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2 2021-07

    秸秆回收再利用 生态环保又增收

    6月1日,在荥阳市王村镇木楼村的一块麦田里,机手驾驶小麦秸秆打捆机正在麦田作业。麦收时节,荥阳市在做好小麦抢收的同时,大力推广小麦秸秆回收再利用。 荥阳市牧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秦书徳告诉记者,他帮群众免费回收秸秆,还给农民一定补贴。离田打捆后的秸秆可以养牛,对他来说也增加了收入。 过去,小麦收割后留下的秸秆严重影响了下茬作物的播种,而且极易引起火灾。近年来,荥阳市农机服务中心提前谋划,围绕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在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的同时,积极推广秸秆捡拾打捆机等秸秆回收综合利用机械,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推动了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

    [更多详情]
  • 02 2021-07

    河南温县: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6月17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番田镇前峻山村,一位农民在西瓜种植基地采摘西瓜。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温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四大怀药、瓜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带动农民就近就业,促进农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详情]
  • 02 2021-07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检测保护中心来豫调研耕地保护工作

    6月29日至30日,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检测保护中心副主任李荣率调研组,围绕耕地保护和退化耕地治理工作赴兰考县、封丘县实地调研。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谢长伟,厅耕地质量监督评价处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兰考县高效节水示范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并在许河乡黄集村召开群众座谈会。调研组听取了兰考县盐碱耕地治理情况汇报,就兰考县盐碱化耕地治理面临的突出困难、技术措施、治理成本等与群众深入交流。 在封丘县,调研组来到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大家顶着烈日详细了解耕地保护和退化耕地治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组织现场座谈会,就有关技术细节进行深入探讨。 谢长伟表示,河南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退化耕地治理工作,将其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欢迎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检测保护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的有关专家加强对我省耕地保护工作的指导,总结出适合我省不同地域特点的,简单、明了、实用、可操作强的土壤治理模式。

    [更多详情]
  • 02 2021-07

    草地贪夜蛾已陆续迁入南阳市危害夏玉米

    自6月27日唐河县在全省率先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后,西峡、淅川两县接二连三地发现了该虫为害夏玉米,夏玉米生育期处于心叶期,多为5-8叶期,虫龄3-5龄,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趋势明显。 6月27日,唐河县在黑龙镇郑营村一块夏玉米田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该玉米田为5月底播种,生育期处于心叶期,叶片7-8片,发生面积1.5亩,被害株率0.5%,百株虫量0.2头,最高单株3头,虫龄3龄。 6月30日,西峡县在五里桥镇前营村庵沟组一夏玉米田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该玉米田6月初播种,处于拔节期到喇叭口期,5-8片叶,发生面积1.2亩,被害株率1%,百株虫量0.3头,最高2头,虫龄3-5龄。 7月1日,淅川县在马蹬镇早行村夏玉米田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夏玉米5—6叶期,发生面积1亩,平均百株虫量2.5头,单株最多2头,百株最高虫量18头。 据南阳市田间调查及周边各地监测情况显示,目前草地贪夜蛾已陆续迁入南阳市危害,扩散速度加快,发生范围扩大趋势明显,幼虫为害高峰期与夏玉米苗期至大喇叭期高度吻合。因此,南阳市农业农村局要求各地要用好农业生产救灾资金,以夏玉米为重点,保心保叶,继续强化监测工作,加大普查力度,及时掌握虫情发生情况,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治早、治小,控制危害,防止大面积扩散。

    [更多详情]
  • 01 2021-07

    打造千亩方配套红薯窖 富了集体鼓了群众腰包

    6月28日,洛阳市汝阳县城关镇张河社区西岭上,一连8孔深15米、宽3米、高3.7米的红薯窖连同管理房即将完工。 据了解,这些红薯窖能让红薯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销售出去,增加群众收入。同时,通过租借红薯窖存放红薯,还可以增加社区集体收入。 建设红薯窖、联络红薯客商,增加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这主要是为了配合今年打造的千亩红薯方建设的,一个窖大概能存放6万公斤红薯。”张河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向伟说,这些红薯窖,可以起到保鲜作用,延长红薯销售时间,增加群众收入。 张河社区原为张河村,去年年底改为社区,距离汝阳县城约6公里,属于丘陵地带,过去由于交通闭塞、水资源匮乏,一直比较贫穷落后。近年来,该社区通过开展四美乡村创建工作,社区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张河社区通过成立合作社、引进红薯新品种,使红薯产业成为村里的主要产业之一。 去年5月,张河社区还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张河股份经济合作社,有计划地组织村民发展包括红薯产业在内的乡村振兴产业。 今年,张河社区通过奖补的方式,发展了1000亩红薯大方。同时,还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新建设了总存储量约50万公斤的红薯窖。 杨向伟说,为了增加群众的收入,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还将联络红薯客商,解决红薯销售难题。 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在联络客商时,一方面帮群众解决了销售问题,一方面也相当于帮客商找到了货源。这样可以从客商那儿获得一定的服务费用,壮大集体经济。 投资壮大养殖产业,对解决群众就业问题起到了作用 这样的方式,还被用到了其他多个产业上。今年,张河社区投资65万元建成了蛋鸡养殖草料库,租给社区的养殖企业使用,每年集体经济组织可以获得投资额8%的租金收益。 同时,养殖企业的壮大,对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增加群众收入,也起到了作用。今年56岁的张河社区居民李书琴就是其中一名,如今她在养鸡场打工,每天收入约60元钱。

