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2 2020-12

    河南:设施农业需防范低温寡照

    12月1日,记者从省气象台获悉,本周大部分时段天气以阴有小雨雪为主,对设施蓄热有不利影响,设施农业需防范低温寡照。 省农业气象专家表示,本周多雨雪天气,对设施蓄热有不利影响,且空气相对湿度较大,不要进行浇水施肥活动,及时去除病叶、黄叶,改善植株受光条件;夜间加盖草苫或棉被,谨防设施蔬菜低温冷害;雨雪天气来时,要在保温被表面加盖一层棚膜,并及时清扫表面,以免保温被淋湿后结冰,压损温室大棚结构。 具体预报:12月2日白天,西部、南部零星小雨或雨夹雪停止转阴天,其他地区阴天到多云。2日夜里到3日,全省阴天转多云。4日到5日,西南部、南部阴天,局部有小雨雪,其他地区多云。6日,黄河以南地区阴天,部分地区有小雨雪,其他地区阴天间多云。

    [更多详情]
  • 02 2020-12

    今年棉花产量将达592万吨

    中国棉花协会近日发布了10月份中国棉花形势月报《全国棉花采收加快 纺织市场持续活跃》,据预测,2020年度全国棉花总产量592.37万吨,同比增长0.3%。 报告显示,10月,全国棉花进入采摘高峰期,进度快于去年,籽棉收购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纺织市场处于传统旺季,企业订单充裕,原料需求增加。新棉集中上市,商业库存大幅增加。 10月,纺织市场成交活跃,在内需增长及部分出口订单转移的带动下,开机率上升,企业积极补充原料库存。企业用棉增加,10月底,纺织企业棉花工业库存量为72.12万吨,较上月底上升6.26万吨,同比增加1.16万吨。

    [更多详情]
  • 30 2020-11

    让奶牛更强壮、奶源更优质

    2020年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和全国畜牧总站启动了“奶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建设项目”,并同步开展了新增牛只的系谱、DHI和体型外貌等育种数据的第三方核查项目。截止到2020年11月,第三方核查工作已经完成,并在郑州召开了全国奶牛基因组参考群第三方核查总结会。 培育优秀种公牛是奶牛育种的核心工作,应用基因组选择技术可实现青年公牛早期准确选择,从而大幅度缩短世代间隔,加快群体遗传进展。目前基因组选择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奶牛遗传评估体系中。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和全国畜牧总站启动“奶牛基因组选择参考群体建设项目”,目的是通过大规模、高质量的奶牛参考群体基因组组建,进一步完善我国奶牛基因组选择技术平台,提高我国荷斯坦公牛基因组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可靠性。 为提高基因组选择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基因组参考群扩增项目分别由北京奶牛中心、上海奶牛育种中心有限公司、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赛科星家畜种业与繁育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鼎元种牛育种有限公司承担。各单位承担头数分别为2800(头)、1800(头)、645(头)、645(头)、415(头)。此次全国奶牛基因组参考群第三方核查是在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的指导下,由第三方单位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DHI)和北京联育肉牛育种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河南DHI是一家集奶牛遗传育种评估、生产性能测定、生鲜乳及其产品等质量检测、饲料、牧草、疫病和环境等检测、牧场信息化、奶牛相关科学研究、咨询与技术服务的综合型公司,尤其在奶牛良种登记、性能测定、后裔测定、遗传评估、生鲜乳质量监测、营养分析、疾病检测、遗传物质检测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堪称国内一流,是国内首批获得CMA、CATL双认证和农业农村部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现场评审的测定机构。 为了更好地实施第三方核查工作,河南DHI作为第三方单位,联合全国畜牧总站、中国奶业协会、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站、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北京奶牛中心、北京联育肉牛育种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专家组,累计完成北京、上海、山东、内蒙古、河南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8个牧场取样、对5个实验室检测过程规范性核查,以及42批次5760头参考群奶牛DHI检测复核工作,较圆满完成了项目预期目标。 来自全国畜牧总站、河南省畜牧总站、第三方核查专家组专家和涉及项目实施单位共同专出席了“全国奶牛基因组参考群第三方核查总结会”。会上,由中国奶业协会陈绍祜副秘书长代表专家组对本次牛奶取样、检测过程规范性和样品抽检复核等工作进行总结说明;河南DHI张震主任和北京联育肉牛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汪聪勇总经理先后对参考群牛只的生产性能测定、体型外貌繁育核查工作的措施、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了专题汇报。 第三方核查专家组对各个项目单位的5037头奶牛的有效牛奶样品的检测指标,包括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体、体细胞计数等进行一致性分析显示,乳蛋白率、体细胞计数和体细胞记分指标数据总体一致性较好,乳脂率、乳糖及总固体一致性一般。造成部分单位、个别指标一致性一般的原因可能包括不同的检测仪器、样品处理差异等因素。 陈绍祜认为,本次抽验、复核各实施单位评分均在规定范围内,基本符合核查要求。但存在采样器的安装及维护、样品的低温保存及运输等问题,各单位可结合专家组给出的具体建议提高采样和检测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出席总结会的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刘丑生处长表示,奶牛基因组参考群抽验、复核的目的是提升奶牛育种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此次第三方核查工作组织严谨、方法措施科学,对于参考群牛只的育种数据评估较客观公正,参考群牛只遗传数据质量基本可靠。刘丑生认为,首次采取第三方评估考核机制,是奶牛育种工作的一种创新尝试。对于发现了一些细节问题,各项目实施单位应结合专家给出的意见认真整改,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为育种评估打好基础。

