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您好,欢迎访问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 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     监管平台入口

浚县

切换分站
标题: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
  • 22 2020-04

    遂平县:蔬菜丰收促脱贫

    4月20日,遂平县和兴镇蔬菜产业园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菜心、上海青等应季蔬菜。一筐筐绿油油的新鲜蔬菜甚是喜人。 为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贫困户全面脱贫和稳定增收,和兴镇加大就业扶贫力度,积极引导有劳动能力和因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务工的的贫困人口到产业园务工,并根据务工收入落实奖补政策,全面提高贫困户就业收入。目前,该镇蔬菜产业园通过各种带贫模式共带动贫困户230余人,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更多详情]
  • 22 2020-04

    伊川县:村里来了“科技红娘”

    “现在亩产超过350公斤。”近日,在伊川县吕店镇赵庄村,记者见到该村党支部书记赵俊杰时,他刚刚从村民家走访回来。 赵俊杰介绍,赵庄村地处伊川县东部,受水利和土壤条件限制,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产量不高,却是耐旱的谷子“看中”的好地方。全村2100口人,几乎人均一亩谷子地。 尽管村里有多年种植谷子的传统,由于技术落后,亩产最多200多公斤。去年村里和乐活星创天地签订了协议,由对方请来省级科技特派员,为村民现场选良种、指导作业,打破了产量瓶颈;疫情期间,科技特派员定期直播授课,实时解答村民疑问,村里还组建了微信群,选定骨干人员学习后指导村民。 “这是我们最新出的富硒小米。”在该村自办的伊川县伊河桥米业有限公司,负责销售业务的远瑞波展示了他们的新产品。原来,科技特派员为村民推荐的新谷种“冀谷39”等产量高、品质好,使该公司现在的年加工生产能力超过了500吨,且更有“科技含量”。 “我们不缺干劲儿,缺的是技术和知识,线上讲学加线下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远瑞波说。 赵俊杰和远瑞波口中的乐活星创天地位于江左镇石张庄村,是一家科技农企。该企业探索出了“小康农民讲学所(农民技能化培训)+智慧农工服务站(数字乡村产业发展)+智慧农工区块链(数字乡村技术应用)”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把农民培养成职业技能工人,按指令生产,实现零经验增收。”乐活星创天地负责人吴迪介绍,在这种模式下,农民有了新身份——智慧农工。 石张庄村村民樊国粉,从一个农村“留守妇女”成长为技术型农业创业者。在乐活星创天地的农业园区,记者见到了她。 7年前,樊国粉进入园区做工勤工作,2015年在园区承包了2个大棚种草莓,目前她有草莓大棚20个、西瓜大棚16个,年收入5万多元,带动近20名村民就业,年收入3万多元,整个团队每年能创造200多万元销售额。她还和很多大棚种植户或企业建立了“联盟”,定期受邀到现场讲课,疫情期间,她又转战线上直播授课,收获了不少粉丝。 “用这个平台管理大棚很方便。”樊国粉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名为“智慧农业ERS5.0”的App,上边清楚地显示了“农业生产指令”“大棚环境”“分红统计”等内容。 一人致富,带动他人思变。园区工作人员李变阁原本是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后每月能挣1600元,还能兼顾家庭。去年脱贫后,李变阁也打算像樊国粉一样,承包大棚做老板。 吴迪介绍,截至目前,他们已在洛阳、郑州、南阳、安阳和四川、广东、安徽、山西等地建立150余个服务中心,累计培训职业农民30万人次,仅伊川智慧农工服务站就帮扶11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临近中午,在江左镇江左村,记者走进银帆·智慧农工服务站的生产车间,看到不少工人在工作台前忙着缠线圈。“这是给电子产品适配器做变压器的一个工序。”服务站负责人姚文斌介绍,他们主要给微软、苹果、OPPO、VIVO、戴尔等企业加工变压器,目前已有40多名当地村民在此工作,每人每月工资3000多元。 在吴迪看来,他们就是“科技红娘”,想实实在在地帮助农民。

