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2 2021-12

    大风+暴雪,最高气温降至0~2℃!河南本周气温将出现入冬最低值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河南省气象台预计,12月23-26日,河南省将出现一次雨雪、大风和强降温天气过程,需加强防范。 根据预报,22至25日受华北扩散南下和蒙古补充较强冷空气共同影响,全省大部地区东北风4级逐渐加大到5级左右、阵风7级,最高气温呈逐日明显下降趋势。23至25日全省大部地区还将出现小雨转雨夹雪或小到中雪天气,其中西部、北部有中到大雪,局部暴雪。 24到27日全省大部地区气温将出现今年入冬以来最低值,其中24至25日最高气温降至0~2℃,25至27日凌晨最低气温西部、北部-11℃~-9℃、局部-13℃左右,其它地区-8℃~-6℃。 此次雨雪过程有利于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增加土壤墒情、改善空气质量,但大风、降温对设施农业、居民生活等有一定不利影响。气象部门建议:需防范大风、强降温、雨雪等对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业大棚、电力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关注道路结冰对交通影响,公众需注意防寒保暖,室内取暖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更多详情]
  • 22 2021-12

    抓“鸡”遇 兴产业

    12月18日,工作人员在陕州区硖石乡桑叶鸡产业基地收鸡蛋。近年来,硖石乡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智能化桑叶鸡养殖项目,通过“党建引领+企业带动+村民参与”模式,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目前,该乡智能化养殖桑叶鸡2.3万多羽,每天产蛋2万余枚。

    [更多详情]
  • 22 2021-12

    河南中牟县:寒冬时节蔬菜热销

    冬至时节,天寒地冻,万木萧疏。然而在中牟县韩寺镇的田间地头,却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大棚里蔬菜绿油油长势正旺,地头的蔬菜交易市场,人来车往,菜农正在把刚刚采摘的新鲜蔬菜装上大货车。西蓝花、白菜、芹菜、辣椒、番茄、包菜、白萝卜、胡萝卜……五颜六色的蔬菜,让人目不暇接。 韩寺镇作为中牟县农业大镇,蔬菜种植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全年种植瓜果蔬菜面积7万余亩,总产量17万余吨,韩寺蔬菜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金字招牌。日前,正大集团和韩寺镇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把韩寺蔬菜作为自己的基地采购项目,这将进一步拓展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22 2021-12

    尉氏县永兴镇:大白菜销售忙 乡村振兴产业旺

    2021年12月21日,在尉氏县永兴镇白楼村农田里,来村里运输白菜的客商络绎不绝,白菜地里菜农们忙着砍收、装车,今年大白菜让村里群众赚大钱了! “现在白菜价格好,每市斤0.8元,按每亩产产量10000余斤计算,每亩收入8000余元,与往年的白菜价相比,今年价格非常好,俺村灾后种植70余亩大白菜,群众收入50多万元,让群众钱袋子真正鼓起来!”村支部书记白双德高兴的说。 日前,永兴镇白楼村的大白菜进入销售旺季,大白菜在家门口不愁卖,漫步田间,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着收获、销售,脸上写满幸福的喜悦。 镇长王栓来表示,乡村要振兴,产业引领是关键,白楼村有多年种植蔬菜的经验,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产业,努力实现产业振兴,使越来越多的群众富起来。