    [更多详情]
  • 30 2020-11

    发展蔬菜种植 带动贫困户就业

    11月29日,在汝南县番顺西红柿产业园内,工人正在现代化温棚里采摘辣椒。据了解,该县常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0万亩,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全国蔬菜种植示范县。仅该产业园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带动贫困户就业7000多名。

    [更多详情]
  • 30 2020-11

    河南商城县:茭白喜获丰收 群众致富增收

    11月27日,“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河南商城县,在鄢岗镇长冲村生态茭白基地,秋季茭白早已成熟。 “咱这茭白个大,又脆又鲜,今年夏天第一季上市后很受欢迎,现在第二季已开采快一个月了,销路非常好。”茭白基地负责人肖百全介绍说,由于基地茭白口感好、具有营养价值,市场行情很好,不仅能销到全国各地大型商超,还可通过常州出口日韩等国家。 肖百全之前一直在江苏承包工程,那边人喜欢吃茭白,他对茭白多少有点了解,朋友也跟他介绍过茭白经济价值很高有发展前景。2018年,在家乡的号召下肖百全打算返乡创业,考虑到家乡的环境适合种植茭白,就决心发展茭白产业,他投资200余万元,成立商城县萧旺农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余亩,从宜兴引进优质双季茭白品种,建成了生态茭白种植基地。 “现在看来发展茭白是选对路了,各方面效益都挺好的。”肖百全说,自己的茭白田每亩可产6000-7000斤,目前市场批发价近2块钱一斤,按这个行情,年两季亩效益就可达2万多元。据介绍,该基地夏季有可采收茭白200余亩,共采收茭白600吨左右,产值近200万元。 肖百全的茭白产业不光富了自己,还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他的合作社通过生态种养、综合开发方式,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服务模式,带动了不少贫困户致富增收。目前,该合作社流转贫困户土地300余亩,每亩流转费200-500元,常年为贫困户提供施肥、灌溉、除草、收割等劳动就业岗位,带动附近110余户群众年户均增收5000余元。 “我家屋后面就有几亩茭白田,我就近干活方便得很,干一天是100块钱,一年下来能挣个8000多块,活不重,也不耽误照顾家里,对我来真是太好了。”程作芳是长冲村的贫困户,她已经在茭白基地干了将近一年,虽然全家2016年就脱了贫,对于勤劳的程作芳来说,能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务工岗位,为家里增收贡献力量,让她很满足。 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肖百全非常注重在保证茭白质量、提高产品价值方面下功夫,从茭白采收、包装到运输,都严格按照标准,他还新建了500多立方米的冷库,解决了茭白存储难题,保证茭白卖得好,销得更远。 “茭白是优质无公害绿色蔬菜,深受市场青睐,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我镇一直在探索推广茭白种植,综合利用茭鳝、茭鳅、茭鸭、茭鱼等复合种养生态模式,促进茭农增收的同时,实现水质改善、生态功能恢复和产品效益同步提高,实现茭白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造福本地群众。”鄢岗镇党委书记赵大青介绍说。

