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2 2021-03

    淮滨陈大运:生态养鸭助增收

    3月1日,记者来到河南省淮滨县固城乡白布村陈大运家的养殖基地,水塘中传来阵阵鸭叫声,4000多只鸭子正欢快的游来游去。“散养的鸭子抗病力强,肉味鲜美,跟野生鸭子差不多。”陈大运笑着说,“鸭子也长得快,我这12月份的苗,现在大的有4斤,小的也有2斤左右。” 别看陈大运现在养起鸭子得心应手,当初可是困难重重。没有技术的他,一直以来靠种几亩薄地生活,勉强维持温饱。2015年,在驻村干部的建议下,决心搞养殖,另辟蹊径。 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陈大运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租了15亩地,购买了2000多只鸭苗,利用田地里的一个大沟塘,开始了自己的“养鸭之路”。 “乡里村里有养殖培训课程,我就跑去听课学技术。从我家到鱼塘,我不知道走了多少来回。慢慢的就摸索出了门道,鸭子一年可以出栏三次。正月、6月、12月买苗,对应的5月、10月、过年前后就可出栏。”当年,陈大运就获利6万元,脱了贫。 “年前,就有不少城里的客户到我这来买鸭子,还有的买鸭蛋,一元一个,光鸭蛋年前我就收入1万余元。”陈大运说,现在人都有钱了,对吃的要求也高,生态养殖的鸭子主要吃虫子、麸子,比饲料鸭的价格高上一倍。 据了解,陈大运还把鸭子养殖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通过“基地+农户”或赠送种苗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户养鸭致富。白布村农民陈立坚在养殖基地务工,每月都有不错的收入。“我在这里不仅学到了养鸭技术,还能照顾到家里。今年我也准备自己养鸭,争取早日脱贫致富。”谈起今后的打算,陈立坚自信满满。 家里日子好过了,陈大运越干越起劲,又在其他地方租了十亩地,准备再买5000只鸭苗。凭借着勤快和过硬的技术,陈大运的鸭子已有了浙江、上海的固定客商订购。在他的带动下,现在已有4户村民加入养鸭行列,并成立了大运养殖专业合作社,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更多详情]
  • 02 2021-03

    河南汝州:小基地 大幸福

    薅菜,择菜,打捆,在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彦张村福之口蔬菜基地里,村民张广智正在忙碌着,不一会儿,十多捆青菜已经拔下来捆好了。“合作社有专人管理,提前联系好经销商预定,蔬菜整理好下来就被拉走,到时就通过冷链物流送到香港、澳门、深圳这些大城市。”2月23日,张广智告诉记者,他以前在家种地,从2020年开始,在村里的带领下,他到福之口蔬菜种植合作社谋到一份工作,如今的收入比以前多了许多,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和扶持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临汝镇充分发挥土地优势,加大“短、平、快”产业布局和建设。2020年3月份,该镇与汝州福之口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合作,以每亩600元租种合作社土地50亩,建立临汝镇蔬菜种植产业扶贫基地。发挥当地产业优势,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为突破口,建设蔬菜产业基地,带动群众增收。 “蔬菜基地的流转土地和种子、农膜、化肥等物资投入由镇政府出资,合作社主要提供技术指导、基地管护和用工管理,并负责为生活困难的群众优先提供就业岗位,发放分红资金,预计每户年增收1000元。”该蔬菜产业基地一名技术员介绍说。 蔬菜种植基地,给村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富裕,更在精神上激励了村民们走向富裕的决心和意志。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不仅实现了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增收的梦想,更重要的是把专业种植技术知识带到了村里,为村民们以后稳步增收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彦张村党支部书记尚胜斌说:“现在农业惠民政策非常多,今年村里计划继续做强蔬菜种植特色,我们再出去考察一下,想尽一切办法带领老百姓发家致富。”

    [更多详情]
  • 02 2021-03

    河南省财政下达专项资金支持春耕备耕

    记者昨日从省财政厅获悉,省财政日前下达资金161.7亿元,全力支持我省春耕备耕各项工作。 据了解,这些资金中,用于农业生产发展110.1亿元,主要包括农机购置补贴、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等支出,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构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用于农田建设补助51.6亿元,推动全省建设750万亩高标准农田,改善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另据悉,省财政厅提前下达了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亿元,重点支持淮滨县等沙河及以南45个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高发区开展病虫防治工作。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政府购买小麦赤霉病、条锈病统防统治服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防治病虫害、植保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给予补助,对农业植保机构开展监测预警、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给予支持。

