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05 2020-06

    河南省麦收已过八成 收获小麦6900万亩

    6月4日,记者从省农业机械技术中心获悉,截至当日17时,我省已收获小麦6900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81%),日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10.3万台。 目前,平顶山已收获小麦25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8%)、漯河已收获小麦230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9%)、周口已收获小麦958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8%)、许昌已收获小麦338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6%)、郑州已收获小麦16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3%)、洛阳已收获小麦28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0%)、商丘已收获小麦57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6%)、开封已收获小麦269万亩(占种植面积的72%)、新乡已收获小麦28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53%)、焦作已收获小麦94万亩、鹤壁已收获小麦42万亩、三门峡已收获小麦32万亩、濮阳已收获小麦59万亩、安阳已收获小麦52万亩。

    [更多详情]
  • 05 2020-06

    河南省将培训6万新型农民社员

    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社员队伍,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力河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近日,河南省供销合作社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行动(2020-2022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安排,2022年前河南省将培训新型农民社员6万人以上,同时支持建设10个省级示范培训基地。 《通知》在此次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行动的培训机构遴选及培训对象确定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各地供销合作社既可以选择系统内的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承担培训任务,也可与系统外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开展培训工作。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领办创办与联合合作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员,以及基层供销社、农村综合服务社、为农服务中心从业人员均为此次培训的对象。 《通知》要求,要创新培训机制、分类开展培训、突出培训实效、强化管理服务,确保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取得实效。《通知》同时在组织领导、资金保障、宣传引导等保障措施方面进行了明确。

    [更多详情]
  • 05 2020-06

    亩产3万斤!洛阳正在推广的新品种茄子“火”了

    “哟,这茄子不小啊”“可不是,看着都不赖”“它叫‘洛茄5号’,是新品种”……今日上午,伊川县白沙镇豆村,洛阳市乐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园区(以下简称乐蔬农业)内熙熙攘攘,一批农技专家、农企负责人顶着大太阳兴致勃勃地参观起蔬菜大棚。 当天,洛阳市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此举行,由洛阳农林科学院研究、乐蔬农业种植推广的蔬菜新品种“洛茄5号”成了现场的“明星”。 亩产多少?好种不?……看着长势喜人的茄子,大家饶有兴致地追着洛阳农林科学院专家杨爱国问个不停。杨爱国拿起喇叭现场解答,“洛茄5号”是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出来的嫁接品种,抗性强、长势旺、品质好,产量能比常规品种高40%到50%,大棚亩产可达1.2万公斤,剪枝再生后还能再收2500多公斤。同时,劈接法嫁接操作很方便,而且“洛茄5号”抗寒、抗旱、耐湿,对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虫病有高抗甚至免疫“功能”。 “我们这里是‘洛茄5号’的推广示范基地,欢迎大家咨询合作。”杨爱国话音刚落,一旁的乐蔬农业总经理王晓丕接过话茬,“目前园区有25个大棚在种植‘洛茄5号’,每亩收益超过两万元,带动贫困户141人就业致富”。 小小的茄子竟然有这么大能量?王晓丕的说法在脱贫户吴建平那儿得到了证实。大家见到她的时候,这位大姐正在大棚里拾掇茄子。吴建平说,她今年48岁,2018年进入园区上班,每个月能拿2000元工资,加上年底分红一年收入两万多元,“打算将来自己承包大棚,就种‘洛茄5号’”。 “我们现在的模式是让大家边上班边学技术,还鼓励他们入股。平常的人员培训和管理投入由我们来负责,年底收益五五分。”王晓丕的话让大家直竖大拇指。 “这个项目有前途,我准备在我的园区试试”“乐蔬这个模式好,既能赚钱,又能帮助群众”“农林科学院还能免费提供技术支持”……临近中午,观摩会还没结束,大家的热情和信心早已被小小的茄子点燃……