    [更多详情]
  • 30 2020-11

    水果萝卜水灵灵 种植大户笑盈盈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上蔡县大路李乡朱里桥村的济民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排排翠绿的水果萝卜长势喜人。正在田间忙着采收萝卜的合作社负责人李广州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水果萝卜产量高,品质好,平均每亩产量1.5万斤,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每公斤3.6元计算,除去成本,每亩收入在5000元以上。” 李广州种植水果萝卜已有10年。2010年9月,他听人介绍水果萝卜口感脆甜、不辣口,就回乡试种了2亩,成功以后,慢慢扩大到现在的30多亩。 李广州告诉记者,这种无公害水果萝卜,高青,白少,脆甜可口,吃起来十分爽甜,现在经霜后,里面透亮,吃起来非常爽口。 李广州致富不忘众乡亲,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周边村民及贫困户脱贫致富。家住该乡陈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胡格,从合作社开办以来就在合作社干活。 济民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被市农业局评为“驻马店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20年成功申报了“驻马店市绿色果蔬高效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注册了“豫驿情”商标。2018年11月22日,该基地种植的水果萝卜被省农业厅认证为“无公害水果萝卜”。2017年至今,该合作社每年带动贫困户80户,已脱贫100多人。

    [更多详情]
  • 30 2020-11

    草莓即将进入采摘期

    眼下,永城市各草莓种植基地种植的草莓即将进入采摘期,届时将有大量草莓上市。11月26日,在高庄镇一草莓采摘园里,工作人员正在察看草莓长势。

    [更多详情]
  • 27 2020-11

    河南省出台新农科建设大别山行动方案

    11月26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近日出台《河南省新农科建设大别山行动方案》,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和新生态发展需求,到2025年,形成河南特色、国内一流的新农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流农林人才,为建设大别山幸福革命老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悉,我省将实施涉农高校课程思政“双百”工程,未来5年建设100门左右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100名左右课程思政优秀教师。依托河南农业大学等省内涉农高校,探索推进实施基层农技推广定向培养生计划。要科学制定定向培养招生计划,统筹做好定向培养招生录取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定向培养生就业办法,支持定向培养生专业发展,为大别山革命老区定向培养基层农技推广人才。 全面启动新农科建设,力争在农业产业工程、畜牧产业工程、休闲农业、农业人工智能、农业大数据等方向上有所突破,培育、申报和建设20个左右的新兴涉农专业。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一流农林学科课程和课程群。推动校际在线课程共享与应用,探索跨校课程合作教学模式,推行跨校选课及学分互认,形成优质课程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各涉农高校与行业部门、兄弟院校、龙头企业等合作建设一批农林类校内外实践教学示范基地。

    [更多详情]
  • 27 2020-11

    鲁山县:大棚蔬菜长势好

    11月25日,在鲁山县辛集乡蜂李村高效农业产业园的温室大棚内,村民在整理西红柿苗。 该村利用扶贫资金,流转贫困户土地建起4座温室大棚、5座日光棚,种植高档黄瓜、西红柿、茄子等。贫困户除有租金收益外,还被优先安排务工,一天收入60元到80元。