    [更多详情]
  • 22 2020-04

    开封市全力稳住“粮袋子”保障“菜篮子”​

    4月中下旬,是小麦拔节生长的关键期,也是小麦田间杂草和病虫害的高发期。连日来,杞县圉镇镇孙庄村农民广泛采取“一喷三防”的方法,加强麦田中后期管理,打好“虫口夺粮”硬仗,力促小麦稳定生长。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刘磊说,全市上下尤其是农业农村系统充分认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始终将粮食生产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抓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 近年来,开封市粮食生产态势较好,单产总产稳步提高。2003年到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实现十三连增。十八大以来,开封市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同时,粮食结构持续优化,品质进一步提升,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压舱石”作用。 为保证粮食安全生产,一是稳定种粮面积和持续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藏粮于地”。开封市在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小麦-瓜菜等作物间作套种技术,提高复种指数,既提高经济效益又稳定粮食生产。积极整合农综、国土、发改、水利、财政、电力等部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水、井、电、路、林、沟、渠、桥等田间设施建设,从2012年起到2020年计划在全市打造亩生产能力达吨粮的高标准粮田308.9万亩,截至2018年年底,已完成247万亩。 二是集成推广各项农业技术,实现“藏粮于技”。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引进和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适宜机收的突破性新品种,加快主要粮食、经济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开展轻简化、智能化、精准化农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推广普及,开展绿色高效技术集成模式攻关和试验示范,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集成配套以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料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技术模式,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示范带动均衡增产和可持续发展。 力保生猪肉品供应 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禁养限养等因素影响,开封去年生猪生产严重滑坡。为切实保障生猪稳产保供,促进生猪产能迅速恢复,开封市一方面深入落实中央、省一系列生猪稳产保供政策,持续放大政策红利;另一方面积极在科研、养殖、加工与资本间搭建合作平台,盘活养殖存量,扩大养殖增量,不断放大生猪产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开封市政府及时出台生猪稳产保供专项政策,成立由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银保监、市场监管、开封调查队等单位为成员的恢复生猪生产协调办公室,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生猪养殖在土地、环境评价、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方面的放管服改革,强化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支持金融保险服务等。疫情防控中,市委、市政府成立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稳产保供专班,协调解决饲料、兽药、生猪屠宰加工等企业复工复产,开辟绿色通道,推进生猪养殖项目建设进度,确保生猪稳产保供。 开封市采取一系列措施,打造各种融资平台盘存量、扩增量,激活科技、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在生猪产业体系中的作用。在新一轮生猪产业发展中,开封市利用科技的创新、资本的撬动、政策的保障助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生猪产业格局在科技、资本和产业政策支撑下快速走向成熟、稳定和健康。 面对严峻的非洲猪瘟疫情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开封市生猪生产恢复迅速。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市已盘活95%的规模养猪场,新建万头猪场15家,新增产能60万头。统计数量显示,2020年一季度全市生猪存栏量250.45万头,是2017年生猪存栏量的91.35%。

    [更多详情]
  • 21 2020-04

    农财两部联合部署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

    近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2020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动物防疫等项目实施工作。 《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财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小康“三农”短板、突出抓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突出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重点支持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通知》提出,资金项目进一步向贫困县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未摘帽贫困县倾斜,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完善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全面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通知》强调,各地要持续推进资金统筹整合,完善“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中央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健全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项目资金安排机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更多详情]
  • 21 2020-04

