺肥不缺肥、哪一块儿地里庄稼有啥害虫……尔后启动自动水肥机,对指定的地块儿进行灌溉施肥,或启动无人机对指定的地块实施病虫害防治。 全国人大代表、宝丰县大黄村支部书记马豹子说:“三年前,我们这里的耕地,还处在各家各户零散管理中。由于农业设施落后,管理不科学,投入大,产能低,亩产也就七八百斤。2021年,这块新建的高标准农田亩产小麦就达到1300多斤。” 高标准农田,让“望天收”变成了旱涝保收田;藏粮于技,让古老的土地焕发出了崭新的力量。群众也从几千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中解放出来。 “以前,在地里辛苦一年,也挣不到几个钱;现在,我们不种地,每年每亩还能得到1000元流转费。有空,我们不仅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孩子,还可以去示范田里干活,每天收入几十元到二三百元,比以前强多了,这事儿真好!”宝丰县大黄村50多岁的村民刘献伟说。 在大黄村的的图书批发市场,做直播带货的大黄村村民王红敏说:“土地流转了以后,俺就在我们村的图书批发市场开了一个店,进行线上线下图书批发,挣得比以前多多了,这日子过得越来越得劲了!” 高标准农田的建成,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带动了周边农产品加工业也蓬勃兴起,企业效益明显提升。 “我们的面粉厂日产量360吨,同时还从事面条加工,拉长了产业链条。以前,我们的小麦都是从一些零散的农户中收购,由于产量有限,大多农户不愿出售。现在,有了高标准示范田,产量高,质量也好,我们的原材料小麦全部来自于本地的高标准农业示范田。这样,不仅省时、省力,还降低了从外地购进原材料的运输等费用,提高了我们的效益。”当地从事面粉加工的王旭珂说。 如今,农忙时,大黄村有800多人在智慧农田务工,1100多人在村里从事小商品、图书批发、电商等行业,全村人均收入已经达到3.7万元。 “粮食稳,天下安。下一步,我们宝丰将认真学习贯彻好‘两会’精神,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出新招,在提升农业质效上求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作文章,加快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宝丰县委书记许红兵表示。

    [更多详情]
  • 17 2022-03

    济源 “花经济”美了乡村富了群众

    位于济源思礼镇南涧庄村的观花坪鲜切花花卉基地内,藏了无数“春天的秘密”。大棚内,成片娇艳的花朵,让花农孙双玲心情大好。在棚内转了几圈,半个多小时,她就采了400多株非洲菊。按一株2毛钱算,这一天80块钱的生活费已经赚到手了。 还有更好的消息等着她。上午10点半,基地负责人成文鹏叮嘱孙双玲:“现在是三天一采,过几天温度上来,花开得更快,要一天一采。”“那采摘量不是更大了?”“当然!”“那效益也要上去喽?”“必需的!”几句话听得孙双玲眉开眼笑。 “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早都不用纠结‘买一枝玫瑰还是二斤猪肉’的问题了。这生意会越来越好!”在鲜花行业沉浸多年的成文鹏,早就看到了先机。 去年8月,成文鹏选择在思礼镇南涧庄村种植非洲菊。种植户是周边群众,成文鹏负责花苗供应、技术指导和鲜花销售。 “这比种地省劲多了,苗一种上,4个月就能开花,3年不用整地。最重要的是看到花,我这心里头就高兴!”说完,50多岁的贾小阮将一大捧非洲菊“抱”进运输车,转身走进花棚。 “文鹏跟我们签订了合同,咱只管种,不愁销售,钱一天一结算。一年下来,我家两个大棚收入两三万元不成问题!”62岁的卢小耀说。 成文鹏介绍,目前基地11个大棚种植的全是非洲菊,主要销往济源本地和周边地市。成文鹏说,今年,还想增加4个非洲菊大棚,同时引导农户种植向日葵。“有人种,有人销,我们就能赢!” 一大群想“赢”的人,正迅速拥入这个“美丽”的行业。 在玉泉街道吉祥花卉大棚内,康乃馨、大丽花、长寿花等五六个主打花卉开得很喜人。吉祥花卉负责人吴慧芳和工人们正忙着打包花束。第二天一早,这些鲜花将经由郑州市双桥花卉市场,“飞”向省内外各地。 吴慧芳端起一盆花,自豪地说:“知道不?我们的花苗都是从丹麦、越南坐飞机来的,花色更正,抗病性特强。”质量够硬,只是一方面。吴慧芳的底气,还来源于政府的支持。 吴慧芳和老公原来是搞花卉批发的,2021年5月,恰逢玉泉街道出台招商引资政策,仅仅一个月时间,玉泉街道就完成了1.3万平方米的连栋温室改造提升,并启动暖气进园区、深水井管网铺设等工程,看到改造效果,吴慧芳当月就签约落户并开始生产。 这两天,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也来了。“你们只管搞好种植,其他的事交给我们解决。”他们一句句贴心话,让吴慧芳心里热乎乎的。

    [更多详情]
  • 17 2022-03

    “先锋”身份有信用 乡村振兴不等“贷”

    濮阳县王称堌镇漫渡村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通过“先锋贷”筹措资金110万元,建设高标准种植大棚25座,并推动区域蔬菜种植项目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 据统计,该县已累计发放“先锋贷”4131笔6.58亿元,惠及全县642个行政村,带动农村实体项目3571个,撬动社会各级支持资金21.68亿元,拉动扶持创业就业1.24万人。马鹏宇 张志明 摄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发展乡村产业”“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为啥农村金融服务得到关注?在农村,农民想发展没资金,想贷款没人做担保、没东西抵押,一直都是“老大难”。 濮阳市深度融合基层党建与普惠金融,在全省率先创新“党建+先锋贷”模式,已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有力实践。“先锋贷,就是把‘先锋’的政治身份变为信用资本。”据濮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郭炳申介绍,自2020年起,由组织部门牵头,人行、人社、财政、农业农村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该市持续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各类先进集体、先进群体和先进个人等提供创业贷款资金支持。一笔笔贴息、低利率的贷款,不超过7天到账,为农民建项目、搞创业“筑基搭台”。 这一举措,是农村产业振兴的应然之举。实施“党建+先锋贷”,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启动资金,使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更优、成色更纯、可支配性更强,使县乡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品牌打造、特色农业强镇建设更有充裕的物质保障。 这一举措,是基层组织振兴的内在之需。实施“党建+先锋贷”,将原来金融行业仅赋予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的金融信用拓展到了最基层的村“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且能够对村内优秀分子实施二次授信,增强村干部致富带富帮富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这一举措,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务实之法。实施“党建+先锋贷”,一方面,有效激活了农村现有的人力资源,为其干事创业提供了融资之路、项目之门和政策之道,增强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有力吸引了外部人力资源向农村流动,以金融政策调整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破除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的制度障碍,减少返乡创业的资金压力、机会成本和经营风险。 截至目前,濮阳市累计发放贷款22.56亿元,支持1972个村13372个创业项目(实体)发展,助推全市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实现100%,2021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8.3%,扶持带动创业就业3.99万人……“党建+先锋贷”,打通了濮阳农村金融精准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最后一公里”。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