    [更多详情]
  • 04 2020-06

    驻马店市驿城区:鸳鸯栖双飞“钱”景更美好

    5月30日,记者在驻马店市驿城区胡庙乡吴楼村鸳鸯养殖场看到一对对鸳鸯鸭戏水,成双成对打闹做游戏,绿头鸳鸯调皮捣蛋追梦情旅。养殖场在风景秀丽,山清水秀的长寿山脚下是个生态养殖场。 据养殖场的负责人杜家荣介绍,他从去年开始在村里搞鸳鸯鸭养殖,目前已发展鸳鸯鸭2O00多只3个品种。鸳鸯鸭又名法国番鸭, 鸳鸯鸭属水路两栖禽类,可旱养、圈养、牧养等。善飞翔,杂食性,水生植物、野草、菜叶、无毒树叶及各种昆虫都是其食物,是节粮、低耗、高产的药肉兼用型珍禽新品种,它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耐高温、抗严寒、抗病力特强。鸳鸯鸭产蛋率较高、个大蛋,鸳鸯蛋又有保健作用,市场“钱”景不错。农民可合理圈养、散养,当年养殖当年产蛋收获零发钱。规范化养殖来钱快收入高,“钱”景更美好。 杜家荣是一名“双强”村干部,他带领山区群众致富还种植了300多亩的香椿树,注册了个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开发公司,安排吴楼村以及附近的村民前来打工干活,这些村民平均每天可以领到70元钱,有力地带动了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在当地务工脱贫致富。 杜家荣说,下一步他将为贫困户家想养鸳鸯鸭可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带领山区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更多详情]
  • 04 2020-06

    三等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1.12元

    今年继续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时间为6月1日至9月30日,最低收购价小麦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保持2019年水平不变,为每斤1.12元,相邻等级之间的价差为每斤0.02元。6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0年夏粮收购工作新闻发布会。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刘大贵介绍,能否把丰收的粮食收储好,直接关系粮食安全,为确保今年夏粮收购开好局、起好步,我省把夏粮收购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今年,我省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现状,主动探索收购新模式,综合采取订单收购、预约收购、错峰收购等方式,减少人员聚集和农民排队时间。不断拓展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功能,大力推广“互联网+收购”,帮助农民卖个好价。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配备有空调、板凳、茶水、防暑药品等候车室式“粮食收购综合服务大厅”,建立排号制度,优化为农服务质量,让农民卖“舒心粮”“满意粮”。 为便于农民朋友反映收购期间的各种问题,省、市、县三级粮食和储备部门均开设夏粮收购咨询投诉电话,随时接听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其中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受理电话为:工作日可拨打0371-65683691,其他时间拨打0371-65683884。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监督处处长黄捷提醒广大售粮农民,在售粮时要留意收购现场公布的政策性粮食品种收购价格、质量标准、水杂增扣量方式、结算方式和执行时间等政策信息,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注意保留证据,及时举报。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王俊忠介绍,通过推广优质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今年的小麦品质总体好于往年。

