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3 2021-02

    冬日育苗促增收

    1月28日,村民们在民权县野岗镇“三收”家庭农场的温室大棚内管理西瓜苗。近年来,野岗镇投入财政资金350余万元,为“三收”家庭农场建成温室大棚130座,培育瓜果、蔬菜等苗圃,年收入40余万元,带动376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更多详情]
  • 03 2021-02

    家庭农场搭上电商快车

    2月1日,走进夏邑县会亭镇返乡创业青年王海涛的家庭农场加工厂,一条条现代化的生产线映入眼帘,工人们正按照程序对黄桃进行清洗、劈桃、去核,一个个圆滚滚的黄桃在流水线上飞速地旋转。经过一系列工序后,一罐罐新鲜的黄桃罐头进入成品包装车间,然后装车发往上海、南京、苏州、武汉等大中城市。 2020年,王海涛家庭农场由于受疫情影响,销售下降,但他借助夏邑电商优越的资源优势,开启了第一家拼多多旗舰店。夏邑是中国长寿之乡,夏邑的土壤 、水分硒含量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王海涛倾力打好“长寿牌”,产品取名为“寿乡黄桃罐头”,黄橙橙的黄桃很是应了寿星手里的仙桃,一经上市,购买者络绎不绝,好评不断。寿乡仙桃脆甜爽口,果香满腹,酸酸甜甜,甚是美味。 “我们这个家庭农场深加工项目落地在会亭镇,带动了周边村民100多人就业。农产品深加工进一步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方面,下一步我们还要上脱水蔬菜设备,加工脱水蔬菜水果干等产品。”王海涛信心满满地说。 王海涛积极参加了河南大学高素质农民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发展思路。他说,家庭农场要走“规模开发,标准生产,大户带动,统收产品”之路,建议镇、村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有能力的农户流转土地,成方连片种植水果、蔬菜,大力推行“一村一品”,打造镇、村果蔬基地,农场可与农户签订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果蔬产品,由家庭农场进行深加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出口海外。 据了解,2020年,王海涛的家庭农场通过拼多多、淘宝网、邮乐王三家网络销售平台,年销售20多万单。

    [更多详情]
  • 03 2021-02

    花卉市场迎来销售旺季

    春节将至,花卉市场里人气渐旺,不少市民选择购置花卉装点家居或赠送亲友。2月2日上午,记者在建西天惠花卉市场采访了解到,疫情对花卉市场的影响较小,蝴蝶兰、杜鹃花、鸿运当头(大花红星)、金玉满堂(朱砂根)等包含吉祥寓意的花卉,颇受市民欢迎。 销售旺季 节前花价会上涨 2月2日上午10点多,建西天惠花卉市场里,各色花卉琳琅满目,购花者络绎不绝。 市民闫女士一家三口来逛花市。花摊老板何盈盈帮其挑选。闫女士花一百多元买了小玫瑰、九里香等5盆花。 聊起疫情对花市的影响,何盈盈一边擦拭兰花的叶片,一边说疫情对花市并无太大影响,因为市民宅在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美化家居环境。“今年买花的比往年还多一些,往年腊月二十四之后才会上人,今年腊月十几就开始上人了。” 市民薛女士一家在何盈盈的花摊买了一盆金玉满堂和一盆君子兰。“过年了买点花,想把家里装扮得美一点儿。”薛女士说,当天,他们一家来逛花市,买了几盆花,共花了500多元。 何盈盈表示,目前花价还没有明显上涨,但过两天就会涨价,因为福建、广州等花卉产地已经开始提价了,“进价涨了,售价自然会跟着涨”。 买花过年 这些品种受青睐 据花商王女士介绍,临近春节,不少市民来买花装点家居或赠送亲友,兰花系列中的墨兰、大花蕙兰、君子兰、蝴蝶兰都处于花期,且气质典雅,很受欢迎;鸿运当头、金玉满堂等一听名字就很喜庆,也颇受市民青睐。根据花的品种、大小及花盆的档次不同,这些花的售价在每盆100元至300元之间。 除了盆栽花卉,不少市民也喜欢买一些鲜切花来装点居室。在天惠花卉市场里,玫瑰、康乃馨、雏菊等整束的鲜切花吸引着逛花市的市民。目前康乃馨、雏菊等售价是一束20元,梅花一束45元,百合一支6元。 一家鲜花批发店的宋老板说,鲜切花的花期一般是10天至半个月,雏菊插到花瓶里能开一个多月,梅花能坚持半年之久。目前,康乃馨、百合花、玫瑰花、梅花和雏菊等都卖得不错。“过两天来买的人会更多,价格也会上涨。”