    河南:抓农时重管理定植前后莫大意

    天气回暖,河南省200万亩朝天椒陆续进入定植期。为科学指导朝天椒种植管理,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站长、省农科院园艺所茄果类研究室主任姚秋菊团队制定朝天椒定植前后管理技术要点,指导农户抓农时、重管理,助力朝天椒丰产。 “朝天椒定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朝天椒生长发育、抗逆性强弱、成熟时间和产量多少。”姚秋菊说,定植前后,都应注意。 提前炼苗。定植前5~7天进行炼苗,适当控制供水,加强通风,适当降低温度,使幼苗适应定植环境。蹲苗时间不能过长,更不能控水过干和降温过低,防止幼苗僵化或受寒害。 精细整地。朝天椒定植前,要深耕,施足底肥。每亩基施充分腐熟优质农家肥5000千克、三元复合肥35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耕翻整地,做到土层细实平整,耕翻深度为20~25厘米。有条件的可施用生物菌肥,如定植后施活粒EM菌、酵素菌肥等,可改善土壤环境、预防辣椒死棵。结合整地施肥每亩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2~3千克防治地下害虫。 适期定植。原则是“适时偏早”,以利早开花、早结果。春茬朝天椒4月20日后定植,麦套朝天椒5月上中旬定植,大蒜、油菜、麦茬前茬收获后应及时整地,定植越早越好,尽量6月10日前完成定植,最迟不晚于6月15日。 打出嫁药。起苗前一天,给苗床浇1次透水、施1次苗肥、喷一遍杀虫杀菌剂,保证苗坨不散、幼苗不带病虫。在苗床上喷洒500倍的病毒A加锌肥预防病毒病,或者阿泰灵、宁南霉素、恶霉灵增加幼苗抗性。 合理密植。小株形宜密,大株形宜稀;肥力高的田块宜稀,肥力差的薄地易密;常规品种稍密一点,杂交品种稍稀一点。定植前1天浇透水,便于拔苗不伤根;选择无大风的晴天,在上午11点前或下午4点后定植;尽量做到带土坨定植,利于缓苗。如果土壤干旱严重,应浇水后再进行移植。去弱选壮,根据苗的高度分批定植,达到均衡生长。 查缺补苗。定植时栽种深浅不一、浇水不匀、地下害虫危害等,容易造成缺苗。为保证全苗,定植后一周内,要经常查看田间苗情,及时查漏补栽。补栽的幼苗苗龄可稍大些,使全田生长基本整齐。栽后及时浇水。

    [更多详情]
  • 21 2020-04

    宁陵县: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4月19日,在宁陵县程楼乡徐八楼村刘庄村,村民正忙着移栽红薯秧苗。去年,省劳动模范杜华,在徐八楼村刘庄采取土地流转、扶智扶技、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扶贫模式,创办4个产业示范园,带动一批村民脱贫走上致富路。

    [更多详情]
  • 21 2020-04

    河南淮滨:番茄树结出脱贫果

    “为照顾长年卧病在床的公公婆婆,俺不能出外打工,公公婆婆吃药打针都得发钱,俺在录博农业种植基地干活,家门口就业,既照顾了公公婆婆,每月还能挣2000多元,”4月20日,淮滨县谷堆乡朱湾村低保户陈翠柳告诉记者。 “俺今年从中科院引进的“億百份”番茄新品种“番茄树”,植株和挂果可达1.8米高,亩产1.5万斤,每亩净利2万元,35亩番茄大棚,一年可挣70万元,可带动周边6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70人脱贫致富。”录博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继才说。 目前合作社共有25个大棚种植番茄,面积35亩,全年收获两季。年初种植的春季番茄,平均亩收益近4700元;秋季种植的番茄现已陆续上市,销往盐城、兴化等地。在已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借助上级的帮扶政策,刘陆南村又将投入80万元扩建大棚,将大棚面积发展到近百亩,以更好地推进脱贫攻坚,进一步壮大集体经营性收入,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及其他村民到基地务工增收,同时也发挥示范作用,引领村民致富。

