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6 2021-02

    雨雪缓解旱情 有利小麦返青

    2月24日至25日,我省出现大范围降雨降雪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19.5毫米,其中沿黄及以北地区降水量超过20毫米,极大缓解了当前的麦田旱情,对小麦生长总体有利。 今年1月以来,全省大部分麦田墒情适宜,部分地区由于前期基本无有效降水,缺墒明显,尤其是豫北、豫西、豫中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时间较长。 “此次降雨降雪极大缓解了旱情,为小麦返青期生长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水分条件。”省农业农村厅粮作处相关负责人说,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对我省小麦生产总体有利,北中部地区出现暴雪,豫北部分地区大暴雪,新乡、安阳、鹤壁部分地区过程降水量超过1月至3月总降水量常年均值。 降雨(雪)基本解除旱情。降雨(雪)前我省农作物受旱面积406.4万亩,主要分布在洛阳、三门峡、济源、驻马店、安阳、焦作等地。这次降雨(雪),三门峡、济源、驻马店、安阳、焦作旱情基本解除,洛阳旱情得到极大缓解。同时,降雨(雪)为小麦返青期生长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水分条件,能够促进次生根发生,有利于多成穗、成大穗,为春季管理赢得了主动。 此次降雨(雪)伴随着降温,但大部分地区温度在0℃以上,加上我省小麦正处于返青期,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发生冻害的可能性不大。降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部分麦田旺长趋势,保苗稳健生长。 由于雨雪天气提升了田间湿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害发生程度,也有利于豫南地区小麦条锈病菌侵染、显症,并加速扩展蔓延。对此,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跟踪开展苗情、墒情、病虫情调查,指导农户因苗分类管理。 农业专家提醒,此次大范围雨雪天气后,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和群体不足的弱苗麦田,要趁墒适量追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对壮苗和优质强筋麦田,实施水肥后移,促进小花发育,争取穗大粒多。此外,要加强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害的防控。

    [更多详情]
  • 26 2021-02

    “小土豆”变成村民的“幸福豆”

    在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三家村的一块土豆地里,村民张九丛跟家人们正忙活着刨土豆、捡土豆,一个个大个头、长相匀称的土豆让在场的人们干活的劲头更足了。一家人分工明确,有的刨,有的直接把好的土豆往箱子里捡,准备送到镇上的消费扶贫产品装车点。 张九丛欣喜地说:“你看我们今年的土豆挺好,感谢驻村工作队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2020年,山城区统战部驻三家村工作队及早行动,在春耕备耕时节,积极谋划,出资3.9万元给村里选购了优质土豆种子2.6万斤,并发放给村民。到了播种时又出资4.5万元购买设备浇水灌溉,帮助抗旱抢种,土豆在当年获得了大丰收。 三家村党支部书记马学英说:“我们村今年种植了50多亩土豆,虽然遭遇了疫情和天旱,但我们种得挺好,长得不错,收入也挺乐观。” “我们三家村共有400多亩土地,今年种植土豆100多亩,由于我们前期精心准备,所以今年的土豆产量没有受疫情、旱情的影响,亩产能达到5000多斤,基本上与去年持平。”三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常瑞涛介绍。 土豆丰收了,山城区扶贫办充分利用区直各单位、职工的消费市场和潜力,通过消费扶贫来打品牌、拓市场,促增收。在三家村的村级广场上,村民们在快速地把质量上乘的土豆分拣到箱子中,并密封打包,随后,又将一箱箱土豆搬到京东物流的运输车上。 村民们拉来的土豆,都是二次包装到了纸箱里,密封用的胶带上也印有“山城区消费扶贫产品”的字样,在包装箱上面印有“农家土豆”“扶贫产品”等字样。通过消费扶贫的方式帮助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山城区委统战部驻三家村工作队还给村里修建了粮食储存间及土豆窖,帮助村民解决土豆和粮食存放问题,保证土豆的质量。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帮扶,让土豆成了助力三家村村民增收的“幸福豆”。

    [更多详情]
  • 26 2021-02

    鹤壁淇县:第一书记变身“推销员”

