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4 2021-05

    河南内乡:点绿成金 道地药材更地道

    5月13日,河南省内乡县赵店乡千亩标准化金银花示范基地,村民们正抢收含苞金银花。 内乡曾是全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位于“宛药”核心产区。近年来,该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方式,着力打造一批道地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引领中药材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县赵店乡已发展金银花种植1000亩,岞岖乡文冠果基地林下套种半枝莲600亩,形成了“基点成线、示范成片、种植成带”的良好布局。 下一步,该县将围绕“好地好水好生态”,按照“大中药、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建设集种植、加工、收购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中药材发展基地。

    [更多详情]
  • 14 2021-05

    鲁山县赵亚超:把小红薯苗做成年销1.2亿株的“大产业”

    眼下正是红薯苗移栽大田地的时节,5月12日,在鲁山县马楼乡贾集村外的一处连片塑料大棚内,今年47岁的赵亚超正在查看红薯苗的长势。 “这是龙薯9号红心红薯苗,现在已经陆续剪枝移栽了,听保定的经销商介绍,其中雄安新区那边需要1500万株。”赵亚超自豪地介绍道。 赵亚超是张良镇荷塘村人,1994年高中毕业后曾在南方打工。2013年时回到了家乡决心规模种植蔬菜。由于荷塘村人多地少没法规模流转土地,因此赵亚超来到土地面积较为广阔的马楼乡贾集村,在当地流转了8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大棚西红柿、川蒜苗等传统蔬菜。“虽然种蔬菜收益也不错,但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工开支也不小。干了几年后,就开始琢磨着能不能上马一些方便管理、投工小的农业项目。”赵亚超说道。 2017年时,机会来了,一位在商丘工作的高中同学给赵亚超联系,说是当地有个连片80多亩的塑料大棚项目,邀请他前去考察。由于豫东那边种红薯的比较多,赵亚超实地考察后,决定发展短平快的红薯苗繁育,因为红薯苗一般在立春后种植,5月底结束,下半年大棚内还能种植一季川蒜苗或着割几茬韭菜,整体效益也不错。 龙薯9号红薯属短蔓高产优质品种,果肉淡红,口感软糯,深受现代人的喜爱。该红薯亩产在8000斤左右,比同期栽培的红薯可提前15天上市,能抢占了市场先机,效益不错。 赵亚超在商丘地区的80亩大棚繁育龙薯9号红薯苗成功后,又在开封市杞县流转土地200余亩,加上马楼这边的80多亩大棚,以及在其他几处地方的40余亩,目前他的红薯苗繁育基地共计400余亩。一般来说,一亩地红薯红薯种可连续剪出8茬大约30万株的红薯苗,赵亚超一年售出的红薯苗有1.2亿株左右。红薯苗除了供应本省开封地区外,还远销到河北、内蒙古和东北三省。 “我们(河南)这边天气比河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那边暖和,大棚内育出的红薯苗比当地提前20天左右,提前栽种,提前上市,就能卖个好价钱。”说起为何育出的红薯苗能分得中国北方省份市场的“一杯羹”,赵亚超解释道。

    [更多详情]
  • 14 2021-05

    方城县博望镇:梨园生“黄金”“真经”传八方

    5月11日,方城县博望镇前荒村的3万亩黄金梨园里,彩蝶飞舞,花香扑鼻,来自千里之遥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领导杨富春、艾合买提·麻木提等一行十多人兴致勃勃地听讲解、访农户、看风景,他们要把前荒村的“真经”带回家乡,传给千万父老乡亲。 博望镇是南阳市农业产业化十强镇。通过近年来的精心培育,该镇已发展有机黄金梨2.3万亩,其中,前荒村户户种金梨,梨园面积达3200亩,平均每亩年收入2万元以上。该村达到了人均一亩黄金梨、年均收入2万元的目标。去年,博望黄金梨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特色农产品,前荒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瞄准市场找特色,多方入手拓规模,提升质量育品牌,科技注入促发展是该镇走出的成功之路。黄金梨是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2000年从韩国引种的新品种,有着敏锐眼光、敢闯敢干的博望镇人大代表、共产党员高山峰2001年引种并获得成功后,该镇领导认准目标,迅速行动,组织群众扩大种植。博望镇在黄金梨产业规模形成、产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着重提升品质,通过推广新技术、突出科学管理,迅速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之后,又把着眼点放在拉长链条、拓展销售空间和促进产品就地转化增值上。该镇先后创办了梨膏厂、饮料厂、果酒厂,兴建冷库200多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博望镇政府结合脱贫攻坚,定期举办培训班,在农民中培养电商高手。书记玩“抖音”,领导当电商,主动跑市场,揽客户,在博望镇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通过多方努力,博望黄金梨先后走进奥运会、世博会、农运会,有了“金字招牌”的黄金梨,不但畅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而且还漂洋过海挣外汇,黄金梨真正鼓起了农民的腰包,也招引四面八方客人拜师学艺。 依托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旅游是博望镇走出的又一步棋。园内修通观光道,兴建休息亭,沿路建起小饭馆、小茶馆,安装太阳能路灯,还在园区内兴建垂钓园、花鸟乐园,为游客赏花、采摘、休闲娱乐创造了良好环境,春赏花、夏游园、秋采摘的农游经济带已初步形成。 实现乡村振兴首先靠产业振兴,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需要经济支撑。“博望镇在产业振兴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开春以来,大批外地客人前来观摩学习,我们都热情接待,诚心把不太成熟的经验传导到四面八方,让博望古镇的生金之路延伸到四面八方。”博望镇党委书记张金付谦逊中透出自信。 此次来博望考察的新疆哈密市伊川区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艾合买提·麻木提对博望镇的热情接待表示诚挚感谢,他说:“从今以后,要与前荒村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经常沟通交流,分享技术成果,在祖国的北疆发展黄金梨生产,尽快让黄金梨成为伊川区的致富产业。”