    [更多详情]
  • 21 2021-12

    一年卖羊娃 挣了十几万

    12月19日,在鲁山县仓头乡清古寺村外的山坡上,47岁的于三铃正在给大棚里的羊群喂食。 “咱们不卖大羊,专门卖羊娃,一个羊羔喂两个月能长到15公斤左右,能卖1000元上下。我今年开春才开始养羊,陆陆续续已卖了100多只羊娃。”于三铃说。 于三铃和丈夫李建召原来在村里开木板厂,“干了十三四年吧,后来干木板厂的人越来越多,效益不如以前了,就想转行干些其他生意。”于三铃说。 考虑到猪肉价格波动较大,养猪有一定的风险,而羊肉价格基本稳定,夫妻俩就决定养羊。“大多数人养羊都是卖肉羊,我就想既然养羊户这么多,那么卖羊娃肯定也不错。”于三铃这样介绍她的生意经。 当地党委、政府对于三铃的养殖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其建起一座600平方米的钢结构大棚,并配套了自动刮粪机。2021年春节过后,夫妻俩购进母羊200只、公羊7只,再次开启创业之路。近一年来,除了卖出去100多只羊娃外,目前养殖场还有羊娃200多只、母羊80多只。 大棚里养殖的是新品种绵羊,一只母羊两年能产5窝羊羔,每窝2-4只;每年还能剪两次羊毛。 于三铃夫妇还购置了1台打包机和1台粉碎机。“这些羊都是圈养,平时喂的是花生秧和玉米秆,粉碎后掺些玉米和专用饲料就行了。”她说。收购花生秧和玉米秆时,于三铃夫妇还请了10多个脱贫户帮忙,每人每天100元工钱。 今年夫妻俩又争取了一个养殖大棚项目,估计春节前就会开工建设。

    [更多详情]
  • 21 2021-12

    香菇撑起富民大伞 苦药材开出致富方

    昨日,在嵩县德亭镇德亭村香菇加工示范基地,33岁的陶鸿翼在大棚内查看香菇长势。 德亭村是德亭镇政府所在地,全村共942户3676人。去年,在德亭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该村成立了豫旗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发展香菇种植,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目前,该基地有70多个香菇种植大棚,带动德亭村及周边村60余人就业。 基地内有建好的大棚,合作社社员只需付租金即可,不需要太大投入。此外,基地内还配套有冷库、香菇烘干机,可满足香菇储存、烘干等需求。 “我租了9个大棚,去年毛收入达11万元。”陶鸿翼满足地说。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对未来更有盼头。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新建32个高标准温室大棚。同时,该村香菇产业也逐步向全镇辐射发展,香菇产业正逐步成为全镇的主要富民产业。 除了种植香菇,德亭村还通过种植中药材,不断拓宽致富路。目前,防风、蒲公英等种植面积有380亩,该村还建起了中药材初加工车间。 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中民一边展示村里生产的蒲公英茶,一边说:“廉价中药材只有往深加工发展,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蒲公英根晒干后直接卖20元一斤,如果加工切片销售,每斤售价40元。” 依托香菇、中药材两大产业,德亭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8万元,而这部分资金又主要用于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体育场馆建设等。如今的德亭村,村容靓了起来,村民文化娱乐生活也日益丰富。