    [更多详情]
  • 04 2020-06

    河南创新夏粮收购模式手机 App、微信小程序齐上阵

    2020年6月3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河南省夏粮收购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南省今年夏粮收购工作的政策举措和准备情况。 形势 今年河南省小麦品质总体好于往年 在发布会现场,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王俊忠针对河南省夏粮生产形势进行了详细介绍。 具体来讲,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面积稳。全省小麦面积继续保持在8550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连续5年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二是产量丰。从目前收获和群众反映情况看,收成较好,总体判断又是一个丰收年。三是结构优。河南省的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350万亩,占比15.8%,订单率超过90%,小麦结构更加合理。四是品质升。通过推广优质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今年的小麦品质总体好于往年。 河南商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截至6月2日17时,河南省已收获小麦5491万亩,占比64%,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0万台。其中:南阳、驻马店、信阳麦收基本结束,河南省麦收预计6月上旬大头落地。 收粮 最低收购价“托底”,推广“互联网+收购”模式 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刘大贵在现场表示,河南省将在以市场化收购为主导的前提下,当市场收购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水平时,政策性收购将起到托底作用,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受损失,“最低收购价小麦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保持2019年水平不变,为每斤1.12元。”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副总经理诸葛宁军在现场介绍,收购最低收购价粮食所需贷款,均由中储粮直属库统一向当地农发行分支机构承贷,并通过政策性粮食“一卡通”系统直接支付给售粮人。 在收购资金方面,农发行河南省分行目前已筹措夏粮收购信贷资金500亿元。除此之外,还将根据收购进度需要随时向总行申请追加规模,确保夏粮收购资金足额供应,做到“钱等粮”。 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化收购是大势所趋。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储备管理处处长李刚介绍,在今年夏粮收购期间,河南粮食产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预计将为50家企业提供总额不低于6亿元的融资增信支持。 在方便农民售粮方面,李刚介绍,我省积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现状,主动探索收购新模式,综合采取订单收购、预约收购、错峰收购等方式。不断拓展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功能,大力推广“互联网+收购”,提高购销自助化、便捷化水平。 监督 对违规收费、吃拿卡要、卖“人情粮”等乱象露头就打 发布会现场,河南商报记者提问,粮食执法监督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售粮农民利益,确保夏粮收购平稳进行? 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执法监督处处长黄捷介绍,对强装强卸、强行插队、违规收费、吃拿卡要、卖“人情粮”等收购乱象实现露头就打;加大对收购期间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不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压级压价、短斤缺两、违规收费、“打白条”或不及时支付售粮款等行为一律顶格处罚。 针对农民朋友反映收购期间的各种问题,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受理电话为:工作日可拨打0371-65683691,其他时间拨打0371-65683884。 黄捷在现场承诺,对举报投诉的违法违规行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坚决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更多详情]
  • 04 2020-06

    河南叶县:夏收之后忙夏种 抗旱抢种不误时

    6月3日上午,在叶县廉村镇纸陈村收割后的麦田地里,村民们正忙着利用田间的机井抗旱浇地、趁墒抢种,全力做好抗旱抢种保苗。 “我们纸陈村小麦面积2000亩,麦收之后,发动群众抗旱抢种,现在种植了辣椒、花生、玉米700多亩。”廉村镇纸陈村党支部书记郑合成说。 随着叶县96万亩小麦收割完毕,三夏工作正式转入抢种阶段,针对近期天气持续干旱少雨的实际,该县迅速召开了全县抗旱防汛工作会议,要求涉农部门及各乡镇立即行动起来,发动群众不等不靠,利用沟渠、机井、坑塘、河道等一切水利设施和有利条件,迅速掀起抗旱抢种保苗高潮。 县供电公司组建了抗旱保电服务队,重点对农田台区、抽灌供电线路进行巡视检查,现场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及时消除抗旱设备安全隐患。县农机、农业、水利等各部门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搞好服务,保障物资供应,全力支持抗旱抢种工作。全县18个乡镇(办事处)在做好“三夏”防火禁烧的同时,也积极组织乡镇干部及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554个行政村抗旱一线,了解掌握旱情,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抗旱抢种中遇到的问题,动员广大群众克服等天靠雨思想,利用一切水源、一切机具,昼夜不停加快抗旱灌溉进度,并指导群众因地、因苗、因时开展田间播种、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做到造墒抢墒播种,科学管理,科学种田。叶县田庄乡辖28个行政村,5万亩耕地,在今年“三夏”生产中,该乡一手抓抢收,一手抓抢种,全乡现已浇地2.2万亩,抢种2.6万亩。 据统计, 截至6月2日,该县已投入抗旱机具11000多台次,累计抗旱浇地15万亩,抢种12.6万亩,主要以种植花生、玉米、红薯为主。

    [更多详情]
  • 04 2020-06

    濮阳县:1.1万余台收割机备战机收会战

    今年濮阳小麦种植面积355.2万亩,预计收割高峰期在6月7日至11日,该市1.1万余台联合收割机将投入小麦机收会战。 三夏麦收时间紧、任务重。濮阳市农机局提前组织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免费发放1500余张跨区作业证,同时积极引导该市22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作业协议,优先服务周边村镇,在满足本地生产的同时,组建农机跨区作业队。 濮阳市农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农机安全事故等情况,该局将充分做好信息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利用“农机直通车”、省免费短信平台、市农机化信息网等信息平台,及时发布作业、车辆、服务网点、交通和气象等各类信息;设立13个机收服务站,组织10个流动服务队,协调148个农机售后和维修网点,做好农机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协调三夏农机专供加油站27个,储备农机用油超过2万吨。