    “真是太感谢了!这批鸽蛋有点供不应求了……“2月23日,淇县朝歌街道办石桥村蓝鸽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赵小昆,在电话中对淇县供电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陈静奎给予地帮助表示再三感谢。 近几年,赵小昆的蓝鸽养殖、培育和蓝鸽配套产品越做越好,淇县供电公司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们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石桥村是淇县27个贫困村之一,淇县供电公司自2014年开始承担帮扶任务以来,利用自身优势,加大电网设施投资力度,全村户均容量和电压质量逐年提升,有力保障了蓝鸽养殖、培育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同时,蓝鸽附属配套产品的加工还带动身边贫困村民致富增收,赵小昆本人还在2020年10月荣获”鹤壁市脱贫攻坚奋进奖”。 产量的不断提高,加上品质保证,2020年赵小昆的蓝鸽产品销售突飞猛进。然而,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原本销售非常好的新鲜鸽蛋出现了滞销。得知这一情况后,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陈静奎第一时间鼎立支持。借助春节期间节礼需求火爆的形势,他与赵小昆一起创新鸽蛋的包装设计,增加新年气息,并积极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向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广泛宣传,第一书记变成了“推销员”! “鸽蛋的品质很好,陈书记推荐的鸽蛋必须尝尝。“淇县供电公司员工王松鹏在朋友圈看到推荐的鸽蛋第一时间进行购买。通过线上推广、线下朋友圈的支持,鸽蛋一时间在本地打开了销路,成了畅销品。 “目前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我们必须做好乡村振兴这个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赵小昆作为石桥村的致富带头人,我们驻村工作队必须大力支持,推出一大批赵小昆式的致富带头人,为实现乡村振兴蓄势聚能。”第一书记陈静奎由衷地说。

    [更多详情]
  • 26 2021-02

    鹤壁淇滨区:“粉条书记”助力“牛村”牛起来

    他是“戴草帽的85后”,也是村民口中的“粉条书记”。时任鹤壁团市委宣传部部长的田昕,自2017年11月被派驻淇滨区大河涧乡牛横岭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就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 田昕最先做的工作就是入户走访。“多听听群众的心声,才能有更好的工作思路。”田昕说,刚入村的一两个月里,他将村民走访了个遍。在村民家里,他搬着小马扎与村民促膝谈心,端起村民家的老粗碗大口喝水。 “田书记,俺老伴儿常年卧病在床,俺根本出不了门。辛辛苦苦做好的红薯粉条卖不出去,您能帮帮俺吗?”2018年冬天,田昕又一次到困难村民家走访时,一名村民满面愁容地对他说。随后,他又在其他村民家中听到了同样的情况。 有着多年宣传工作经验的田昕,想到了利用微信朋友圈推广粉条的主意。很快,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爱心商家关注到此事,纷纷通过田昕订购粉条。那年冬天,他为村里卖出了1.6万斤粉条,直接帮村民增收16万元。 驻村3年多以来,田昕多次到困难群众家里走访。“他隔段时间就来家里看看我,帮我修房子、给我送东西,生怕我生活上有啥困难。”牛横岭村孤寡老人牛天保动情地说,田昕就像他的亲人一样。 这些年,牛横岭村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2018年,田昕配合大河涧乡政府为村里引进了特色种植公司,在村里流转了近300亩土地,与80户村民签订了长达10年的土地流转协议,与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种起了猕猴桃、草莓等水果。如今,牛横岭村已是“三季有花、四季有果”,逐步形成以农兴产、以产促农的协调发展格局,还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鹤壁市文明村镇。

    [更多详情]
  • 26 2021-02

    河南淅川:“樱桃沟”里“樱桃红”