    [更多详情]
  • 21 2020-04

    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疫情防控和“三农”重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全力以赴做好“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不误农时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市场稳定,农村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加快恢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夏收粮油长势较好,春播进展顺利。组织开展“奋战100天夺夏粮丰收行动”,及早做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加强肥水调控,着力打牢夏粮丰收基础。今年小麦面积基本稳定,目前多处于孕穗抽穗期,长势好于去年和常年。今年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1分钱,财政加大对双季稻主产区的支持力度,调动了早稻种植积极性。目前早稻育秧基本结束,大田播栽过七成,预计有望遏制连续7年面积下滑的势头。抢抓农时做好春耕备耕,加快推进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打通农资下乡、农机上路、农民下田等堵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春播粮食种植意向面积稳定,截至4月14日,全国已播粮食占意向面积的19.1%,进度同比快1个百分点。 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家禽、水产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在政策激励和市场拉动的双重作用下,生猪生产延续去年10月份以来持续恢复向好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末生猪存栏32120万头,比去年四季度末增长了3.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381万头,增长了9.8%。受前期产能下降较多影响,猪肉产量同比下降,由于消费也有所下降,猪肉供需偏紧态势有所缓解、价格回落。活禽及产品压栏、压库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家禽产销秩序基本恢复,禽蛋产量同比增长4.3%。重大动物疫情保持平稳,个别新发生的非洲猪瘟、禽流感疫情均得到及时处置,未出现扩散。水产品生产加快恢复,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投苗面积达5500多万亩,渔船出海捕捞作业数量基本达到往年同期水平。 粮油价格保持稳定,“菜篮子”产品价格逐步回落。粮油及成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保持稳定。据农业农村部300个价格网点县监测,3月份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月均价每百斤120.77元,同比基本持平。肉蛋、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供应增加,价格总体回落。3月猪肉价格环比下降6.9%,4月上旬猪肉集贸市场均价每公斤53.84元,已连续7周下降,降幅累计达到9%;主产省份鸡蛋均价每公斤6.77元,同比下降8.3%;28种蔬菜和6种水果批发市场均价分别为每公斤4.49元和5.88元,同比分别下降3%和3.8%。一季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粮油和“菜篮子”产品持续保障有力,百姓米面无忧、副食充足。 涉农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生产经营秩序基本恢复。针对涉农企业遇到的运销受阻、资金紧张等难题,及时推动将饲料、农资、养殖、屠宰加工和水产品加工等骨干企业纳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向企业提供专项再贷款、优惠再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支持,助力加快复工复产。目前全国涉农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恢复正常,饲料兽药企业复工率达到90%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复工率达到90%,水产品加工企业复工率达到95%以上,农资重点企业复工率达到98%,整体产能已接近常年同期水平。乡村休闲旅游业逐渐复苏,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等户外项目复产复业率超过六成。外出农民工加快返岗复工,2月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12251万人。 农村投资消费降幅收窄,大豆等农产品进口明显增加。3月份以来农业投资项目加快开复工,去年国家投资的农业建设项目总体复工率接近9成,农业投资回暖。一季度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643亿元,同比下降13.8%,降幅较1—2月收窄11.8个百分点。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乡村消费潜力逐步释放,3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76亿元,同比下降15.1%,降幅较1—2月收窄3.9个百分点。大豆、猪肉等农产品进口继续增长,一季度大豆进口1779.2万吨,同比增加6.2%;猪肉进口95.1万吨,增加1.7倍;牛肉进口51.3万吨,同比增加64.9%,有效补充了国内供给。 统筹抓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稳中有进。抓好重点改革任务落实,指导试点地区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方案,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持续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和办社会职能改革。在82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试点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建设。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厕所管护,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巩固提升“三清一改”成果。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引导农民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加强疫情期间农村矛盾纠纷化解,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效发挥了“三农”“压舱石”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偏重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国际上疫情扩散蔓延导致农产品进出口的不确定性增加,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应对。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三农”重点工作,突出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抓好春管春播,确保夏粮丰收,为实现全年粮食目标奠定基础;统筹抓好猪肉等鲜活农产品生产,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稳定农业农村投资;有效应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着力稳定农产品贸易;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提升产业带贫能力。全力以赴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努力把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更多详情]
  • 20 2020-04

