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30 2021-12

    扶沟县:小菜篮成金饭碗

    12月26日,扶沟县遍地红辣椒专业合作社,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工人们正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将晾晒好的干辣椒制作成开瓶即食的辣椒酱,销往全国各地。 “这是今年试种的新品种,它产量高、口感好、抗病力强,市场认可度高,我们计划再推广种植5000亩。”扶沟县遍地红辣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海军抓起一把还未加工的干辣椒向记者说道。遍地红辣椒专业合作社以“扶沟辣椒”区域品牌为依托,专业化发展辣椒产业,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带动周边发展辣椒种植面积达5万亩,为1.6万户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 为进一步拓宽蔬菜销售渠道,12月10日,扶沟县与郑州富士康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扶沟绿色蔬菜直供富士康餐厅,这是扶沟县搭建的又一条农产品快速销售渠道,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增加农民与农企的收益,实现互利共赢。 “我们坚持以打造‘中原菜都’为目标,围绕‘提质效、扩规模、创品牌、建平台、强体系’总体思路,将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出台扶持政策,全面补短强弱,推动蔬菜产业由大变强,把小菜篮打造为县域发展大产业、群众致富金饭碗。”扶沟县蔬菜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施建宇说。

    [更多详情]
  • 30 2021-12

    河南汝阳:发展观光农业 加快乡村振兴

    12月26日,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小店镇,一名村民在李村“好时光”草莓园采摘草莓。据介绍,汝阳县小店镇在全面加快乡村振兴工作中,把乡村“七彩甜园”作为品牌农业进行塑造,用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拥有15个草莓大棚的李村“好时光”草莓园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功案例。

    [更多详情]
  • 30 2021-12

    河南宝丰:黑小麦“种”出乡村振兴新动力

    黑小麦被誉为‘第七大营养素’,种植黑小麦每亩均产值比普通小麦高出30%左右,经过深加工,其附加值可达普通小麦的10倍左右。”12月28日,宝丰县前营乡小连庄村包村干部李春辉向记者介绍道。 今年来,宝丰县前营乡小连庄村因地制宜,依托气候、地形、阳光等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产业兴村战略,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该村流转土地引进黑小麦良种并进行规模化种植200 亩。 “黑小麦是一种适应性强、稳定性和丰产性都很高的优质小麦新品种,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种植黑小麦还能带领村民增收。”该村支部书记王小亮信心十足地说道。 近年来,前营乡坚持“全面规划、总体布局、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利时机,采取“村“两委”+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立足产业布局和资源禀赋,以“一村一品”种植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积极引导群众种植特色经济作物。 截至目前,该乡引导群众种植花椒、水果萝卜、水果甘蓝、菠菜、艾草及黑小麦等特色经济作物,发展特色种植业,有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推农民增收。

    [更多详情]
  • 30 2021-12

    郑州市出台十条措施支持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2月29日,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消息,为进一步巩固生猪产能恢复成果,持续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郑州市政府同意,近日,市农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稳定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稳定能繁母猪存栏和规模猪场存量、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加强政策扶持等十条措施,有效缓解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增强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实施意见》提出,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建立异常变化自动触发调控机制,确保“十四五”期间,全市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6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少于5.5万头;对年出栏1万头以上、3000~10000头、1000-3000头的规模养殖场,分别挂牌建立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确保规模养殖场(户)数量总体稳定。 《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探索域外保供模式,谋划建立“菜篮子”合作渠道,缓解我市生猪或猪肉供给压力;严格落实生猪稳产保供“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和规模养殖场(户)保有量等指标任务下达到各区县(市),并纳入乡村振兴考核范围。 《实施意见》明确,要稳定生猪生产扶持政策,持续开展生猪良种补贴;积极探索“保险+期货”新的保险模式,有序合规推广运用保费贷等银保合作模式,拓宽生猪企业融资途径;稳定用地政策,原则上禁养区划定5年内不做调整,各地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定,随意扩大禁养区范围,不得以行政手段对养殖场(户)实施强行清退。 《实施意见》要求,要强化生猪全产业链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监测动态信息,引导市场预期;以美丽牧场建设为抓手,支持养殖场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严格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提升生猪屠宰加工水平,鼓励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配送、销售一体化发展;加快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积极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种养结合循环发展体系,稳定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更多详情]
  • 29 2021-12

    垆土铁棍山药“火出圈”