    [更多详情]
  • 21 2021-12

    今年三门峡市苹果销售逆势上扬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汛情双重影响,我市特色农产品销售面临较大挑战,市农业农村局沉着应对挑战,强化管理培优品质,多方筹措开拓市场,齐心协力推动销售,全市苹果销售实现逆势上扬。今年我市苹果产量达到21.14亿公斤,目前已销售82%,销售进度同比增加6%,苹果价格整体高出去年10%以上,其中,高山精品苹果每公斤售价高出去年1元至2.2元。 科学区域布局。我市以官道口—寺河山—二仙坡“黄金苹果带”为抓手,重点打造50万亩高山精品苹果基地,运用大苗栽植,配套相关技术,建成了一批矮砧苹果示范园,持续推进苹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优化品种结构。近年来,全市共引进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苹果新品种42个,推广应用面积1.1万亩。目前,我市苹果品种丰富,藤嘎1号、鲁丽、华硕等早中熟品种占全市苹果种植面积、产量的28%左右;维纳斯黄金、瑞雪、瑞阳等晚熟品种,占比72%左右。实现了从6月至11月,每月都有成熟果品上市,顺应了市场需求,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提升生产标准。立足三门峡苹果生产实践经验,结合前沿技术发展情况,市园艺工作总站制定的《苹果老果园改造技术规程》《苹果乔砧栽培技术规程》《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规程》《苹果贮藏技术规程》被确定为河南省地方标准,实现按标生产、依标管理。同时,通过“请进来”讲座、“走出去”观摩、“沉下去”指导和“云平台”分享等形式,推动先进管理技术的组装配套应用,全市苹果从果形指数、果面指数,以及果实硬度、糖度、糖酸比等风味指数和果品质量安全、果实耐贮耐运性等方面实现跨越式提升,苹果商品率达到83.2%。 线上线下齐发力。通过举办农民丰收节、苹果花节、苹果文化节,承办中国苹果产业峰会暨品牌大会,组织果农走出去参加博览会、展销会,举办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宣传、展销,提升三门峡苹果的美誉度。在苹果销售季节,通过农业农村部的信息平台、地方政府及业务部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群面向全国发布信息,同时面向本地果农、果品经纪人、合作社、产销企业发布信息,做好苹果销售信息对接服务。 龙头带动促销售。我市在稳固河南和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江西等传统市场地位的同时,充分开拓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海南、重庆、杭州等地市场。传统果品经纪人纽带作用日益凸显,全市苹果总产量50%左右通过果品经纪人销售。高山天然果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石化集团合作,通过中国石化经营网络把寺河山苹果销往全国;二仙坡绿色果业有限公司计划在国内大中城市建设百城万店工程,首批在郑州建设的100家旗舰店,目前已有20家建成开业。精品苹果线上销售渐成气候,永辉果业公司专营高山精品苹果,电商销售额占该公司苹果营业额的30%,寺河山苹果的电商销售额也达到50%以上。苹果休闲观光、采摘蔚然成风,每到苹果采收季,郑州、洛阳等地游客纷纷来我市“采摘游”。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减量提质增效”的思路,持续以“黄金苹果带”为抓手,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使良区、良种、良法融合配套,走出一条三门峡特色的高山果业发展路,让果品产业为农民增收提供持久动力。

    [更多详情]
  • 21 2021-12

    河南驻马店:改造中低产田 补齐农业短板

    黄棕色的泥土裸露在两旁,一条五六米宽的土路在嫩绿色的麦田里笔直向前,路尽头一辆挖掘机正在进行道路路面清表;麦田里,卷盘式喷灌机正在给小麦浇灌入冬水;远处一辆辆挖掘机正在疏浚沟渠,走近前,只见随着钩臂的一起一落,黑色的淤泥被清理在渠旁;大沟连小沟、旱涝保丰收,路边平整好的沟渠里,工人们正忙着铺设透水砖……这是记者近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施工现场看到的场景。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2021年以来,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民生实事项目、“三农”工作的重点工程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多措并举,加快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增能蓄势。 据介绍,2021年驻马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28个,建设任务107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9万亩),涉及10个县区、49个乡镇、228个行政村,总投资16.34亿元。截至目前,全市工程建设进度率88.44%,预计12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农历春节前全面竣工。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有利于聚集现代生产要素,能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上蔡县委书记刘军民说,下一步,上蔡县将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健全项目运管机制,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沟成网,地成方,沟渠路旁树成行,排灌路林四结合,配套工程效益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驻马店市已先期启动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核心示范区建设6.6万亩(西平县3.1万亩、遂平县2万亩、上蔡县1.5万亩)。截至目前,西平县示范区以淤泥河为中心的河道清淤工程,已完成河道清淤加宽1公里,淤泥河护坡混凝土浇筑已完工,疏浚沟渠26.1公里,硬化沟渠7.2公里,新打机电井48眼,新建桥涵25座,硬化道路23公里,区域服务中心已开工建设;遂平县示范区已疏浚沟渠52.88公里,井管已下机井208眼,硬化及衬砌沟渠9.5公里,新修田间道路整理路基4.5公里,硬化道路15.8公里,新建桥涵基槽开挖23个,建成桥涵48座,塘堰清淤2座;上蔡县示范区新打机井65眼,新建田间道路路面清表5200米,新建桥基础10个,完成桥涵8座,新开挖清淤沟渠6000米,铺设地埋线2700米。 据悉,驻马店作为产粮大市,常年粮食总产量达160亿斤,其中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1/28,下辖10个县区均是产粮大县。驻马店市共有耕地面积1240万亩,2011年至202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38万亩。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越来越多的中低产田得到改造,更多的“望天收”变成“高产田”,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中原粮仓”的重任扛得越来越稳。