    [更多详情]
  • 02 2021-03

    汝州:电力“零距离”服务万亩桑蚕基地春灌

    “我种的果桑已经浇过一遍水了,第二遍水也浇得差不多了,就等挂果了。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错,到时候大家都来吃桑葚。”2月23日,在汝州市重点扶贫项目“万亩桑蚕”基地,种植户毕会召在田地里边修剪桑树,边对来服务的供电所员工说道,话语里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焦村镇是林果业种植大镇,其中万亩桑蚕扶贫产业基地现已建成连片栽植标准化桑园,建设400亩果桑采摘园1个、500亩移民创业园1个、260亩扶贫产业园1个,开发了蚕丝被、桑叶茶、桑葚酒、桑叶面、优质食用蚕蛹等蚕桑系列产品,年养蚕4.5万张,可产鲜茧1800吨,综合产值达到8000余万元。 当天,为做好保春灌用电,市供电公司焦村供电所员工宋振强、石波涛对机井内配电设备和电动机检查后,又仔细对室外的架空线路进行了一次巡视。 春季是果树生长关键时期,确保种植户春灌用电无虞,市供电公司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在春灌前给通电机井做了一次全面“体检”,满足春灌生产用电需求。组织供电所员工深入到产业基地帮助种植户架设、更换电力线路,检修电气设备,新增农业灌溉机井专用变压器18台,新架设400伏灌溉线路26千米,合理调整变压器容量10余台;供电所设置专职人员实行24小时值守,对春灌电力线路、设备进行跟踪检修与服务,保证抢修服务随叫随到;采取灵活多样的缴费方式,开展网上国网APP、微信、支付宝、扫描刷卡等方式进行网上缴费服务,更加方便地适应客户需求;加强安全用电宣传,为种植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供电服务信息和安全用电知识,并在田间地头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帮助和指导种植户安全用电。

    [更多详情]
  • 02 2021-03

    豫北粮仓:百架无人机助力春耕 181万亩小麦喷药施肥全面展开

    素有“豫北粮仓”之称的滑县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早春时节,当地用150余架植保无人机,对181万亩小麦进行施肥和病虫草害防治,田间管理全面展开。 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种子种苗是基础。滑县昌盛科技种业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河南省重点龙头企业,该企业6万亩的实验田,种植有1000多个小麦品种,记者采访时看到百余架值保无人机正在不停地来回作业,进行喷施叶面肥和病、虫、草害防治。 滑县昌盛科技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史万远说:“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做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这将是企业迅速发展的机会。下一步我们企业将抓住机遇,发挥科技创新引领种业发展的作用,构建育、繁、推一体化格局,助力实现种业跨越式发展。” 河南省慧飞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何定稳说:“根据测算,每台无人机每天作业面积会达到300到600亩,用植保无人机进行服务作业,每亩小麦可以节省农药30%,每亩可以增加小麦产量100斤左右。” 王瑞民是滑县留固镇西盘邱村村民,今年种植十余亩小麦。由于丈夫年后外出打工,给麦田浇水打药全落在她一个身上。为了抢抓农时,王瑞民选择用植保无人机给自家麦田打药,感受到“智慧农业”带来了的便利。 滑县留固镇西盘邱村民王瑞民说: “这打药我以前背着药壶都得大半天,现在有植保无人机了,打药省工省时又省力,打得效果也非常好,十来分钟就把药打完了。”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病虫草害,滑县农业部门联合航空植保联盟等单位,对全县小麦进行航空植保防治。 滑县是河南省重点小麦产区,今年滑县种植的181万亩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拔节期,长势良好。 为保障今年夏粮丰产丰收,针对当前小麦生长特点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滑县农技部门还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现场讲解、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适时开展田间管理,科学运筹肥水,综合防治病虫害,促进小麦苗强苗壮。 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魏凤梅说:“今年返青期调查,(滑县)整个苗情都好于往年,一二类麦苗占95.5%,三类麦苗占4.5%。作为一个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抓好农技推广工作,做好农业技术指导,抗稳粮食安全重任。”

    [更多详情]
  • 01 2021-03

    大山里的鸡司令

    近日,在汝阳县十八盘乡登山村众联合作社里,随着“鸡司令”丁书群一声吆喝,数千只土鸡围到她身边,争抢食物。 2019年,在三门峡市打工的丁书群和丈夫姬建伟返乡创业,发现家乡地理位置优越,适合发展养殖业。两个人经过一番努力办起了生态养殖场,目前养殖土鸡5000多只,羊、猪180余头,年收入20余万元。

    [更多详情]
  • 01 2021-03

    河南叶县:71名科技特派员下乡送“智”战“贫”