    霜降以后的河南焦作温县,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挖掘垆土铁棍山药的“小团队”。一台勾机,二十几个工人,特制的勾机头和锨,一人一个小板凳……从日出到日落,最正宗、品质最好的垆土铁棍山药破土而出。 经过一天的风干,再剥干净周身泥土,这些山药在马龙杰、马为民的包装仓库里,切割、计量、捆扎、装箱。48小时内,按客户订单从焦作温县发往全国各地。 12月23日,央视联合拼多多举行“家乡好物节”,为河南温县铁棍山药赋予了新称号:“今冬养生顶流网红”。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温县铁棍山药在直播间当天的销量,比平常多了150%。 秋冬进补,药食同源,温县山药成养生顶流 提起山药,药食同源的特性深受人们喜爱。但在市场上,各式各样的名目却让人分不清,菜山药、怀山药、麻山药、铁棍山药……可甭管山药的种类有多少,“焦作温县铁棍山药”绝对坐拥头把交椅。 焦作,古称怀庆府,北依太行,南临黄河。黄河冲击形成的土壤,采撷上游各类地质不同的丰富营养,吸纳太行山岩溶地貌渗透而来的大量微量元素。这地理环境自带光环,春不旱,夏不热,秋不涝,冬不冷,为山药的种植提供了先天条件。 比起沙土地,垆土地土质坚硬,黏性大,如假包换的垆土地仅存在于温县黄庄镇等几个乡镇。在挖山药现场,三岁小孩走过,脚底都会沾上一层厚厚的泥。刚翻上来的土壤接近黑巧克力的颜色,而旁边没挖开的,则浅了许多,更像是牛奶巧克力。若用手抓起两种土壤,前者用力捏紧后会发现体积并没有缩小很多,后者有力气的人才能掰开。 于是,“干了是铁蛋,湿了是泥蛋”便成了对当地土壤的共识。 独特的土壤造就垆土铁棍山药成为“史上最强山药”。由于土质坚硬,使得垆土铁棍山药在生长扎根时就需要更大的“力气”,所以长出的山药弯弯曲曲,上头细,下面粗,横截面和一元硬币差不多。而其他种类的山药不仅粗细均匀,直径至少都在2.5厘米以上,最粗能到5厘米以上。所谓“浓缩都是精华”,这也造成了垆土铁棍山药水分少,肉质紧实,黏液多,营养物质的含量更高,药性更强,更受中医喜爱。蒸熟以后的垆土铁棍山药,软、糯、香、甜,皮薄,无论是吃辅食的宝宝,还是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年轻人,在这个全民养生的时代,垆土铁棍山药都当之无愧成为养生界顶流。 年产仅五万吨,亟待减少分销环节 据了解,温县垆土地铁棍山药种植面积每年大约3.4万亩,平均亩产3000斤,共5万吨。但另外关键的一点是,铁棍山药的种植需要“休耕轮作”。因为铁棍山药种到地里后,会将土壤里面的营养元素基本吸收干净,一次的种植,后续数年都无法再种植其他根茎植物。为了保证出土的铁棍山药品质更好,种植户通常会延长“休耕轮作”周期,也就是百姓经常说的“一年种,七年收”,更有甚者,十多年后才会再次种植。 垆土铁棍山药的稀缺还不止于此。在拼多多上售卖垆土铁棍山药的商家马为民说:“种植垆土铁棍山药的成本越来越高。种苗价格已两块一斤,加上浇水、施肥、搭架及人工,每亩成本要1万元左右,每斤山药成本就要4元左右。而这,还要看当年的气候、产量、销路和收购价格等,有些年份种植山药还要赔钱,种得越多,赔得越多。”在一些年份,垆土铁棍山药的收购价格仅有4元-6元每斤,只能刚好覆盖成本。碰到这种年景,一年的辛苦,可以说是白费了。 这些情况,消费者是看不到的。电商兴起前,每年垆土铁棍山药成熟,绝大部分会卖给当地经销商,由经销商再卖给分销商,再到大城市的菜市场和生鲜水果店等,经过这么多环节后的山药价格,田间埋头苦种的农民也难以想象。有的分销商家为了多赚钱,便将其他低价山药冒充垆土铁棍山药进行销售。 产消直连:花更少的钱,吃正宗垆土铁棍山药 马龙杰和马为民是堂兄弟,家里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温县武德镇,以种植垆土铁棍山药为生。到了马为民父亲马建松这一辈,承包乡亲的土地,大规模种植垆土铁棍山药,生意越做越大,还成立了合作社,只是销售给经销商的价格,总让人隐隐觉得“好亏”。 自己种完卖给经销商,品相最好的也不会超过八块每斤。而在市面上,垆土铁棍山药至少都要20多块钱。更是有一些精品的礼盒包装,甚至能达到六七十块钱。种山药的,没赚多少钱,买山药的却花了不少。 在父辈马建松的观念里,种山药就是要卖给经销商的。电商,哪有卖给经销商靠谱!可兄弟俩不这么想。“拼多多可是有8亿多用户,甭说把山药卖到河南了,卖向全国问题都不大”,马龙杰说:“从自己手中直接发到消费者的餐桌,省去中间环节,这是双赢的局面。” 兄弟俩回忆这两年依靠拼多多平台取得的成绩,默契地看了对方一眼,笑了。尽管目前的销量还赶不上卖给经销商的多,但产地直销的利润却远超其上。 “俩人卖得确实还不错。”马建松也难得嘴角挂上微笑,夸了兄弟俩一次。 其实,兄弟俩知道,拼多多最大的优势是供应链。平台利用“拼购”的模式,把原来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度分散的需求,汇聚成相对集中的订单,在云端上将产地和消费者“联姻”,由“产销对接”升级为“产消对接”,这种模式下的成交订单才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我已多次购买贵店山药,很好吃,又粉又糯。”评论区里一显示拼过24次的顾客如此评价。所有评论共计1.1万余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回头客”。 这次央视联合拼多多的直播间里,来自上海的白领小王下了两单。“平常的价格其实已经很实惠了,没想到这次直播间的补贴价格比之前更划算。”小王难掩喜悦:“拼多多上的农产品品质很不错,趁着这次搞活动,冬天的养生趴还是不能停!” 通过拼多多平台“农地云拼”的模式,让原产地直连消费者,取代层层分销,加速农产品上行,这不仅极大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直接带动了当地种植户的劳动收入,更让消费者以实惠的价格买到品质上乘的好货,形成了两头收益的新格局。 今年以来,拼多多平台在对马龙杰和马为民兄弟俩的店铺进行多次审核抽查后,将其纳入“百亿补贴”。目前,“为民农特产”的月销量达到了2万多单。