    [更多详情]
  • 01 2021-07

    河南省发文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6月30日,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近日印发《2021年河南省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依托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已登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全省范围内围绕蔬菜、水果及地方优势特色种植类品种鲜活农产品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并给予财政补贴支持。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内容包括通风贮藏库、通风贮藏库、气调贮藏库、预冷及配套设施设备。《实施方案》明确,2021年我省将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区域公用品牌覆盖区、脱贫地区以及“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为重点,遴选推荐杞县、扶沟县、洛宁县、襄城县4个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遴选确定柘城县、临颍县、灵宝市、商城县、淅川县、兰考县、清丰县、新蔡县、黄泛区农场9个河南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开展全程试点工作。 同时,挑选63个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需求量大的县(市、区)作为非试点县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项目。全省年内共支持建设各类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500个以上,推动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显著提升,促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加快实施、农产品产销对接更加顺畅、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更好满足城乡居民需求。 《实施方案》指出,根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有关要求,采取“双限”适当支持。单个主体补助金额不超过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投资的30%,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38个脱贫县(以下简称脱贫县)单个实施主体补助比例不超过建设投资的40%,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对农民合作社获得的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资产要量化到全体成员并记载在成员账户中;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财政直接补助形成的资产要量化为集体成员持有的股份。

    [更多详情]
  • 01 2021-07

    改好低产林,造好丰产林,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盛夏时节话油茶,产业发展迎机遇。 6月29日,信阳市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及丰产栽培技术培训班在商城县举行,该市8个县区林业茶产业局分管副局长、技术人员,油茶种植大户负责人,市林业工作站、林科所的技术人员,共6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分现场教学和室内培训两部分组成。 当日上午,现场教学在商城县长竹园乡白沙岭万亩油茶园和长园野生茶油有限公司油茶育苗基地举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聘任的全国首批林草乡土专家丁大国,给大家现场讲授油茶高接换优技术。 “高接换种种植技术以夏季和秋季嫁接为宜,在离地面80厘米左右嫁接,采用切接和插皮两种方法,分断砧、切接穗、拉皮、插接穗、绑扎等五步,嫁接后3-5年即可进入丰产期,由于嫁接的是优良品种,结果率会大大增高。”丁大国介绍说。 炎炎夏日,学员们学习热情很高,不停交流请教,长园野生茶油有限公司负责人谢焕友,现场组建全市油茶低改学习交流微信群,供学员学习交流。 当日下午,信阳市林科所教授级高工卜付军作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讲座、信阳市林业工作站教授级高工黄旺志作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讲座。 “我们村虽然有油茶500多亩,但种植技术一直缺乏,产量也亟待提高,今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回去后,我们好好推广新技术。”该县达权店镇石船村村支书夏厚勋坦言。 据商城县林业茶产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柳士银介绍,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油茶种植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到2020年底,商城县油茶总面积26万亩,2020年全县茶油毛油产量2210吨,产值达3.98亿元。 “油茶结果期可持续80-100年,一次种植,长期收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油茶种植在助力全市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有2.4万余户已脱贫户通过租赁土地、务工收入、入股分红、和个人种植油茶,实现了脱贫摘帽。2020年国家林草局下达我市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财政资金5600多万元,今年又提前下达我市低产林改造资金2100多万元,有了目前种植的产业基础,通过低产低效林改造,使油茶由低产变为高产,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信阳市林业和茶产业局党组成员闵中华如是说。