    [更多详情]
  • 14 2021-05

    花开中原 河南花卉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

    河南花卉产业已初具规模。 郑州陈砦花卉集团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河南省花卉种植面积达13.6万公顷,其中露地种植面积13.5万公顷,设施种植44.15公顷;花卉从业人员达62.23万人,花卉市场228个,总产值456亿元,年销售额达22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省花卉种植面积仅次于浙江和江苏,位列全国第三,是名副其实的“花海”。 纵观近几年花卉产业发展,盆花、鲜切花的种植面积所占比重有所上升,种用花卉的种植面积上升幅度也较大,花卉产业结构正在不断调整和优化。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生产、深加工、物流、会展服务、零售、园林工程设计施工等较完整的花卉产业链,产品远销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 花卉产业为何能“花开中原”? “河南地处中原,位居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地理区位独特,物种资源丰富,适宜多种花卉苗木生长,是南花北移、北木南迁的天然驯化地。”中国花卉协会市场流通分会会长、郑州陈砦花卉集团总经理白占芳认为这是自然条件优势。 其次,河南交通发达,尤其郑州,作为全国铁路的心脏,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拥有亚洲作业量最大的货车编组站,拥有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铁路以及航空方面优势尽显。 此外,河南拥有长江以北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其中,郑州陈砦花卉交易市场主要以零售批发为主,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花卉交易市场。郑州陈砦花卉双桥基地则承担“南花北运,东花西走”的功能,市场辐射半径1000公里,包括河南全省以及陕西、山西、甘肃、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全国20多个省市,并随着郑州空中货运丝路的开通,已经形成了“买全球卖全球”的花卉销售格局。

    [更多详情]
  • 13 2021-05

    千里取回“核桃发展经”

    为加快卢氏核桃延链扩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5月8日至9日,卢氏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王磊带领相关单位和乡镇负责同志,赴河北省临城县考察学习核桃产业发展情况。 在临城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吕玉峰,副县长张平全的陪同下,考察组先后参观考察了绿岭核桃博物馆、李保国科技馆、绿岭核桃果业基地、河北省核桃科技研究院(核桃深加工)以及绿蕾农林科技公司核桃基地建设、核桃油加工生产线,深入绿岭中国核桃小镇实地体验绿岭以核桃为元素的研学、旅游开发、核桃餐饮等“三产”发展,并召开座谈会,洽谈相关合作事宜。 河北绿岭果业公司成立于1999年,在“人民楷模”李保国和河北农大科技团队的带领下,发展成为全国唯一一家集优质薄皮核桃品种研发与繁育、核桃种植与深加工、核桃研学与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企业。 在考察和座谈期间,临城县委、县政府及绿岭果业公司向考察组介绍了临城核桃产业发展的艰辛历程、经验教训、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王磊对本次考察临城的周密安排、热情服务和3年多来绿岭果业公司对卢氏的培训指导、技术支持表示感谢,表示要学习绿岭果业公司克难攻坚、艰苦创业精神和发展核桃产业的科学路径、方向,期待加强县域之间交流合作,共享核桃发展利益。 为尽快落实考察成果,5月9日晚,王磊组织考察人员召开座谈会,谈感想、理思路,谋划发展方向、细化责任措施。大家纷纷表示,核桃产业大有可为,要克服困难、找准路径,核桃“一产”重在通过品种优化、科技创新,提质量、增效益;“二产”重在通过技术研发、加快营销,扩规模、创品牌;“三产”重在通过挖掘核桃元素、拓宽发展思路,抓开发、增收益。 考察期间,卢氏县与临城县就核桃产业发展技术合作、产品开发、资源共享、“人民楷模”李保国精神传承等事宜达成合作意向。