    [更多详情]
  • 21 2021-12

    小麦新品种“百农1316” 通过省级审定

    日前,济源市财源种业有限公司与河南科技学院联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百农1316”,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据了解,“百农1316”适合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地种植,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百农1316”是半冬性小麦品种,抗寒性、抗倒性、抗病性较好。 近年来,济源市财源种业有限公司与河南科技学院开展合作,挖掘优质种子资源,制定选育方向和目标,先后选育出“禾丰3号”“财源2号”“郑科168”等小麦新品种。“百农1316”的选育推广,有利于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小麦产量,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优良种源。

    [更多详情]
  • 20 2021-12

    猕猴桃“西施”收徒弟

    12月18日,走进猕猴桃“西施”龚红英的猕猴桃园,放眼望去,一行行猕猴桃树整齐排列,一棵棵被修剪成V字形,如同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甚是好看。 来到果园深处,有着猕猴桃“西施”之称的龚红英正在给猕猴桃树施肥。 今年40岁的龚红英身材苗条,穿着时尚,精明干练。问起为什么现在给猕猴桃树追施农家肥,她停下手中的活介绍道,一是趁着农闲,抢在下雪前给猕猴桃追施一遍农家肥。二是现在施肥为明年春天猕猴桃开花、坐果打基础。现在施肥也称“月子肥”,猕猴桃采摘结束后果树亏虚,急需补充营养,所以及时追施肥料很重要。 龚红英是正阳县闾河乡大吴村人。几年前,她和丈夫到南方打工,两人勤劳节俭,加上丈夫有一手维修电机的好技术,很快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能人。 在外面打工虽然挣钱,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夫妻俩商量着回家发展,一来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二来可以长久干下去,同时还可以引领乡邻共同致富。晚干不如早干,2017年春,夫妻俩买回桃树和猕猴桃树苗,栽种了4亩桃和4亩猕猴桃。为防止树苗干死,夫妻俩起早贪黑,抢时间栽种。热心的邻居纷纷前来帮忙。 创业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2019年,桃子成熟时遇上阴雨天气,加上市场上桃子多,他们又缺乏卖桃经验,桃子烂掉一半。龚红英没有气馁,经过分析,她决定减少桃子种植面积,扩大市场看好的猕猴桃种植面积。为了掌握果树剪枝、授粉及增加果子甜度等技术,她买回书籍一点一点学习,并通过手机微信向行家拜师学艺。通过学习与探索,龚红英总结出一套果树高产优质经验。同时,她还学会了如何在抖音、朋友圈发图片、发视频卖产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龚红英种植的15亩猕猴桃和3亩桃子喜获丰收,其中绿心猕猴桃以成色好、口感甜、营养高,备受人们青睐,以每斤15元的价格很快卖完,每亩收入20000多元。龚红英说,今年只是初果期,到了盛果期产量更高。 龚红英种猕猴桃致富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在十里八村传开,很多人前来购买树苗,并拜龚红英为师学习种植技术。为让这些徒弟栽得活苗、管得好树、卖得出果,龚红英手把手示范,并通过加微信好友视频教学。在她的引领帮助下,目前已有7名徒弟掌握了猕猴桃的栽种技术,进行小规模种植。 龚红英说:“我栽种猕猴桃时大家没少帮忙,如今我要把技术传授给他们,让大家一起致富。”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