    [更多详情]
  • 03 2021-02

    洛阳第六届陆浑开渔节开幕

    洛阳第六届陆浑开渔节在陆浑水库开幕。 此次活动共分为文艺表演、开幕式、开捕仪式、鱼头烹饪赛、观看捕鱼现场、颁奖仪式、头鱼拍卖七部分。今年开渔节采取线上进行,以视频直播的方式,让全国观众在家即能感受开渔节现场壮观的捕捞场景。 陆浑水库位于黄河二级支流伊河流域嵩县境内,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是洛阳市饮用水水源地。陆浑开渔节进一步激活了嵩县冬季旅游资源,拉长了陆浑水产品的产业链条,让嵩县的“凉资源”热起来。 近年来,嵩县通过科学投放、合理捕捞滤食性鱼类,全面发展“保水渔业”,通过“生物治污”“放鱼养水"“以鱼抑藻"“以鱼净水”,每年增殖放流滤水性花白鲢鱼种300余吨,扩种、引种银鱼卵5亿粒,选育伊河鲂鱼200万尾,渔业年产量在1300吨左右,达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结合。陆浑水库先后获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全国大银鱼移植引种基地”“国家伊河鲂鱼种质资源保护区”“健康养殖示范场”等荣誉。

    [更多详情]
  • 03 2021-02

    延津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一举三得”

    “通过县级智能化水价改革平台,我们可监测到县域内每一眼机井的用水状况,并为省级平台提供数据。”1月21日,延津县水利局工作人员申彩霞,指着电脑屏幕告诉记者。此前,县里多数农田机井都没有计量设施,农业用水只收取电费,用水监测也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亩用水不超过240方时,一方水不到0.3元,就这还有补贴,算下来每亩地灌溉成本可节约10元到20元。”魏邱乡宋庄村村民贺殿强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该县专门成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乡、村级农民用水协会,全面建立了“水价形成、工程管护、节水奖补、用水管理”四项机制。据县水利局局长汪洪海介绍,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既可节约农业用水,又能降低农民灌溉成本,还能联网监测用水情况,一举三得。目前,延津县339个行政村已有72个完成农田水利设施确权登记,完成改革面积18.63万亩,创建改革示范村4个。

    [更多详情]
  • 02 2021-02

    河南“罗山八珍”走俏直播间

    “今天给大家带来罗山县特色产品‘罗山八珍’,有生态茶、渔稻米、香菇、大肠汤、三坡花生、何家冲豆腐、豫罗红油栗、石山口鱼。好山好水出好品,欢迎直播间的朋友们下单抢购!”近日,在河南省罗山县“罗山八珍”运营中心直播间,主播正在倾情推荐本地土特产,吸引众多粉丝争相抢购,短短几分钟接单近千件。 走进“罗山八珍”运营中心,来自各乡镇的80余种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在打包区域,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分拣、验货、装箱,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我们罗山生态优美,物产丰富,产品优良,品种繁多,‘罗山八珍’更是声名远扬,深受消费者青睐。”运营中心负责人余平介绍,运营中心以“打造高标准涉农现代化流通平台”为使命,借助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的政策优势,采用“线上+线下”模式,拓宽农产品销路,让农产品“走出去”“卖得好”,并将销售利润的80%返还给脱贫户,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叫响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经济。近年来,罗山县创新开展了“党建联盟+产业联盟+人才联盟”共建工程,充分发挥党建的示范引领作用和人才的科技支撑作用,产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品牌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在特色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罗山地理形态丰富、发展空间广阔的优势,着力培育了“粮食、茶叶、蔬菜、畜禽、植物油、水产、花卉苗木”七大优势产业,初步建成了一批“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2019年,罗山县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荣誉称号,极大提升了该县农产品的美誉度。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做优质农产品的搬运工是我们的运营理念。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依托物联网及5G技术,立足本地,服务全国,提升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叫响‘好品罗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罗山原生态食品的魅力。”余平信心满满地说。