    [更多详情]
  • 03 2020-06

    三部门启动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随即,电商进农村就有了“大动作”。 6月1日,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和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联合发布通知,决定2020年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目标是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形成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畅通、线上线下融合、涉农商品和服务消费双升级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经验可复制推广的示范县。 通知提出,示范县重点商贸流通企业依托电商实现转型升级,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有效畅通,农村网络零售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消费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三部门明确,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农产品进城,兼顾工业品下乡,对承担疫情防控相关重要物资保供任务、且工作突出的电商、物流、商贸流通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予以适当倾斜。中央财政资金实行“鼓励发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重点支持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以及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 据了解,自2014年起,我国连续6年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推动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支持1180个示范县,实现了对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全覆盖。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7万亿元,规模总体扩大8.4倍。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产业供应链水平差、物流成本高、人才缺少等困难。 “此次三部门发文,针对这些难点问题推出了务实举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秘书长申学锋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政策有三大亮点。 首先,强调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申学锋认为,通知中明确提出,电商进农村要坚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原则,这是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在电商进农村工作的直接体现。通知明确,鼓励各地优先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结合先建后补、购买服务、直接补助等支持方式,合理加快资金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工作。 “推进电商进农村工作,无论是助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还是降低农业生产流通成本,政府需要在做好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积极有为,但政府的有为不能替代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不能替代市场作用的发挥,其基本前提是有利于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申学锋表示。 同时,强调降低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物流成本。申学锋认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严峻形势,今年如何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活下去,并恢复发展成为政府关心的焦点之一。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涉农企业不仅融资难,更面临用工难、流通难等新问题。通知明确要求示范县重点商贸流通企业依托电商实现转型升级,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就是依据今年的特殊形势提出的工作目标,可谓对症下药,现实针对性很强。 此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重点也有新变化。申学锋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专门把“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列为重点支持的第一项,可见中央对基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这一短板的高度重视。第二是提出支持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贫困户等开展农村电商普及和技能培训,这是针对近两年我国就业形势作出的适时调整,是推动解决疫情下的就业难题的实招。

    [更多详情]
  • 03 2020-06

    河南:全力以赴抗旱抢种确保秋粮面积只增不减

    当前,我省麦收已过六成,“三夏”生产进入关键时期。近期持续高温少雨,大部分地方出现不同程度旱情,豫南、豫西南地区出现中到重度旱情,对秋作物播种和出苗造成不利影响。6月2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应对高温干旱天气、做好抗旱抢种工作,种足种好秋作物,确保秋粮面积只增不减,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全省因旱不能播种面积达329万亩,已播秋作物受旱面积达139万亩。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10天全省将持续高温,6月12日前仍无有效降雨,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局部蔓延加重,将严重影响秋作物播种、出苗。 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水库、机井等水利设施作用,全力开展抗旱浇灌,做到能浇尽浇,确保秋作物面积稳定在1.1亿亩以上,秋粮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左右。 针对夏种工作,通知要求,对小麦已经收获、墒情适宜地块,要抢墒抢时播种;对墒情不足、尚未播种地块,要及时浇水造墒抢种或抢种后浇蒙头水,加快播种进度,确保一播全苗;对已经播种、墒情不足地块,要抓紧组织抗旱浇水,促苗早发快长。对困难群众,要开展帮扶工作,组织抗旱服务队帮助抗旱抢种、抗旱浇灌。同时,要积极推广抗旱节水技术,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秋作物生长期短,回旋余地小。通知要求各地要及早抓好田间管理,必须坚持“种子落地、管字上马”,做到早管细管。 通知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抗旱抢种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紧急任务来抓,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信息调度和技术指导,组织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水利部门要加强水源调度,疏通渠道,组织人员做好水利设施检修工作,保障正常使用。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预测预报,根据麦收情况因时因地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支持抗旱抢种、抗旱浇灌。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