    在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有一个“樱桃沟”。每年春末夏初,成群的游人或驾车、或步行进村游玩采摘,客商们一车车地将采摘的樱桃运输出村,销往全省多地的超市、水果市场。 新春时节,记者走进“樱桃沟”---荆紫关镇小寺沟村,探访小小的樱桃给村民带来的红火生活。小寺沟村位于镇政府以东5公里处。20年前,小寺沟村民就开始种植樱桃,但交通条件差、自给自足的思想,让小寺沟的樱桃出不了山沟。脱贫攻坚开始后,小寺沟村的樱桃种植开始有了方向性并有了不错的收益,村民的房前屋后、山坡等地,已发展了成片的樱桃林,小寺沟也逐渐成了“樱桃沟”。 小寺沟的樱桃种植面积有1500亩左右,比起专业的樱桃种植村,规模并不算大。但小寺沟的樱桃,却有着自己的特点:樱桃口感好、采摘期更长,农历3月份至5月初,这里都可以进行采摘,樱桃完全可以从春天吃到夏天。 小寺沟的樱桃口感好,与这里的地形与气候条件密不可分,小寺沟村是一片丘陵山区,光照资源丰富且气候温和湿润,适宜樱桃生长。此外,因为有几十年的樱桃种植经验,小寺沟人更懂得如何筛选优质苗木施、如何肥和管护,因此这里的樱桃品质普遍较好。 而采摘周期长,是由于脱贫攻坚以来,该村积极谋划,挑选合适品种的樱桃进行种植。 走进小寺沟村,山坡、路旁较为粗壮的樱桃树,是村民口中的“老樱桃”,有300亩左右。“老樱桃甜度高、上市早,能够抢占市场先机,卖出好价格。”村党支部书记冯雄栓介绍说,“但这种樱桃缺点也很明显,不耐运输、保存时间短。所以我们又引进了新品种樱桃来降低风险、延长销售时间。” 冯雄栓口中的新品种樱桃是万寿红、红灯与车厘子。据冯雄栓介绍,新品种樱桃不仅更耐保存,还错开了老品种的上市时间。“万寿红上市时间大概晚于老品种10天左右,红灯与车厘子要再晚上20多天,一下子拉长了村里樱桃的销售时间。”冯雄栓补充说。 得益于樱桃品质高、上市时间合适,小寺沟的樱桃深受客商们的喜爱,各种品类的樱桃,基本刚一成熟,就被预定一空,小寺沟樱桃已经成为三门峡、郑州等地的畅销货。 樱桃的俏销,受益最大的还是村里的普通群众。 村民王新来种植老品种樱桃30亩,尝到甜头后,又种植新品种樱桃10亩。“老品种一年能挣4万左右,新品种去年刚结果就收入6000多元!”王新来高兴地说。贫困户马长兴种植5亩左右,收益近2万元;贫困户王海成种植6亩,收益超过2万元……不仅如此,每到剪枝或收获季节,当地不少贫困群众在管护好自家樱桃树之外,还去种植大户地里务工,仅务工一项,每年也收入1200元以上。 为更好地帮助群众脱贫增收,小寺沟村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还在山坡薄地种植核桃,目前核桃种植规模也突破1000亩,人均增收超过500元。果树之下,小寺沟村积极套种黄姜、丹参等中药材规模达到千亩以上。如今,樱桃种植在村里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多数村民也有了中药材、核桃等种植收益。产业叠加让当地群众尝到了甜头,生活有了奔头。 “通过樱桃种植及其他帮扶,如今小寺沟村贫困群众已全部脱贫。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优势,扩大樱桃产业种植规模,提高樱桃品质,让更多群众享受产业发展的实惠,让‘樱桃沟’的称号越来越响亮!”小寺沟村第一书记王晓静说。

    [更多详情]
  • 25 2021-02

    闲置烟棚也创收

    2月18日,郏县金叶烟叶服务专业合作社的烟农在育苗大棚里采收灵芝菇。该闲置大棚原用于培育蚜虫天敌,为增加烟农收入,提高其综合利用率,该合作社组织烟农在里面种植蔬菜、灵芝菇等。

    [更多详情]
  • 25 2021-02

    鹿邑季明辉:回乡创业种草莓

    2月19日,在鹿邑县高集乡刘花行政村季楼寨自然村草莓大棚内,老板季明辉一边采摘鲜嫩草莓,准备各大超市的订单,一边忙着给顾客做介绍。 季明辉,90后返乡创业青年,以前在叔叔的草莓基地帮忙,对草莓种植技术较为熟练,去年他决定回乡创业,投资10个大棚,种植草莓。 “这是我们老板引进的新品种,果大味甜,吃了就知道了。”一旁的管理员秦岩岩给顾客们介绍粒粒饱满的“红颜”草莓。草莓种植管理细节较多,采苗、栽苗、掐杈、浇水等环节辐射带动了周边闲散劳动力30多人,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季明辉认真地算了一笔明细账,这10个大棚占地30多亩,前期投资150多万元,按照每年5个月的采摘周期,每个棚草莓年产值大约4000公斤,收益近10万元。如果市场行情好的话,一年半就可回本赢利。 近年来,高集乡重点打造果蔬基地,全乡23个行政村,油桃、苹果树、金银花、芹菜、娃娃菜、瓜果基地连成一片。从四海为家“赚口粮”到家门口的“铁饭碗”,果蔬种植为群众铺就了一条致富路。“我们将逐步扩大温室大棚种植规模,强化特色种植力度,走出一条安全、高效、生态、绿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打下坚实基础。”高集乡党委书记付强说。