    “近期,全县有一次大范围降温天气,气温如‘过山车’一般,小麦生长正处于返青拔节期,伴随着降温,很容易出现倒春寒危害,大家要对麦田进行分类管理,预防小麦冻害的发生。”2月25日,叶县科技特派员裴鹤在“叶县特派员之家”微信群里发布近期麦田管理知识。 像裴鹤一样为村民提供无微不至服务的科技特派员还有很多,大家各显身手,帮助群众科学恢复农业生产。徐国民入村为养羊专业户进行技术培训,尹守恒为村民们讲解修剪果树技巧,卫明阳到田地里讲解麦田管理技术…… 为更好地服务全县,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免费技术服务,叶县科技局通过组建特色服务团队集中解决发展的技术问题,培育一批掌握技能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目前,叶县科技特派员服务队有各类专家人才71名,组建了4个特色服务团,派驻11个贫困乡镇的124个贫困村和13个经济组织,实现了贫困村科技免费服务的全覆盖。 为及时掌握服务情况、发布工作信息、解答团员问题、开展跟踪督导,县科技局于2016年10月建立了“特派员之家”微信平台,把“农业科技服务团”团员全部纳入该平台。在微信服务平台上面,科技特派员可以及时上传服务情况、发布工作信息、解答技术问题,提高了信息上传下达效率和服务质量。去年以来,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征求技术信息、购销信息、交流经验、工作动态等6800多条,解决科技难题40多个。 此外,该县将58名科技服务队员入村集中宣讲党的科技扶贫政策与全县每月20日主题党日学习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每月20日利用县委组织部的视频平台,开设“科技大讲堂”,组织全县500多个村庄的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贫困户等现场收听收看科技知识讲座,一起参加理论培训,通过收听收看科技短片、先进典型经验等,提高基层群众科技知识,全年共培训人员50000多人次。 叶县科技特派员服务队成立以来,为摸清贫困乡镇的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等情况,找出技术帮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组建特色服务团队集中解决一批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技术难题,2020年开展了“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我为扶贫献良策”等活动等,全体队员深入村组农户走访座谈,汇总征集发现各种问题67条,经过合项梳理意见及建议31条,为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培训一批掌握技能的新型农民提供了依据。 “我们把人才扶贫、人才下基层扎实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作为当前科技服务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缺技术问题,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助力脱贫攻坚作用。”叶县科技局局长王廷军说。

    [更多详情]
  • 01 2021-03

    农业智慧方舱助农增收

    技术人员在农业智慧方舱内察看滑子菇长势。 宝丰县源泉农业“瓜-菜-菌”循环农业产业园占地160亩,位于周庄镇马川新村(移民村),配套建设农业智慧方舱12组48座,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环境控制技术,合理调节温、光、水、湿,形成稳定、高产、高效的生产种植模式。该园区除提高农业种植生产的经济效益外,还为移民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更多详情]
  • 01 2021-03

    农业农村部部署2021年畜牧兽医工作

    2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畜牧兽医工作部署会。会议强调,要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三农”工作定位,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统一认识、统一行动,齐心协力做好2021年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十四五”畜牧兽医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十四五”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重要农产品保供和产业兴旺都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要对标畜产品保数量、保多样和保质量的目标任务,破解畜牧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要持续压紧压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研究出台生猪产能储备实施方案,促进生猪生产全面恢复。要制定实施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要狠抓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全面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要深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做大做强现代饲料工业,强化兽药质量安全监管,抓好新修订动物防疫法的学习宣传贯彻。 会议由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马有祥主持。

    [更多详情]
  • 01 2021-03

    河南汝州: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改”出满地春色

    “这棚里的赤松茸昨天刚摘过,现在气温转暖,野生菌生长得很快,明天早上就又可以摘了,采摘后直接发往郑州、上海等地,每斤卖到8.5元以上。一个大棚占地1.1亩,每年可产鲜菌1万斤,市场上很畅销,吃着口感比一般蘑菇口感好、营养价值更高,下一步将在村里的扶持下继续扩大规模。”2月25日上午,汝州市温泉镇西唐村北侧,该村集体经济项目汝州市弘兴菌业种植场大棚内,一排排田垄上,一个个粗壮的赤松茸从厚厚的腐草中地探出头来,格外引人注目。技术员孙涛弯下腰轻轻拨拉着长势喜人的赤松茸,脸上洋溢着笑容。 2020年10月,该村“两委”经过多方考察,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40亩,建设12个温室大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发展赤松茸种植。“去年10月份种上后,经过40天的培育,开始出第一批菇。正常情况下,一次播种可以产鲜菇8茬,一直可以持续到今年5月,平均每亩地的产量在5000公斤以上,效益十分可观,而且销路很好。”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孙学仁介绍说。 温泉镇西唐村的情况,是汝州市通过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村集体资产,解放村“两委”干部思路视野,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西唐村成功引进赤松茸种植后,以此为试点,正在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发展更多的产业项目,该村计划今年再流转2000亩耕地,由村集体统一耕种,发展樱桃等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进一步扩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乡村观光游项目。同时,该村大力扶持有能力的村民发展各类小型产业项目,由村民靳党伟、靳党辉投资建设的10余座香菇种植大棚,种植的香菇已经上市。 “这12个赤松茸生产大棚,不仅让村民取得稳定的土地入股分红,而且进入生产旺季,每天用工20多人,村民们又可以拿到劳务工资,这些都是老百姓实实在在可以看到的红利。所以,西唐村‘两委’干部现在都认识到,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能让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孙学仁深有感触地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