    南召县云阳镇当中庄村:果桑铺出致富路

    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融。当春日温柔的阳光洒进南召县云阳镇当中庄村绿树红果的的桑葚园中,鲜嫩的桑叶映射出点点光芒,洋溢着醉人的喜悦,紫黑色的桑葚压弯了枝头,引人垂涎。 “云阳镇是旅游名镇,石头村、韩信寨是云阳镇旅游的金字招牌,我们当中庄村与石头村、韩信寨毗邻,每年4、5月份正是旅游的旺季,也是桑葚成熟的时期,村里有了桑葚,可以让游客们来云阳玩有景看,有果采。”当中庄村支部书记齐子珂指着整齐地码放在小道旁的一篮篮、一筐筐桑葚,高兴地说,“桑葚味甜汁多,具有补肝益肾、乌发明目等功效,很受消费者欢迎,一斤可卖到15至20元。” 据悉,这5亩桑葚是2017年才种下的。当中庄村位于九里山南麓,全村共有贫困人口60户150人,村内的主要产业是苗木种植,由于缺乏先进技术种不出精品树,效益并不可观,抗风险能力一直较低。当时,为调整产业结构,补齐产业脱贫短板,带领村民发展绿色产业,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干部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依托附近丰富的旅游资源,重点发展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及休闲旅游,种植了果桑5亩,车厘子3亩,办起了一个小型采摘园,带动农民搞好产业转型。桑葚园采取采摘园+贫困户+农户运作模式,贫困户可参与收益分红,也可在基地务工。在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的精心指导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果桑长势喜人。2019年5月,当中庄村敏锐抓住近年来全国兴起的乡村旅游新风,举办了第一届桑葚采摘节,鲜嫩的桑葚和丰富的活动吸引了3000多名游客来到现场体验采摘,累计创收8万余元,同时,也带动附近农家乐和农副产品销售业迅速发展,仅此两项收入就有近30万元。根据目前的长势,采摘园预计今年能够产出果桑2万斤,实现营收30万元。 “比在家干农活轻松,基本上都是手上的活。”忙活了两个小时,贫困户孙玉金提着一篮熟透的鲜桑葚小心翼翼地走在桑园小道上。近年来,像孙玉金这样在采摘园务工的贫困户还有不少。正在铺路的齐家旭就是其中一位,他说:“一天8个小时,100元一天,我一年光在采摘园务工的收入就有4000多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当中庄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带领下,让原本默默无闻的“当中庄桑葚”一举成名——“我这儿有朋友要买20斤来泡酒”“我要买30斤来送战友”……一下子,当中庄村的桑葚成了朋友圈里的“网红”,很快就供不应求了。 “我们将通过示范引领,引导群众种植草莓、无子猕猴桃、车厘子等特色农产品,在通往石头村、韩信寨的公路旁,形成采摘一条街,发展桑葚干、桑葚酒等附属产品,兴建农家乐等旅游配套产品,让更多的人走上脱贫致富路。”当中庄村第一书记褚青营介绍说,为帮助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把更多的扶贫资源、扶贫措施精准地帮到点上、扶到根上,下一步,县农机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打算引导贫困户发展多项产业,把种植、采摘、农家乐都做起来。“只要继续努力,明年的果子产量还将翻倍增长,效益将会更明显。”

    [更多详情]
  • 20 2020-04

    宝丰县:莲藕塘里把钱挣

    4月16日,在宝丰县杨庄镇同岭村的莲菜基地里,采挖莲藕的工人师傅们正俯身在莲塘里,用高压水枪冲走塘底的淤泥,将一根根白白胖胖的莲藕挖出来。 今年55岁的挖藕师傅张全生原来在南方打工,两年前回到家乡。在莲塘里,他将手中的水枪使用得“出神入化”。 “采莲藕可是个技术活儿,你看这水枪多厉害,控制不好,不是芽断了,就是藕折了;芽断了,就不能当种了,藕折了,里面容易进淤泥,品相不好,吃的时候也不好清洗……”虽然一身泥泞,但张全生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停下手中的活儿,将水枪提出水面,展示起他的“武器”来。 随着师傅们的不停忙碌,一根根一米多长的莲藕装满了旁边大盆里。“我一天的工资是500元,比出去打工强多了。”张全生望着这些洁白肥硕的莲藕说。 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富印介绍,这片莲塘原是村里群众的闲置土地,村里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流转了过来,共开挖建成19个莲池,种植菜莲55亩,籽莲30多亩。日常管护需要30人左右,遇上采莲、采籽旺季可提供100多个用工岗位,既解决了本村的剩余劳动力,又促进了群众增收。

    [更多详情]