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15 2020-06

    河南省今年将飞播造林27.62万亩

    记者6月12日从河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获悉,随着雨季到来,河南省淅川、辉县、博爱等20个县(市)相继展开飞播造林工作,今年全省计划飞播造林27.62万亩。 飞播造林是除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之外的第三大造林方式,具有速度快、省劳力、投入少、成本低、不受地形限制等特点。据悉,今年除使用2架空客H125型飞机外,我省还将继续采用1架六旋翼无人机在豫北太行山区的辉县、博爱、济源等地的困难造林地精准飞播造林,面积在1万亩左右,为下一步全省大规模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无人机精准飞播造林适用于目前我省较为分散的小播区群的设计,对于逐步解决我省伏牛山、太行山山区剩下的困难造林地造林难题以及矿区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飞播站站长霍宝民说。 自1979年开始飞播造林以来,我省在三门峡、洛阳、安阳、新乡、焦作等12个省辖市的39个县(市、区)飞播作业面积达1668.50万亩,其中宜播面积1330.60万亩,累计成效面积510.60万亩,成林面积389.12万亩。全省已形成集中连片1万亩以上的飞播林130余处,10万亩以上的12处,30万亩以上的4处,创造出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更多详情]
  • 15 2020-06

    河南罗山:“民生”小机井解决抗旱“大”问题

    6月11日,正值芒种时节,一大早,罗山县龙山街道十里塘社区邓湾组的方治友就来到自家的机井房查看抽水情况。“去年这个时候没有打井,又赶上天旱,到了秋里,种下的水稻连一半都没收起来。多亏了咱政府的机井奖补好政策,打井给补贴,我家在政府支持下打了一眼机井。嘿!还真顶事儿!俗话说的好,春争日,夏争时。今年雨水比往年还少,我提前就把田周边的几个水塘都抽水灌满了,莫小看我这一眼小机井,能管我自家和周围乡亲们200多亩稻田的用水哩!没想到这机井作用这么大!”方治友指着前方不远处连片绿油油的水稻田告诉记者,话语间掩饰不住的喜悦,“你看,这秧苗都长得青秀秀的,机井水源充足的很,抽几天不用停,就等秋里大丰收了!” 据悉,今年3至5月份,罗山县累计降水量只有100.1毫米,与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相比偏少60%,特别是4、5月份,降水量只有35.6毫米,是该县自195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降水量最少的两个月份,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少80%,6月上旬,降水量更是少到不足5毫米,气象部门已将该县南部山区干旱等级划为重旱等级,北部岗岭为特旱等级。在眼下这种特旱情况下,罗山县由政府出资打的这些被农民朋友称作为“民生井”的小机井,着实解决了农民抗旱保种保收的大问题。 抗旱保种,水利是保障。面对近几年来春夏之交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该县未雨绸缪,在持续实施好以坑塘改造、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等一系列“大水利”重点工程的同时,充分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因地制宜,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农户打机井抗旱,实行井塘配套建设。 2019年,该县对新打机井采取每打一米奖补200元的政策,共投入资金3112﹒42万元,全县共新打机井1566口。“为充分发挥机井长期农业效益,今年我们继续实行打机井奖补政策,县财政又拿出5000万元奖补资金,鼓励群众新建机井,积极抗旱保种。奖补政策一出台,群众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莽张、庙仙等北部乡镇田间地头钻井机、挖掘机轰鸣声奏响了这个夏季最动听的抗旱协奏曲。”该县县长汪明君说。 “以前我们这岗岭地种田都是靠天,遇到干旱年份,即使栽下了秧,后续水跟不上,谁种谁赔。现在有了机井,等于上了保险,只要人不懒,肯定就有好收成。打机井政府有补贴,群众积极性可高了,光今天一上午,我这就又有4户来申报打井的。”十里塘村村主任周明胜向记者介绍说。 在莽张镇杨岗村徐塝组记者看到,村民杨忠万十几亩莲藕长势良好,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荷叶将水田染成一片绿海,走在田埂上,迎着热浪和着阵阵扑面而来的荷花清香,别有一番韵味。 “我是去年打的井,没打井之前,没有水灌塘,藕塘干了,几乎没啥收成。今年自家有机井了,水不愁了,心里踏实了。关键还能帮着乡亲们浇地。你瞧咱这莲藕长的多旺,荷叶都长过田埂啦,端午节藕就可以上市了!儿子退伍回来跟我一起干,挣的比打工都多,今年我发展的虾稻共作田,有水了,这一大片田搞啥都有保障了,前两天在镇上定了一套房,往后的日子肯定是越来越好啦!”讲起机井灌溉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杨忠万心里乐开了花。 自去年8月份以来,该县共新打机井2116眼,可让三十多万亩田地不再担心用水问题,有效缓解了当前旱情的燃眉之急。6月6日,省委书记王国生深入罗山县尤店乡方湾村检查指导抗旱工作,对该县创新方法,不等不靠,未雨绸缪打机井抗旱自救的政策给予了高度肯定。 “民以食为天,抗旱保种水当先。罗山是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机井奖补政策,夯实农业基础,完善井塘配套,科学调水,节约用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抗旱能力,确保粮食持续增产,巩固脱贫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的‘米袋子’和‘菜篮子’,鼓起乡亲们的‘钱袋子’。”该县县委书记许远福向记者表示。