    [更多详情]
  • 01 2021-07

    河南供销农业无人机联盟成立

    6月30日,河南供销农业无人机联盟成立大会暨智慧农化服务座谈会在郑州召开,标志着我省为农服务的领域进一步拓宽,无人机规模化农服时代到来,“三农”服务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当前,我省农业生产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农业种植经营方式向合作社、种粮大户、农场等规模化大农业发展,对农业高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人机植保凭借其节能、高效、环保、智能等优势,将成为今后集约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省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刘延生说。 根据河南供销农业无人机联盟运营方案,联盟将开发无人机智慧数据库作为运行平台,实时掌握智慧农林大数据,如现有飞机数量、维修中心分布、飞手信息统计等,建成集政策、研发、生产、销售、需求、飞手、应用、维修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大数据库。 刘延生表示,河南供销农业无人机联盟的成立和运营,是对构建一体化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积极探索,通过上游整合资源、中间搭建平台、下游共建网络,打通产供销关键节点,实现为农服务空中一张网,为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方案。 据了解,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无人机保有量近1800架,2020年使用无人机植保作业面积1800万亩左右。联盟成立后,将着力提升供销社承接涉农部门和相关组织服务资源的能力,助力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服务“三农”的综合平台、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更多详情]
  • 01 2021-07

    农业农村部启动“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

    近日,农业农村部启动“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抓紧抓实粮食生产,全力抓好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力争重灾地区少减产、轻灾地区保稳产、其他地区多增产,千方百计夺取秋粮好收成。 据介绍,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目前除双季晚稻外,秋粮作物播种基本结束。总体看,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出苗长势总体正常,但夺取丰收还面临着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重大病虫害暴发流行等不确定因素。此次实施“奋战100天抗灾夺秋粮丰收行动”力争实现三个目标:一是面积稳中有增,力争秋粮面积达到12.9亿亩以上;二是产量总体稳定,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三是灾害损失可控,气象灾害损失率控制在5%左右,重大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农业农村部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底线思维、树牢风险意识,立足抗灾夺丰收,突出重点区域,紧盯关键环节,分区分类推进,落实落细各项关键措施,确保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好科学防灾减灾。强化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重大灾情实行日报制度。完善防灾减灾预案,落实科学抗灾措施,做好救灾物资调剂调运,确保抗灾救灾需要。二是搞好重大病虫防控。重点防范“五虫一病”,即草地贪夜蛾、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玉米螟、粘虫、稻瘟病。进一步完善草地贪夜蛾“三区四带”布防,实施水稻“两迁”害虫分区协同治理,大力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遏制病虫暴发流行。三是分区分类精准指导。制定发布分作物田间管理和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组织专家赴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和巡回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深入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集成组装推广区域性、标准化技术模式,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四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加大与供销、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协调力度,做好肥料、农药等重点品种生产供应,搞好供需余缺调剂和区域调配,确保农资市场稳定供应。

    [更多详情]
  • 30 2021-06

    鲁山县张延辉:雁飞千里靠头雁 返乡创业富乡邻

    6月28日,在鲁山马楼乡贾集村蔬菜基地,绿油油的菜苗一眼望不到边。“这是张延辉种植的广东菜心,一天收割5万多斤,销往广州、深圳、香港等地。”马楼乡政府宣统委员田欢欢站在地边介绍。 张延辉,今年41岁,马楼乡薛寨村人,2003年退伍后曾在天津、云南等地经商,手里有了不少积蓄。每年春节回家,总是慨叹乡亲们收入低,日子过得辛苦。“那时,我们乡的58个行政村中有12个贫困村。我暗下决心,一定带动乡亲们脱离贫困,过上好日子。”张延辉回忆说。 2016年10月,返乡创业的张延辉成立了公司,并投资2000多万元,流转贾集村、双柳树村、尧场村、孙庄村等4个村2100亩土地,种植以广东菜心为主的特色蔬菜。同时建设100吨预冷保鲜库3座。目前,公司员工420人,其中50余名是附近村民。 该公司与流转土地的农户签订土地协议,每亩年租金1000元。租用贾集村建设的生猪养殖“千头线”2条、育苗车间10座,年租金31万元,用于贾集村集体经济收入;尧场村100万元村集体经济资金入股公司,每年保底分红不少于8万元。该乡生猪养殖所产生的1000吨粪便通过无害化发酵处理,沼液沼渣全部用于基地蔬菜生产,达到绿色环保,实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017年春,蔬菜基地开始分批轮播,分块收割。从3月15日第一批菜心采收,到12月15日,公司每天都有菜收,工人每天都有活干,割菜的是来自贵州、广西的专业工人,严格按照菜心长度15公分、大小分开、够心够花的标准采割。几年下来,蔬菜基地收入不断增加,平凡的土地蝶变成“黄金地”,平均年营业额在6000万以上元。“今天采收的5万多斤菜心,需要打冷6个小时以上装箱,明天5点前发车,全程采取冷链物流运输,24小时内到达广州、深圳。”张延辉的妻子端着刚收割的一筐菜心高兴地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