    [更多详情]
  • 27 2020-11

    南阳宛城区:小小山野菜的助农富农经

    小雪过后,气温骤降。在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白营村里村外,却是一派火热的繁忙场景。“今年种了3、4亩地里,不敢耽搁,年前准备全部拾掇干净”。一边说话,一边麻利刷下荠荠菜上的黄叶,瓦店镇白营村贫困群众党广义在自家门前边干活边笑吟吟地说。 正是农闲季节,村民们却农闲人不闲,寻常农家荠荠菜正成为村民增产增收的“钱袋子”。村边的田地里,放眼望去,一片片肥硕翠绿的荠荠菜田地,许多名群众正加紧速度铲挖、装运,呈现出一片欢快、忙碌的景象。走进村庄里,每一家院内、门前一堆堆的荠荠菜,一些年岁大、腿脚不灵便的大爷、大奶正在对荠荠菜分拣、清摘。 “今年我们村就种了4000多亩,按今年的行情,目前1斤净买1.3元,一亩地下来能收入5000多元”,随行的一名白营村干部介绍说。“一些没有能力种植的贫困群众也有收入,他们可以帮助其他农户清摘,一斤0.5元,手头快的一天能挣100余元。”“真没想过,这种以前作为野生鲜菜的荠荠菜现在这么畅销,老了老了,我还能在家门口打工,我老婆子也能挣钱。”一旁的一位大娘紧跟着说,引起一阵笑声。 近年来,瓦店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蔬菜种植。镇党委政府按照“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龙头公司带动、合作社支撑、贫困户受益”的整体工作思路,引领支持特色农业经济,白营村党支部联合壹加壹蔬菜种植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荠荠菜种植产业,合作社负责引进、技术指导、收购特色蔬菜,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群众订单式科学种植,规范管理,农产品品质高,经济效益好,一系列的措施示范带动和帮扶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贫困户脱贫和农民增收,目前壹加壹蔬菜种植合作社已辐射带动周边6个行政村近200户种植荠荠菜,农民成员占100%,其中贫困群众三十多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 “今天有15名村民来上班,其中5名贫困群众,每天工资能拿到80元左右”,在壹加壹蔬菜加工车间,负责人白俊卿说。速冻蔬菜生产线上,十多名女工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筛选、清洗、漂烫、运送、打包……,厂区门口,满载翠绿荠菜的农用车辆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排成长队。 夹在卖菜的人群中间,来自岳庙的农户白庆生 ,几年前一直种粮食,后来发现市场上荠荠菜比较赚钱,附近还有收购的厂家,就摸索着把小麦、玉米一年两种改为春花生、荠荠菜一年二种。“今年荠荠菜价格差不多有1.3元一斤,除去成本投入,一亩地差不多有5000多元收入,我还设了个收购点,帮着厂里收购附近村民的荠荠菜。” 培育特色产业、优化农业结构,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瓦店镇党委政府注重增强扶贫企业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先后利用上级支农惠农政策,为大山科技园和壹加壹蔬菜合作社建成冷库两座,目前全镇冷库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切实增强了全镇山野菜等特产蔬菜的收储能力,极大缓解企业经营压力,预计荠荠菜种植规模将扩大至8000亩。“下一步,瓦店镇将根据市场行情,继续鼓励辖区蔬菜加工企业开发更多特色农产品,带动更多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帮助他们增收致富”,谈起未来,瓦店镇政府负责人充满希望。 据了解,近年来宛城区以发展“优质小麦、有机艾草、绿色油料、名优果蔬、生态养殖、乡村旅游”六大特色产业为重点,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村级集中,整村推进”的发展思路,围绕市场需求,坚持特色高效原则,大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变单一粮食种植向果树、蔬菜、花生、艾草、花卉、构树等多元化特色种植发展。这些特色种植业生产基地覆盖带动全区1200余户贫困种植户,实现了特色农业种植区贫困户的稳定增收。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