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叶县:扶贫基地小站点 村民增收大产业
7月12日上午,在河南省叶县常村镇月台村千亩艾草扶贫种植基地,青青的艾草散发出特别的清香,第二茬艾草已开镰收割,不远处的艾草加工生产车间内,村民们正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有序地生产着艾草产品。 常村镇月台村党支部书记李金海说:“我们扶贫基地每天参加务工人员200多人,其中附近的、邻村的有四五十个人,贫困户有90多个,每月的工资达到2000以上。” 像常村镇月台村这样的扶贫基地站点,叶县共有117个,直接带贫总人数1627人,辐射带动近6000人家门口就业。 常村镇月台村村民鄂鲜高兴地说:“一月能拿2000多块钱,守着家门口也方便,对俺贫困户来说这也是一件大好事。” 摘掉“贫困帽”,产业是根本。近年来,叶县按照“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发展思路,采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扶贫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统筹谋划、扶持引导,把各乡镇产业扶贫基地站点建设,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产业扶贫基地站点创建实施方案》,吸纳带动本辖区贫困人口20人以上(含20人)的企业设为扶贫基地,5人以上20人以下的企业设为扶贫站,5人以下的企业设为扶贫点。县政府在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奖励。同时该县从县发改、扶贫、审计、财政、农业、工信、畜牧等单位抽调专人,组成全县产业扶贫基地站点复核小组,深入到每个产业扶贫基地站点进行现场复核认定,确保每个扶贫基地站点都能发挥出强大的“造血”功能,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叶县产业办负责人程曜民说:“我县的产业扶贫基地站点建设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为目的,为贫困人口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岗位,既提高贫困人口工资性收入,又助推贫困户稳定脱贫。” 扶贫基地站点的集群效应,带动了扶贫产业的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目前,叶县已形成特色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六大支柱产业,确保了全县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到100%。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