    [更多详情]
  • 15 2020-06

    红梨飘香农家乐

    6月13日,在陕州区张湾乡红旗村,村民毕铁文正在自家的梨园里采摘红梨。今年,该村种植红梨2000余亩。连日来,随着红梨果园开园,村民们纷纷开始采摘,分享收获的喜悦。

    [更多详情]
  • 12 2020-06

    郑州二七区:第一书记直播带货 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蜜甜多汁的油桃,一口咬下去沙沙甜甜的凯特杏和金太阳杏……”近日,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娄河村驻村第一书记郭印为该村桃、杏、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做现场推介宣传,让这些娄河村农特产品通过直播走向全国各地。 “娄河村位于马寨镇东南部,西邻刘胡垌村,南、东部连侯寨乡,北接张寨村,居尖岗水库西侧,三面环水,风景秀美。其中耕地面积741.1亩,村中种有杏园、桃园、梨园、葡萄园等农产品。”直播中,郭印向网友推介娄河,如数家珍。 郭印表示,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娄河村农产品也出现了滞销问题,也给村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影响。为帮助群众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娄河村创新“移动办公桌”工作制度,由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带头将办公地点设在群众家中、田间地头,现场为群众生产生活解困疏忧。通过直播平台、公众号推送、媒体刊登等现代销售手段,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娄河村农业发展,促进贫困人员增收。 现场不少网友是回头客,他们在线表示:“物流很快,两三天就收到了水果。”“桃和杏很甜很新鲜,还会再买。”当天仅一场直播就卖出了油桃1300余斤,杏600余斤。

    [更多详情]
  • 12 2020-06

    直播卖花生网友齐点赞

    6月11日,驻马店市政协副主席、正阳县委书记刘艳丽在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通过网络直播向网友推介正阳花生,成为网络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刘艳丽推介时说:“正阳59℃冷榨花生油,营养美味刚刚好,香而不腻,老少皆宜。我们的花生小零食有玉米味的、话梅味的、蒜香味的等30多种口味,希望大家喜欢……” 正阳县花生种植面积达170多万亩,总产量50多万吨,连续20年成为全国花生生产第一大县,带动周边种植花生超过100万亩,有着“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的美誉。刘艳丽一直助推正阳花生产业发展,被群众誉为“花生书记”。 直播中的刘艳丽用淳朴的语言,很接地气的称呼,花式推销正阳花生,吸引了广大网友的眼球。在刘艳丽的推荐下,网友们对正阳花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网友们为刘艳丽的平易近人点赞,认为她是在倾心为农民排忧解难。“在新媒体时代,通过网络直播这种方式推介当地农户产品,可以打响地域品牌,是推动地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尝试,为正阳‘花生书记’刘艳丽开直播点赞。”一名张姓网友在直播间留言说。

    [更多详情]
  • 12 2020-06

    “及时雨”来解渴 河南省大田墒情转好

    6月11日,记者从省气象台获悉,11日夜到13日,豫东豫南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据悉,截至11日17时我省大部地区出现了阵雨、雷阵雨、小雨天气,新乡、郑州、开封和南阳局地出现中雨。11日夜里到13日的降水过程将有效缓解我省旱情,对秋作物播种出苗非常有利,各地应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抢墒播种,已完成夏种的田块要注意查看出苗情况。 省气象台预报,12日白天,黄河以南阴天,大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其中商丘、周口、漯河、驻马店的部分地区和信阳北部及南阳东部有大到暴雨,局部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他地区阵雨停止转多云。12日夜里,南部阴天,有小到中雨,其中淮河以南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他地区多云。13日,东南部小到中雨停止转多云,其他地区多云间晴天,傍晚到夜里,北部有阵雨、雷阵雨。14日,淮河以南阴天,有阵雨、雷阵雨,其他地区多云间晴天。 省气象台提醒,近期降水频繁,需防范强降雨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前防范滑坡、泥石流、内涝等次生灾害的出现。