    [更多详情]
  • 13 2021-05

    小瓜苗撑起大产业

    5月10日一大早,位于陈官庄乡陈官庄村的永城市丰盈种苗有限公司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大棚内,工人们就已忙着为瓜苗培土、浇水,地上一排排育苗盘整齐排列,盘内绿油油的苗芽长势喜人,而在大棚外,包装成箱的种苗正准备装车运往外地。 “育苗基地嫁接的瓜苗主要以西瓜、小甜瓜为主,还有部分蔬菜苗。西瓜苗主要有美都、8424、京欣、龙卷风等品种,小甜瓜有博洋61和博洋9两个品种,蔬菜苗主要有辣椒、西红柿等。瓜苗一年可以培育四茬,外部气温越高,成苗用的时间越短,现在卖的是第四茬瓜苗。我们培育的嫁接瓜苗,抗重茬、抗佝偻病能力非常强,深受瓜农喜爱,产品远销全国各地。”采访中,该基地负责人陈魏建告诉记者。 今年是陈魏建从事育苗嫁接的第8个年头。8年来,他的瓜菜育苗产业基地规模已经从占地20余亩发展为占地60余亩,出苗量从年几十万株到近千万株,成为全市最大的瓜菜育苗产业基地,拉动周边村民80余人就业。 陈魏建今年42岁,是陈官庄乡陈官庄村村民。此前一直在安徽宿州姑妈家的育苗基地帮忙。每天跟西瓜苗、蔬菜苗打交道,看着这些西瓜苗、蔬菜苗从一个小小的籽粒逐渐成长为可爱的瓜苗、菜苗,陈魏建很有成就感,渐渐对培育西瓜苗、蔬菜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陈魏建到山东淄博农业科技学院进修西瓜嫁接苗和蔬菜苗培育技术。学成之后,陈魏建便回到家乡,自己建起了大棚,购买了设备,成立永城市丰盈种苗有限公司,在家门口开启了创业之路。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我资金和经验有限,当时只建了一个大棚,规模比较小,一年只能培育出几十万株瓜苗。”采访中,陈魏建告诉记者,创业前期,由于家乡的互联网产业还不发达,他培育出的西瓜苗销售渠道很窄,客户少,前3年效益一直不太乐观。后来,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电子商务开始进村,陈魏建的西瓜苗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销售,这种新型的线上销售模式解决了销售难题,让他的西瓜苗迎来了销售的春天。 “现在,我们的产品都是通过一亩田、百度采购等农产品销售平台进行销售。只要在平台上注册,实名认证之后,就可以把产品照片和简介发布出去,商家在网上看到之后,有意向的话会直接和我们联系,非常方便。”陈魏建说道。 销售渠道打开了,客户每年都在增加,订单量也不断增多,陈魏建培育的瓜苗开始供不应求。为了保障市场供应,陈魏建便扩大规模,每年增加一个育苗大棚,今年,他已经增加到5个大棚,共占地60余亩。 产业越做越大,需要的工人自然就越多。陈魏建的育苗基地带动了周边80余名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就业增收,帮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美好愿望。“我早上6点就来基地干活了,一天能赚60多元,不仅能挣钱补贴家庭开销,还不耽误接送孩子上下学。”采访中,正在剔除弱苗的李阿姨告诉记者。 当下,陈魏建培育的嫁接西瓜苗正在全国各地火爆售卖。采访期间,记者看到,陈魏建的手机每隔几分钟就有电话打进来,询问西瓜苗售卖情况。“我会把培育嫁接西瓜苗、蔬菜苗这份产业一直做下去,不断做大做强,争取明年的出苗量再扩大一倍。”对于西瓜苗、蔬菜苗培育产业的前景,陈魏建很有信心。