    [更多详情]
  • 02 2021-02

    大棚果蔬丰收 助农增收致富

    昨日,在位于偃师市山化镇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大棚内温暖如春、一片丰收景象。 该种植基地位于该镇马洼村,有大棚25座,每年可生产蔬菜110吨、水果60吨,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使全镇457户脱贫户实现增收,还可安排40名村民就近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800元。

    [更多详情]
  • 02 2021-02

    抓好春管打基础用好技术夺丰收

    立春将至,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我省小麦将陆续进入返青、起身、拔节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切实抓好春季麦田管理,巩固越冬期小麦苗情总体向好基础,力争今年夏粮再获丰产丰收,1月29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根据当前小麦苗情长势和气候特点,研究制定了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开展科学春管。 去年麦播以来,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稳中有增,麦播质量高,越冬苗情好。今年春季麦田管理要以“防旱、防冻、防病虫”为重点,要突出防灾减灾,强化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搭好丰产架子,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指导意见提出,对旱象已经显现且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麦田,要在土壤化冻后,及时进行小水浇灌,并注意浇后及时破除板结,提温保墒;对无灌溉条件的旱地麦田,土壤化冻后要及时镇压。 对晚播弱苗麦田,春季管理要以促为主,追肥可分两次进行,促弱转壮;墒情适宜的晚播麦田,要适当延迟早春浇水;部分越冬期叶片受冻较重麦田,早春应及早划锄,提高地温,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时,及时进行追肥浇水。 对一、二类壮苗麦田,春季管理要促控结合,稳壮控旺。地力水平一般的麦田可在起身后期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地力水平较高的麦田和种植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的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针对旺苗麦田或有旺长趋势的麦田,要以控为主,返青起身期采取镇压或深锄断根,也可在起身初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进行化控。 省农业农村厅提醒广大农户,对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麦田,要在小麦返青起身期及早化除,同时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流来临前,及时进行灌水,预防“倒春寒”。

    [更多详情]
  • 02 2021-02

    全国首批花生“保险+期货”落地河南

    2月1日,伴随着郑州商品交易所的钟声,备受业内关注的花生期货挂牌交易。上午9时整,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向河南省唐河县河南馨祥宇粮油有限公司出具了全国首张花生加工企业原料成本“保险+期货”保单,产品以PK2110上市首日开盘价为保险价格,采用亚式看涨期权结构设计,承保花生15吨。 与此同时,中原农险与国泰君安还通过“保险+期货”项目承保了正阳县鸿发粮油商贸有限公司花生15吨。为投保企业正阳县鸿发粮油商贸有限公司和河南馨祥宇粮油有限公司提供平均每吨9866元的成本锁定价格。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以“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为主线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花生种植面积达2300万亩,总产量达576.72万吨,全省花生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到2025年,优质花生发展到2500万亩,油脂制品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自2014年以来,国内花生价格呈现波动趋势,农户与产业经营主体面临较大的价格风险,急需价格风险管理工具。 中原农险首次将“保险+期货”引入花生产业,由加工企业向中原农险购买花生期货价格保险,中原农险对因期货价格上涨,超过花生目标价格的部分进行补偿,同时通过向期货公司买入场外看涨期权进行再保险,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从而为花生加工企业降低采购成本和锁定销售利润,弥补加工企业因花生原料价格上涨造成的利润损失,实现花生收购市场价格平稳,稳定花生种植户信心,为花生产业链健康发展提供全产业链风险保障。此次花生“保险+期货”落地的南阳市唐河县花生种植面积达71.73万亩,总产量21万吨,是国内花生生产大县,并于2020年11月创建唐河县现代花生产业园,同期成立唐河县现代花生协会,形成了集收购、加工、储藏、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更多详情]
  • 02 2021-02

    河南汝阳:发展稀有农产品丰富春节“菜篮子”

    1月30日,汝阳县柏树乡现代农业产业园柏丰羊肚菌种植合作社社员收获羊肚菌后,喜笑颜开。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柏树乡通过党建引领,扶持当地农民发展羊肚菌产业。临近春节,柏树乡现代农业产业园柏丰羊肚菌种植合作社的羊肚菌经过3个多月科学管理,陆续开始出棚,长势良好的羊肚菌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成为春节城市居民“菜篮子”中一道美味佳肴。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