    [更多详情]
  • 12 2020-06

    柘城县:依托烟用设施趁墒栽植丹参

    6月10日,一场降雨过后,起台镇张江华农业合作社的机耕手正在平整土地,准备趁墒栽植丹参等药材。 柘城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在该县取消烟叶种植计划以后,重点围绕“产业扶持”,引导烟农改变种植结构,依托专业合作社和原有的烟用设施,打造以药材、蔬菜为主的新型农业种植基地。

    [更多详情]
  • 12 2020-06

    尉氏县:月季产业助脱贫

    近日,走进位于尉氏县十八里镇申庄村裕康苑农业开发公司的月季园里,仿佛置身花的海洋,一阵微风吹过,一股淡淡的清香迎面扑来,让人神清气爽。向远处望去,泛着银光的大棚内,各种瓜果植物郁郁葱葱,村民鲍明改、鲍建力等人正在干活。“像我们这样的年龄,出门打工没人要,在家门口挣点零花钱,多方便。”虽说年龄已超六旬,但鲍建力干起活儿来依然干脆、麻利,丝毫不逊年轻人。 据了解,该园占地60余亩,月季品种60余种,是依托新型农业模式创办的花卉苗木基地、新鲜蔬果农业大棚,打造集生产、花木蔬果交易、文旅观光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农业综合体,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就业、入股分红等形式,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园里现已吸纳贫困户15人进园务工,人均年可增收6000元。

    [更多详情]
  • 11 2020-06

    河南特色农产品7月“亮相”上海

    6月10日,河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组委会第一次会议在郑州召开,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河南省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将于7月24日~26日在上海农业展览馆举办。 展销会期间,我省将以信阳毛尖、铁棍山药、灵宝苹果、黄河鲤鱼等400个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为重点,展示展销我省优质特色农产品,让豫农优品走进上海,丰富市民的消费选择。此外,豫沪还将开展多项农业领域合作:通过农批对接,组织猪、牛、羊、禽类生产基地,瓜、果、蔬菜、食用菌等生产大县与上海市大型批发市场对接;农超对接,组织米(面)制品、肉制品、油脂制品、速冻食品等生产企业与上海市大型超市、连锁便利店对接;农餐对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中央厨房等将农产品直接配送到上海的大型餐饮企业门店、大型连锁餐厅、学校和机关单位的食堂;直供直销,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到上海设立直营店、形象店、体验店,把企业生产的多品类产品以“出厂价”提供给上海市民;社区直送,组织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产品经销商或加工企业,针对上海社区高端消费群体,采用会员制方式开展高档、小众优质农产品订单销售、直接配送到家;电商销售,加强与拼多多、京东等大型电商企业合作,使我省农产品进入上海家庭更加快捷和便利化,推动产销精准对接,促进河南特色优质农产品在上海的销售。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大省和新兴经济大省,上海是我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常住人口2400万、流动人口600万,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巨大,两地产业发展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深化豫沪两地农业领域贸易和投资合作对河南意义重大,有利于让河南的优质农产品走向上海市场、提升河南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推动河南的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我省产业振兴,从而实现我省农产品绿色发展转型升级、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和提质增效。

    [更多详情]
  • 11 2020-06

    河南漯河:林下套种的洋葱丰收 农家喜“掘金”

    6月9日,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塚马村的林间地头,充满了刚出土的洋葱特有的甜香。生产路两旁整齐地码放着装袋好的洋葱,林间皆是采收洋葱的身影,丰收的喜悦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建民,今儿个多给我几个袋子,我趁天儿凉快多装几袋。”接过两摞编织袋,赵雪枝推车便往地里走。赵雪枝是塚马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起村里的林下经济,她趁着采收洋葱的间隙激动地说个不停:“因为俺爱人患病,俺没办法长期外出务工,现在通过在林地里帮忙,一天挣个七八十,也能兼顾住家里的生活。”目前,赵雪枝一家通过定点务工和就近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已于2019年稳定脱贫。 2018年以来,塚马村通过积极宣传动员,实现了三千余亩土地的土地流转,流转土地由造林大户统一承包,因地制宜进行绿化树种育苗,并以林间套种经济作物的方式发展林下经济,同时,还带动附近群众以兼职帮工的形式长效增收。 “咱们今年种植的洋葱,预计产量能达110万斤,大概有30多万的经济效益。”正在组织群众装运洋葱的马建民说道。马建民是塚马村林下经济管护负责人,他正在组织装运的已经是今天的第三车洋葱。 “这一车装了100袋,一袋差不多50来斤,像这样的规模,我们今天装了三车。”马建民笑呵呵地说道。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