    [更多详情]
  • 25 2021-02

    河南光山:又是一年采茶季

    雨水过后,气温回暖,光山县中南部万亩连片茶山上,茶树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碧绿葱翠,茶农们开始忙碌起来,采摘今年第一批“明前茶”。 2月23日上午,凉亭乡观山茶叶合作社无性系良种(乌牛早)茶园今天全面开采,比往年采摘时间提前近20天,再次刷新该早茶开采茶历史新记录。 光山县是中国名茶之乡、信阳毛尖的主产区。早春茶更是以独特的品质赢得各地茶商的青睐。 由于种茶的自然条件好,茶叶品质优良,各地的茶商们前来争相收购早春茶,鲜叶在家门口就能卖个好价钱。下午三点时分,凉亭乡街道就聚集不少茶商茶农。据当地茶商介绍,今年的茶叶根据品质,每斤鲜叶价格从90到120元不等,每斤毛尖在800元左右,与往年春茶同期价格基本持平。 “今年打春有点早,十五里大家就开始采茶叶了,这茶叶冒得太好了,我昨天一个人采了一天就卖了300多块钱。”凉亭乡鄢脂洼村的村民李民一脸喜悦地说。 据悉,该县的绿茶生产大乡、凉亭乡计划今年在原有4.5万亩茶园的基础上,发展新茶园6000亩,打造5万亩生态茶叶基地,建设茶叶小镇,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解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问题。

    [更多详情]
  • 25 2021-02

    十大优异种质“芯片”评选出来了

    现存树龄最高在千年以上的淇县油城梨,香甜多汁、肉脆无渣;株高1米左右的浚县矮秆高粱,产量高、抗性强;已有近千年种植历史的夏邑蒲菜,嫩脆无丝、清香可口……2月24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获悉,包含上述品种在内的十大优异种质资源,近日被认定为2020年度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十大重要成果。 据了解,为促进优异资源的创新利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十大重要成果评选活动,经市县推荐、专家评审、公示,评选出淮阳黑谷、淇县油城梨、濮阳莛子麦、偃师银条、新安樱桃、浚县矮秆高粱、卢氏黑黍谷、夏邑蒲菜、柘城胡芹、舞钢野葡萄等十大优异种质资源。 农作物种质资源被喻为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关键性战略资源。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江传杰介绍,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意义重大,是摸清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的重要途径,是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基础。 此次评选,依托于2020年7月9日启动的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截至2020年年底,我省已完成128个县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同时收集各类作物种质资源1861份。

    [更多详情]
  • 25 2021-02

    今年河南省将建设高标准农田750万亩

    2月22日,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河南省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月23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我省将建设高标准农田750万亩。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重要抓手。根据《方案》,2021年我省要全面完成750万亩项目建设任务,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25万亩,打造3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完成三分之一以上“十二五”以来已建项目问题设施整改任务,同步建立管护长效机制。 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仍按照国家要求的不低于1500元/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不低于1600元/亩)的投资标准统一实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及时下达市县;省财政列入年度预算的配套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落实省级配套资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奖补、省级评价激励考核奖励和省级安排管护资金等。鼓励市县通过发行债券、引进金融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增加财政投入等途径筹措建设资金。 今年我省将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创建,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或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由市县自行筹集资金,按照不低于3000元/亩的标准,以及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五化”要求,建设3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内,我省将统筹推进耕地地力提升,统筹退化耕地治理、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耕深松、轮作休耕等措施,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水药一体化等技术,切实提升耕地内在质量和产出能力。 据了解,今年,我省将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指标认定交易列入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工作,由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自然资源厅建立新增耕地认定工作机制,理顺工作流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重点在2017年1月1日之后立项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开展新增耕地认定交易工作。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