    [更多详情]
  • 29 2021-12

    叶县李俊刚:借菇生财 开启“菌”俏好日子

    12月28日,在叶县邓李乡邓李村李俊刚的柏霖香菇种植合作社,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升柄展伞,散发着诱人的菇香。数名工人或忙着拉装新的菌棒,或采摘鲜菇。 “今年香菇的长势很不错,预计每个菌棒能出一斤六两到两斤的鲜菇。”该合作社负责人李俊刚说。 今年46岁的李俊刚是邓李乡邓李村人。2014年,李俊刚在妻子的老家福建古田了解到当地的食用菌市场前景较好,毅然辞掉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投资建起香菇种植场,但创业光有激情和干劲是不够的,创业的第一年,由于缺乏技术,一批批的菌棒全部烂掉,李俊刚损失惨重。 痛定思痛,李俊刚开始沉下心思钻研香菇种植技术,并多次外出观摩考察,驻马店泌阳、南阳西峡、我市鲁山等省内种植基地全部走了一遍,还跑到湖北随州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他掌握了从菌种培育到菌棒加工,再到香菇生产的技术,摸索出了适合我们当地的新模式,生产出高品质、绿色无污染的香菇,当年就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18年,李俊刚注册成立了柏霖众康种植合作社,除了香菇,还种植经济作物梨树、烟叶等。在制作菌棒、配制菌种和采摘的农忙时节,合作社带动周边3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两三千元。 至今,李俊刚已陆续投入100余万元,发展大棚16座,高、中、低温菌棒20余万棒,实现全年不间断出菇,年收入100余万元,产品远销福建、广东、广西、湖北等地。 “下一步,我准备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搞食品深加工,如果乡邻愿意种植香菇,我可以提供技术、场地、设备、菌种,并负责销售,降低他们的投资门槛和风险,让大家的腰包一起鼓起来。”李俊刚信心满满地说。