    [更多详情]
  • 13 2021-05

    新野县上港乡:洋葱产业强 农民奔小康

    “今年全村种植的4600多亩洋葱获得丰收,好的亩产18000多斤,次的亩产也有12000斤以上,按照近几天的行情,每斤售价6毛多,每亩6000多哩,刨除成本,每亩能挣5000元。那些种植大户一季可收入15万元以上,村里生活越来越好了,大家都特别有奔头。”村支部书记田光华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开心地说道 连日来,新野县上港乡的葱农们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上港乡洋葱质量好价格低,上门订购客商络绎不绝,货源紧俏,收采人手逐渐不够,甚至需要请临近几个乡的劳动力来帮忙收采洋葱,田埂上、道路边,到处都是堆放的洋葱球。在小五村福阁洋葱专业合作社门前车辆川流不息,汽笛声、叫买声、讨价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每一个菜农脸上都写满了丰收的喜悦。数辆满载的卡车将在几天内把这些来自上港乡还挂着泥土的洋葱运往山东、天津等海港,出口至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 上港乡环境优美、水质洁净、土壤肥沃,是新野县的农业种植大乡。早在20年前,个别农民零散种植洋葱,产量不大,技术也不太成熟,2009年,上港乡政府经过多次考察论证,认定洋葱种植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应作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下去。经过多年奔赴田间地头的宣传引导,村民们在增收中也逐渐认识到洋葱种植的良好效益,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将其作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起来。 逐年增加的销量,不断攀升的价格使得每年种植面积都有突破,2021年已发展到7100多亩,带动群众2300多户从事洋葱种植,种植大户23个,成立洋葱专业合作社11个,培养农民信息员20多名。如今,在上港乡政府的带领下,洋葱产业形成了“村党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群众+脱贫户”的成熟种销模式,保障了种植户的持续收益。不少专业合作社更是挑起了种植技术推广重任,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培训会,教村民科学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并主动承担起外销重任,将洋葱统一收购后销往外地,仅山东一处供应地,就可包销全乡葱球。 近年来,上港乡坚持“农业生产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培育种植能手,壮大专业合作社,培育农民信息员,使洋葱产业在科学的指导下迅猛发展,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更多详情]
  • 13 2021-05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手机成了新农具

    无人驾驶智能插秧机、智能化控制灌溉……5月12日,在2021数字乡村论坛上,农业科技企业纷纷亮出“智慧农业”的看家本事,让地变“聪明”人变“懒”,手机也成了新农具,农民在家动动手指,地里情况了如指掌。 在展位中央,一台智能化耕种机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洛阳定鼎农业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手柄,耕种机上面的探头左右摇摆,“农民不用下地,常规的田间劳动机器就可以代劳,机器工作的信息会传输到手机端,在手机上就可以监控耕作进度。” “在手机上就能看到病虫害的预警信息和农田状况的分析,在家就能收到专业的分析数据。”鹤壁佳多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上,摆放着不少新奇的农业装置,面对外地参展群众提出的问题,工作人员一一解答。 在展会现场,随处可以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手机成了新时代的新农具。 “前端可以用手机小程序远程控制田地的用水量,后台能够快速接收信息,分析用水情况并作出指令。”新开普电子股份公司智慧水利事业部销售经理石建伟介绍说,在手机上能看到水取自哪一口水井、使用的水量和费用。“我们就是要改变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

    [更多详情]
  • 13 2021-05

    专家建议防小麦倒伏

    5月12日,记者从省气象局了解到,5月13日夜到5月16日白天,我省大部将出现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南部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需加强防范强降水和大风造成小麦倒伏和农田积水。 距离麦收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气象专家建议,密切关注南部地区可能会出现田间积水和小麦倒伏,要及时清沟理墒、排涝降渍,同时防范局地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对交通出行、户外作业的不利影响及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

    [更多详情]
  • 12 2021-05

    温棚番茄开通致富路

    5月10日,记者走进泌阳县泰山庙镇陈力村梨王组的温室大棚,13棚番茄长势喜人,枝头果实累累。村民王世庭夫妇正在大棚里给番茄打叉。 “今年番茄长势不错,再过20多天就可以上市了,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王世庭兴奋地说。 王世庭是泰山庙镇梨王人,6年前,王世庭夫妇到南阳市社旗县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学成后承包当地的蔬菜大棚种番茄,每年都能挣20多万元。 2020年,他回到家乡,发现乡亲们还在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收入低。看着家乡肥沃的土地,他暗下决心,要引导群众发展温室大棚,让乡亲们和他一起富起来。 “2020年,我回到家乡投资50万元,建起了13个温室大棚,去年一季番茄收入就达30万元。”王世庭自豪地说。在种植过程,王世庭聘用本村群众来打工,让他们不出家门就能挣钱。去年,王世庭付给乡亲们务工费用十几万元。同时,他还把番茄的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乡亲们。 在他的引导下,今年,全村又有6户村民发展蔬菜大棚。王世庭表示,种植温棚番茄“钱”景可观,希望越来越多的群众依靠种植温棚番茄走上致富路。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