    [更多详情]
  • 29 2021-12

    202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6%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2021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结果,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为97.6%,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总体保持稳定。 据介绍,2021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3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全年共监测了31个省份200个大中城市的2095个菜果茶生产基地、1340辆蔬菜和水果运输车、634个屠宰场、443个养殖场、1778辆(个)水产品运输车或暂养池、2086个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抽检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5大类产品114个品种130项参数22127个样品。监测结果显示,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7.1%、96.5%、98%、98.8%、96.9%。 从监测品种看,抽检的蔬菜中,水生蔬菜全部合格,甘蓝类、食用菌、根菜类、茄果类、瓜类合格率分别为99.9%、99.2%、98.7%、98.7%、98.6%。抽检的畜禽产品中,猪肉、猪肝、牛肉、羊肉、禽肉和禽蛋的合格率分别为99.4%、99.4%、98.5%、99.6%、98.8%和97.4%。抽检的大宗养殖水产品中,罗非鱼和鲢鱼全部合格,鳙鱼、对虾、鳜鱼合格率分别为99.8%、99.5%、98.6%。 农业农村部已及时将监测结果通报各地,要求地方农业农村部门查处问题产品,分析问题成因,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同时,对冬奥会、冬残奥会、“两节”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作出部署,组织开展监督抽查,严厉打击种植养殖屠宰环节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严格管控上市农产品常规农兽药残留超标问题,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更多详情]
  • 29 2021-12

    农业农村部公布100个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一批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经各省推荐、专家评审,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果蔬“三品一标”基地等100个基地成功入选。 今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指导各地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各级种植业系统主动担当作为,创新机制,细化措施,大力推进种植业“三品一标”行动,建设了一批优势特色突出、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基地。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100个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呈现四个特点:一是生产管理水平高。基地优良品种覆盖率95%以上,推广节水、节肥、节药绿色先进生产技术模式,产品质量稳定。二是规模化程度高。大部分粮食、油料、棉花基地面积超过1万亩,糖料、蔬菜、茶叶、水果基地超过5000亩,中药材、蚕桑基地超过1000亩,生产基地呈规模化发展。三是产品品牌响亮。基地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或农产品产地合格证认证,区域公用品牌或企业品牌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四是示范带动能力强。大部分基地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牵头,示范带动标准化生产、规范经营。

    [更多详情]
  • 29 2021-12

    河南长葛: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增强农业农村活力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 “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长葛市以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创建为统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开拓奋进,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不断增强农业农村活力,接续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长葛市立足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全面排查整改2011年以来已建农田水利设施,排查机井7924眼,新建高标准农田8800亩,建成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监测河南省分中心长葛市田间监测点,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1万亩,总产达到56.6万吨,其中夏粮总产30.8万吨,秋粮总产25.8万吨。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以“四优四化”为重点,长葛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质强筋小麦面积达到23万亩。依托石象种业小镇,大力发展种子产业,粮食育种面积达到10万亩、瓜菜育种面积达到1.2万亩。加大绿色产品认证力度,申报认证绿色食品16个,认证面积5.8万亩,产量5.8万吨,并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河南省麦椒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完成12万亩小麦育种和5000亩朝天椒育种基地建设。 农业农村动力活力不断增强。长葛市积极推广“现代农业共同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做法,开展土地托管半托管、联耕联种联管联营、供销社为农服务等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4.5万亩,获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通过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推进15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村工作,消除了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实现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全覆盖,达到10万元的村240个,占比65.93%。通过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批河南省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许昌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61家、家庭农场达到150家。 推进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该市以产业强镇、河南省麦椒育种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建立综合性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和商业化育种体系,集成小麦、玉米、大豆主要农作物关键核心技术,充分发挥5个农技推广区域站52名技术指导员作用,建立“1个首席专家(团队)+16个镇(办)农技推广服务小组+若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若干农户”的农技推广模式,打通新技术、新品种进主体入农户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推进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产业发展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以能力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长葛市委书记张忠民表示。

    [更多详情]
  • 28 2021-12

    鲁山县林楼村:蛋鸭养殖让村民“多一点幸福”

    “我们村产的‘多一点幸福’牌鸭蛋,经过特殊方法腌制,口味独特、营养丰富、清香味美。”12月21日,鲁山县下汤镇林楼村党支部书记叶栓营介绍起村里的鸭蛋来一脸的自豪。 据介绍,该村的蛋鸭养殖基地是有关部门投资800余万元在今年5月1日建成的,引进蛋鸭10万余只,盛产期日产蛋6000公斤,年纯收益在300万元以上。 蛋鸭养殖基地将所产鸭蛋通过特殊工艺腌制成咸鸭蛋,并注册了“多一点幸福”商标,一经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产品供不应求。 “养鸭基地今年给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也带动了村民就近就业。养鸭基地建在我们村,集体和群众都受益,干群都很满意。”叶栓营说。 “林楼村的蛋鸭养殖加工厂,目前已成为我镇产业发展的一个领军企业。接下来我们将以蛋鸭养殖加工厂为示范引领,在全镇大力发展绿色健康养殖产业,引领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下汤镇党委书记李三阳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